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日本沼虾太湖群体和鄱阳湖群体杂交F1生长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了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太湖群体和鄱阳湖群体完全双列杂交F1代4个组合的生长性能.结果显示:太湖♀×鄱阳湖♂(TP)的F1代体长、体重的增加量最大,生长速度最快,显著大于鄱阳湖♀×太湖♂(PT)及自繁F1代,表现出显著的杂交优势(P<0.05);PT组合的体长、体重变异系数随月...  相似文献   

2.
将新引进的野生罗氏沼虾F1代(以下称新种)和多年养殖的罗氏沼虾(以下称旧种)分别进行自繁和正交(新种♀×旧种♂)、反交(旧种♀×新种♂)试验。罗氏沼虾幼苗在相同条件培育下,正交优于反交,反交优于新种,新种优于旧种。  相似文献   

3.
利用大黄鱼野生群体与选育F1养殖群体杂交及群体内自繁,获得选育F1(♀)×野生(♂)、野生(♀)×选育F1(♂)、野生(♀)×野生(♂)和选育F1(♀)×选育F1(♂)4个组合的子代,对其卵径、油球径以及2~10月龄全长、体长和体质量进行分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选育F1(♀)×野生(♂)卵径最大,并与野生(♀)×野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个群体油球径差异不显著(P>0.05);体质量是大黄鱼群体间杂交主要表现的生长性状,9月龄体质量双亲杂种优势最大为14.48%,野生(♀)×选育F1(♂)体质量杂种优势最大为25.68%;野生(♀)×选育F1(♂)的全长特定生长率为1.92%/d ,体质量为5.60%/d及选育F1(♀)×野生(♂)体长为1.99%/d ,是4个群体中最大特定生长率;拟合体长(L)与体质量(m)关系,选育F1(♀)×野生(♂)为 m=0.0277L2.8045(r2=0.9980),野生(♀)×选育F1(♂)为 m=0.0210 L2.9287(r2=0.9993),野生(♀)×野生(♂)为 m=0.0236 L2.8592(r2=0.9916),选育F1(♀)×选育F1(♂)为 m=0.0228 L2.8946(r2=0.9984)。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野生群体与选育养殖群体的杂交能提高大黄鱼子代的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4.
虹鳟不同养殖群体杂交F_1及其自繁系生产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5个不同遗传背景的虹鳟养殖群体(以A、B、C、D、E分别表示虹鳟的渤海、丹麦、道氏、挪威、加州养殖群体)为材料,采用单因子和多因子两种交配策略,于2004年12月14日,建立了虹鳟不同亲本的杂交系和自繁系,由20个正、反交组合与5个自繁群组成,对其生产性能进行了近两年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从开食到1+龄鱼阶段(2005-03~2006-10),各杂交组合成活率的平均值与渤海、丹麦、道氏、挪威和加州自繁系相比分别提高了25.21%、2.34%、7.18%、4.18%和5.92%;各杂交组合饲料系数的平均值比渤海自繁系降低了19.74%,与其他养殖群体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A♀×B♂、C♀×A♂和C♀×B♂组合的生长速度相对于五个自繁系分别提高了13.1%、9.2%和1.5%,且差异显著(P<0.05)。而从11月龄到22月龄(同环境饲育阶段),A♀×B♂、C♀×A♂、C♀×B♂和D♀×B♂组合相对于五个自繁系的平均生长速度分别提高了9.3%、17.5%、16.7%和8.9%,差异极显著(P<0.01)。五个群体间存在的遗传差异是它们能够获得杂种优势和性状得到改良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日本沼虾野生群体与多年自繁的养殖群体为亲本进行正反交,再以杂交虾F1与野生虾进行回交,对养殖虾的种质进行改良.结果显示,正反交及其回交的虾苗产量高于双亲自繁的虾苗产量,分别比野生虾和自繁虾的苗产量高20.17%和25.61%,差异显著.获得的杂交虾F1及回交后代的主要经济形态特征及生产性能高于双亲,其中肥满度、头胸甲...  相似文献   

6.
