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锈色粒肩天牛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锈色粒肩天牛是严重为害国槐的蛀干害虫。近年来,该虫发生为害不断扩大和加重,严重影响了城市绿化和市容景观。为此,根据文献资料,对该虫的分布、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超级稻病虫发生特点及其药剂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级稻从孕穗末至齐穗期如遇上连续阴雨天,稻曲病大发生,纹枯病发生较普遍;二化螟、稻飞虱发生量大,危害较重。在超级稻大田生长期,抓住施药适期,选用高效、内吸、广谱、环保型农药,进行3~4次防治,可有效防控病虫危害,达到节本增效、减少农药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森林林隙特征及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马栏林区林隙的调查研究,发现其林隙大小以20~40 m2和40~60 m2居多,其中40~60 m2所占数量比例和面积比例均最大.林隙的年龄结构是中前期和中后期数量较多,分别占到林隙总数的42.31%和38.46%.林隙形成方式以砍伐树桩占的比重最大,说明该地区现有的林隙大多是人为干扰形成的.林隙形成木中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的株数相对较多,且主要是由中小径级的树木构成.不同大小林隙的植物多样性变化表现为:乔木层面积为40~60 m2时其多样性较高,灌木层和草本层面积均为20~40m2时其生物多样性较高.在不同发育阶段中,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在林隙发育的中前期最高,而乔木层和灌木层均在林隙发育到中后期时最高.  相似文献   

4.
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是世界主要环境问题之一,而环境污染直接或间接对生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连续干旱对土壤干层深度及植物生存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以绥德县为基点,分析研究了陕北1997-2001年连续五年,由于降水总量少,有效性差,气候变暖,以及沙尘暴频率加快,使年内时段干旱发生次数多,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经济损失大,成为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干旱,造成草地,农耕地0-100cm以内土壤含水量均低于4.2%(干土重),林地0-180cm内仅3.6%,刺槐林地0-500cm平均仅4.2%,其直接后果是以林草地地力衰退为特征的人工林草地土壤干化日益严重,导致群落衰败以致大片死亡,但还有些植物经过灾变的考验,表现出高度抗旱耐高温特性,为我们以后防旱抗旱,退耕还林(草)及作物布局对品种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7.
为了明确广东、海南荔枝采后主要病害及其发生和危害情况,从两省荔枝主产区取果,在常温贮藏条件下观察荔枝采后病害的发生情况,测定荔枝果皮上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及其对荔枝采后生理变化和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荔枝采收后在28℃下贮藏,炭疽病、霜疫病和酸腐病的发病率分别为95.3%、6.5%和8.2%。炭疽病在采后3—4天开始表现症状,7天后发病率为60.8%~100%,9天后发病率为83.1%~100%,该病害是引起荔枝采后腐烂的主要病害,其病原菌主要来自采前潜伏侵染。从幼果果皮上可分离出潜伏侵染的炭疽病菌,随着果实的生长,果皮上的潜伏侵染率不断上升,到采收时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达到90%左右。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较高的荔枝果实。其采后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果皮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升高,褐变腐烂较快,贮藏效果较差,即使在采后用杀菌剂处理,防治效果也不明显。采收时荔枝果皮上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越低,贮藏效果越好。在荔枝果实生长期间喷雾2—3次杀菌剂可显著地降低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减轻荔枝采收后炭疽病的发生严重程度,提高荔枝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北京市海淀区部分草坪的病害种类调查表明:草坪的病害主要是由丝核菌属。腐霉菌属、镰刀菌属引起的褐斑病、腐霉枯萎病和镰刀枯萎病.在初筛的基础上进行的室内筛选结果表明:嘧菌酯、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对供试的3种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佳。噁霉灵和多菌灵次之,而三唑酮对于立枯丝核菌的抑制较强,甲霜灵(该药不宜使用单剂,易产生抗性)时腐霉菌和镰刀菌的抑制较强。  相似文献   

