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寻找泌乳奶牛脂肪肝早期诊断方法,本研究从某千头奶牛场随机选取了30头乳酮阳性的奶牛,其中临床酮病牛10头,亚临床酮病牛20头,测定其肝脂含量以及血中代谢指标和肝功指标。试验结果表明,脂肪肝的奶牛存在能量负平衡现象,机体呈现高游离脂肪酸血症、高酮血症,肝脂浸润越重,能量代谢障碍越严重;乳酮阳性出现时间的早晚与脂肪肝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乳酮阳性产后出现的越早,乳酮阳性越明显,肝脂浸润越重;随肝脂浸润程度的加重,肝功多个指标会出现异常,重度的脂肪肝会引发肝功能不全。本试验证明,酮粉法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奶牛脂肪肝的初选方法,肝功指标异常可作为诊断脂肪肝的辅助方法,两者结合可作为奶牛脂肪肝的实用、有效和准确的早期诊断方法,准确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2.
缺磷症和肝功障碍奶牛血清碱性磷酸酶同功酶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分析了81头健康、26头缺磷症、30头肝功障碍和17头缺磷症伴肝功障碍牛的血清AKP同功酶,并以热灭活试验鉴定其组织来源,探讨了该酶对奶牛缺磷症和肝功障碍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健康和病牛血清中均有5条带,其中快带(SF)和慢-1(SS-1)存在于全部血清样中,其余3条慢带仅在部分血清中出现。具有诊断意义的SF和SS-1分别来源于肝脏和骨骼。健康牛的肝带和骨带均无弥散现象,两带间有明显间隔;缺磷症牛的骨带弥散并与肝带相连,形成一条宽而着色深的酶带;肝功障碍牛的肝带弥散,着色加深,但与骨带有间隙;缺磷症伴肝功障碍牛的肝带和骨带均有弥散,形成一条很宽而着色很深的酶带。上述酶谱变化可作为奶牛缺磷症和(或)肝功障碍的重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5,(5):76-80
本试验旨在探究胰岛素抵抗在奶牛Ⅱ型酮病中所起的作用。在一集约化牛场,选取产后14-21 d的酮病奶牛和健康奶牛各8头。跟踪采集并检测糖耐量试验奶牛血浆葡萄糖浓度,以糖耐量120 min血糖浓度为分界点,将奶牛分成酮病糖耐量异常组(TH组)、酮病糖耐量非异常组(TL组)和健康对照组(C组),同时检测奶牛血浆肝功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和胰岛素抵抗指标。结果显示:在静脉注射葡萄糖后,TL组血糖浓度变化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而TH组血糖浓度始终高于其他组。TH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RQUICKI)值明显低于其他两组。TH组肝功异常比TL组和C组严重。TH组遭受氧化应激高于TL组与C组。这些结果表明某些奶牛酮病发生与机体胰岛素抵抗所致的葡萄糖利用障碍有关,而肝功能与氧化应激可引起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奶牛酮病与机体肝功和氧化应激之间的关系,选取产后14~21 d的奶牛48头,分成酮病组(K组,24头)和健康对照组(C组,24头),分析血液能量代谢指标、肝功指标以及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酮病组奶牛β-羟丁酸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而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天门冬氨酸转移酶活性和直接胆红素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总胆红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胆碱酯酶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总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高(P0.05)。说明酮病组奶牛机体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机体肝功发生异常,遭受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估奶牛的健康状况,研究乳汁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量级分布、乳汁SCC与肝功酶的相关性,探索乳汁SCC变化对肝功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随机选取101头荷斯坦奶牛,测定乳汁SCC和血浆肝功酶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被检奶牛中乳汁SCC≥50万个/m L的有24头,占被检总数的23.77%;乳汁SCC≤50万个/m L的有77头,占被检总数的76.24%;乳汁SCC与血浆ALT呈极显著负相关(r=-0.271,P0.01),且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说明根据奶牛乳汁SCC量级水平的分布情况,可以初步评价牛群的整体健康状况,乳汁SCC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血浆ALT的水平,或许可作为评估奶牛肝脏健康状况的一个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6.
