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肠道微生物潜在的生防价值为研究橘小实蝇治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本研究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了橘小实蝇肠道菌发酵原液及其高压灭活上清液对寄主雌虫在10、20以及30 min嗅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阴沟肠杆菌(F8)、肠杆菌属(F13)、产气克雷伯氏菌(F26)、霍氏肠杆菌(F67)发酵原液以及阴沟肠杆菌(F8)、肺炎克雷伯氏菌(F10)、Pseudocitrobacter anthropi(F16)、粪肠球菌(F18)、赫尔曼亚特兰大杆菌(F31)、蜡样芽胞杆菌(F45)、铜绿假单胞菌(F50)、阴沟肠杆菌(F59)高压灭活上清液对橘小实蝇雌虫具有显著的引诱效果,P. anthropi(F16)发酵原液对雌虫具有显著的忌避作用;此外,橘小实蝇对不同的肠道菌的反应时间不同。本研究明确了橘小实蝇雌虫对其肠道菌发酵原液、高压灭活上清液的嗅觉反应,为开发雌虫引诱或忌避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光周期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生态影响,于室内测定全光(24 L∶0 D)、全暗(0 L∶24 D)和对照(14 L∶10 D)这3种光周期处理下橘小实蝇的表型、肠道菌群以及免疫变化。结果显示,全光和全暗处理后橘小实蝇幼虫的发育历期分别为5.51 d和5.40 d,单头蛹重分别为14.47 mg和10.82 mg,均较对照显著降低;全光和全暗处理后橘小实蝇雌成虫的卵巢面积分别较对照显著减小;全光和全暗处理后橘小实蝇肠道微生物Shannon指数、Ace指数和Chao指数分别较对照显著降低,而Simpson指数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3个光周期处理后橘小实蝇肠道微生物共有36个门,处理后橘小实蝇肠道微生物物种组成较对照减少;3个光周期处理后橘小实蝇肠道微生物样本组内集中,组间无重叠,全光样本、全暗样本均与对照样本距离较远;全光和全暗处理后橘小实蝇肠道微生物类群分别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全光和全暗处理后橘小实蝇被线虫侵染的死亡率显著增加,分别为80%和90%。  相似文献   

3.
橘小实蝇生物学及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国坤 《植物保护》2006,32(5):115-117
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是水果类作物重要害虫之一,作物受其危害,不仅严重影响产量、品质,也严重影响水果出口贸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内不少省市已对橘小实蝇的生态、发生规律、种群消长、寄主种类、防治及检疫处理等作过不同程度的调查和研究。国外对橘小实蝇的生态、发生、消长、防治、寄生天敌以及化学防治药剂对寄生天敌的影响等均有较详细的报道。国外采用雄性不育技术,大量饲养、释放不育雄虫防治橘小实蝇已取得成效。20世纪90年代初期橘小实蝇在本地区开始发生,近年危害越来越严重,尤其橘小实蝇嗜好的番石榴,比其他水果受害都重。为控制其危害,笔者于2002—2005年,在“橘小实蝇疫情监测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课题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生物学及控制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2018—2019年贵州猕猴桃上的橘小实蝇发生规律、趋光行为、不同诱集方法包括杀虫灯,引诱剂及杀虫灯与引诱剂组合使用对橘小实蝇成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7—9月为橘小实蝇的盛发期,其对540 nm的绿色光波有明显趋性。杀虫灯、诱捕器及其组合使用对橘小实蝇均有诱杀效果。其中,杀虫灯平均诱虫量为31头/诱捕器;甲基丁香酚实蝇诱捕剂平均诱虫量为201.67头/诱捕器,与其他引诱剂差异显著;杀虫灯与甲基丁香酚实蝇诱捕剂组合使用的平均诱虫量为509.67头/诱捕器,诱捕效果显著优于其他处理。杀虫灯与引诱剂组合使用可显著提高橘小实蝇成虫诱捕总量。  相似文献   

5.