引进天然水域的野生原种罗氏沼虾F1代(下称野生种)进行养殖,并和我所20多年前引进的罗氏沼虾后代的养殖群体(下称养殖种)分别进行自繁和杂交育种试验。结果表明,野生种和养殖种正反杂交所繁殖的后代(下称杂交种)在育苗和养殖效果上都明显优于它们的自繁后代,杂交种在体质、活力、抗病力、成活率及生长等方面都显示了较大的优势。引进野生种或用野生种后代和养殖种进行交配繁殖,获得杂交优势,是罗氏沼虾品种改良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罗氏沼虾不同群体杂交效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罗氏沼虾3个群体:缅甸群体(AA)、浙江养殖群体(BB)和广西养殖群体(CC)及其6个杂交组合子一代5月龄的4个生长性状进行了测定。计算了各项指标的杂种优势率,并对各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除BB♀×AA♂杂交组合的子一代在腹长和体重上没有表现出杂种优势,CC♀×BB♂杂交组合的子一代在头胸甲长指标上表现出杂种劣势外,5月龄的杂交子一代在4个生长指标中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杂种优势(0.11%~10.18%)。不同杂交组合间和不同性状间的杂种优势存在差异,AA♀×CC♂杂交组合子一代4个指标的杂种优势率均高于其他杂交组合子一代,体重的平均杂种优势率均高于其他3个指标的平均杂种优势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自繁群体后代间在4个生长指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杂种子一代与该组合的自繁后代相比较,只有缅甸群体、广西养殖群体及其杂种子一代的体长指标在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6个杂交子一代的体重指标差异不显著,其他3个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AA♀×CC♂杂交子一代体长与自繁(CC♀×CC♂)后代的体长存在显著差异;在头胸甲长、腹长和体长3个指标中,CC♀×BB♂杂交子一代与AA♀×BB♂杂交子一代和AA♀×CC♂杂交子一代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CC♀×BB♂杂交子一代在3个指标中的平均值均低于这两个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8.
用同一广东群体斑鳢(Channa maculate)和4个不同地理群体乌鳢(C.argus)杂交,建立4个杂交组合:广东斑鳢♀×山东乌鳢♂(SG)、广东斑鳢♀×浙江乌鳢♂(ZG)、广东斑鳢♀×江西乌鳢♂(JG)和广东斑鳢♀×湖南乌鳢♂(HG).将它们的F1代鱼苗根据不同阶段,分别饲养在规格为6m×2m(长×宽)小水泥池...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肥满度、平均规格、饲料系数、生长速度等生长性能指标,pH值、溶解氧、氨态氮、亚硝态氮等水质指标为依据,比较"太湖1号"F1及F2代与日本沼虾的生长性能。结果显示,饲料系数从低到高依次为:"太湖1号"F1<日本沼虾<"太湖1号"F2,其中F1和F2差异显著(P<0.05)。平均规格及上市成虾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太湖1号"F1>"太湖1号"F2>日本沼虾,其中F1代显著高于日本沼虾(P<0.05)。"太湖1号"的肥满度与日本沼虾差异不明显。9—10月吃食旺盛季节,杂交青虾"太湖1号"的体质量与体长均高于日本沼虾,其中,F1代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体质量与体长的瞬时增长率优势不明显。9—10月份"太湖1号"F1养殖池的氨态氮、亚硝态氮等水质指标显著低于F2和日本沼虾池,而溶解氧与pH值的差异不大。养殖效益分析表明,尽管杂交青虾的增产优势不明显,但因其规格大,销售价格高,其产值与净利润仍高于日本沼虾,且F1代达到显著水平(P<0.05)。所以,杂交青虾"太湖1号"F1代的养殖性能显著优于日本沼虾,但F2代的生长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大连群体两种壳型菲律宾蛤仔的双列杂交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不同壳型菲律宾蛤仔的杂种优势,于2007年6月开展了壳宽型(W)和壳扁型(P)两种壳型菲律宾蛤仔的双列杂交。实验由2个杂交组PW(P♀×W)、WP(W♀×P)和2个自交组WW(W♀×W)、PP(P♀×P)组成。结果表明,杂交子代壳宽与壳长的比值、放射肋数介于两个自交子代之间,表现为中间型。浮游期间,幼虫未表现出生长优势,但表现出一定的存活优势,幼虫大小存在显著的母本效应。PW和WP子代的存活优势分别为(3.43±0.54)和(4.21±0.55)。室内培育阶段,杂交子代稚贝表现出明显的生长、存活优势,但母本效应逐渐减弱,PW和WP子代的生长优势分别为(10.76±2.25)和(8.28±1.88),存活优势分别为(5.52±0.62)和(11.10±2.41)。