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采用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广西东兰乌鸡线粒体DNA(mt DNA)D-loop第一高变区序列,比较分析东兰乌鸡(片羽、丝羽)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在东兰乌鸡mt DNA D-loop区中,共发现27个变异位点,46种单倍型,其变异方式主要是转换和缺失;检测片段的G+C含量(60.59%)明显高于A+T含量(39.41%),具有偏倚性(P0.05);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度分别为(0.890±0.020)、(0.01653±0.02483),表明东兰乌鸡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丝羽乌鸡的变异位点、单倍型数量、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度等均比片羽乌鸡高。在NJ系统发生树上,东兰乌鸡分为3大支,说明具有3个血统来源,起源于中国红色原鸡。  相似文献   

2.
农业动物在驯化、育种过程中产生并保留了丰富的表型变异,成为基因定位研究的独特资源。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冯春刚等研究人员近期对中国丝羽乌骨鸡丝羽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进行了研究,首次揭示了鸡丝羽表型是由PDSS2基因的一个顺式调控SNP突变造成,相关研究成果于2014年8月在线发表于《PLoS Genetics》。  相似文献   

3.
鸡lmbr1基因外显子16的SNP检测和单倍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显子16是鸡lmbr1基因最大的外显子,本研究进行了该外显子在丝羽乌骨鸡和白洛克肉鸡间的SNP检测和单倍型分析。研究表明,鸡lmbr1外显子16的PCR-SSCP基因型在两个品种间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测序从24个个体中检测到4个变异位点,其中T32C变异在两个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丝羽乌骨鸡均含有32T(纯合的TT或杂合的TC),白洛克肉鸡在T32C位点都为纯合的CC;单倍型分析从24个个体中检测到5种单倍型,丝羽乌骨鸡和白洛克肉鸡的单倍型存在明显的差异,hap1和hap2是丝羽乌骨鸡的特异性单倍型,hap5是白洛克肉鸡的特异性单倍型,hap3和hap4主要存在于白洛克肉鸡中,在丝羽乌骨鸡中的比例极少。  相似文献   

4.
以丝羽乌骨鸡为研究素材,萧山鸡、白耳鸡、北京油鸡、茶花鸡、隐性白羽肉鸡为对照组,研究肌苷酸合成代谢过程中主要的催化酶鸡腺苷单磷酸脱氨酶1(AMPD1)基因在6个鸡品种中AMFD1基因序列多样性,结果表明:在525bp的片段中共存在10个多态位点,其中120位的A→G、355位的A→G的碱基变化仅在肌苷酸含量较高的鸡品种如丝羽乌骨鸡、北京油鸡、茶花鸡出现,推测这2个位点与肌苷酸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PCR测序与PCR-RFLP技术,研究了SLC24A5基因变异与他留乌骨鸡羽色及肤色的关系。通过对他留乌骨鸡麻羽、白羽和黑羽3个品系以及乌骨与非乌骨2个类型的SLC24A5基因个体测序,共检测到19个SNP位点,其中3个位点引起氨基酸变异。采用每个品系或类型PCR扩增池测序技术,确定了每个SNP位点在不同品系或类型的基因频率,在分析基因频率差异及SNP变异特性的基础上,针对G482C位点,建立了Nhe I mismatch PCR-RFLP分子标记。利用该遗传标记对所有受试个体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其与羽色肤色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SLC24A5基因Nhe I mismatch PCR-RFLP分子标记与肤色性状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检测不同肉鸡群体中鱼腥味基因FMO3关键位点c.984 AT基因型分布情况,为后续开展鱼腥味基因与鸡肉品质研究提供参考。试验群体包括8个地方品种、2个引进品种和2个专门化品系,采用PCR-RFLP和测序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麻黄鸡、惠阳胡须鸡和各专门化品系均无TT基因型个体,且惠阳胡须鸡个体全部为AA基因型(非鱼腥味易感基因型);TT基因型个体在不同地方品种的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丝羽乌骨鸡(39.66%)、文昌鸡(18.95%)、清远麻鸡(11.11%)、霞烟鸡(10.84%)、广西三黄鸡(7.04%)和杏花鸡(4.55%);TT型个体在引进品种隐性白为5.26%、Ross308为1.67%。由此可见,除丝羽乌骨鸡和文昌鸡外,其他品种中鱼腥味综合征易感个体(TT基因型)频率均不高。  相似文献   

