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鹅细小病毒(GPV)病是危害养鹅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文章根据国内外对鹅细小病毒的分类地位、分子生物学特性、基因组的结构特点、非结构蛋白与结构蛋白的功能以及分子生物学诊断与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鹅细小病毒及小鹅瘟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鹅细小病毒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鹅细小病毒病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irus GPV)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4~20日龄的雏鹅,而且鹅细小病毒病有30日龄后发病的,发病日龄有所推后。关于鹅细小病毒的检测,现已建立了许多方法,并且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主要有琼脂扩散试验、ELISA、免疫荧光抗体试验、黄牛精子抑制试验、中和试验等方法。自1995年Zadori等人发布了鹅细小病毒B株的全基因组序列之后,关于GPV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生要集中在小鹅瘟保守抗原基因片段的克隆表达的研究。PCR作为一种新的实验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上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快速特异、操作简便等优点。本研究旨在建立鹅细小病毒PCR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鹅细小病毒不同毒株VP13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将鹅细小病毒(GPV)的5个分离株通过PCR技术,从病毒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病毒蛋白VP1和VP3非重叠区的基因片段(VP13基因),并与pMD18-T质粒载体连接,转化到感受态大肠埃希菌Top10中,经PCR鉴定后,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5株GPV VP13基因全长均为594 bp,编码198个氨基酸。不同毒株主要结构蛋白VP13基因与国外已发表的鹅细小病毒B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较高(93.4%~98.7%),但毒株间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鹅细小病毒基因组结构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由我国学者方定一1956年首次分离报道。GPV基因组约5 Kb,由左右2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组成:LORF(left ORF)和RORF(right ORF)。LORF编码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NS)NS1和NS2,RORF编码VP1、VP2和VP3三种结构蛋白。本文针对近年来鹅细小病毒基因组结构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鸭细小病毒病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或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经典MDPV和GPV毒株引起的病鸭主要症状为腹泻、脚软、渗出性肠炎,三周龄内雏鸭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但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福建省、浙江省、安徽省及江苏省等地的雏半番鸭和樱桃谷鸭陆续出现一种新型细小病毒病,该病发病率10%~30%,病死率低于3%,临床症状主要为软脚、短嘴和生长障碍。通过对该病病原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发现该病原与鹅细小病毒亲缘性很近。本文通过比较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N-GPV)与经典的MDPV和GPV在基因组、感染宿主范围和致病性的区别,为新型鹅细小病毒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GPV)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传染性强、病程短且死亡率高。目前,小鹅瘟成为影响养鹅业健康发展的传染性疾病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文章根据国内外关于鹅细小病毒的最新研究结果,从分类学地位、基本特征、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等4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参照GenBank中收录的鹅细小病毒(GPV)B株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扩增GPV分离株的3对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7株小鹅瘟病毒的非结构蛋白基因和结构蛋白基因.然后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筛选重组质粒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及分析,测序结果表明,GPV分离株非结构蛋白基因由1 884个核苷酸组成,编码627个氨基酸;结构蛋白由2 199个核苷酸组成,编码732个氨基酸.拼接非结构蛋白和结构蛋白的全序列,不同毒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4.3%~99.2%和92.6%~98.5%.表明目前国内的鹅细小病毒的同源性比较高,但是强弱毒株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鹅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鹅细小病毒病,在我国又称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引起的一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感染1月龄以内的雏鹅,雏番鸭也很易感染.GPV是细小病毒科、依赖病毒属成员、无囊膜的单链DNA病毒,病毒直径20~22 nm,是目前已知的动物病毒中较小、较简单的病毒之一.该病最早由我国学者方定一于1956年在扬州首次发现,并于1961年用鹅胚分离到病毒[1].自1965年以来,先后有许多国家有类似该病的报道[2],鹅细小病毒病以肠道栓塞为主要特征病变,近年来研究发现,小鹅瘟的发病日龄有所增大,超过30日龄占总发病率的14.3%,这可能与细小病毒毒力增强及基因变异有关[2].为了进一步研究GPV毒株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变异趋势,本研究对本世纪初黑龙江某鹅厂疑似小鹅瘟病鹅肝脏进行GPV分离鉴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论述鹅细小病毒基因组的结构特点、非结构蛋白与结构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分子生物学诊断与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近况,并对其有待研究的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0.
