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兽医影像学是兽医专业的应用课程。为了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应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联合基于病例的教学模式(CBL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以病例为载体,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目的,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兽医内科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辽宁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对兽医专业兽医内科学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理论和课外实践相结合,同时引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积极开展开放性实验,在课外实践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质。结果表明:新的兽医内科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变传统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实训教学模式,笔者探讨了合作──竞争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以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高职畜牧兽医专业1班和2班作为研究对象,比较2个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分析了学生对合作──竞争学习教学模式的综合评价。试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合作──竞争学习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实训成绩。  相似文献   

4.
兽医临床诊断学是一种探究动物疾病的方法与理论的一门学科,在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兽医专业的业务需求,因此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有深远意义。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的教学模式是目前中国兴起较为迅速的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其对于提高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都有很大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于兽医临床诊断学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证基于蓝墨云班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本校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的禽病防治课程中,通过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对比、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验证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显示,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禽病防治课程中的应用,有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6.
微课是互联网时代一种新型的微型在线视频网络教学模式。结合微课的设计思路和特点,本文以高职院校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微课设计为例,尝试改进教学方法和创新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并随机抽取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微课教学模式拓展了学生课堂空间,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为进一步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兽医临床诊疗技术信息化教学模式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兽医内科学是兽医学科的主干课程之一,掌握兽医内科学理论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内容中使学生掌握兽医内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临床诊疗能力是当前我国兽医内科学教学工作者的探索重点,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兽医内科学理论增长及技术革新的要求。病案教学法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兽医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根据对该课程教学的体会,阐述病案教学法在兽医内科学理论及实践教学中的运用,旨在为提高兽医内科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学理念的持续革新,《兽医内科学》内容和教学难度的增加,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合当前畜牧业发展的需求,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推动教育教学提质增效是该课程探索的重点。文章以《兽医内科学》为例,采用学习通软件与"对分课堂"(PAD)教学理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为传统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和病毒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长春兽医大学承办的’92全国兽医微生物学及动物病毒学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9月7日至10日在长春召开。  相似文献   

10.
2020年初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各类大中专院校被迫延迟开学,打乱了传统课堂教学计划,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节奏和方式。为了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教学正常秩序的影响,全国各大中专院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号召,借助"互联网+"模式大规模开展新型的线上教育教学模式。但线上教学存在教学硬件不全、线上教学资源短缺、教学沟通体验障碍、系统操作不熟练等诸多问题,造成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偏低、教学质量低下等不良后果。以农业类高等院校开展的《兽医病毒学》为例,对线上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其他课程线上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兽医微生物学是动物医学本科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涉及内容广,知识更新快。有限的课堂时间无法满足学生对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期待,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智能手机的碎片化移动微学习,由于迎合了娱乐式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外语类文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但在微生物学等非文科类专业尚未全面推广。介绍了碎片化移动微学习的概念和研究现状,分析了其在兽医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学科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兽医微生物实验是高等院校动物医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培养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探讨传统兽医微生物实验教学中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提出引入具有高效率、安全性和交互性等优点的虚拟仿真技术。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辅助常规实验教学,“虚、实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时间和空间,丰富实验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降低高危病原的实验风险,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也为动物医学教育改革及多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家畜组织胚胎学是一门借助显微镜观察动物有机体的微细结构、学习其相关功能的学科。为了提高家畜组织胚胎学理论与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改革家畜组织胚胎学教学模式十分重要。主要探讨了如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家畜组织胚胎学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家畜组织胚胎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高等教育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研究药用微生物学课程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立足于学校实际,在推行新课改的前提下,积极开展药用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活动。通过明确课程定位、确定课程目标、做好课程设计、组织课程实施、严控课程考核、认真教学反思等过程实施,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锻炼其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推进“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以期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学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对家畜育种学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等进行改革,探索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期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本行业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兽医临床实例训练是安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近几年新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程。该课程以学校动物医院为实践平台,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增强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初步职业素质为目标,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实践和完善,探索出一套合理的、先进的教学与考核模式。该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为兽医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维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学生对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课程的学习效果,结合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教学中,探究基于微课的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及授课流程,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初步应用,并评估该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8.
动物传染病学作为动物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与社会需求对接的重要环节。根据新形势下动物传染病流行和防控特点的变化,探讨高校动物医学专业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措施,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目的,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兽医人才。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科技的日新月异, 互联网在各领域被广泛应用,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互联网+”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的发展, 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方略, 针对当今宠物诊疗行业发展和学生特点的变化, 对小动物疾病防治课程的资源建设、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进行了改革, 探索互联网技术如何融入课程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岗位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动物普通病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传统教学已不符合对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为解决该类问题,对该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