7.
雪峰乌骨鸡,俗称“乌鸡”、“药鸡”.该鸡体型中等,单冠,片羽,以皮乌、肉乌、骨乌和肉味清香、疗虚补体而著名.其品种形成和特性是与它长期生长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雪峰乌骨鸡产区黔阳县位于湖南省西部,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边缘的雪峰山区,山地和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90%.海拨156~1934m,年平气温17C,年均降雨量1377mm.土地为微酸性土壤,富含畜禽所需矿物上质元素.山上、田间富有灌木、青草、小虫等自然动植物饲料资源.农户居住分散,大多一户或几户居住一处,屋前屋后山坡地较多.形成了雪峰乌骨鸡以放养为主要特点的传统饲…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旨在比较余干乌骨鸡、丝羽乌骨鸡和竹丝鸡的早期生长发育规律、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差异,为进一步加快培育适合市场需求的乌骨鸡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利用Logistic、Von Bertalanffy、Gompeflz 3种曲线模型拟合比较研究3种乌骨鸡早期生长发育规律,确定其生长拐点与拐点体重,同时测定分析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竹丝鸡公、母鸡1~12周龄体重和绝对生长速度显著高于丝羽乌骨鸡和余干乌骨鸡。余干乌骨鸡、丝羽乌骨鸡公鸡的拐点周龄迟于竹丝鸡。丝羽乌骨鸡和余干乌骨鸡肌内脂肪含量和肌苷酸含量较高,竹丝鸡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等含量较高,但含有较少的醇类和醛类挥发性有机物。竹丝鸡胸肌的L*、a*、b*值、剪切力显著低于2个地方乌骨鸡种。由此可知,丝羽乌骨鸡和余干乌骨鸡早期生长速度较慢,鸡肉中含有更多的肌苷酸和鲜味、香味物质。竹丝鸡产肉性能相对较好,乌色度较高,鸡肉较嫩。在今后育种中,建议适当提高丝羽乌骨鸡和余干乌骨鸡早期生长速度,以选育出生长速度更快的乌骨鸡新品系。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选用淅川乌骨鸡、培育的新品系青胫隐性白羽鸡和黄胫丝毛鸡,组成淅川乌骨鸡♂×淅川乌骨鸡♀、淅川乌骨鸡♂×青胫隐性白羽鸡♀、淅川乌骨鸡♂×黄胫丝毛鸡♀3个组合,分析F1代0周龄、6周龄和16周龄的肤色、胫色的变化,胫色与肤色的关系及淅川乌骨鸡♂×黄胫丝毛鸡♀肤色胫色与性别的关系等。结果表明:1从肤色上分析,纯繁组、淅川乌骨鸡×青胫隐性白组没有浅乌肤出现,只有深乌和黄白两种肤色。而淅川乌骨鸡×黄胫丝毛鸡组浅乌肤个体较多。3个组合的F1代,随着的周龄增加,乌肤比例增加,浅肤个体减少。2从胫色看,纯繁组、淅川乌骨鸡×青胫隐性白组的后代胫色逐渐加深,至16周龄,几乎全部是深乌色。淅川乌骨鸡×黄胫丝毛鸡组的后代深乌胫的比例变化较少,6周龄时浅乌肤个体几乎都变成了黄白胫,所以黄白胫的比例急剧增加。整体来看胫色与肤色基本呈现一致性,深乌胫时,肤色多为深乌肤且深乌胫深乌肤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本研究显示:淅川乌骨鸡×青胫隐性白杂交组后代能较好地保持亲本的胫色肤色,且随着周龄的增加胫色肤色具有时效性。3个组合不能根据胫色和肤色进行雌雄鉴别。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入挖掘与鸡羽色形成密切相关的SNPs位点,以略阳黑羽乌鸡、青脚麻鸡和丝羽乌鸡为研究对象,对3个品种70个样本的MC1R基因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序列变异导致的MC1R氨基酸变异、蛋白质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进行SNPs与羽色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鸡种MC1R基因CDS区大小没有差异,均为945 bp,但品种间DNA序列存在序列变异,共检测到8个SNPs位点,其中4个SNPs位点引起错义突变:212(T/C)、398(T/C)、637(T/C)和644(A/C),且与鸡羽色极显著相关(P0.001)。基于SNPs造成的氨基酸序列变异,以红原鸡MC1R氨基酸序列为参考,将其定义为I型,在略阳黑羽乌鸡、青脚麻鸡和丝羽乌鸡发现了Ⅱ型、Ⅲ型、Ⅳ型和Ⅴ型4种MC1R类型,并对4种类型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氨基酸差异位点均不在跨膜区上,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比例均存在差异,蛋白质三级结构也存在一定变化。研究表明,在3个不同羽色鸡种上检测到的8个SNPs中,有4个导致MC1R蛋白理化性质和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MC1R蛋白功能。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鸡Lpin1基因编码区进行扫描,选取该基因3个引起错义突变的变异位点进行分析,其中c.391GA位点引起编码氨基酸Asp131→Asn131突变,c.1727CT位点引起编码氨基酸Ala576→Val576突变,c.2287AC位点引起编码氨基酸Met763→Leu763突变。应用引入限制性酶切位点PCR(Amplifi-cation-Created Restriction Site PCR,ACRS-PCR)的方法进行引物设计扩增3个突变位点,并通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检测PCR产物,以藏鸡、隐性白羽鸡、藏隐(藏鸡♂×隐性白羽♀)和藏藏隐[藏鸡♂×(藏鸡♂×隐性白羽♀)♀]群体为材料对3个变异位点进行基因型检测,并与胴体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同时在5个中国地方鸡种(固始鸡、萧山鸡、北京油鸡、泰和丝羽乌骨鸡和茶花鸡)中进行变异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鸡Lpin1基因c.1727CT在不同品种中具丰富的多态性;而另2个位点在所检测的群体中无多态性存在,c.391GA位点以GG基因型为主,c.2287AC位点全部为AA基因型;(2)对c.1727CT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该位点C等位基因占优势地位,且固始鸡和北京油鸡群体基因型分布显著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P0.01),在萧山鸡、泰和丝羽乌骨鸡和茶花鸡三品种中基因型分布均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3)性状关联分析显示c.1727CT位点与皮下脂肪厚呈显著关联(P0.05),与腹脂质量呈极显著关联(P0.01);其中CC基因型个体的皮下脂肪厚显著高于TT基因型个体(P0.05),极显著高于TC基因型个体(P0.01)。TT基因型个体的腹脂质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基因型个体(P0.05)。  相似文献   

