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喷灌冬小麦农田土壤NO-3-N分布特征及作物吸氮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传统地面灌溉(畦灌)为对照,2002~2003和2003~2004两个生产年度田间试验分析喷灌对冬小麦农田土壤NO3^-—N分布和作物吸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灌与地面灌溉相比,土壤NO3^-—N含量蜂值迁移较浅,土壤NO3^--N主要分布在冬小麦主要根系分布层0~40cm土层内。与喷灌相比,在冬小麦根系层下部,地面灌溉土壤NO3^-N存在不同程度的累积。试验期间地面灌溉土壤NO3^-—N累积淋失量分别为8.68kg/hm^2和7.70kg/hm^2,喷灌条件下没有明显的土壤NO3^-—N淋失,最大累积淋失量只有地面灌溉条件下的3%。2003和2004年喷灌冬小麦地上部分吸氮量分别为235.7kg/hm^2和161,7kg/hm^2,分别比地面灌溉高7.0kg/hm^2和34.7kg/hm^2。与地面灌溉相比,喷灌有利于冬小麦后期吸收氮素,喷灌不同生育期冬小麦吸氮量年际之间的差异都小于地面灌溉。  相似文献   

2.
在夏播郑单958(9株/m^2)生长季,研究了不施氮、基施氮 10叶展氮、基施氮 吐丝氮和基施氮 乳熟氮共4个处理下2m土体的无机氮变化和净矿化量。结果表明:夏玉米生长季土壤NO3^- -N在含量、时空交化和受氮肥影响方面均与NH4^ -N不同,20cm以上土层NO3^--N以大口期为界、20cm以下以吐丝期为界前降后升;2m土层NH4^ -N在吐丝前均下降、吐丝后除20cm以上土层乳熟前上升而乳熟后略下降外其它土层无明显规律;NO3^--N的波幅明显大于NH4^ -N,NO3^--N在全生育期垂直分布明显,施氮后20cm以上和80cm以下土层其含量显著增加且受施氮期影响明显,如,推迟施氮能显著增加乳熟一成熟80cm以下NO3^- -N含量;NH4^ -N在吐丝前垂直分布近均匀、吐丝后明显,施氮仅增加0~20cm NH4^ -N含量、对20cm以下无明显影响。另外,土壤氮素净矿化发生在吐丝前且主要在大口期前,吐丝后发生净固定且乳熟前后各近一半,施氮后土壤氮变化平缓且施氮期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利用氮肥,减少残留NO3^--N在土壤剖面中的累积,在位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陕西岐山、杨凌、澄城和甘肃的定西,我们连续几年对不同试验处理条件下土壤剖面中残留NO3^--N的累积强度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半干旱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石灰性土壤剖面中累积着大量的残留NO3^--N。在所有测定土壤剖面中,NH4^4-N含量和累积量不仅在不同土层中差异不大,而且在不同生态系统和管理条件土壤剖面中的差异也不大,其含量变化在1~3μgN/g之间,累积量相当于14~42kg/hm^2,平均28kg/hm^2,显著小于残留NO3^--N。残留NO3^--N累积量平均占总矿质氮(NO3^--N NH4^ -N)累积量的75%以上,是土壤剖面中可浸取态矿质氮的主体。在岐山测定的129个土壤剖面中,O~100cm土层残留NO2^--N累积量小于50kg/hm^2的有26个,占20%,大干70kg/hm^2的有86个,占66.7%,大于100kg/hm^2的有47个,占36%,大干140kg/hm^2的有13个,占10%,每季作物吸氮量大约是70kg/hm^2,说明在目前施肥和生产水平下,有66.7%田块O~100cm土层中的残留NO3^--N最少与1季作物吸氮量相当;在杨凌、澄城、定西等地大部分试验小区(与当地一般施肥水平相当的小区),甚至有些不施氮肥对照小区土壤剖面中残留的.NO3^--N与1季作物的吸氮量也基本一致。这些结果充分说明,在半干旱农田生态系统石灰性土壤剖面中残留累积的NO3^--N是不可忽视的有效氮库。因此,在估计土壤供氮水平和确定施氮量,或者在制定这一地区土壤供氮指标测定方法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在一定土层土壤剖面中的残留NO3^--N。土壤剖面中的残留NO3^--N通过对流(Convection)和扩散(Diffusion)等途径,逐渐向深层移动,脱离根区。在杨陵灌溉试验站和蔬菜试验站的测定结果表明,O~1000cm土层累积的NO3^--N分别高达1295.6kg/hm^2和710.4kg/hm^2,O~600cm土层累积的NO3^--N分别为。706.1kg/hm2和435.1kg/hm^2。在200cm土层以下累积着大量NO3^--N。在以上观测的2个剖面中,200~400cm、400~600cm、600~800cm和800~1000cm各土层累积的NO3^--N数量显著大干0~200cm土层,说明在上层(特别是在耕层)以各种途径增加的NO3^--N,通过长期淋溶,完全有可能脱离根区,淋溶到1000cm以下土层。