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木霉耐盐突变菌株的紫外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高效耐盐木霉突变菌株,以盐碱土中分离的一株深绿木霉T-YM作为原始菌株进行紫外诱变处理,并筛选了突变菌株的最佳诱变条件,利用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条件测定了突变菌株耐盐指标生长速率、产孢量和菌丝生长量。结果表明,与对照(野生型菌株)相比,当诱变时间为3 min时能够显著提高深绿木霉T-YM突变菌株菌落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分别增加17.69%和28.82%;诱变时间为0.5 min和5 min时能够显著提高突变菌株菌丝生长量,分别增加42.22%和46.67%。利用10 mg·mL-1 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条件时,与对照相比突变菌株菌落生长速度、产孢量和菌丝干重整体高于野生型菌株,尤其当诱变时间为3 min时,不同浓度盐胁迫下其产孢量平均增加51.18%,诱变时间为0.5 min时其菌丝干重平均增加23.65%;NaCl胁迫(10 mg·mL-1)下,诱变处理0.5 min获得的正突变菌株经传代接种培养后其耐盐性较为稳定。因此,紫外诱变可作为一种选育高效耐盐木霉突变菌株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苏云金芽胞杆菌B7发酵液在药后96 h对小菜蛾2龄幼虫致死率高达85.06%;枯草芽胞杆菌TL2对黄瓜枯萎病和辣椒疫霉病有显著拮抗活性(对峙培养5 d对病原菌的平均抑制率在60%以上)。本文对菌株B7和TL2的原生质体形成、完全灭活及融合的最佳条件分别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菌株B7在溶菌酶1.0 mg/m L、酶解70 min的条件下,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最佳,分别为85.0%和29.41%;菌株TL2在溶菌酶1.25 mg/m L、酶解50 min的条件下,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最佳,分别为80.00%和25.00%。菌株TL2原生质体完全灭活的最佳条件为60℃水浴35 min,菌株B7原生质体完全灭活的最佳条件为紫外照射25 min。灭活后的两亲本融合最佳条件为30℃水浴融合20 min后涂布再生培养基,用影印法连续传代10次以上,最后筛选出17株稳定的融合子,经过杀虫防病检测最后筛选到一株兼具两亲本特性的高效融合子TLB15。TLB15发酵液在药后96 h对小菜蛾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93.44%,TLB15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和辣椒疫霉病(对峙培养5 d)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60.00%和62.79%。  相似文献   

3.
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是引起我国小麦纹枯病的主要致病菌。为了建立高效稳定的禾谷丝核菌遗传转化体系,本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细胞壁降解酶、酶液浓度、酶处理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禾谷丝核菌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利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了原生质体再生条件。结果表明,液体培养6d的菌丝,采用15mg/mL溶壁酶+10mg/mL蜗牛酶组成的混合酶液,30℃下酶解4h,可以获得较高的原生质体释放量,可达到3.0×106个/mL;禾谷丝核菌原生质体再生的最佳条件是以SuTC缓冲液作为渗透压稳定剂悬浮原生质体,采用单层混菌法接种于TB3再生培养基,原生质体再生率可达到58.6%。禾谷丝核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原生质体再生条件的优化,为深入研究禾谷丝核菌生长发育的分子遗传学基础和进一步探索小麦纹枯病的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突脐蠕孢与弯孢原生质的双亲灭活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灭活原生质体方法,对致病力强、产孢量低的突脐蠕孢EM菌株和致病力较弱、但产孢量高的弯孢CL菌株两株稗草致病菌进行原生质体融合,通过观察形态、生物学及抑草活性等特性筛选融合子。结果表明,2%溶壁酶+2%蜗牛酶处理获得两亲株的原生质体释放数量最高,CL和EM分别达1.25×106个/ml和1.21×106个/ml;再生培养基○c处理的CL和EM原生质体再生率分别达14.7%和13.2%。EM利用热灭活55℃5min;CL利用紫外灭活30s,距离20cm,照射时间4min;聚乙二醇促融,获得3个融合子。融合子在孢子形态上与亲株存在明显差异,其菌丝生长速度、孢子产量、对稗草根生长的抑制作用等也与双亲菌株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紫杉木霉突变株UL60-11产木霉菌素的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紫杉木霉Trichoderma taxi ZJUF0986突变株UL60-11木霉菌素的产量,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出菌株UL60-11生长及产素的最佳碳氮源为葡萄糖、淀粉、蛋白胨、酵母粉、酒石酸铵;通过均匀设计与正交试验相结合优化出最佳培养基配方:葡萄糖23g、淀粉15g、蛋白胨5g、酵母粉3g、酒石酸铵2g、硫酸镁0.25g、磷酸二氢钾1.0g、氯化钠0.2g、硝酸钙0.4g。在最适工艺条件:初始pH4.0、温度25℃、种龄48h、10%接种量1、00ml/500ml的装液量和150r/min下摇瓶发酵试验,木霉菌素产量达到632.16μg/ml,比优化前提高32%。  相似文献   