在黑龙江省某集约化奶牛场随机选取产后14、21 d的69头奶牛,旨在调查产后酮病奶牛的高血糖现象。根据血浆β一羟丁酸(BHBA)浓度,将试验牛分成酮病组(K)和健康对照组(C)。在酮病组中将产后14d和21 d都发病的分为病程长组(LTK),否则分为病程短组(STK)。检测所有试验牛血浆中GLU,游离性脂肪酸(NEFA)、BHBA和肝功指标。结果显示,围产期高血糖现象主要集中在STK组中;LTK组BHBA极显著高于STK组和C组。LTK组和STK组NEFA极显著高于C组,而LTK组与STK组之间差异不显著。LTK组GIU显著低于C组和STK组,而STK组与C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是肝功正常的酮病奶牛病程短,血糖维持正常,具有高糖现象;反之,肝功异常的酮病奶牛病程长,血糖水平低于正常。因此,患病奶牛的病程长短与奶牛血糖的调节能力及肝脏的功能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产奶牛围产期维生素E(VE)缺乏较为普遍,但这一问题在牛场最易被忽视。为此,本试验在某一大型集约化牛场,选取VE缺乏组奶牛40头,健康组奶牛40头,对试验奶牛的抗氧化、肝功、能量代谢、矿物元素和其他维生素指标进行显著性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及ROC分析。结果显示:与健康组相比,VE缺乏组血浆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高密度脂蛋白(HDL)、白蛋白(ALB)水平极显著降低,与VE水平呈正相关;而血浆中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草转氨酶(AST)、低密度脂蛋白(LDL)、游离脂肪酸(NEFA)、肌酐(CREA)水平极显著升高,与VE呈负相关;血浆中谷丙转氨酶(ALT)、β-羟丁酸(BHBA)水平显著升高,与VE呈负相关。并且,确立了血浆中HDL、T-AOC、ALB、LDL、AST、NEFA和MDA可作为VE缺乏症的预警指标,其预警值分别为HDL<1.495 mmol/L,T-AOC<0.305 mmol/L,LDL>4.09 mmol/L,ALB<51.7 g/L,MDA>11.19 mmol/L,AST>37.2 U/L和NEFA>713μmol/L。结论:VE缺乏与氧化应激、肝功、能量代谢有密切关系,7项生化指标可用于奶牛围产期VE缺乏症的预警,为今后更有效地监控和预防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北京奶牛中心良种场的高产荷斯坦牛群为典型案例,分析导致高产奶牛繁殖障碍增多和繁殖力下降的主要因素,提出提高奶牛繁殖力的综合性技术措施与管理方案。数据资料来源于良种场4 036个奶牛样本的生产记录,其中1 127头有完整产后子宫恢复状况和直检记录,3 522头有产后配种妊娠记录。结合临床表现并且跟踪直检卵巢活动、营养体况及泌乳量的测定,采用非配对t检验分析各组之间卵巢活动时间、首次发情时间、配妊时间、配妊指数等繁殖指标差异的显著性。研究结果表明,奶牛产后15~45d是防治繁殖疾病的关键时期;奶牛产后子宫复旧状况是减少高产奶牛繁殖障碍的前期条件;营养均衡和充足供给是维持高产奶牛正常生殖功能不可缺少的因素;产奶量与繁殖性能之间必须保持适度平衡。  相似文献   

9.