在不同试验区进行的所有试验结果均表明,与不施氮对照小区相比,施氮小区在作物收获时,土壤剖面中残留.NO3^--N累积量呈增加趋势,并随施氮量增加,残留累积量增加。在杨凌和澄城进行的长期定位试验表明,连续施用氮肥,特别是高量氮肥田块,土壤剖面中残留NO3^--N与不施氮对照之间的差异很大:在杨凌长达25a的长期定位试验中,NP处理O~120cm土层残留NO3^--N累积量(163.4kg/hm。)比不施肥对照(51.8kg/hm^2)增加111.6kg/hm^2,如果在施NP的基础上休闲,残留NO3^--N增加效果更加突出,比对照增加156.5kg/hm^2;试验还发现,在施NP的基础上,配施玉米秸秆,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残留NO3^--N累积量,并随秸秆用量增加,残留NO3^--N累积量下降;在澄城,连续4季作物施用氮肥后,从2个灌水处理平均结果看,与不施氮对照相比,在每季作物施氮量低(<75kg/hm^2)时,不会发生NO3^--N残留累积,而当施氮量高于112.5kg/hm^2时,在O~120cm土层中残留NO3^--N累积量显著增加。在杨凌进行的2次大田试验表明,无论是在降雨丰富年份,还是在干旱年份,休闲都能够显著增加土壤剖面中NO3^--N的累积量,并且不管在任何采样时期,休闲小区100~120cm土层的NO3^--N含量均比复种玉米小区高,复种玉米能够减少残留NO3^--N在土壤剖面中的累积。由于地膜覆盖改变了土壤水热状况和生物性质,因而也必然影响土壤氮素转化过程,从而影响NO3^--N在土壤剖面中的累积。在定西进行的2a试验结果表明,如果在春小麦播种后全生育期覆膜,能够显著增加收获时土壤剖面中残留NO3^--N的累积:1999年,不施氮时,增加9.4kg/hm^2,施氮后,增加88.9kg/hm^2;2000年,不施氮时,增加17.9kg/hm^2,施氮后,增加39.9kg/hm^2;定西试验还表明作物生育前期覆膜,后期揭膜,有利于减少残留NO3^--N在土壤剖面中的累积。在作物生长后期,地膜覆盖处理耕层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温度较高,有利于土壤有机氮的矿化。而在这一时期,小麦对NO3^--N的吸收能力减弱,需要量减小,因而在土壤剖面中易产生残留NO3^--N的大量累积。小麦收获后,值降水较多期,累积的NNO3^--N非常容易通过淋溶和反硝化损失,从这一角度考虑,在春小麦栽培中,不宜提倡全生育期地膜覆盖。  相似文献   

4.
不同氮水平下有机肥碳氮比对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N0(不施氮)、N1(施N0.067g/kg)、N2(施N0.133g/kg)、N3(施N 0.266g/kg)、N4(施N 0.400g/kg)4个不同氮水平下施入M1(C/N:31.8)、M2(C/N:42.5)、M3(C/N-66.6)不同C/N的有机肥对土壤NO3^-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0,N1,N2水平下,3种不同C/N的有机肥对土壤NO3^-残留量的影响不显著,在N3,N4水平下,M1能够增加土壤NO3^-的残留量,M2和M3能够降低土壤NO3^-的残留量。N3M1,N4M1处理的土壤NO3^-含量分别比N3,N4处理增加了11.6%和14.4%;N3M2,N3M3处理分别比N3处理降低了15.9%和37.9%;N4M2,N4M3处理与N4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冻融期水氮用量对土壤硝态氮迁移及累积的影响,设置了两个灌水量(375、750 m~3·hm~(-2))、三个施肥水平(100、300 kg·hm~(-2)和500 kg·hm~(-2))组成6种水氮组合,进行田间冬灌试验。结果表明,水氮处理显著增加了相变区(0~60 cm)土壤硝态氮水平,各处理下硝态氮累积量差异显著。未冻期和冻结期0~6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随水、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消融期硝态氮累积量随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冻结前、后期土壤剖面聚氮区(特指硝态氮)由0~30 cm逐渐下移至30~60 cm。硝态氮向相变区的迁移量随水氮量的增加而呈增加态势,在N500下迁移趋势更明显。封冻前0~30 cm土壤硝态氮的相对累积量随灌水量增加而降低,30~60 cm土层则增加。冻结期,随施氮量的增加,0~30 cm土层硝态氮相对累积量增加,30~60 cm土层则降低。消融期0~30 cm土层硝态氮相对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减少,而30~60 cm土层则呈现相反规律。  相似文献   

6.