多种药剂对橘小实蝇成虫的毒力测定及田间抗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能有效防治橘小实蝇的药剂, 采用药膜法测定16种药剂对橘小实蝇成虫的触杀毒力, 同时测定了田间种群对6种药剂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 处理24 h后各供试药剂的毒力大小依次为:毒死蜱>甲维盐>辛硫磷>马拉硫磷>高效氯氰菊酯>噻虫胺>呋虫胺>乙基多杀菌素>多杀霉素>噻虫嗪>氰戊菊酯>溴氰菊酯>阿维菌素>氯氰菊酯>虫螨腈>杀虫单。抗生素类药剂随着时间的延长, 触杀活力明显提高。田间抗药性检测结果显示, 广西4个地区的橘小实蝇均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中等抗性, 玉林和桂林地区种群对阿维菌素也达到中抗水平。本试验明确了多种杀虫剂对橘小实蝇的毒力和田间抗性水平, 可为化学防治橘小实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橘小实蝇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严重威胁我国的果蔬生产。本研究利用昆虫趋光性,在室内使用光谱范围广、高分辨率单色仪以及自制昆虫趋光行为反应盒测定橘小实蝇雌、雄成虫在交配前后对8种不同波长单色光的行为反应,并利用智能调控波长LED灯测定橘小实蝇雌雄虫对不同颜色光的趋向率。结果表明,橘小实蝇雌成虫交配前趋光率较高的光为400 nm紫光和550 nm黄绿光,交配后为500 nm绿光、550 nm黄绿光;雄成虫交配前对400 nm紫光、500 nm绿光和550 nm黄绿光敏感,交配后对紫光区400 nm和黄光区575 nm敏感;趋向率对比试验中,与日光对比,雌成虫明显更加趋向506 nm绿光,雄成虫则对506 nm绿光和553 nm黄绿光的趋向率更高。综合分析橘小实蝇在单色光刺激下的趋避光行为反应和对不同颜色LED灯趋向反应,可见橘小实蝇对绿光和黄绿光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采用人工饲料混毒法,初步测定了毒死蜱、甲氧虫酰肼、螺虫乙酯、氟氯氰菊酯和噻虫胺对2日龄橘小实蝇洛阳种群成虫的毒力,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日龄橘小实蝇洛阳种群成虫对毒死蜱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处理48 h后,供试药剂中对橘小实蝇2日龄成虫毒力最高的是毒死蜱,其对雌成虫的LC_(50)为0.455 4μg/mL,对雄成虫的LC_(50)为0.300 8μg/mL;毒死蜱对15个不同日龄橘小实蝇雌成虫的LC_(50)为0.314 6~10.055 8μg/mL,对雄成虫的LC_(50)为0.222 7~5.840 7μg/mL,不同日龄间呈现出较大的敏感性差异,且雄成虫比雌成虫对毒死蜱更敏感。  相似文献   

8.
首次发现我国柑橘小实蝇沃尔巴克氏体的共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沃尔巴氏体(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的一类共生细菌,它们可以调控宿主的生殖活动.本研究利用沃尔巴克氏体wsp基因的一对通用引物(81F,691R),成功地从我国柑橘小实蝇雄成虫的总DNA中扩增到一段400bp左右的wsp基因片段,通过wsp基因的特异性扩增首次证实了沃尔巴克氏体在我国柑橘小实蝇雄虫体内的共生.  相似文献   

9.
地中海实蝇 Ceratitis capitata(Wiedemann) 意大利科学家发现一种细菌和地中海实蝇的共生现象。该细菌可随实蝇的繁殖而随代传递,并且是地中海实蝇幼虫生长所必需的。因而他们推测地中海实蝇的群体饲养(用于遗传防治)产量可能受到这种微生物的制约。荷兰的科学家正在探索利用遗传工程技术来生产单一雄虫后代,这样将赋予不育昆虫技术害虫防治体系更强劲的生命力。他们把这一遗传工程称为Genetic sex-  相似文献   

10.
对性诱剂、昆虫物理诱黏剂、橘小实蝇专用食物引诱剂、橘大实蝇专用食物引诱剂、瓜实蝇专用食物引诱剂这5种实蝇诱剂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诱集橘小实蝇的数量显著多于其余4种诱剂,物理诱黏剂、3种实蝇食诱剂均可同时诱集橘小实蝇、南瓜实蝇和瓜实蝇,诱虫量以瓜实蝇食诱剂和物理诱黏剂最好。性诱剂、诱黏剂和食诱剂各具特点、互有长短,生产应用中可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家蝇作为繁育寄主,再以橘小实蝇作为转换寄主,分别研究以家蝇和橘小实蝇为寄主的蝇蛹俑小蜂的发育和体内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结果表明,2种寄主饲养的蝇蛹俑小蜂在形态、发育和营养物质含量上均有不同的分化。2种寄主饲养的寄生蜂从卵发育至成虫均为17~21 d,其中卵期和预蛹期均为1 d,但橘小实蝇为寄主饲养的寄生蜂幼虫期(8.3 d)比家蝇长(6.6 d),而蛹期和成虫寿命则是家蝇为寄主饲养的寄生蜂时间较长,分别为9.8和12.5 d,以橘小实蝇为寄主的雌、雄蜂头壳宽度(1.0和1.4 mm)均显著小于以家蝇为寄主的雌(1.6 mm)、雄蜂(1.7 mm)。2种寄主饲养的寄生蜂的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但以橘小实蝇为寄主的寄生蜂体内可溶性蛋白、总糖的含量均高于以家蝇为寄主饲养的寄生蜂,分别为138.81 μg/g、1.15%,差异显著。因此可明确蝇蛹俑小蜂在寄生橘小实蝇的过程中,会作出相适应的改变以提高生存能力和寄生率。  相似文献   

12.