9.
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内陆湖泊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近几十年来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内陆湖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的出现了面积萎缩和水位下降,有的水位和面积保持稳定,有的消失;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因此,研究其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具有代表性,对更好保护内陆湖泊,合理利用湖泊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1958-2000年流域降水和温度的资料和灌溉引水量的资料,采用年代对比、距平百分率、滑动平均曲线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博斯腾湖和青海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是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对博斯腾湖水位变化有一定的影响,而对青海湖水位变化的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10.
在用棉花、大豆、花生功能叶饲养棉铃虫幼虫的基础上,测定各寄主功能叶的营养成分、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研究棉铃虫在取食不同寄主叶片后的生物学和营养效应。结果表明:1、取食棉花叶的生物学效应较好,取食花生叶的幼虫成活率下降,取食大豆叶的幼虫体重偏轻;2、取食棉花叶的营养效应较好,大豆叶最次;3、棉铃虫幼虫的食物转化率和食物利用率以棉花叶最高,棉铃虫嗜食棉花叶,在3种作物田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棉田被害最重。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文献计量的稻瘟病研究水平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客观分析国际水稻稻瘟病研究的发展动态,了解我国稻瘟病研究水平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为水稻病害科研工作者和决策者制订稻瘟病研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采用了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对1910~2011年间该库收录的水稻稻瘟病研究文献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科研机构、期刊以及高被引作者等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检索获得该期间发表的水稻稻瘟病研究文献10 407篇,以美国、日本、中国、菲律宾、韩国、德国、法国、英国、印度及荷兰为世界稻瘟病研究十强,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在稻瘟病研究中占有明显优势。美国在期刊、研究机构、作者等方面均占据了绝对优势。我国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位于高发文机构前10名。中国在稻瘟病研究中高被引论文数量与发文总量所处的地位不相称,缺少高水平研究论文的现象值得注意。水稻稻瘟病研究的热点领域是对抗性基因以及分子标记等研究。由此可进一步证明,Web of Science是了解世界范围内稻瘟病领域发展动态的重要数据库。但由于该数据库的“精品”特性,以及对英语来源文献的偏好性,要了解非英语来源文献所代表国家的相应学科发展动态,还应辅以其它相应数据库。  相似文献   

12.
农田草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发展,使用除草剂进行化学防治是目前最省时省力和防除效果最好的除草方法。其中,茎叶处理除草剂因其具有不受土壤环境影响、按草施药、灵活和选择性高等优点,应用范围更广。然而,茎叶处理除草剂在喷雾施药过程中由于受到杂草叶片界面特性的影响,常出现药液迸溅、滚落、难以渗透等现象,导致除草剂用量增大,杂草产生抗性,并出现药害和环境残留等诸多问题。使用合适的喷雾助剂是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策略。考虑到除草剂的使用需要结合杂草性质,并与喷雾助剂一起使用,了解各自的作用方式对指导草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除草剂作用方式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禾本科、阔叶类和莎草科杂草的形态学和叶片界面特性及其对除草剂选择的影响,并详细阐述了常用喷雾助剂对茎叶处理除草剂的增效机制及其剂量传递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别归纳了喷雾助剂对触杀型和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在防除禾本科、阔叶类、莎草科杂草方面的应用及增效规律。此外,文章还对除草剂喷雾助剂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除草剂领域喷雾助剂的研发和使用提供参考,并最终实现农药的“减施增效”。  相似文献   