奶牛蹄叶炎与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奶牛蹄叶炎与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采集健康组奶牛15头和蹄叶炎患病组奶牛36头的血样,检测其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患病组奶牛血浆中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和健康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而2组间奶牛血液生理指标和其他生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奶牛发生蹄叶炎可能与脂质代谢紊乱有密切关系,TC和HDL-C可作为蹄叶炎发病监测的候选指标,并建议通过调节奶牛的脂质代谢平衡来防治蹄叶炎。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分析了17头妊娠后期患酮病奶牛和19头健康奶牛的十二项颈静脉血液气体和酸碱值指标。结果,酮病奶牛静脉血液气体和酸碱值中,酸碱度、氧分压、缓冲碱、氧饱和度、氧含量五项指标均数与健康奶牛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而二氧化碳分压(PCO_2)为38.2±12.5mmHg,剩余碱(BE)-1.9±4.3mmol/l,细胞外液剩余碱(BEecf)为-2.7±5.7mmol/l,实际碳酸氢盐(HCO_3~-)为21.5±6.3mmol/l,二氧化碳总量(CO_2tot)为22.6±6.6mmol/l,标准碳酸氢盐(HCO_3~-St)为21.6±4.0mmol/l,标准酸碱度(pHst)为7.346±0.093,以上七项指标均数与健康奶牛相比明显降低(p<0.05),说明妊娠后期奶牛酮病对它们的影响较大,认为可做为综合诊断奶牛酮病和掌握妊娠后期奶牛代谢状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某集约化牛场酮病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酮病奶牛与健康奶牛的血液生化指标分析,阐明酮病奶牛血液病理学变化,为酮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随机选取黑龙江省某集约化牛场围产后期10头奶牛,根据血酮仪检测β-羟丁酸(BHBA)的浓度进行分组,检测2组的血液生化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酮病奶牛血中BHBA和总胆红素(TBIL)含量升高,而游离脂肪酸(NEFA)和葡萄糖(Glu)含量降低,且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BHBA、NEFA都超出正常范围;碱性磷酸酶(AL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降低,血肌酐(CREA)和L乳酸盐(L-ACT)显著升高(P0.05),而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升高且超出正常范围;酮病组奶牛血钙(Ca)浓度降低且低于正常范围;且酮病组奶牛血浆中牛结合珠蛋白(HP)极显著高于健康组,血浆中白介素1β(IL-1β)酮病组高于健康组,但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表明酮病奶牛血液中能量代谢、肝功、矿物元素和炎性因子等指标发生了明显变化,结果为诊断与预防酮病提供了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黑白花奶牛血气分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某牛场的80头健康奶牛、20头结核奶牛进行了静脉血的血气分析,试验所选奶牛均为高产奶牛,饲养状态相同,采样时间选取在奶牛产奶高峰期,血气分析测定15项指标,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组与结核组的pH值、pO2、pCO2、AaDOO2、cH+、K+差异显著(P〈0.05);O2AT、O2Cont、Na+差异极显著(P〈0.01),HCO3-、BEact、BB、BE、TCO2、Cl-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选取31头健康奶牛,分别在分娩-1、0、1、2、3、4、5、6、7周采血检测血浆AST、GGT活性.旨在研究分娩期间奶牛肝功酶指标AST、GGT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发现与分娩时相比,AST分别在产后1周和产后5周显著性升高,GGT在产后1到7周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4.
用奶牛性控冻精共授配奶牛948头,妊娠893头,情期受胎率平均为67.37%;母犊率达到93.95%,普通冻精产母犊率51.63%,差异极显著(P<0.01)。对其中20头母犊出生时的体重、体尺进行了测定,并与常规冻精所产母犊的生长发育指标进行比较,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奶牛性控冻精对实现规模化奶牛场的快速扩群和品质提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6,(8):58-61
选用84头泌乳期相近的荷斯坦奶牛,测定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RFI),根据RFI值选出14头高RFI和15头低RFI奶牛,进行采食行为观察和体尺测定,分析不同水平RFI奶牛采食行为与体尺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水平RFI的奶牛采食持续时间有差异(P=0.05),平均采食咀嚼次数和平均反刍咀嚼次数差异显著(P0.05);低RFI组采食持续时间较短,咀嚼速度较慢,反刍时间长、反刍食团个数多。奶牛体尺指标在不同水平RFI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采食行为与RFI密切相关,低RFI组奶牛出采食快速、反刍精细的特点,可能直接影响其采食效率的高低。  相似文献   

16.