实蝇类害虫是世界性检疫害虫,对福建省农作物造成为害的主要包含橘小实蝇、南亚寡鬃实蝇、瓜实蝇、具条实蝇4种。这4种实蝇类害虫给福建省水果、蔬菜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并且由于防治过程中农药的使用,造成生态环境问题。本研究选取实蝇类害虫为害较为严重的福建省主要水果和蔬菜作为研究对象,从直接经济损失、防治费用和间接经济损失3个层面建立评估模型,并对2016年4种实蝇类害虫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评估,旨在通过评估经济损失情况,为今后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思路。研究结果显示,这4种实蝇类害虫对福建省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313.48亿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约为221.74亿元,防治费用约为84.24亿元,间接经济损失约为7.5亿元。最后,本研究提出了重视有害生物灾情评估、完善经济损失评价方法,开展农户专业培训、提升防控技术水平,加强环境规制力度、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效的载菌技术是提高载菌赤眼蜂防治效果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对比了不同吸附助剂对松毛虫赤眼蜂羽化时间、羽化量、存活时间及载菌量影响,证明了不同助剂及吸附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后对赤眼蜂无不利影响。试验结果表明,0.1%(w/v)淀粉溶液作为吸附助剂可显著提高赤眼蜂的载菌量,达3.6×104孢子/蜂以上,并应用该助剂建立了赤眼蜂高效携带白僵菌方法。从被害株数、蛀孔数、活虫数和僵虫数4个方面测定了载菌赤眼蜂田间防治玉米螟效果。结果表明,载菌赤眼蜂较单一使用赤眼蜂防治效果显著提高,被害株数、蛀孔数和活虫数均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28.1%、22.8%和24.5%,并且载菌赤眼蜂处理组中僵虫数量显著高于单独使用赤眼蜂处理组,说明载菌赤眼蜂对玉米螟具有协同防控作用。利用该方法进行玉米螟田间防治,能够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率,节约劳动力,具有巨大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烟粉虱是农作物、瓜果蔬菜以及观赏植物上的重要害虫,往往发生重、防治难。采用天敌防治针对性强且无毒无害,植绥螨作为防治烟粉虱较好的捕食性天敌,国际商品化程度高,但引进存在风险,希望发掘我国本土防治烟粉虱植绥螨优势种。在试验中发现,本地植绥螨优势种津川钝绥螨和东方钝绥螨对烟粉虱的卵及1龄若虫都具有一定捕食作用,为评价其捕食能力,本文研究了两者雌、雄成螨对烟粉虱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两种螨对烟粉虱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津川钝绥螨雌成螨对烟粉虱卵及1龄若虫的理论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9.6粒/d、10.7头/d,分别高于东方钝绥螨雌成螨53.5%、2.6%;其雄成螨对烟粉虱卵的理论最大捕食量为3.6粒/d,对烟粉虱1龄若虫几乎不取食,东方钝绥螨雄成螨的理论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3粒/d、4.3头/d。总体来说,津川钝绥螨比东方钝绥螨具有更强的捕食能力,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布氏潜蝇茧蜂是橘小实蝇等多种实蝇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为满足生物防治所需的大量虫源,常常需要对分批饲养的布氏潜蝇茧蜂蛹进行贮藏备用。因此,本文研究了贮藏温度及贮藏时间对不同蛹龄布氏潜蝇茧蜂羽化的影响,基于此,进一步研究了4个低温贮藏处理对羽化成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温度、时间、蛹龄及其交互作用对布氏潜蝇茧蜂的羽化率具有显著影响,仅9日龄蛹在13℃下贮藏10 d及15 d后对其羽化率无显著影响,分别为73.10%及68.31%。此外,进一步研究表明上述两种冷藏处理对布氏潜蝇茧蜂羽化成虫的干重、飞行能力、寿命、繁殖子代数及生命表参数不产生任何负面影响。本研究对优化布氏潜蝇茧蜂的低温贮藏技术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沼液在防治稻瘟病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使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沼液对5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能力,结果显示,沼液对水稻稻瘟病菌、水稻稻曲病菌、玉米纹枯病菌、大豆根腐病菌、辣椒疫霉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能力,抑菌率分别为90.34%、83.55%、73.88%、10.23%、16.40%,沼液原液抑菌效果明显优于沼液无菌液。