13.
基于WEPP模型进行坡度因子与侵蚀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地面坡度是地形因素中对坡面土壤侵蚀的演变发展过程与侵蚀强度起重要作用的因子。本文以内蒙古准格尔旗皇甫川坡面径流小区的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坡度因子与土壤侵蚀量的关系,并运用WEPP模型进行模拟,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坡度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加,土壤侵蚀量与坡度呈幂函数递增关系。用WEPP模型来模拟皇甫川流域坡面与侵蚀量的关系是可行的,根据试验观测及WEPP模型模拟得到结果,皇甫川地区的土壤侵蚀率在坡度是18~23o时最大,原因主要有坡度的陡缓决定了水力阻力的大小和坡面承雨面积的改变等。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以卵磷脂和维生素E为主要成分的安融乐对烯禾啶 (sethoxydim) 的增效作用及在烯禾啶胁迫下对谷子 Setaria italica 品种‘晋谷21号’药害的缓解作用,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晋谷21号’和牛筋草 Eleusine indica (L.) Gaertn. 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浓度烯禾啶和安融乐混合药液,于谷子和杂草3~5叶期于叶面喷施,于药后7 d测定谷子农艺性状及光合生理指标,于药后7、15和30 d调查添加安融乐后对烯禾啶防除牛筋草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施用烯禾啶单剂对‘晋谷21号’株高、叶面积、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且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加强;1/8倍推荐剂量 (推荐剂量为有效成分187.5 g/hm2) 的烯禾啶对‘晋谷21号’已经产生药害,1/2倍推荐剂量下谷子株高、叶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3.41%和33.15%,此剂量下谷子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也均显著低于对照。添加不同稀释倍数的安融乐后,对低浓度烯禾啶胁迫的缓解作用不显著,对高浓度烯禾啶胁迫的缓解作用显著。其中安融乐稀释倍数为2500倍时,对1/2倍推荐剂量烯禾啶胁迫的缓解作用最好,谷子株高和叶面积比施用烯禾啶单剂分别增加16.76%和24.94%,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理指标均在此剂量下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1/8倍推荐剂量烯禾啶对牛筋草防效较差,株防效几乎为0,但随着烯禾啶浓度的升高,对牛筋草的防效逐渐升高。1/2倍推荐剂量下药后30 d烯禾啶对牛筋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53.33%和73.10%,在此剂量下添加稀释倍数为2500倍的安融乐后,牛筋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上升至73.33%和84.65%。综上,添加稀释倍数为2500倍的安融乐可以提高烯禾啶对牛筋草的防效同时提高对谷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16.
17.
温周期及果翅对梭梭种子萌发行为的调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习勇  魏岩  严成 《干旱区研究》2006,23(4):558-561
种子萌发行为的受控机制是生殖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对适宜的温周期下,不同贮藏时期果翅对梭梭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梭梭种子在温周期为5℃/25℃,5℃/15℃和15℃/25℃(暗/光=12 h/12h)中均能快速萌发.果翅对秋天新成熟种子的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使种子处于强迫休眠状态;果翅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随着贮藏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到翌年春天(4月)解除这种抑制作用.果翅对梭梭种子萌发行为的调控作用确保了种子在合适的时间萌发与种群的成功定居,这也是梭梭在荒漠地区广泛分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药液在作物叶片的流失点和最大稳定持留量研究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用微量称重法可以方便地测定作物叶片的流失点 (POR)和最大稳定持留量(Rm) ,用浸渍法和喷雾法测定的 Rm 结果不同。引用润湿方程的概念来分析影响 Rm 的规律 ,浸渍法测定的 Rm 与粘附张力有关 ,当接触角大于 90°,叶片表面不粘附液体 ,Rm 趋于零。用喷雾法测定作物叶片 Rm,结果显示与药液的粘附功 [γ× (COSθ+1) ]有关 ,即使接触角大于 90°时 ,由于粘附功大于零 ,Rm 值也大于零。对于水稻这样难润湿的作物叶片 ,清水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 Rm;反之 ,对于棉花、黄瓜这样的作物叶片 ,添加表面活性剂反而会降低 Rm。  相似文献   

19.
阿维菌素类杀虫剂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阿维菌素类药物的发现、同系物的结构、作用机理、抗药性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阿维菌素应用前景,并提出了对我国阿维菌素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蓟马是缨翅目昆虫的统称,虫体微小,多数为植食性,以锉吸式口器刺吸植物为害。蓟马繁殖力强,世代重叠严重,暴发频次高,是重要的农林害虫类群之一。蓟马为害行为和其信息素以及相关的嗅觉行为密切相关。本文分别从蓟马信息素的种类、触角的感受机制及信息素在防治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蓟马综合防治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在蓟马的综合防治中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