6.
以苹果属珠眉海棠(Maluzumi Mati)根为供体进行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酶解过程中酶液浓度、酶液渗透压、酶解时间均对原生质体分离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对于珠眉海棠,一步酶解法,两步酶解法皆可以分离根原生质体,但两步酶解法优于一步酶解法。两步酶解法的最佳分离条件为:Cellulysin 28 mg/mL+纤维素酶(Cellulase RS)15 mg/mL+果胶酶(PectolaseY-23)2 mg/mL。  相似文献   

7.
多杀菌素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等离子束辐射、^60Co-γ射线等诱变处理,对多杀菌素产生菌出发菌株C121进行诱变,通过菌块一薄层层析法初筛、摇瓶发酵复筛和终筛,最终获得产素水平比出发菌株提高174%的高产菌株Co329。经HPLC测定其发酵效价达1260μg/ml。  相似文献   

8.
由辣椒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侵染引起的炭疽病是辣椒生产中最具有破坏性的真菌病害,严重影响辣椒的品质和产量。本研究以辣椒尖孢炭疽病菌HHDL02为对象,采用1 mol·L-1 NH4Cl 2%的酶裂解液裂解分生孢子萌发2 h的芽管,裂解2~3 h可以高效制备原生质体,结合PEG介导转化法成功将GFP基因导入,其转化菌株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率、分生孢子形态、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产孢量和致病性与野生型菌株无明显差异,且后代荧光信号遗传稳定。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适合辣椒尖孢炭疽菌遗传操作,有助于其致病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杜云建  李元广 《植物保护》2008,34(2):128-132
植物青枯病生防菌株PBW1对植物青枯病的防效可高达70%以上。本文首先获得了PBW1 500 mL摇瓶培养的最佳条件:30℃、初始pH7、接种量为1%、装液量为120 mL、摇床转速为220 r/min;在最佳条件下培养48 h的菌体浓度达4.2×1012cfu/mL;同时还对500 mL摇瓶培养过程中菌体生长、还原糖、总糖及pH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此外,本文还在6L全自动发酵罐上对PBW1培养过程中的菌体生长、还原糖、氨基氮、pH和DO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培养48h的菌体浓度达4.76×1012cfu/mL。  相似文献   

