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对番鸭呼肠孤病毒的病原、致病性及病变组织的显微和超显微结构均有研究,而对免疫器官组织的免疫学变化尚未见报道。试验对呼肠孤病毒感染鸭免疫器官组织中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以探讨该病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以揭示“花肝病”的免疫损伤机理和部分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2.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活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评价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活疫苗对番鸭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活疫苗的免疫机理;1日龄番鸭免疫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活疫苗,分别于免疫后7~35 d观察番鸭生长发育,检测免疫番鸭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外周血淋巴细胞、胸腺细胞和法氏囊细胞对ConA、LPS的反应,细胞毒T细胞(CTL)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显示:免疫番鸭生长发育正常,免疫器官中胸腺明显增大;免疫后35 d血清中和抗体才开始上升;外周血和胸腺淋巴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显著提高(P<0.05);而外周血和法氏囊淋巴细胞对LPS增殖反应无显著变化(P<0.05);外周血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功能增强(P<0.05).结果提示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活疫苗免疫后主要刺激提高番鸭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番鸭呼肠孤病毒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番鸭呼肠孤病毒诱导的细胞凋亡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番鸭呼肠孤病毒人工感染10日龄健康番鸭,运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后番鸭多种组织的细胞凋亡进行检测,对死亡因子FasL的表达进行研究。原位末端标记检测显示,多种组织器官中出现大量阳性细胞,表明番鸭呼肠孤感染可引起肝脏、脾脏、肾脏、肺脏、胸腺、盲肠和法氏囊发生不同程度的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感染番鸭呼肠孤病毒后,肝脏、肾脏、肺脏、胸腺、盲肠和法氏囊等多种组织中可观察到FasL表达,且各种组织FasL表达的强弱与原位末端标记检测的细胞凋亡指数高低相一致。结果表明番鸭呼肠孤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与FasL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番鸭呼肠孤病毒诱导雏番鸭免疫器官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番鸭呼肠孤病毒腿部肌肉接种10龄健康雏番鸭,复制番鸭"花肝病",并研究其不同时期诱导免疫器官细胞凋亡的能力.结果表明,雏番鸭在感染病毒后的12 h、24 h、48 h、72 h、144 h均能观察到胸腺、脾脏、法氏囊细胞凋亡的典型形态学变化,在12~24 h达到高峰,72 h后逐渐降低.由此可知,雏番鸭呼肠孤病毒对雏鸭免疫器官的细胞凋亡具有诱导作用.揭示该病毒致病机理与淋巴细胞凋亡从而引起的免疫抑制相关.  相似文献   

5.
草鱼出血病给草鱼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主要病毒性病原是草鱼呼肠孤病毒。文章首先从病毒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的功能和病毒的细胞培养特性方面总结了草鱼呼肠孤病毒的生物学特征;然后介绍了呼肠孤病毒的生活周期和致病机理;最后概述了草鱼的干扰素抗病毒免疫的最新进展,从草鱼呼肠孤病毒和宿主的抗病毒免疫两个方面来阐述草鱼出血病的发病机理,以期为研究和防控草鱼呼肠孤病毒病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番鸭呼肠孤病毒强弱毒株对番鸭免疫器官超微结构的影响。强毒株感染番鸭显微结构变化表现为:各器官不同程度变性、细胞溶解坏死及血管扩张充血,病灶区及血管周围淋巴单核细胞明显浸润;免疫器官脾、胸腺和法氏囊淋巴细胞变性坏死,数量明显减少。脾脏淋巴细胞坏死,数量减少,网状结缔组织显露。而弱毒疫苗株接种后番鸭胸腺、法氏囊、脾脏组织学形态与健康对照鸭一致,均未发现在显微结构上的损伤。表明番鸭呼肠孤病毒强毒严重损伤免疫器官,而弱毒不仅失去对雏番鸭的致病性,而且也失去了损伤免疫器官和免疫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认识我国番鸭呼肠孤病毒研究的现状,对2018年11月前中国知网数据库的177篇番鸭呼肠孤病毒研究文献的发表时间、发表刊物、研究机构、作者信息以及研究主题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番鸭呼肠孤病毒研究文献发表期刊整体质量较高,研究机构和作者以福建农林大学及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占优势,对病原学、致病机理及分子流行病学等方面研究不够深入,对免疫学和防控技术的研究较为欠缺。  相似文献   