12.
为培育一种蛋黄胆固醇含量较低的蛋鸡新品系,以丝羽乌骨鸡为研究对象,测定675枚丝羽乌骨鸡蛋蛋黄胆固醇含量,通过DNA测序技术和创造酶切位点PCR-RFLP方法检测了丝羽乌骨鸡群体中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的2个SNPs位点,分别分析这两个SNPs位点不同基因型与鸡蛋胆固醇含量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丝羽乌骨鸡蛋蛋黄胆固醇含量为13.41mg/g,鸡蛋中胆固醇含量为456.50mg/100g。(2)g.12217G>T位点中GG基因型的鸡蛋胆固醇含量最低,且与其他两种基因型具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鸡白细胞介素2(ChIL-2)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细胞因子。根据Sundick等发表的鸡IL-2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从ConA体外激活的脾脏淋巴细胞中提取mRNA,通过RT-PCR方法扩增和克隆了我国地方品种丝羽乌骨鸡IL-2cDNA,丝羽乌骨鸡IL-2基因由734nt组成,编码-由143个氨基酸组成的前体蛋白,基因5’端含有17个核苷酸和3'端含有285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区,3'UTR中含有4个重复的“ATTTA”序列。编码蛋白氨基酸与Kestrel,Obese和SC品系的来杭鸡比较,氨基酸的突变主要发生在28-32位,这一区域丝羽乌骨鸡和Kestrel来杭鸡相同,Obese和SC鸡相同,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丝羽乌骨鸡和Kestrel来杭鸡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Lbese和SC鸡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中国的药用鸡品种-丝羽乌骨鸡在非常保守的133位发生了氨基酸突变,我们推测这可能与该品种鸡具有很强的抗病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4.
以丝羽乌骨鸡和白洛克肉鸡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鸡lmbr1基因部分内含子的克隆、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试验克隆了鸡lmbr1基因的10~14及16内含子序列,共计4 610 kb,从丝羽乌骨鸡和白洛克肉鸡中检测到67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将提交序列与NCBI上公布的红色原鸡基因组序列比较,在这6个内含子内发现40个变异位点,其中20个为新的SNPs。基因组结构分析表明,鸡lmbr1基因约60 kb,为人类lmbr1基因的28%,内含子外显子的剪接方式符合GT-AG法则。  相似文献   

15.
在鸡1号染色体上近似均匀地选取15对微卫星标记,对140只快大型丝羽乌骨鸡个体进行分子标记与屠宰性状的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有8个多态性位点(LEI0146、LEI0134、MCW0254、MCW0168、LEI0106、MCW0112、MCW0200和MCW0177)与包括宰前活重在内的7个屠宰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丝毛乌骨鸡的饲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骨鸡又称乌骨绒毛鸡。具有很高的滋补药用和观赏价值。乌骨鸡性味甘平,有养阴退热,滋肝补肾,益气血之功效。自古为滋补上品和珍贵中药。采用三个核心群体,多次选育,轮换杂交生产的丝毛乌骨鸡,具有品种纯、成活率高、生长快等特点,其特征为紫冠、缨头、绿耳、胡须、丝毛、五爪、毛脚、乌肉、乌皮、乌骨,故又名“十全鸡”。一丝毛乌骨鸡生产性能该鸡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芳香爽口,经屠宰后进行对比测定,乌鸡的含铁量比普通鸡高45%,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肉鸡90日龄平均体重1公斤以上,成活率92%以上,饲料转换率3.2…  相似文献   