10.
利用已鉴定的5株拮抗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的生防芽孢杆菌(Bacillus),筛选其对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通过检测生防菌脂肽类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研究其生防机制。对峙试验结果表明,5株生防菌中以QHZ-3对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佳,抑菌率为44%;抗生素合成基因检测结果显示,QHZ-1和QHZ-2具有丰原素(Fengycin)和伊枯草菌素(Iturin)合成酶基因;QHZ-4仅具有Fengycin合成酶基因;而QHZ-3与QHZ-5菌株同时具有表面活性素(surfactin)、伊枯草菌素(Iturin)和丰原素(fengycin)3种脂肽类抗生素合成酶基因。选择最具生防潜力的QHZ-3进行进一步试验,发现该菌株发酵滤液对疮痂链霉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30.4 mm,且在高温、紫外照射以及强酸强碱的条件下抑菌圈直径仍然可保持在27 mm以上。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每瓶(250 mL)装液量60 mL,接种量6%,摇床转速180 r·min-1,发酵时间60 h的条件下,菌株QHZ-3的生长量最高。正交试验结果显示,装液量每瓶40 mL、摇床转速170 r·min-1、接种量6%、发酵时间48 h的组合下,QHZ-3生长状态最佳,活菌数可达到1.31×1010 cfu·mL-1。二次固态发酵条件优化结果显示,以腐熟的牛粪有机肥为载体,在接种量为15%时,活菌数最高,达到1.14×109 cfu·mL-1。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青稞种子外部和内部携带真菌情况,比较不同杀菌剂对青稞种子的带菌消毒效果和对幼苗生长的影响,为青稞种子播前包衣处理和种传真菌病害防控提供依据,采用离体平皿法对云南迪庆‘云青1号’、‘云青2号’和‘短白青稞’3个主栽品种进行带菌检测,并对种子进行拌种或浸种处理测定6种杀菌剂对种子消毒效果,分析杀菌剂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青稞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为青霉(Penicilliumspp.)、镰刀菌(Fusariumspp.);种子内部寄藏的真菌主要为镰刀菌、核腔菌(Pyrenophoraspp.)、附球菌(Epicoccumspp.)、丝核菌(Rhizoctoniaspp.)、链格孢(Alternariaspp.)和木霉(Trichoderma spp.)。青稞不同品种的种子表面及内部携带的真菌种类差异较大。致病性测定表明,镰刀菌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最大,后期出现幼苗坏死现象。45%咪鲜胺EW、75%百菌清WP、50%福美双WP对青稞种子携带真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和消毒效果,50%福美双WP消毒效果最优,达100%;45%咪鲜胺EW、75%百菌清WP、50%福美双WP处理对青稞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甘肃省临洮县为害百合的地下害虫种类, 并以主要发生为害种类为供试对象, 采用拌土法测定了几种生物(源)农药对主要害虫的室内毒力和致死中时。调查发现小云斑鳃金龟Polyphylla gracilicornis、棕色鳃金龟Holotrichia titanis为主要发生及为害种类, 不同时间发生种类存在差异, 9月份以小云斑鳃金龟幼虫发生为害为主, 发生量占地下害虫总数的66.16%, 平均种群密度为10.48头/m2, 10月份, 则以棕色鳃金龟幼虫发生为主, 发生量占地下害虫总数的96.86%, 平均种群密度为7.79头/m2, 主要取食百合根系和鳞茎, 造成根系数量减少, 鳞茎出现不规则褐色缺口或凹陷斑。药剂筛选结果表明, 1.8%阿维菌素乳油、2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粉剂对两种蛴螬均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和速效性, 药后7 d时, 校正死亡率在82.22%以上, 对小云斑鳃金龟幼虫和棕色鳃金龟幼虫的LC50分别为0.161、0.060 mg/g和5.558×107、0.362×107孢子/g, LT50分别为2.237 d(2.2 mg/g)、1.393 d(2.2 mg/g)和6.645 d(40.0×107孢子/g)、4.940 d(2.0×107孢子/g), 这两种生物(源)农药对两种蛴螬的LC50和LT50值均略大于两种化学农药25%二嗪磷乳油、40%辛硫磷乳油处理的, 且对小云斑鳃金龟幼虫的杀虫活性均低于对棕色鳃金龟幼虫的杀虫活性, 致死中时则长于对棕色鳃金龟幼虫的致死中时。  相似文献   