养成期间,杂交子代的生长、存活优势更加明显,母本效应消失,PW和WP子代的生长优势分别为(16.22±0.23)和(14.80±1.50),体重的杂种优势分别为(50.29±1.13)和(35.27±2.43),存活优势分别为(12.30±1.37)和(17.45±0.75)。以上结果说明两种不同壳型蛤仔杂交可以产生杂交优势,随着个体发育杂交优势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开展魁蚶中国群体和韩国群体的正反杂交试验,建立了中国群体♀×韩国群体♂(中韩正交群体)、中国群体♀×中国群体♂(中国群体)、韩国群体♀×中国群体♂(中韩反交群体)、韩国群体♀×韩国群体♂(韩国群体)4个群体。稚贝出池后在海区(N 35°32′41.85″,E 119°41′29.49″)常规笼养,分别在4、5、7、9、11、13月龄取样,分析其生长、存活及杂种优势。研究结果显示,中韩正交群体壳长、壳高、壳宽和湿质量的杂种优势变化趋势一致:前期杂种优势率随着日龄的增长而持续增大,到11月龄时最高,13月龄又明显下降。11月龄壳长、壳高、壳宽和湿质量的杂种优势率分别为7.73%、4.80%、8.84%和27.44%,其中湿质量的杂种优势最为显著;中韩反交群体4个性状在7月龄和11月龄的杂种优势率基本为正值,最高值为2.61%。中韩正交群体和中韩反交群体存活率的杂交优势率均为正值,分别为5.89%和4.15%,中韩正交群体杂交优势略高于中韩反交群体。综合分析表明,中韩正交群体在生长性状和存活率上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是一种理想的育种材料。研究结果可为魁蚶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杂交育种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凡纳滨对虾自交系与杂交系早期生长和存活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雪梅 《水产学报》2006,30(6):791-795
以2个不同遗传背景A、B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群体为亲本,建立了凡纳滨对虾自交系和杂交系,比较其子一代的生长与存活。A是引自美国夏威夷海洋研究所的SPF凡纳滨对虾,B是在海南本地养殖多代选育不携带病毒的凡纳滨对虾。实验由自交组AA(A♀×A)、BB(B♀×B)和杂交组AB(A♀×B)、BA(B♀×A)4个实验组组成。结果表明自交组生长AA>BB,存活率BB>AA。由此看出2个群体生长和存活率存在较大差异,AA具有生长快优良性状,BB具有存活率高的优良性状。杂交组生长AB>BA,存活率BA>AB。杂交组与自交组生长和存活率比较:生长AA>AB>BA>BB,存活率BB>BA>AB>AA。两个杂交组在生长和存活率上均表现出母本和父本不同的优良性状,AB、BA组表现生长和存活率双重优良性状,杂交优势显著。杂交使生长和存活这两个表型性状都得到了改良。两个杂交组的生长和存活率比较发现杂交子一代遗传力偏向母本,即母系遗传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比较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淀山湖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的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分别选择两个群体体长5 cm以上、附肢完整的个体,对其身体各部分进行称量测定后,取腹部肌肉用于营养成分分析。试验结果:野生日本沼虾可食用部分的比例[(51.0±1.13)%]显著高于养殖群体[(42.95±4.76)%](P0.05);野生和养殖群体每100 g新鲜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9.6、18.5 g,水分分别为78.83、79.82 g,粗脂肪分别为0.9、0.1 g,粗灰分均为1.1 g,碳水化合物均为0.4 g;野生和养殖群体肌肉中17种氨基酸总量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8.688%、76.114%,其中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分别为37.642%、33.689%,鲜味氨基酸分别为32.228%、32.305%;两个群体均含有丰富的钠、铜、镁、锌、铁、钙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野生群体EPA+DHA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养殖群体,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极显著低于养殖群体(P0.01)。结果表明,日本沼虾淀山湖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肌肉的营养成分存在较大差异,从总体上看,野生群体优于养殖群体。  相似文献   

14.
