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解析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对抑霉唑和咪鲜胺的抗性机制和交互抗性机制,基于指状青霉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sterol 14α-demethylases,CYP51)CYP51A和CYP51B的氨基酸序列,采用同源建模的方法构建其三维结构,根据已报道的可能与抑霉唑抗性相关的突变位点CYP51A-Y308H及与咪鲜胺抗性相关的突变位点CYP51B-Y136H、CYP51B-Q309H和CYP51BF506I构建突变模型,采用分子对接法分析其突变前后与抑霉唑、咪鲜胺的结合模式,并进行氨基酸序列保守性分析。结果显示,抑霉唑和咪鲜胺与指状青霉CYP51的结合无特异性,两者均能与其CYP51A和CYP51B结合。指状青霉的CYP51A-Y308氨基酸残基及CYP51A-Y308H突变体氨基酸残基均不能与抑霉唑和咪鲜胺形成相互作用力,说明该突变与指状青霉对抑霉唑和咪鲜胺的抗性无关。指状青霉的CYP51B-Y136H突变导致其与咪鲜胺和抑霉唑的亲和力下降;指状青霉的CYP51B-Y136氨基酸位于CYP51B蛋白的保守区域,其产生的与咪鲜胺和抑霉唑抗性相关的随机突变在药剂...  相似文献   

2.
赣南脐橙绿霉病菌对常用杀菌剂抗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来自赣南7个县的柑橘绿霉病菌(Penicillium digitatum)种群对该地区常用杀菌剂抑霉唑、咪鲜胺、甲基硫菌灵和百可得的抗性频率、抗性水平和对抑霉唑的抗性分子机制。结果表明:病菌对抑霉唑和咪鲜胺存在基本一致的抗性;2011和2012年病菌种群对抑霉唑和咪鲜胺的抗性频率分别为82%和90%,平均抗性倍数为51.5倍,抗性分子机制均属于IMZ-R3,即CYP51B基因启动子区发生199 bp插入的突变;病菌种群对甲基硫菌灵的抗性频率分别为82%和91%;病菌种群对百可得均表现敏感。本研究为采后柑橘病害防治药剂选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嘧霉胺对采后柑橘绿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和贮藏库条件下,对嘧霉胺单剂、嘧霉胺与抑霉唑或嘧霉胺和咪鲜胺混剂防治柑橘绿霉病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室内实验结果表明:采用500或1 000 mg/L嘧霉胺单剂、500 mg/L嘧霉胺+500 mg/L抑霉唑或500 mg/L嘧霉胺+500 mg/L咪鲜胺混剂在接种后12~18 h进行浸果处理,对由抑霉唑抗性或敏感菌株引起的绿霉病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防效超过94%;500或1 000 mg/L 的抑霉唑对敏感菌株的防效在93%以上,但对抗性菌株的防效低于70%。贮藏库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具抑霉唑抗性菌系的贮藏库中,上述质量浓度的嘧霉胺单剂、嘧霉胺与抑霉唑、或嘧霉胺与咪鲜胺混剂对绿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抑霉唑单剂;而在不具抗抑霉唑菌系贮藏库中的防效则与抑霉唑相当。由此认为:嘧霉胺可作为抑霉唑的替代药剂应用于柑橘的采后处理,其推荐使用质量浓度为500~1 000 mg/L,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抑霉唑或咪鲜胺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4.
经室内研究表明,噻菌灵、咪鲜胺、克菌丹、抑霉唑4种杀菌剂对: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均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其中有效浓度为5×10-8的抑霉唑和6×10-8的咪鲜胺浸泡处理10min能完全杀灭梨黑斑病菌,是极具潜力的浸果处理杀菌药剂。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咪鲜胺原药中微量2,4,6-三氯苯酚含量的方法。采用HypemilBDSC18色谱柱,以甲醇/水(72/28v/v)为流动相(每500mL流动相中含0.5g四丁基溴化铵),检测渡长为296nm,2,4,6-三氯苯酚的质量浓度在0~871.2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加标回收率为99.71%~102.02%,变异系数为1.14%,检出限为0.88μg/L。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浙江省水稻恶苗病主要致病菌藤仓镰孢霉Fusarium fujikuroi对咪鲜胺的抗性现状,以1μg/mL为区分剂量,对2017和2018两年采自浙江省绍兴、嘉兴和金华3个地区稻田的共400株藤仓镰孢霉对咪鲜胺的抗性进行了检测,并测定了抗药性菌株的适合度及其对其他常用甾醇脱甲基抑制剂类(DMIs)杀菌剂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两年的抗药性菌株频率分别为53.2%和46.7%;多数田间敏感菌株在产孢能力和孢子萌发能力上强于田间抗药性菌株,在菌丝生长速率和致病性方面则两者差异不大;就稻田藤仓镰孢霉而言,咪鲜胺与丙硫菌唑之间存在交互抗性,但咪鲜胺与戊唑醇、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叶菌唑、己唑醇和三唑酮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性。研究表明,浙江省稻田藤仓镰孢霉对咪鲜胺已经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需要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7.
田间示范效果表明,在水稻分蘖盛期、破口前5~7d、齐穗期分别使用30m1400g/L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对水喷雾防治水稻病害,能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的发生危害。400g/L戊唑·咪鲜胺水乳剂30mi/666.7m2对纹枯病病指防效95.26%,稻曲病病指防效79.06%,单产637.63kg/667m2,较井冈霉素A5%AF70g/666.7m2、清水对照分别增产17.26%、22.68%,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单产略高于30%苯甲·丙环唑乳油,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叶菌唑分别与咪鲜胺、戊唑醇、丙硫菌唑和氟啶胺的几种不同配比复配剂对禾谷镰孢菌的室内联合毒力,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叶菌唑、咪鲜胺、戊唑醇、丙硫菌唑和氟啶胺对禾谷镰孢菌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分别为0.016 3~0.038 3、0.014 7、0.280 7、0.094 5、0.230 0μg/mL,复配剂叶菌唑∶咪鲜胺1∶2和叶菌唑∶戊唑醇1∶1具有增效作用,SR值分别为1.540 5和1.515 3。按此比例制备了30%叶菌唑·咪鲜胺水乳剂和20%叶菌唑·戊唑醇悬浮剂用以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这2个复配剂的田间防效均与用量呈正相关性,且一次防效均在65%以上,并且对小麦安全,这一结果表明叶菌唑与咪鲜胺、戊唑醇这2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可以复配使用,大大延缓了小麦赤霉病菌抗药性的进一步加剧,为赤霉病的综合防控和抗药性治理提供依据,具有良好的市场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对莴笋菌核病有较好防效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种杀菌剂对莴笋菌核病病菌的毒力,对其中5种毒力较强的杀菌剂进行了田间防效验证。咪鲜胺、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抑霉唑、多·福和菌核净对莴笋菌核病病菌的室内毒力较强,EC_(50)分别为0.0136、0.0263、0.2092、0.2880、0.8806、1.1088、1.3635μg/mL;上述5种药剂对莴笋菌核病的田间防效分别为85.89%、82.39%、75.24%、71.81%和64.73%。在生产上,推荐轮换使用咪鲜胺、戊唑醇或苯醚甲环唑、嘧菌酯3类药剂,可提高对该病的田间防效,并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采用乙腈提取、分散SPE净化的前处理方法以及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了苹果、柑橘和香蕉中腐霉利、抑霉唑、异菌脲和咪鲜胺4种防腐保鲜剂的残留量,利用基质匹配标准校正方法补偿基质效应。结果表明,腐霉利、抑霉唑和咪鲜胺在3个添加水平(0.02、0.05和0.10 mg/kg)下的回收率为85.1% ~108.4%,相对标准偏差为0.5% ~7.9%;异菌脲在3个添加水 平(0.05、0.10 和0.20 mg/kg)下的回收率为82.9% ~98.8%,相对标准偏差为3.6% ~ 8.6%。方法的检出限(LOD)在0.001 ~0.008 mg/kg之间,定量限(LOQ)在0.003 ~0.03 mg/kg之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采用液相色谱法,C18柱,以甲醇和水作为流动相,在230nm波长下,对多菌灵·福美双悬浮种衣剂中两种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该方法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24和0.023;变异系数分别为0.30%和0.33%;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和99.5%;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为0.9998和0.9994。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为流动相,采用Agilent TC—C18柱和紫外检测器,在254nm波长下同柱分离测定混配制剂中乙嘧酚、苯醚甲环唑的含量。乙嘧酚、苯醚甲环唑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158、0.0750;变异系数分别为为0.259%、0.51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2%和100.02%,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0.9994。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以乙腈+水为流动相,采用242nm检测波长,对吡虫啉和杀虫单的混剂中有效成分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的方法。该方法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07、0.071;变异系数分别为0.35%、0.10%;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0.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09%、99.32%。  相似文献   