新疆新和县郊区菜地硝态氮的淋洗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新和县郊区菜地的调查表明 ,由于过量施氮和灌水 ,造成菜地土壤硝态氮在 0~ 2 .8m土体中大量积累 ,平均 1m土体累积量 2 5 2kg/hm2 N ,接近一季蔬菜的需氮量。 0~ 2 .8m土体累积量平均高达 5 88.4kg/hm2 N ,已对浅层地下水构成威胁 ;菜地土壤 0~ 2 .8m土体硝态氮累积量 (y) 与施氮量 (x)呈极显著正相关 ;蔬菜种植年限较长的地块 ,1m以下土体硝态氮的绝对累积量和相对累积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针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中施肥不科学和氮肥利用率低的问题,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土壤硝态氮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采用2011—2012年两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0、135、180、225、270 kg·hm~(-2)和360 kg·hm~(-2)六个施氮量,探讨不同施氮水平对作物和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先增加后降低。2011年施氮量180 kg·hm~(-2)时玉米子粒产量达到最大,为4 922.22 kg·hm~(-2),显著高于N135,与N225、N270差异不显著;2012年施氮量225 kg·hm~(-2)时,玉米子粒产量达到最大,为10 267.06 kg·hm~(-2),与对照及其它施氮处理差异不显著。硝态氮累积量在200 cm土层中随氮素投入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各处理间差异增大。2011年N180、N225、N270、N360处理间硝态氮累积量差异均不显著,但显著高于N135处理;2012年各施氮处理间硝态氮累积量差异相互显著,N360累积量高达615.50 kg·hm~(-2)。玉米氮肥吸收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氮肥吸收利用率达到25.13%。适宜的施氮量能提高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并且200 cm土层内硝态氮累积量较低,对环境的潜在危害较小。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在片麻岩新成山地土壤上,设置0(CK)、N 120kg/hm2(N120)、N 225 kg/hm2(N225)、N 300kg/hm2(N300)4个施氮水平,布置田间微区试验,小区面积为10m2,研究了尿素不同施用量对旱地谷子生长及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的影响。定位试验第二年的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N120处理谷子产量达到最高为4.76 kg/10m2,之后提高施肥量N225和N300处理的谷子产量并没有显著增加;从0~60 cm土壤剖面中硝态氮时空分布的差异可以看出:在施肥20 d后,N120、N225和N300处理NO3--N含量在0~40 cm土层显著增加,其中N225和N300处理NO3--N已经下移到40~60 cm土层。施肥80 d后,各施肥处理的硝态氮有一部分已经移出60 cm土层。到施肥96 d(谷子收获),N120、N225和N300处理比CK处理土壤剖面中NO3--N含量显著增加,且氮肥用量越高,土壤中NO3--N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土壤干湿变化对绿洲农田土壤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影响,可优化绿洲农田灌溉施肥措施、减少绿洲农田土壤N2O排放。基于室内培养试验,将100 g风干土置于730 m L马氏瓶中,放入25℃培养箱内培养,采用称重法严格控制施氮量和土壤含水量,通过注射器连接三通阀抽取瓶内气体,测定不同施氮量和干湿变化下绿洲农田土壤N2O排放量,结果表明:(1)土壤干湿变化显著影响农田土壤N2O排放,未施氮情况下,干燥处理下土壤N2O累积排放量是湿润处理下土壤N2O累积排放量的1.28倍;(2)与未施氮处理相比,施氮显著促进了土壤N2O排放,施肥土壤N2O排放速率在施氮后0-4 d内出现排放高峰,随后显著降低;(3)施氮后湿润土壤N2O排放速率显著高于干燥条件下的土壤N2O排放速率(P〈0.05),湿润土壤N2O累积排放量为2.07 mg·kg^-1,是干燥条件下土壤N2O累积排放量的1.16倍。因此,在绿洲农田滴灌施肥期间,适当增加滴灌施肥的时间间隔调控土壤干湿状况,可有效减少绿洲农田土壤N2O的排放。  相似文献   

10.