选取来自浙江建德、安徽当涂、江苏太湖3个不同地理群体的河川沙塘鳢,采用3×3完全双列杂交方式进行配组,对9个组合F1子代的生长性状及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2月龄和4月龄F1子代的生长性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建德(♂)×当涂(♀)杂交组合的全长增加率、质量增加率分别为42.58%、190.79%,建德×当涂(正反交)组合的全长杂交优势率、体质量杂交优势率分别为17.88%、66.75%,均高于其他组合。不同地理群体间的杂交F1子代的全长增加率、质量增加率、杂交优势率均高于同一地理群体间的自繁F1子代。采用8个微卫星引物分析获得9个组合F1子代的遗传分化指数平均值为0.195,表明9个组合子代间存在遗传差异与分化,其期望杂合度为0.1493~0.7971,观测杂合度为0.1562~1.0000。双列杂交子代的杂合度和遗传多样性高于自繁子代,其中建德(♂)×当涂(♀)组合的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值分别为3.9和0.486,均高于其他组合。综合生长性能和遗传多样性,初步选择建德(♂)×当涂(♀)为最佳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5.
从2008年8月25日至10月8日对黑龙江野鲤自交子代、建鲤自交子代、黑龙江野鲤♀×建鲤子代和黑龙江野鲤×建鲤♀子代4个群体进行了为期45 d的网箱养殖。而后,对两杂交群体和两自交群体血液学指标进行了测量比较,分析由于杂交而造成的血液学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生物学意义。结果显示,黑龙江野鲤♀×建鲤子代与黑龙江野鲤自交子代相比在血糖和血红蛋白2个指标上分别存在极显著和显著差异(P<0.01或P<0.05);与建鲤自交子代相比在总蛋白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2个指标上分别存在极显著和显著差异(P<0.01或P<0.05)。黑龙江野鲤×建鲤♀子代与黑龙江野鲤自交子代相比在总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固醇和血红蛋白4个指标上分别存在极显著和显著差异(P<0.01或P<0.05);与建鲤自交子代相比在谷丙转氨酶、血糖、甘油三脂和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4个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血液学指标的差异反映出,两杂交群体和两自交群体相比,在代谢水平、免疫能力、肝脏功能、性腺发育和氧的运输能力上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可能是由于亲本不同造成子代遗传结构的不同而引起。  相似文献   

16.
杂色鲍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分别自交和杂交产生野生鲍自繁F1代(WW)、养殖鲍自繁子代(CC)、正交子一代(W♀×C♂,简称WC)和反交子一代(C♀×W♂,简称CW)4个群体,采用RAPD分析4个群体遗传特性。就多态位点比例、Nei基因多样性值和Shannon信息指数而言,WW群体比CC群体高;杂交群体WC的值分别为88.76%、0.3246和0.4811,比其余群体都要高,与群体WW最接近;另一杂交子代群体CW除多态位点比例比群体CC高外,其余参数均为最低。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分析表明,WW与各群体的遗传距离都较大,其中与CC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0849,与两个杂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772(CW)和0.0671(WC);CC群体与两个杂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都较小,分别为0.0610(与CW)和0.0597(与WC);杂交子代间的遗传距离为0.0600;杂交群体WC与WW的遗传距离大于与CC的遗传距离,CW与WW的遗传距离也大于与CC间的遗传距离,两个杂交群体与亲本的遗传距离不对等,偏向养殖亲本。  相似文献   

17.