13.
The effects of timing and method of application of Penicillium oxalicum on the control of fusarium wilt of tomato were investigated. Application of P. oxalicum to tomato seedlings in seedbeds reduced disease caused by Fusarium oxysporum f.sp. lycopersici in a growth chamber by 45–49% and in glasshouse experiments by 22–69%. Disease suppression was maintained for 60–100 days after inoculation with the pathogen in the glasshouse. No disease reduction was observed in tomato plants where P. oxalicum was applied to seeds. Treatment with P. oxalicum did not affect the population of F. oxysporum f.sp. lycopersici in the rhizosphere.  相似文献   

14.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型的AFLP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选用41个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代表菌系,在温室条件下,对4个棉花品种鄂荆1号(感)、中棉所12(耐)、文-5(抗)和唐棉2号(抗)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可将供试菌系分为落叶型与非落叶型2类。选取8对AFLP引物PCR扩增的结果中,统计带型稳定、清晰且有多态性的条带,共169条作系统聚类分析,将上述菌系分为2大类,第一类为非落叶型菌系,包括10个非落叶型菌系和1个过渡菌系;第二类为30个落叶型菌系。根据聚类分析建立树状图,发现菌系与地理来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依据菌系致病力强弱分类则相关关系不大。选用25对EcoRⅠ和MseⅠ引物组合,对供试的41个V.dahliae进行AFLP扩增,筛选到2对引物E64(GACTGCGTACCAATTCGAC)、M53(GATGAGTCCTGAGTAACCG)和E49(GACTGCGTACCAATTCCAG)、M65(GAT-GAGTCCTGAGTAAGAG),能分别扩增出433bp和110bp2条仅为V.dahliae非落叶型菌系独有的特异片段,可将落叶型与非落叶型菌系分开,这2条特异片段被命名为EM433和EM110。  相似文献   

15.
莠去津的药害问题及药害防范技术研究概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概述了使用莠去津以来,有关该药的药害情况及药害解除方法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6.
厚朴病虫害种类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地法和线路调查法,对湖北恩施市新塘乡双河厚朴基地的厚朴病虫害进行了系统调查,记录主要虫害13种,其中叶部害虫9种,枝干害虫2种,根部害虫2种。厚朴主要病害5种。藤壶蚧、厚朴枝角叶蜂和厚朴新丽斑蚜为湖北省首次报道,小绿叶蝉为厚朴新寄主记录种。同时记录了藤壶蚧的天敌6种,其中寄生小蜂2种,瓢虫4种;厚朴新丽斑蚜的天敌昆虫8种。对藤壶蚧、厚朴枝角叶蜂和厚朴苗木根腐病等重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调查,同时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毒麦、田毒麦、多花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硬直黑麦草、高羊茅与狗牙根等禾本科的7种植物为材料,拟采用 DNA 测序、特异性位点比对、种间遗传距离测定、建立系统树等分析候选 DNA 条形码 psbA-trnH 鉴别黑麦草属常见植物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以 psbA-trnH 为 DNA 条形码时,建立的系统发育树能较好区分毒麦和田毒麦与其他几种植物。psbA-trnH 序列可以作为黑麦草属植物的潜在条形码。  相似文献   

18.
极旱环境中两种梭梭蒸腾的生理生态学特点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蒋进 《干旱区研究》1992,9(4):14-17
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和梭梭(H.ammodendron)是我国干旱荒漠区的优良固沙植物,列入我国第一批保护植物,白梭梭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梭梭除了分布在新疆外,还分布在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对于它们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的研究,国内已先后做过不少工作,关于生理方面的研究也有报导。本项工作是从水分生理观点着手,结合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采用GIS软件ArcView的开发语言Avenue所开发的甘肃省重点城市环境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功能结构和系统应用等。该系统将为城市环境管理提供高效、科学的信息支持,从而提高城市环境管理与治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从采集的样本中发现马铃薯癌肿病的休眠孢子囊超过了已报道的形态大小,防腐浸渍液处理后休眠孢子囊平均大小缩小5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