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1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省果蔬灰霉病菌对嘧菌酯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连续监测了2010—2012年间浙江省果蔬灰霉病菌对QoI类杀菌剂嘧菌酯的敏感性变化。 结果表明:病菌群体中的低敏感性亚群体的比例明显上升,EC50值>5 mg/L 菌株的比例分别为12.5%、15.8%和28.3%;在菌丝生长阶段和孢子萌发阶段,旁路氧化在灰霉病菌对嘧菌酯敏感性中的平均相对贡献值(F)分别为2.91±0.89和5.72±2.82;嘧菌酯抗药性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产菌核数和致病力与敏感菌株相比无显著差异。抗药性分子机制研究表明,灰霉病菌中存在2种类型的cyt b基因:Ⅰ型cyt b基因在第143位密码子后紧跟内含子;Ⅱ型cyt b基因在第143位密码子后没有紧跟内含子。大多数的灰霉病菌菌株属于Ⅱ型。Ⅰ型菌株均为嘧菌酯敏感菌株,Ⅱ型菌株为嘧菌酯敏感菌株或抗性菌株。抗性菌株的cyt b 基因的第143位密码子由甘氨酸(GGC)突变为了丙氨酸(GCC),抗药性机制为G143A。  相似文献   
2.
苏丹草小斑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苏丹草新病害苏丹草小斑病病原与玉米小斑病菌和苏丹草大斑病菌的比较研究,鉴定出苏丹草小斑病病原与玉米小斑病病菌是同一个种,不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 maydis(Nishikado&Miyabe)Shoemalcer=Helminthosporium maydis Nishikado&Miyabe=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Drechs.)Drechsler(有性世代)〕,苏丹草是一种新寄主。  相似文献   
3.
《土壤学》是苏联科学院所属机关学术刊物。月刊。由俄罗斯自然科学家道库恰耶夫的学生与助手 B、B 奥托茨基于1899年创刊,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它是世界上古老而又有影响的土壤学学术刊物之一。该刊被美国译成英文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地调查查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山核桃产区危害山核桃的小蠹虫有小粒绒盾小蠹、光滑材小蠹和黄须球小蠹三种,对其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和发生规律进行观察和分析,并介绍了采用48%毒死蜱乳油20倍涂干、喷淋、喷雾的防治方法与效果。  相似文献   
5.
黑斑病是影响白术种植的主要病害之一,2015—2017年从浙江省磐安、天台、新昌和嵊州4地采集、分离得到137株白术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其对甲基硫菌灵和腐霉利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的黑斑病菌群体 (n = 137) 对甲基硫菌灵的高水平抗性频率为77.4%,中等水平抗性频率为22.6%,未检测到敏感菌株;对腐霉利的抗性频率为20.4%,含21株低水平抗性菌株和7株中等水平抗性菌株。7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咪鲜胺对白术黑斑病菌的活性最高,EC50值为0.15 mg/L。供试的137株白术黑斑病菌对咪鲜胺的EC50值分布在0.05~0.87 mg/L之间,平均EC50值为 (0.29 ± 0.11) mg/L,可作为敏感性基线。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烟草赤星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基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4—2015年采自贵州省田间未使用过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 (SDHIs) 的烟草赤星病病样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和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建立了烟草赤星病菌群体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基线。结果表明:虽然烟草赤星病菌不同菌株在菌落、孢子形态和致病性上有较大差异,但均属于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啶酰菌胺抑制赤星病菌群体 (n = 102) 菌丝生长的EC50值在0.186~5.818 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 (2.157 ± 1.112) μg/mL,不同敏感性菌株频率分布为连续的单峰曲线,该平均EC50值可以作为烟草赤星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基线。进一步研究表明,贵州省烟草赤星病菌的Sdh B基因在第209位、277位和224位等密码子存在核苷酸多样性,但未发现这种多样性与烟草赤星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之间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对腐霉利的抗性现状,于2017—2018年采用单孢分离法从浙江省5个地区的草莓大棚共分离获得200个菌株。通过区分剂量法测定了其对腐霉利的抗性,对抗药性菌株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抗药性分子机制,建立了B. cinerea腐霉利高抗基因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 检测技术。