14.
甲磺隆·氯磺隆·噻吩磺隆混剂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C18柱为固定相,甲醇+水+冰乙酸为流动相.用236nm紫外检测器定量测定噻吩磺隆、甲磺隆和氯磺隆混剂的含量。本方法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80%、0.78%、1.11%;标准偏差分别为0.084、0.084、0.11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99.2%、99.6%;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6、0.9921、0.9994。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使用ZORBAX80A Extend—C18、5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30nm波长下对混剂中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氯虫苯甲酰胺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得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7、0.9999;标准偏差为0.08、0.10;变异系数为1.53%、1.04%;平均回收率为99.40%、99.89%。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叙述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60∶40)为流动相,C18柱和紫外检测器同柱分离测定混剂中的甲霜灵和烯酰吗啉。结果表明,甲霜灵、烯酰吗啉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363、0.0789;变异系数分别为0.4526%、0.358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0%、99.70%,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甲霜灵=0.9997、r烯酰吗啉=0.9994。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叙述了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即以甲醇 乙腈 水(40 30 30)为流动相, C18柱和紫外检测器同柱一次分离测定混剂中的福美双和戊唑醇。结果表明:福美双、戊唑醇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118、0.038;变异系数分别为0.390%、0.36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9.35%、99.86%;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6、0.999 8。  相似文献   

18.
建立一种同时分析噻呋酰胺和戊唑醇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使用C18柱和紫外检测器,在220nm波长下对试样中噻呋酰胺和戊唑醇进行液相色谱分离和定量分析.噻呋酰胺和戊唑醇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8和0.999 93,标准偏差为0.09和0.11,变异系数为0.86%和0.58%,回收率为99.99%和99.37%.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可以满足噻呋酰胺和戊唑醇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使用WondaSil C185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紫外波长检测器,检测波长258nm,对氟啶脲.辛硫磷20%乳油进行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方法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39 6、0.059 7,变异系数为0.770%、0.393%,平均回收率为99.62%、99.59%,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0.999。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使用Nova-pak C184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紫外波长检测器,检测波长254nm,对螺螨酯·唑螨酯15%悬浮剂进行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方法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43、0.046,变异系数为0.424%、0.895%,平均回收率为99.59%、99.24%,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0.9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