热应激条件下荷斯坦奶牛后段肠道差异微生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分析热应激条件下,热应激耐受奶牛和热应激易感奶牛后段肠道菌群组成的差异,寻找与热应激相关的后段肠道微生物,为利用饲养管理和遗传选择等手段提高奶牛耐热能力提供理论依据。选择体况相近且健康的1胎中国荷斯坦泌奶牛19头,利用奶牛夏季上午直肠温度(MRT)和下午直肠温度(ART)差值(RTD)将其分为热应激易感组(H组,10头)和热应激耐受组(L组,9头)。采用Illumina PE250测序平台测定两组个体粪便中细菌16S rDNA V3~V4区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两组个体的差异微生物。结果表明:①L组的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高于H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②在门水平,两组个体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之和均占总菌的95%以上;在属水平,L组中YRC22和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H组(P<0.05),且YRC22、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与ART、RTD、呼吸评分(RS)、直肠温度极值(RTR)及流涎评分(DS)等5项热应激相关指标均呈负相关关系。③与热应激相关的6项指标(MRT、ART、RTD、RS、DS、RTR)中,RS、DS和MRT在冗余分析(RDA)结果中R2较大,表明这3项指标与奶牛后段肠道微生物菌群相关程度较大。综上所述,热应激影响奶牛后段肠道菌群结构,Prevotella是热应激相关的后段肠道微生物。  相似文献   

17.
随机选取正常的黑白花泌乳牛20头,按乳酮阳性分为阴性组(11头)和阳性组(9头)。对它们泌乳量、泌乳天数、血糖、血酮、血清Leptin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eptin、血糖、酮体等指标水平处于正常的范围,5项指标彼此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但是,乳酮阳性组奶牛与阴性组比较,泌乳量降低,血清酮体升高,血糖水平降低,血清Leptin水平略高,除血清Leptin外,其余都差异显著(<0.05)。结果表明,正常的泌乳奶血清瘦蛋白等5项指标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尤其是能量代谢的适应性调节。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奶牛产后卵巢静止与肝脏功能的内在联系,以肝功指数(liver function index,LFI)为自变量,分为低LFI组(n=30头)和高LFI组(n=30头),采用B超、队列研究的M-H x2检验分析、双变量相关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ROC分析的方法,分析60头奶牛产后21 d血浆中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价双氯芬酸钠注射液对奶牛的安全性,本试验选择24头健康奶牛并随机分成3个试验组(1倍剂量组、3倍剂量组、5倍剂量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每组6头奶牛。试验组颈部肌内注射给药,对照组不用药,连续观察,分析其对奶牛体征、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的临床指标及血常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血液生化指标虽然在试验初期试验组的个别指标与对照组出现差异,但在7d后均恢复正常。说明双氯芬酸钠注射液在奶牛临床上按推荐剂量(2.2mg/kg体重)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探究围产期亚临床酮病与泌乳早期奶牛繁殖性能、卵泡发育之间的关系,并检测试验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试验在黑龙江某大型集约化牛场开展,根据产后血酮水平确定亚临床酮病组(SCK)和健康组(C)奶牛共60头,根据试验牛产后50 d内发情状况,将SCK组再分为发情组(SCKE,16头)和乏情组(SCKA,14头),C组也同样分为发情组(CE,25头)和乏情组(CA,5头)。所有试验牛在产后50 d通过直肠检查和B超检查了解子宫复旧及卵泡发育状况,记录繁殖性能数据,并进行血液生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与健康组发情奶牛相比,亚临床酮病发情奶牛产后首次发情日期推迟约10 d(P<0.05);产后50 d卵泡直径差异极显著(差值约4 mm)(P<0.01)。亚临床酮病乏情奶牛子宫复旧延迟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组发情奶牛(P<0.05);亚临床酮病奶牛血浆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奶牛(P<0.05),而泌乳量极显著提高(P<0.01)。与发情奶牛相比,乏情奶牛血浆中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升高(P<0.05);葡萄糖(Glu)、胰岛素(Ins)、雌二醇(E2)、孕酮(P4)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奶牛患亚临床酮病而导致能量代谢指标异常是引起奶牛乏情、产后卵泡发育受阻和繁殖障碍的主要因素,进而导致奶牛繁殖力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