8.
正呼肠孤病毒(orthoreovirus)是一种分节段的双链RNA病毒,其宿主范围广泛,对人和动物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由于正呼肠孤病毒结构复杂,反向遗传系统构建困难,导致其相关研究滞后于其他RNA病毒。自2007年一种完全基于质粒的正呼肠孤病毒反向遗传系统被报道以来,关于正呼肠孤病毒基因和蛋白功能的研究不断增多。本文以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mammalian orthoreovirus,MRV)和禽正呼肠孤病毒(avian orthoreovirus,ARV)为例,概述了正呼肠孤病毒反向遗传系统和病毒载体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正呼肠孤病毒载体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呼肠孤病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类传染病,其临床症状因毒株和感染宿主的不同而不同。番鸭呼肠孤病毒病主要发生于番鸭,夏季多发,发病日龄以4~45日龄为主,发病率为20%~90%,应激或混合感染下,病死率可达90%以上。番鸭感染后的临床症状表现有软脚、腹泻等,病理变化则主要以多器官  相似文献   

10.
采用MTS法检测接种不同致病力番鸭呼肠孤病毒12h、24h、36h、48h、72h、96h后对番鸭鸭胚成纤维细胞(MDEF)活力的影响。根据细胞病变情况和活力状态确定细胞发生变化的拐点,初步探讨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和细胞活力的特征变化,进一步了解番鸭呼肠孤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和致病机理提供时间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接毒后36h,细胞活力达到最高,高致病力YB毒株作用于MDEF,细胞活力在48h大幅下降并出现明显细胞凋亡;低致病力YJL毒株作用于MDEF,则在72h可出现明显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王永坤 《中国家禽》2004,26(18):13-17
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是由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禽呼肠孤病毒、鹅呼肠孤病毒所致的一种新出现的小鹅疫病。肝、脾、肾、胰等器官坏死灶为本病特征性的病变。在发育鹅胚等禽胚复制并致死胚胎。本病的出现又增添一种新鹅病,已对养鹅业造成一定的损失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以纯化的羊抗草鱼呼肠孤病毒多克隆抗体作为捕获抗体,抗草鱼呼肠孤病毒的单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建立草鱼呼肠孤病毒抗原捕获ELISA检测方法,其最佳反应条件是:羊多克隆抗体包埋浓度为2.5μg/mL,抗草鱼呼肠孤病毒单克隆抗体工作浓度为1:400稀释,以3%牛血清白蛋白作为封闭液。该方法的检测限为5×105 pfu/mL,且能够特异性检出发病草鱼内脏组织中的草鱼呼肠孤病毒。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和鲤春血症病毒等水产动物病毒株均不反应。该方法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2006-2010年湖北省地区暴发的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的病理特征,地域性特点,运用病理剖检、常规石蜡切片及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对鸭呼肠孤病毒自然感染病鸭进行研究。剖检眼观病变表现为肝、脾表面出现大量黄白色病灶,组织学病变为肝、脾出血、坏死与肉芽肿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所感染病鸭脾均出现特异性阳性信号,而肝和法氏囊仅部分出现阳性信号。由以上结果推测可知湖北省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特征表现为肝脾坏死。  相似文献   