不同灌水量对土壤氮磷钾养分移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三室隔膜木箱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土壤氮磷钾养分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和施肥均有利于NO3^---N向根面迁移,而且在距根面0-5mm内NO3^---N有明显的累积现象:NH4^ --N则相反,靠近根面土层出现最大亏缺率,随距根面距离的增加亏缺率减小,水分对NH4^ --N迁称有明显影响的范围为0-30mm,大于30mm效果减弱;灌水量大,施肥充足,土壤磷、钾的扩散范围和扩散强度大,反之则小。  相似文献   

11.
在陕西杨凌选择3个新建大棚,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常规施肥、配方施肥1和配方施肥2)对番茄产量,及番茄种植前和收获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电导率等基本性质的影响。与农户常规施肥相比,配方施肥1和2处理氮、磷及钾肥用量分别减少9%~40%、26%~46%和18%~47%时,番茄产量并未显著变化,说明常规施肥处理存在肥料过量施用问题;与种植前相比,种植一季番茄后耕层(0~2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均达显著水平,增加幅度分别为25%和460%;0~100 cm土层电导率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0~100 cm土层矿质氮含量显著增加,平均增加幅度为182%;0~20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平均达727 kg/hm2。新建日光温室存在过量施肥现象,由此带来的硝态氮及有效磷在土壤中的大量累积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长期不同施肥对土碳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对象,研究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塿土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单独使用有机肥、单独施用化肥,还是有机肥配合化肥施用,都可以显著地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其中,有机肥配合化肥施用的效果最明显;有机肥配合化肥施用以及单独施用高量有机肥可以明显地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单独低量施用有机肥处理和单独施用高量化肥处理基本维持土壤碱解氮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而单独施用低量化肥处理和不施肥处理(CK)使土壤碱解氮含量明显有所降低;长期有机肥配合化肥施用,可以使土壤C/N增加;农田生态系统对土壤肥力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下土壤氮组分变化与氮素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盆栽试验,在等量化肥配施等量有机肥的情况下,研究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土壤氮素组成、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全氮、碱解氮、酸水解氮、非酸水解氮、微生物量氮、酸解铵态氮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其中商品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的全氮、碱解氮、酸水解氮、非酸水解氮、微生物量氮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增加幅度最大,分别为8.33%、11.23%、7.17%、19.91%、23.53%和9.00%;化肥配施猪粪处理的酸解铵态氮含量增加幅度最大,为6.18%。猪粪、商品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投入总氮的当季利用率可以达到化肥处理的水平,相对而言,秸秆与化肥配合施用后对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影响较小,氮素利用率较低,为23.95%。氮素利用率与土壤全氮、碱解氮、酸解氮、酸解铵态氮、氨基酸态氮、微生物量氮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非酸水解氮与氮素各组分以及氮素利用率均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综上所述,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虽然没有提高氮素利用率,但可改善土壤氮组分和土壤氮素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如何合理配施有机无机肥,才能提高绿洲农田土壤肥力,本文对土壤养分长期定位实验田种植冬小麦所生长的灰漠土进行了养分及有机质的分析,探讨了N、P、K及其与有机肥的不同配比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灰漠土中本身K素含量较为丰富,可以满足冬小麦正常生长需要;有机质、N素与冬小麦产量成极显著相关,其含量的增加对冬小麦产量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单施化肥对当季冬小麦产量提高作用明显,但在长期效应上存在不足。故生产上需要将无机肥和有机肥结合施用,才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和稳定冬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基施缓释尿素占总氮量20%,50%和100%对棉田土壤无机氮分布、积累以及棉花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明确缓释尿素能否在滴灌棉花上施用,并探讨其施用的适宜基施比例。结果表明,施用缓释尿素可显著提高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其中各缓释尿素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较不施氮处理分别提高189.27%、195.58%和112.70%。施肥处理土壤无机氮积累量均表现为富集现象,不施氮处理则表现为负积累效应。土壤无机氮含量随基施比例的增加而降低,而土壤氮素表观损失量和氮素盈余量随基施比例的增大均为先降后增的趋势。棉花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均随缓释尿素基施比例的增大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缓释尿素是通过增加棉花单株结铃数或单铃重来实现增产的。综上,本试验条件下,缓释尿素占总氮量50%作基肥的滴灌棉花产量及氮肥利用率较高,土壤氮素表观损失量较低。  相似文献   

16.
