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展膜油剂是一种专为省力化施药研制的农药剂型。为明确新药剂4%嘧菌酯·噻呋酰胺展膜油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在河北省、湖北省、湖南省及上海市选取8地进行了2年田间药效试验,比较了不同剂量处理间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嘧菌酯·噻呋酰胺展膜油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防效,优于对照药剂25%嘧菌酯悬浮剂及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防治效果,且使用方便。当施药量达到200mL/667m~2时,2014年,在河北省、湖北省、湖南省及上海市,药后14d防效分别为82. 41%、89. 2%、83. 25%及95. 29%; 2015年,在河北省、湖北省、湖南省试验地,药后14d防效分别为81. 72%、81. 95%、90. 9%;两年防效均优于或持平于对照药剂。最佳施药量为200mL/667m~2。  相似文献   
2.
农药有效利用率与喷雾技术优化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是植保工作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农药有效利用率的广义和狭义涵义,并分析了农药使用中存在的药剂浪费、有效利用率低的问题。根据喷雾技术中的“剂量传递”过程,分析了农药有效利用率的狭义涵义,在春季果园和作物苗期,常规喷雾法的农药有效利用率只有20%~30%;在夏秋季果园和作物中后期,随着作物叶面积系数(LAI)的增加,农药的有效利用率可达到50%~60%。论文分析了造成农药有效利用率低的原因,提出喷雾技术的优化措施:(1)大田喷雾时采用机动喷杆喷雾替代背负式手动常规喷雾,可以改善雾滴沉积分布的均匀性;(2)添加喷雾助剂可以提高药液在靶标表面的润湿性;(3)优化雾滴粒径,采用细雾滴替代粗雾滴可以提高雾滴的中靶率;(4)降低施药液量可以减少药液流失;(5)加装挡板可以减少雾滴飘失等。通过以上技术的优化,可以大幅度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达到减量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96孔板建立除草剂微量活体筛选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马唐、稗草、反枝苋3种杂草为指示植物,采用96孔板建立了化合物除草活性微量活体筛选方法。从6种培养基中筛选出最适合3种指示杂草生长的Ⅰ号培养基,以传统盆栽法为对照,进行了96孔板苗前处理微量活体筛选方法(以下简称96孔板法)的研究。结果表明:96孔板法以指示杂草的株高受抑制情况作为评价指标较为合适;3种供试除草剂采用96孔板法对3种指示杂草所表现出的杀草活性要高于盆栽法;乙氧氟草醚、二甲戊灵、氟乐灵盆栽法的EC50和EC90值分别是96孔板法的1.44~21.47倍和1.47~32.84倍;采用96孔板法,乙氧氟草醚对马唐和反枝苋、二甲戊灵对稗草的活性最高,EC50值分别为0.79、0.73和0.45 μg/mL,EC90值也分别只有3.13、1.72和1.36 μg/mL。96孔板法达到了微量、敏感、节省时间和空间的要求,是发现先导化合物除草活性较适宜的微量活体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温室大棚粉尘法施药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尘法施药技术在我国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中已得到推广应用。为了从理论是进一步说明粉尘法施药技术的可行性,研究了施药前后棚膜透光率和作物光合速率的变化,采用荧光指示剂法测定了粉尘法施药和常规大容量喷雾技术对操作者的污染程度,测定了药剂在黄瓜地表的沉积分布。结果表明,粉尘法施药前后棚膜透光率没有变化;作物叶片的光合速率变化很小;处理667m^2棚室,粉尘法施药后药剂在操作者身体上的沉积量是0.21μg  相似文献   
5.