在盆栽试验中,沼液原液及50%稀释液对稻瘟病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72.67%、64.6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沼液原液对叶瘟、穗颈瘟防效分别可达58.99%、66.57%,与对照药剂1000亿孢子/g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的防效差异不显著。通过对沼液内生细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确定了沼液内含有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枯草芽胞杆菌B. subtilis、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B. methylotrophicus、类地衣芽胞杆菌B. paralicheniformis等拮抗细菌。以上结果表明,沼液作为稻瘟病的生物防治资源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常混合发生,危害严重。丽蚜小蜂是粉虱类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被广泛应用于温室作物上粉虱的防控。本文分别以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作为扩繁寄主,经多代连续扩繁,各自建立起稳定的丽蚜小蜂种群(分别以W1和W2表示),以这两种小蜂种群为天敌试虫,研究了其对不同寄主植物上混合发生的两种寄主粉虱若虫的寄生选择性及其后代蜂生长发育适应度表现。结果表明,番茄、茄子、菜豆上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的同龄若虫同时存在时,小蜂W1和W2均偏好寄生于温室白粉虱,且寄生其若虫内后代蜂的发育历期显著短于寄生烟粉虱若虫内的发育历期;黄瓜上两种粉虱混合存在时W1偏好寄生于烟粉虱,且寄生其若虫内后代蜂的发育历期显著短于寄生温室白粉虱若虫内的发育历期,但寄主植物及粉虱对丽蚜小蜂的羽化率均无显著影响。综合来看,无论饲养寄主为温室白粉虱或是烟粉虱,丽蚜小蜂均偏好寄生温室白粉虱,且寄生温室白粉虱内的后代蜂发育适合度较高,这对指导寄生蜂的人工饲养及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不同种植环境番茄田中烟粉虱及其天敌的发生规律,于云南省元谋县番茄种植区选取露地和大棚番茄田,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系统调查,并使用时间生态位指数和灰色关联度指数分析烟粉虱及其优势天敌在时空上的跟随关系。结果表明:露地番茄田中烟粉虱若虫和成虫的种群密度均高于大棚番茄田。在整个调查期内大棚番茄田中雌性烟粉虱所占比均显著高于露地番茄田。露地和大棚番茄田中烟粉虱若虫在番茄植株中部叶片的种群密度均最高,烟粉虱成虫在植株上部叶片的种群密度均最高。两种番茄田中烟粉虱的优势天敌均包括烟盲蝽、六斑月瓢虫、丽蚜小蜂和海氏桨角蚜小蜂,其中露地番茄田中优势天敌还包括异色瓢虫,且露地番茄田优势天敌的种群密度均高于大棚番茄田。露地番茄田中天敌与烟粉虱的个体数量益害比均大于大棚番茄田。在露地和大棚番茄田中,六斑月瓢虫与烟粉虱的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均最大,其值分别为0.96和0.99,六斑月瓢虫与烟粉虱的空间跟随关系最密切,其灰色关联度值分别为0.33和0.36。针对烟粉虱的聚集习性,在防治时可以重点防治烟粉虱聚集的植株中部和上部。露地番茄田中烟粉虱自然天敌资源丰富应加以保护,同时在大棚内烟粉虱发生早期释放优势天敌创建天敌种群,可压低大棚内烟粉虱的种群密度。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测定了阿维菌素对修长蠊螨的亚致死浓度及其对修长蠊螨生存、繁殖发育和捕食能力的影响,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以不同方式释放修长蠊螨对空心菜根结线虫病的控制效果。阿维菌素对修长蠊螨的3个亚致死浓度LC50、LC30和LC10分别是2%的阿维菌素稀释2082倍、3760倍和8831倍。这3个亚致死剂量的阿维菌素均使修长蠊螨的生存能力、总产卵量和捕食线虫能力显著下降。修长蠊螨被LC50、LC30和LC10 3个亚致死浓度药液处理后,从幼螨发育至成螨时的存活率分别为对照的32.00%、46.00%和72.00%;总产卵量分别是对照的6.23%、17.58%和34.24%;处理2 d后的捕食线虫能力分别是对照的34.70%、53.06%和62.59%;但对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影响。修长蠊螨控缓速释放和直接释放均能减少空心菜根系的根结数量和根结线虫卵囊数量,有效控制空心菜根结线虫的发生。各项防治处理30 d后,修长蠊螨直接释放处理、控缓速释放处理、修长蠊螨和阿维菌素联合施用处理以及仅施用阿维菌素处理的空心菜根际根结数量和线虫卵囊数量,分别比未防治对照处理减少28.97%和64.38%、49.97%和74.43%、81.92%和92.24%以及80.15%和92.69%。所以修长蠊螨控缓速释放的控制效果显著好于直接释放,但是修长蠊螨与阿维菌素联合施用不能提高防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