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以春玉米为供试作物,于2021—2022年在甘肃省定西市进行不同深度施肥田间试验,以双垄沟覆膜种植为基础,设置3个氮肥施用深度:5 cm(D5)、15 cm(D15)和25 cm(D25),以不施氮(N0)处理为对照,共4个处理,分析不同氮肥施用深度对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干物质积累、水分利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为优化施肥模式和进一步提升其节水增产效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施肥深度的增加,农田0~4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逐渐增大,D25处理较D15和D5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平均提高8.67%、2.23%、22.11%和15.18%;氮肥深施可提高生育后期养分供给能力,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D25处理播后105 d~收获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D15和D5提高6.53%和25.30%;2个试验年份农田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着施肥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D25处理分别较D15和D5平均提高10.09%和10.08%;D25处理玉米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较D5处理分别平均提高27.20%和34.93%。在西北旱作区,氮肥25 cm深施模式能为玉米提供更好的养分供给,是提高...  相似文献   
2.
李绍华  郭世乾 《甘肃农业》2010,(4):38-39,46
<正>庆阳市西峰区地处甘肃省东部,位于陇东黄土高原董志塬腹地,属陕、甘、宁三省区金三角地带。全区共辖5乡2镇、3个街道办事处,土地总面积996.346公顷。2008年末农用地面积82763.27公顷,耕地面积39559.11公顷。为了全面掌握全区当前耕地土壤的地力状况,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西峰区于2006年始开展全区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同年起承担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现将西峰区的耕地地力与评价测土配方施肥方面的研究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试验,以南果梨树为试材,在不同的施肥处理下,研究了南果梨花青素含量与PAL活性的关系及施肥对南果梨花青素含量及PAL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南果梨整个生育时期,PAL活性的变化与花青素的合成都有两次高峰,但它们之间无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施肥处理对花青素含量及PAL活性的影响极其显著,施高量钾、铁肥和不施氮、磷有利于花青素含量的增加和PAL活性的提高,中量施肥水平对花青素含量及PAL活性都表现出了较好的调控效果,其花青素含量及PAL活性分别为48.95nmol/g和19.72U/(g·h),虽然花青素含量与PAL活性低于高量钾处理,但它们之间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生菜3个不同品种(苦苣、大速生、油麦)在不同氮素供应水平(0、0.2、0.4、0.6gN/kg土)下硝酸盐累积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氮肥水平下不同品种生菜硝酸盐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不同氮肥水平下,生菜各个品种硝酸盐含量具有显著差异性,且随氮肥水平的升高,其硝酸盐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呈递增趋势。因此,实际生产中选择降低硝酸盐措施时应将降低氮肥施用量及筛选低硝酸盐含量品种同时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海瑞达保水剂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施用对土壤水分含量和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马铃薯和玉米为研究对象,在13个试验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a2)较露地(a1)相比,可明显提高马铃薯和玉米的出苗率、株高、茎粗、土壤水分含量,其使用效果较地膜(a3)相比,差异不大;a2处理下较a3相比,马铃薯产量最大增产率为29.2%,玉米产量最大增产率为27.1%。研究为进一步推广保水剂替代地膜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地膜覆盖和施用保水剂配施菌肥后河西绿洲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变化及制种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河西走廊绿洲灌区设置单地膜覆盖(AF)、单施保水剂(AW)、单施菌肥(AB)、保水剂配施菌肥(WB)、地膜覆盖配施菌肥(FB)、露地不施保水剂和菌肥(CK)6个处理,分析制种玉米播种前和收获后0—20,20—40 cm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动态变化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1)菌肥单施或配施均可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和增加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及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其中保水剂配施菌肥处理改善效果最佳,其次为地膜配施菌肥处理。(2)菌肥单施对制种玉米生长影响较小,但地膜配施菌肥可显著提高制种玉米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并能调节产量构成因子。(3)不同抗旱措施及其配施菌肥能够不同程度促进制种玉米籽粒产量形成,其中地膜配施菌肥制种玉米籽粒产量最高(10 105.64 kg/hm~2),其次为单地膜覆盖(8 967.24 kg/hm~2)和保水剂配施菌肥(8 323.93 kg/hm~2),分别较CK显著增产61.99%,43.74%,33.43%。(4)地膜配施菌肥制种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2.40 kg/m~3),其次为单地膜覆盖(2.15 kg/m~3)和保水剂配施菌肥(1.89 kg/m~3),分别较CK显著提高80.10%,61.84%,41.80%。因此,综合考虑产量、水分生产效率及土壤微环境等指标,抗旱措施配施菌肥最佳组合方式为地膜配施菌肥,既能促进制种玉米的生长发育,又能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增产的同时,还能改善耕作层土壤微环境,对河西灌区制种玉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施用配方肥和缓释肥+尿素两个处理研究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秸秆还田。研究发现,底施尿素和缓释肥在不追肥的情况下,玉米长势优于配方施肥处理。缓释既肥节省人工还可满足玉米中后期生长对氮肥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9.
甘肃省是中国耕地休耕项目试点省份之一,休耕技术模式经3年时间的推广应用,实施面积不断扩大,不同休耕区域的技术模式基本成型。本文通过对休耕区及对照区连续3年监测数据的总结与分析,掌握了甘肃休耕耕地土壤理化性状变化的基本特征,监测结果表明:经3年休耕后,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得到提升,土壤耕层厚度增加、容重降低,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硫、有效硅等养分含量均表现为增加的趋势。其中,休耕试点区土壤容重较试点前略有降低,降低了0.01 g/cm3;休耕试点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试点前明显增加,增加了4.6 g/kg,增幅为55.7%。通过休耕技术模式土壤肥力得到初步恢复,休耕措施对增加耕地土壤增产稳产潜力起到了的积极影响,休耕耕地的耕地质量等级提升了0.09等。土壤水溶性总盐含量和大部分水溶性离子均有所降低,土壤呈现脱盐化的趋势向良性发展,退化耕地障碍因素得到逐渐缓解。  相似文献   
10.
利用盆栽试验,在棕壤土上施N 0.28 g/kg条件下,于2005年5月在沈阳农业大学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站研究等量氮肥不同施肥方式对春小麦产量和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及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氮量前提下,一次性底施氮肥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随着施氮时间的后延,产量呈下降趋势,平均下降26.44%。氮素在对春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上表现为:随着春小麦施氮时期的后延,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呈增长的趋势,平均增加6.86%,其中定西29号增加幅度最大,增加了48.78%;清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以底施 分蘖期 拔节期 抽穗期施氮最高,其分别为4.09%,0.36%;而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的含量在分蘖期施氮达到最高为5.36%,4.16%。各蛋白组分在蛋白质中的分配表现为:清蛋白和麦谷蛋白相对含量在底施 分蘖期施氮下都达到最大,分别占18.90%,20.10%;而对于球蛋白和醇蛋白相对含量在4种施氮方式下,随着施氮时间的后延呈降低趋势,分别降低了53.37%,28.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