自死亡的红毛鸭胚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株(命名为JX-JA-2017株),经胶体金试纸条检测呈鹅细小病毒(GPV)阳性,经中和试验测定可被GPV阳性血清特异性中和,表明该毒株为GPV。对其进行非结构基因(NS)特征分析发现,其NS基因与GenBank登入的13株鹅细小病毒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99.6%,氨基酸同源性为94.8%~99.5%;经分子进化分析发现,该株病毒与亚洲型GPV分离株共处于一个进化分支。以上结果揭示,红毛鸭胚存在GPV感染,且其JX-JA-2017株病毒与经典的GPV具有共同的遗传起源,丰富了GPV的流行病学与分子生态学内涵,为加强我国鹅细小病毒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番鸭细小病毒(MDPV)安徽分离株的遗传变异特征,通过PCR扩增获得了MDPV结构蛋白(VP)基因全长序列AH-MDPV-VP,并将该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12条MDPV和鹅细小病毒(GPV)VP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AH-MDPV-VP基因全长2 199bp,包括完整的VP1、VP2和VP3蛋白编码区。MDPV与GPV的VP基因部分序列一致,但具有明显的差异。进化分析显示,MDPV安徽分离株与基因重组型MDPV上海分离株SAAS-SHNH为同一分支,亲缘关系较近。同源性分析显示二者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9.9%,且AH-MDPV-VP与GPV毒株SHFX1201的序列同源性也有89.5%。此外安徽分离株与其他MDPV的VP1、VP2和VP3基因同源性有逐步下降的趋势,而与GPV则相反呈上升趋势。进一步显示MDPV安徽分离株与基因重组型MDPV上海分离株SAAS-SHNH相似,可能为MDPV和GPV基因重组型水禽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12.
鹅细小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鹅细小病毒(GPV)和番鸭细小病毒(MDPV)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合成针对GPV非结构蛋白(NS)和MDPV NS2-VP1基因片段的2对引物GPV U/L和MDPV U/L,将GPV和MDPV提取核酸混合后作为模板,优化PCR反应条件,建立了能同时检测这2种病毒的双重PCR。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引物GPV U/L仅特异性扩增出GPV-GZ1和GPV-GZ2株730bp核酸片段,引物MDPVU/L仅特异性扩增出MDPV的624bp核酸片段,双重PCR扩增出长度分别为730bp和624bp的2条特异性片段,而扩增鸭瘟病毒(DPV)和鹅副黏病毒(GPMV)的核酸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双重PCR能同时检测到14.4pg的GPV核酸和28.8pg的MDPV核酸。结果表明,建立的双重PCR可用于GPV和MDPV的鉴别诊断和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13.
应用PCR技术扩增了MDPV_Q株的VP2 蛋白基因片段。将扩增后的VP2 基因重组到pMD18_T质粒载体上 ,并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将测序结果及由该结果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MDPV、GPV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及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分离的MDPV_Q株其VP2 基因序列与国外分离株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而与GPV的同源性较低。  相似文献   

14.