14.
禽源呼肠孤病毒是一类重要的禽类病原体,能引起感染家禽和水禽法氏囊、脾和胸腺等器官严重受损,造成免疫抑制,且易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极大地阻碍了全球养禽业的健康发展。天然免疫应答具有反应迅速、不针对特定抗原且作用范围广的特性,是当前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的研究热点。适应性免疫应答能够排除体内特异性抗原异物,抵抗相同病原体的再次入侵,是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本文将从禽源呼肠孤病毒诱导宿主天然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两方面,阐述此类病毒感染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影响,以期为靶向病毒和宿主免疫反应的疫苗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13年福建省某鹅场发生一起以肝脏和脾脏均有灰白坏死点(肝白点)为典型病变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本研究利用10日龄非免疫番鸭胚,从病死雏鹅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病毒分离株没有血凝活性,其ELD50为10-3.25/0.2 m L,可被鹅呼肠孤病毒高免血清特异性中和。利用鹅呼肠孤病毒特异性检测引物对FJ-06株病毒尿囊液进行RT-PCR检测,可扩增到约572 bp特异性目的条带。将RT-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Blast分析表明,克隆的基因片段为鹅呼肠孤病毒δC蛋白基因片段。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到1株鹅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敏感和特异性检测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的荧光定量PCR诊断方法。本实验以感染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鸭组织RNA提取物为模板,根据Gen Bank数据库中呼肠孤病毒S1基因全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基因片段,将其克隆至p ET-30a载体,重组质粒测序并进行同源性分析;以阳性质粒为模板,建立SYBR Green II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经测序证实扩增片段与预期目的片段相符,所建立的SYBR Green II荧光定量PCR检测S1的反应在101~108 copies/u L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反应的检出下限为10 copies/μL,而H5型禽流感病毒、H9型禽流感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C型鸭肝炎病毒、新城疫病毒、鹅细小病毒、鸭瘟病毒等病毒的检测为阴性,表明该方法敏感、特异。本研究成功建立了SYBR Green II荧光定量PCR检测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方法,为新型鸭呼肠孤病毒致病机制和机体免疫保护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7.
<正>传染性腺胃炎是一种以鸡群高度精神沉郁、生长迟缓、苍白消瘦、粪便中有未消化或消化不良饲料,剖检以腺胃肿大呈球状、腺胃乳头充血、出血、溃疡,免疫器官萎缩为特征的慢性疾病。1病原关于本病的病原众说纷云,分别有不同学者在发病鸡只中先后分离到鸡冠状病毒、呼肠孤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  相似文献   

18.
免疫组化法检测番鸭呼肠孤病毒在番鸭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10日龄健康番鸭84只,人工感染番鸭呼肠孤病毒,于攻毒后6、12、24、48、60、72、84、108、144、204、312、384 h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病毒在番鸭体内的分布进行检测,从而探索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的细胞及发病机理。检测结果表明,感染后6、12 h时各脏器均呈阴性反应;感染后24 h,从肝脏、肠道、大脑中最先检测到阳性细胞;感染后144 h,各脏器均呈强阳性;感染后204 h,脾脏、肺脏及胸腺的阳性反应强度仍持续,其他脏器的阳性反应强度都有所下降。番鸭呼肠孤病毒对肝脏、脾脏、盲肠的组织嗜性最强,表明这3种组织为该病毒的主要靶器官。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的细胞如下:各组织器官的血管内皮细胞;肝脏的肝细胞、枯否氏细胞;脾脏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肾脏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足细胞;心脏的心肌细胞;肺脏的肺泡上皮细胞、尘细胞;胸腺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法氏囊的淋巴细胞;肠道的上皮细胞、杯状细胞、淋巴细胞;大脑和小脑内的少突胶质细胞。在肝脏、肾脏、心脏、肺脏等组织内可见炎性浸润的淋巴细胞呈阳性。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猴头菇多糖对呼肠孤病毒感染雏番鸭组织病变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本实验通过建立呼肠孤病毒感染的肝脾组织病变的动物模型,应用猴头菇多糖对感染番鸭进行防治,给药组分别添加0.01%,0.02%,0.03%的猴头菇多糖,观察其对肝脾组织病变及其细胞凋亡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给药组的番鸭发病时间延迟、死亡率下降,细胞病变坏死较少,用中剂量的猴头菇多糖的治疗呼肠孤病毒病效果最明显。实验数据还表明猴头菇多糖给药组在病毒感染的早期促进细胞凋亡,晚期抑制细胞凋亡,这可能是猴头菇多糖能对呼肠孤病毒感染产生积极影响的原因,它有助于防止病毒在细胞中的扩散甚至有利于病毒的清除。此项研究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
动物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或不足的状态称为免疫抑制.近些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免疫抑制性疫病在集约化程度高的大型猪场和鸡场中较为普遍,已对养猪业和养鸡业尤其对肉猪、肉鸡生产造成很大的直接和间接危害,成为制约养猪业和养鸡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感染、鸡传染性囊病、鸡网状内皮增生症、鸡传染性贫血等.然而,对于鸭传染性疫病,国内外尚未见报道鸭的免疫抑制病.我们依据近些年来,对危害我国养鸭业的主要疫病开展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感染检测和试验研究结果,发现鸭呼肠孤病毒、鸭流感病毒、鸭2型疱疹病毒、鸭圆环病毒可直接损害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细胞,与鸭免疫抑制相关.综合文献报道,本文将鸭呼肠孤病毒病、鸭流感、低毒力鸭瘟病毒感染、鸭2型疱疹病毒病、鸭传染性囊病、鸭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鸭圆环病毒感染一同归为鸭的免疫抑制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