结果表明:浙江省草莓B. cinerea群体对腐霉利的抗性频率高达71.5%,以低抗菌株为主。抗药性菌株的BcOS1基因上存在3种类型的突变:第Ⅰ类为BcOS1基因第365位密码子由ATC突变为AGC,导致编码的氨基酸由异亮氨酸 (Ile, I) 突变为丝氨酸 (Ser, S);第Ⅱ类为BcOS1基因第365位密码子由ATC突变为AAC,导致编码的氨基酸由异亮氨酸 (Ile, I) 突变为天冬酰胺 (Asn, N)。这两类单点突变均导致B. cinerea对腐霉利表现低或中水平抗性。第Ⅲ类包含两个连锁的突变位点,第369位和第373位密码子分别由CAG和AAC突变为CCG和AGC,导致氨基酸分别由谷氨酰胺 (Gln, Q) 和天冬酰胺 (Asn, N) 突变成脯氨酸 (Pro, P) 和丝氨酸 (Ser, S),使得B. cinerea对腐霉利表现高水平抗性。本研究所建立的LAMP检测技术可在63 ℃恒温条件下,在50 min内完成对腐霉利高抗菌株Q369P的检测,最低检测限为10 × 10?3 ng/μL,灵敏度是常规PCR的10倍。本研究结果可为腐霉利在草莓灰霉病防治上的科学使用及抗药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在金华和温岭水稻田设置不同密度的性信息素诱芯处理,调查研究其诱蛾量、对二化螟的防效,及对稻田二化螟天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每个诱捕器的平均诱蛾量时间动态在地区间有明显不同;金华试验点的二化螟防治效果随着诱捕器的密度增加而上升,而温岭试验点在不同诱芯密度下的防效差异不明显。不同地区稻田二化螟的天敌群落种类和数量差异显著:金华稻田共调查鉴定二化螟天敌种类22科38种,主要种类为锥腹肖蛸(Tetragnatha maxillosa Thorell)、食虫瘤胸蛛(Oedothorax insecticeps Boesenberg et Strand)和等腹黑卵蜂(Telenomus dignus Gahan);温岭稻田共调查鉴定二化螟天敌种类10科14种,主要种类为食虫瘤胸蛛、驼背额角蛛(Gnathonarium gibberum Oi)和三突花蛛(Misumenops tricuspidatus Fabricius)。稻田放置诱芯的密度会显著影响天敌群落的多样性。每667 m2设置1枚诱芯时,二化螟天敌群落的多样性显著降低;每667 m2设置2~3个诱芯时,二化螟天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同时,占据不同生态位的二化螟天敌群落多样性表现有显著差异。综合考察,建议在实际应用中每667 m2诱芯悬挂量以3枚为宜。  相似文献   
9.
 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是浙江省传统中药材“浙八味”之一。近年来在磐安县白术主产区发生一种新的枯斑病。为明确致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本研究通过病原菌分离培养、柯赫氏法则验证、形态学特征观察,及ITS、LSU、rpb2tub2多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引起该枯斑病的病原菌为Phoma exigua。生物学特性测定表明:该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为8,最适碳源与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24℃、相对湿度100%;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47℃和54℃。不同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咯菌腈对该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24 μg·mL-1;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对其分生孢子萌发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10和0.16 μg·mL-1。由P. exigua 引起的白术枯斑病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氯苯醚酰胺[N-(2-(2,4-二氯苯氧基)苯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酰胺,Y13149]是由华中师范大学基于药效团连接碎片虚拟筛选策略(PFVS)快速发现的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SDHIs)化合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创制化合物的农药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氯苯醚酰胺对真菌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对供试10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EC50值在0.008~15.25 mg/L之间,其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活性最强,但对辣椒疫霉和链状腐霉活性较弱。田间试验表明,氯苯醚酰胺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有效剂量75 g/hm2时的平均防效为79.6%,其防效总体略好于噻呋酰胺(75 g/hm2的平均防效为77.3%)。此外,氯苯醚酰胺对采自浙江和江苏两省的125株水稻纹枯病菌的EC50值分布在0.002~0.259 mg/L之间,且呈近似正态单峰曲线,平均EC50值为(0.021 ±0.008) mg/L,因此可将其作为水稻纹枯病菌对氯苯醚酰胺的敏感性基线,用于田间抗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