番鸭细小病毒与鹅细小病毒的PCR鉴别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比较基因bank中番鸭细小病毒(MDPV)和鹅细小病毒(GPV)的全基因序列,针对两种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序列的相同区段,分别设计了两对PCR引物LHMP/LHMP2和LHGP1/LHGP2,用这两对引物分别对MDPV和GPV进行检测,其结果引物LHMP1/LHMP2只特异性地扩增MDPV,而引物LHGP1/LHGP2也只特异性地扩增GPV,并且两对引物均扩增出约720bp的长度序列。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1株番鸭细小病毒(MDPV)分离株NY18株的分子特征予以准确揭示,通过设计重叠PCR引物,扩增NY18株的完整基因组并进行了测序。结果显示,NY18株基因组由5071个碱基组成,5′和3′端末端倒置重复序列(inverted terminal repeats,ITR)均由424个碱基组成,其外侧385个碱基形成回文发夹结构。Simplot 3.5.1和RDP4软件分析表明,NY18株经历了2次重组事件,第1次重组产生在VP3基因的1.1 kb区域,第2次重组事件产生在P9启动子至Rep基因上游约100 bp区域内。2次重组均以经典型MDPV YY株作为主要亲本,而经典型鹅细小病毒(GPV)强毒株DY16和鹅胚化的弱毒疫苗株SYG61v作为次要亲本参与了重组。NY18株的ITR与经典型MDPV FM和YY株的同源性为97.9%和99.1%,而与GPV强毒株YZ99-6的同源性仅有86.0%,表明NY18株ITR仍来自于经典型MDPV。以VP1基因1.1 kb重组区片段构建遗传进化树,NY18株与经典型GPV处于同一分支,而以非重组区的Rep1基因1774 bp和VP1基因氨基端694 bp、羧基端405 bp片段分别构建遗传进化树,NY18株则与经典型MDPV处于同一分支。结果表明,NY18株既不同于经典型MDPV也不同于GPV,其本质是1株重组型的MDPV。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析番鸭细小病毒(MDPV)分离株JH10的分子特征,本研究对该毒株全基因组进行了扩增、测序、重组分析及遗传进化树的构建。结果显示:JH10株基因组由5071个核苷酸组成,P9启动子区和VP3基因内部约1.1 kb区域经历了重组,GPV鹅胚化弱毒株SYG61v参与了P9启动子区的重组,而GPV强毒株LH、B和SYG61v不同程度地参与了VP3基因内部的重组;以VP3基因重组片段构建遗传进化树,JH10株与8个经典型GPV株处于同一个进化分支中,而以毗邻的上下游非重组区片段分别构建的遗传进化树中,JH10株则与4个经典型MDPV株处于同一分支。本研究结果表明,JH10株为经典型MDPV和GPV之间的重组产物,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重组型MDPV的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根据GenBank登录的鹅细小病毒(GPV)和番鸭细小病毒(MDPV)非结构蛋白(NS)基因特征,本研究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对GPV和MDPV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目的片段大小均为810 bp,并对PCR产物进行切胶回收。用EcoRⅠ酶对GPV和MDPV特异性胶回收产物进行酶切鉴定,结果显示MDPV经EcoRⅠ酶切后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片段为2段,大小为530和280 bp;而GPV经EcoRⅠ酶切后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片段大小不变。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区别GPV和MDPV感染的检测方法,可对番鸭感染水禽细小病毒的情况进行快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Tsai HJ  Tseng CH  Chang PC  Mei K  Wang SC 《Avian diseases》2004,48(3):512-521
To understand the genetic variations between the field strains of waterfowl parvoviruses and their attenuated derivatives, we analyzed the complete nucleotide sequences of the viral protein 1 (VP1) genes of nine field strains and two vaccine strains of waterfowl parvoviruses. Sequence comparison of the VP1 proteins showed that these virus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goose parvovirus (GPV) related and Muscovy duck parvovirus (MDPV) related groups. The amino acid difference between GPV- and MDPV-related groups ranged from 13.1% to 15.8%, and the most variable region resided in the N terminus of VP2. The vaccine strains of GPV and MDPV exhibited only 1.2% and 0.3% difference in amino acid when compared with their parental field strains, and most of these differences resided in residues 497-575 of VP1, suggesting that these residues might be important for the attenuation of GPV and MDPV. When the GPV strains isolated in 1982 (the strain 82-0308) and in 2001 (the strain 01-1001) were compared, only 0.3% difference in amino acid was found, while MDPV strains isolated in 1990 (the strain 90-0219) and 1997 (the strain 97-0104) showed only 0.4% difference in amino acid.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genome of waterfowl parvovirus had remained highly stable in the field.  相似文献   

19.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番鸭细小病毒(MDPV)和鹅细小病毒(GPV)全序列,分别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MDPVF/R和GPVF/R,对细小病毒属成员GPV、MDPV、犬细小病毒(CPV)及鸭常见病毒病病原如鸭瘟病毒(DPV)、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鸭呼肠病毒(DRV)、流感病毒(AIV)的核酸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引物特异性良好,引物MDPVF/R只能特异性扩增出MDPV的714 bp基因片段,引物GPVF/R只能特异性扩增出GPV的570 bp基因片段;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MDPV DNA最低检出量为17.5 pg,GPV DNA最低检出量为13.7 pg.该方法的建立对这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