种子引发和种子药剂处理是现代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生产措施。种子引发能够提高种子的萌发活力,提高种子和长出幼苗对逆境胁迫的抵抗力,而种子药剂处理可以防治作物早期病虫害。因此,这两种种子处理技术的发展均符合现代农业精量播种的需求。在此条件下,种子引发和种子药剂处理两种种子处理技术的结合,包括药剂对引发种子的处理方式以及种子药剂处理对引发种子的安全性是种子生产企业和种子处理药剂生产企业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综述了不同种子引发技术、种子引发对种子生理生化的影响以及药剂对引发种子的不同处理方式,并对这两种技术相结合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新型杀菌剂氟醚菌酰胺对辣椒疫霉的作用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氟醚菌酰胺(N-(3-氯-5-(三氟甲基)吡啶-2-甲基)-2,3,5,6-四氟-4-甲氧基苯甲酰胺)对辣椒疫霉的作用机制,采用生物测定法系统测定了氟醚菌酰胺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游动孢子释放和菌丝生长量的影响,并进一步对药剂处理后的辣椒疫霉菌丝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同时测定了氟醚菌酰胺对病原菌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磷酸戊糖3种呼吸代谢途径的影响,以及其对辣椒疫霉菌丝体细胞膜通透性、可溶性蛋白和DN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氟醚菌酰胺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游动孢子释放和菌丝生长量的EC50值分别为7.14、16.34和5.12μg/mL;其可使辣椒疫霉菌丝分支增多变短,且出现细胞壁增厚和细胞变形现象;ATP的存在能降低氟醚菌酰胺对辣椒疫霉菌丝的抑制作用,说明氟醚菌酰胺对辣椒疫霉能量产生过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对三羧酸循环途径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电导率法测定结果表明,氟醚菌酰胺处理均能提高辣椒疫霉的细胞膜通透性,用100μg/mL的氟醚菌酰胺处理400 min后,菌株的相对渗率达78.23%。但氟醚菌酰胺对辣椒疫霉生物大分子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氟醚菌酰胺有多个作用位点,但主要是通过抑制辣椒疫霉能量产生和细胞膜通透性而起到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7.
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种子处理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药液浸种法研究了两种药剂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下,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处理种子对出苗率没有影响,但对玉米幼苗的株高都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戊唑醇处理明显抑制玉米幼苗株高,但戊唑醇处理浓度低于300μg/mL时,其显著增加了玉米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并明显增加了玉米幼苗的可溶性糖的含量.与戊唑醇相比,苯醚甲环唑处理浓度大于300μg/mL时才表现出对玉米幼苗的抑制作用,苯醚甲环唑处理更有利于玉米幼苗的生长,苯醚甲环唑处理提高了玉米幼苗根系的呼吸作用.以上结果说明,苯醚甲环唑处理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安全性好于戊唑醇.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低温胁迫下种子包衣对玉米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适宜温度(25℃/20℃,白天/晚上,下同)处理为对照,对不同剂量包衣的玉米种子进行低温胁迫。研究结果表明,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种子包衣在适宜温度下对玉米种子出苗具有促进作用,能提高玉米幼苗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对玉米幼苗的株高和鲜重没有抑制作用。但在17℃/6℃、15℃/0℃、10℃/0℃低温胁迫下,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均能抑制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加剧低温胁迫导致的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和对叶绿体的分解。但用苯醚甲环唑处理玉米种子比用戊唑醇更安全,前者能抑制低温胁迫导致的叶片细胞内电解质外渗,后者却会加剧电解质的外渗。比较玉米幼苗根系的呼吸作用也可以发现,苯醚甲环唑比戊唑醇更有利于玉米幼苗补偿和修复低温胁迫所致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Trinexapac-ethyl、Prohexad ione-Ca在草坪化学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Trinexapac-ethyl和Prohexadione-Ca用于草坪化学控制的可行性,研究了其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使用剂量高于0.095 kg/hm2时,Trinexapac-ethyl对高羊茅具有明显的矮化作用,在0.36kg/hm2剂量下Prohexadione-Ca的抑制率可达95.2%;Trinexapac-ethyl和Prohexadione-Ca都能使植株新增鲜重显著降低,但对新增干重影响很小,Trinexapac-ethyl对植株新增干重无影响;在施用Trinexapac-ethyl的情况下,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新增株高减少,合理留茬高度为4-6cm;Trinexapac-ethyl和Prohexadione-Ca可以有效降低株高,从而减少草坪修剪次数。  相似文献   
10.
不同喷头对保护地黄瓜喷雾农药有效沉积率比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经保护地模拟试验表明,不同喷头因其孔径大小不同,药液在黄瓜叶片上的沉积率和在地面的沉积流失率不同。喷头孔径为0.7mm,其药液在黄瓜叶上的有效沉积率为44.5%,实心喷雾头为40.2%,分别比常规用1.6mm喷片提高30.1%和17.9%。采用0.7mm喷片喷雾比常规用喷片喷雾施药量减少33.3%,农药投放量降低3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