17.
肉用型乌鸡是采用三元杂交方式,通过丝羽乌鸡、本地柴鸡、山地乌骨鸡杂交选育而成。新育成的肉用型乌鸡新品系集丝羽乌鸡的药用、滋补功能,本地柴鸡的适应性,山地乌鸡的肉用性能等优势于一体,既具有营养、滋补、药用功效,又适应冀西北地区寒冷气候条件,能够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大型肉用乌鸡。根据肉用型乌鸡的特点,将种用鸡饲养期分为育雏期(0~7周龄)、育成期(8~20周龄)、产蛋期(21周龄~淘汰)。商品育肥鸡分为育雏前期(0~3周龄)和育雏后期(4周龄~出栏),商品鸡的饲养管理和种用鸡基本一样,只是饲料配方有差别。现将饲养管理技术介绍如下。1育…  相似文献   

18.
鸡皮肤表现出黄色主要是由于表皮层类胡萝卜素沉积的结果,类胡萝卜素被降解,鸡皮肤呈现白色。在鸡皮肤中主要由BCO2基因编码的β-胡萝卜素加氧酶2(beta-carotene oxygenase 2,BCO2)发挥其降解类胡萝卜素的作用。为了探究BCO2基因与鸡皮肤颜色的相关性,本研究选取黄皮肤鸡种-广西黄鸡、胡须鸡及白皮肤鸡种-青脚麻鸡、丝羽乌骨鸡通过分子克隆测序的方法对该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扫描,发现在黄皮肤鸡种中的5’非编码区存在C/G突变,并通过PCR测序在各个鸡种中进行了检测,发现检测的黄皮肤鸡种中均存在该突变,证明BCO2基因的SNP与黄皮肤性状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萧山鸡、仙居鸡、江山乌骨鸡、丝羽乌骨鸡、龙游麻鸡、灵昆鸡和白耳黄鸡7个地方鸡种的蛋品质差异,本研究选取199~201日龄7个品种鸡的鸡蛋各30个,检测其蛋品质相关指标并对繁殖相关基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仙居鸡平均蛋重低于其他6种地方鸡的平均蛋重(P<0.05);龙游麻鸡的蛋白高度高于丝羽乌骨鸡(P<0.05);丝羽乌骨鸡蛋黄颜色高于仙居鸡和白耳黄鸡(P<0.05);龙游麻鸡鸡蛋哈氏单位高于白耳黄鸡、江山乌骨鸡和丝羽乌骨鸡(P<0.05);仙居鸡、丝羽乌骨鸡和萧山鸡的蛋黄比例高于灵昆鸡和白耳黄鸡(P<0.05);7个地方鸡品种的蛋品质在蛋壳强度上没有显著差异;仙居鸡平均产蛋量最高。仙居鸡垂体相关基因(如GNRH1、FSHβ和PRL)的表达高于除乌骨鸡外的其他鸡种,这可能与其较高的产蛋能力有关。本实验结果表明蛋品质性状在不同鸡种间差异显著且地方鸡种在蛋品质性状上有优异的潜能。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MCEE基因作为麒麟鸡生长性状遗传标记的可能性,试验选择1日龄健康麒麟鸡126只,采用Sanger测序法对MCEE基因的3'UTR区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并分析对麒麟鸡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麒麟鸡MCEE基因的3'UTR区检测到2个SNP突变位点,即第8 959位碱基的G/A转换和第9 082位碱基的C/T转换,分别命名为G8959A和C9082T;MCEE基因3'UTR区G8959A位点形成GG、GA和AA 3种基因型,C9082T位点形成CC和CT 2种基因型;MCEE基因G8959A突变位点的GG型个体21日龄体重显著高于GA型个体(P0. 05),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 01),G为优势等位基因,基因频率为0. 655,GG型为优势基因型,基因型频率为0. 429;MCEE基因C9082T突变位点的CC型个体21日龄体重显著高于CT型个体(P0. 05),C为优势等位基因,基因频率为0. 786,CC型为优势基因型,基因型频率为0. 571。说明MCEE基因3'UTR区检测到的2个SNPs位点(G8959A和C9082T)对21日龄麒麟鸡体重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 0. 05或P 0. 01),G8959A位点GG基因型和C9082T位点C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适合作为麒麟鸡生长性状的有效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