凡纳滨对虾群体杂交与自交 F1低溶氧与高氨氮耐受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6个遗传背景不同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群体,通过群体间自交与杂交建立了8个交配组合。对不同交配组合F1,在幼虾和成虾阶段,进行低溶氧与高氨氮48 h胁迫试验,比较不同交配组合群体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高氨氮与低溶氧耐受性。结果显示,低溶氧胁迫,YH♀×ZX♂、SS♀×SS♂、HD♀×YH♂交配组合幼虾存活率分别为76.23%、74.61%、74.38%,显著高于其他交配组合存活率(P0.05),成虾的存活率分别为83.08%、65.57%、71.12%,可作为耐低溶氧优良品系选育的候选材料;高氨氮胁迫,YH♀×KN♂、HD♀×YH♂、YH♀×ZK♂交配组合幼虾存活率分别为97.71%、86.43%、80.01%,显著高于其他交配组合(P0.05),成虾存活率分别为85.53%、74.18%、69.23%,可作为耐高氨氮优良品系选育的候选材料;HD♀×YH♂交配组合低溶氧与氨氮耐受性均较好,但不同交配组合低溶氧与氨氮耐受性间相关性检验不显著(P0.05)。研究发现,亲本中雌虾来源为YH,子代低溶氧耐受性优良,推断抗低溶氧性状为母系主导遗传;对虾低溶氧的耐受性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而降低,高氨氮耐受性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而增强;各交配组合高氨氮和低溶氧耐受性,在幼虾阶段和成虾阶段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表明凡纳滨对虾低溶氧与高氨氮耐受性适宜在幼虾阶段进行遗传评估。  相似文献   

18.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PAGE)技术,对日本沼虾野生群体、养殖群体及两者的杂交后代的肌肉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T)、乙醇酸脱氢酶(A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日本沼虾不同群体及其杂交后代的LDH、EST和ADH的同工酶可分别稳定地表达出2、3和3条条带,这三种酶表达酶带及表达量差异不显著。MDH同工酶表达2条稳定酶带,在亲本和杂交后代间表达量差异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佛山群体和台湾群体为亲本,建立了佛山自交、台湾自交、正交子代(佛山♀×台湾♂)、反交子代(台湾♀×佛山♂) 4个试验群体,通过6个月的养殖试验,对其生长和形态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正反交子代的生长性能和体质量变异系数均高于2个亲代自交群体。形态分析结果表明,4个试验群体的形态差异主要集中于躯干的中部和尾部。前三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2.9%,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71.3%,主要反映躯体前、中部形态特征;第二主成分贡献率为16.6%,主要反映躯体后部特征。前二主成分因子得分散点图中4个群体重叠区域较小,可以完全区分。将可量性状和框架性状结合在一起所构建的逐步判定模型推测准确率最高(86.7%~96.0%)。研究结果可为大口黑鲈佛山群体、台湾群体及其杂交子代的生长与形态鉴定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洪泽湖日本沼虾 9 个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了洪泽湖避风港、蒋坝、鲍集等9个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8个微卫星位点呈现高度多态性;每个群体中至少有5个位点显示杂合不足,显著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9个日本沼虾野生群体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洪泽湖中、东部避风港和蒋坝等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于西部鲍集和界集群体。突变-漂移平衡分析表明,洪泽湖日本沼虾群体部分位点杂合显著过剩,表明洪泽湖日本沼虾群体部分位点偏离了突变-漂移平衡,但近期没有经历过瓶颈效应,群体数量也没有下降。群体间F-统计量及AMOVA分析表明,群体遗传分化极显著(F ST=0.0643,P0.01);基于D A遗传距离构建的NJ和UPGMA聚类树均显示,地理位置相邻的群体聚在一起。结论认为,洪泽湖日本沼虾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洪泽湖地区建立日本沼虾种质资源自然保护区,可以更好地有效保护洪泽湖水域的日本沼虾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