连续2 a在甘肃陇东地区苹果园进行化肥提质增效试验,研究施用生物活性素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可行性,并探讨减施化肥对果园土壤肥力、树体生长发育和苹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2018年在G1、G2两个试验果园设置常规施肥(CK)、常规施肥配施生物活性素(B)两个处理,并在2019年增设G3、G4试验果园,每个果园设置常规施肥(CK)、常规施肥配施生物活性素(B)、减施化肥30%配施生物活性素(RB)和减施化肥30%(R)4个处理。结果表明:2018年施用生物活性素(B)后,G1、G2果园土壤全氮含量有所下降,而叶片含氮量分别提升了11.2%、4.9%,树体的花芽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65%、45%,果实可滴定酸含量降低,果实香气提升;减施化肥30%处理(R),降低了土壤的pH值,除G1果园外叶片氮素含量均有所上升,其中G2、G3分别提高6.9%、12.9%;在成龄树果园中可提高产量,G1、G3两果园分别提高了35.8%、40.6%,但对施肥量较少的幼龄果园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减施化肥30%配施生物活性素(RB)技术应用后,土壤全氮含量和有效磷含量除G4外均略有下降,叶片氮素含量除G2果园外分别提高了15.0%、6.4%、3.0%,且其余树体指标的表现基本优于减施化肥30%处理(R)。在陇东地区果园施用生物活性素可显著促进幼树成花成果,并提高果实香气,减施化肥后总体未对成龄树果实品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依照等氮替换原则,设不施氮肥处理,优化氮肥施用量180 kg·hm-2单施化肥、40%有机肥替代化肥、60%有机肥替代化肥,常规氮肥施用量240 kg·hm-2单施化肥、40%有机肥替代化肥、60%有机肥替代化肥共7个处理,探究河套灌区盐渍土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对酿酒高粱生长特性、氮素利用效率及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同施氮量下,60%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成熟期土壤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较单施化肥处理分别增加10.52%~12.77%、36.36%~50.64%、41.58%~51.33%。(2)相同施氮量下,40%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高粱产量均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增产6.63%~15.72%。(3)施氮量180 kg·hm-2 40%有机替代处理较其他施肥处理氮肥利用率提高1.98%~22.84%,氮肥偏生产力提高3.49~17.19 kg·kg-1;施氮量240 kg·hm-2 40%有机替代处理较其他施肥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提...  相似文献   

18.
盐碱地不同施氮量对土壤微生物区系与食葵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食葵田进行大田试验,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设置了75 kg·hm~(-2)(N1)、150kg·hm~(-2)(N2)、225 kg·hm~(-2)(N3)、300 kg·hm~(-2)(N4)、375 kg·hm~(-2)(N5)五个氮肥施用水平,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食葵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碱地施用氮肥可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细菌优势菌菌群多样性,各处理0~20 cm土层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大小顺序为N4N3N5N2N1CK,各施肥处理较CK差异极显著(P0.01);(2)盐碱地施用氮肥可促进食葵生长发育,提高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由低到高,食葵长势和干物质积累呈逐渐增加趋势,产量与施氮量呈抛物线型关系,各处理产量分别较CK提高0.06%、36.27%、61.95%、105.36%和85.03%;(3)适量施氮可抑制土壤积盐,食葵收获后,各处理积盐量大小顺序为N2CKN5N3N1N4;(4)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优势菌菌群数与氮肥施用量、食葵根干重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含盐量和积盐量呈负相关关系。综合试验结果,内蒙古河套灌区中度盐碱地食葵生产中氮肥适宜施用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19.
氮素营养对烤烟抗旱适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研究在不同氮素营养水平下,烤烟对干旱胁迫的一些反应,包括脯氨酸的积累、丙二醛含量和叶片膜透性的变化,并对不同氮素水平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烤烟叶片水分状况、烤烟生长及其根冠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烤烟的叶片水势、相对含水量、自由水含量及干物质积累均下降,而脯氨酸、丙二醛、束缚水含量升高,膜透性增大,施氮烤烟与不施氮烤烟之间有明显差异.氮素营养改变了烤烟适应干旱的方式,施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烤烟的生理耐旱性,促进了根系的发育,增加了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20.
以春玉米为供试作物,于2021—2022年在甘肃省定西市进行不同深度施肥田间试验,以双垄沟覆膜种植为基础,设置3个氮肥施用深度:5 cm(D5)、15 cm(D15)和25 cm(D25),以不施氮(N0)处理为对照,共4个处理,分析不同氮肥施用深度对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干物质积累、水分利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为优化施肥模式和进一步提升其节水增产效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施肥深度的增加,农田0~4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逐渐增大,D25处理较D15和D5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平均提高8.67%、2.23%、22.11%和15.18%;氮肥深施可提高生育后期养分供给能力,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D25处理播后105 d~收获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D15和D5提高6.53%和25.30%;2个试验年份农田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着施肥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D25处理分别较D15和D5平均提高10.09%和10.08%;D25处理玉米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较D5处理分别平均提高27.20%和34.93%。在西北旱作区,氮肥25 cm深施模式能为玉米提供更好的养分供给,是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