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7年9~10月,我们在武汉科洋公司养殖基地进行了为期30天的实验,分别在初始条件相近的池塘围隔(围隔面积3.14米2/隔)中施用碳铵 磷肥 粪肥、碳铵 磷肥、尿素 磷肥和科洋水产专用生物肥,每种肥料做三组重复实验,对实验过程中水体浮游生物进行了定量定性的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相似文献   

2.
科洋水产专用肥与常用无机肥肥效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养鱼》2004,(1):71-71
2003年10月16日至11月2日,在武汉科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水泥试验池中做了科洋水产专用肥、碳铵加磷肥、尿素加磷肥的肥效比较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池的准备:试验池面积均为5.14米2,共4口,编号为1#-4#。从先建村的精养鱼池引水,进行藻类接种,再加自来水至水深97.3厘米,使  相似文献   

3.
对虾养殖实验围隔中的固氮作用及其氮输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振雄 《水产学报》1999,23(1):40-44
1997年6~10月,以乙炔还原法进行了不同放养模式下对虾养殖实验中生物固氮作用的测定。结果表明,各围隔中,对虾单养(Y-4)和对虾+海湾扇贝(Y-5)的固氮作用较高,均值分别为2.62μgN/(L·hr)和2.65μgN/(L·hr);对虾+罗非鱼+缢蛏(T-5)的最低,为1.53μgN/(L·hr),对虾+缢蛏(Y-6)和对虾+罗非鱼(Y-7)的分别为2.30μgN/(L·hr)和1.89μgN/(L·hr)。各围隔中固氮速率较高与水体有效氮含量较低及有效氮磷比值不高有关。水层固氮蓝藻主要为蓝球藻(Chrococus)和念珠藻(Nostoc)。估算各围隔实验期间固氮作用输入分别为Y-4∶17.72g;Y-5∶19.63g;Y-6∶9.05g;Y-7∶10.59g;T-5∶7.99g。  相似文献   

4.
一、广西贵港白鹤水库施科洋B型肽肥白鹤水库面积180亩,水深平均5米。上半年施碳铵、磷肥21000千克,麦麸、花生麸3000千克,水青绿色,水色清淡,鲢鳙鱼长得慢。2007年7月20日捕出鲢、鳙鱼约6300尾,重量7千千克,存库鲢鳙鱼每亩128尾。抽样60尾,重67千克,平均每尾重1.1千克。7月26日改施科洋B型肽肥40包(即800千克),8月4日又施32包(即640千克)。8月8日经水库管养人员、贵港市水产技术服务部、科洋公司等人现场检查验  相似文献   

5.
《内陆水产》1990,(4):40-40
安乡县在稳定领导班子。落实生产责任制、狠抓鱼种投放工作的基础上。下大力抓好养鱼饵肥、资金的准备工作。保证了水产生产的顺利进行,据统计,全县乡镇渔场共计划购进精饲料3900吨,碳铵3120吨、磷肥3120吨。目前已购进菜饼1170吨、碳铵1000吨、磷肥900吨。占全年所需数量的30%左右全县乡镇渔场全年共需生产资金624万元,他们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科学养鱼》2004,(2):71-71
本品是针对鲢、鳙等滤食性鱼类的饵料生物需求,结合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而研发的水产专用肥。一、功能特性1.采用特殊的酶解发酵技术,产生小肽,使氮、磷等组成更加合理,并最大程度发挥效用,从而快速培养大量、适口、易被消化利用的藻类和浮游动物,肥效快、持久。实验证明,施用本肥后,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生物量是普通鱼肥的1.5~2.5倍,大大高于碳铵、磷肥和其它肥料,适口可利用藻类的比例大幅提高,鱼类生长迅速。2.科洋水产专用肥不仅能快速培养藻类和浮游动物,而且部分成分可直接被利用,作为滤食性鱼类的饲料,鱼类生长迅速、体色鲜亮。3.通过合理…  相似文献   

7.
王岩 《水产学报》1998,22(3):218-222
研究发现在PO4-P浓度较高且静滞的围隔水体中海洋原甲藻易大量发生形成水华;发生水华后围隔水呈棕红色,浮游植物生物量,叶绿素α,初级生产力,水呼吸,COD和POC等都显著升高,溶解氧和透明度随海洋原甲藻的昼夜垂直迁移表现出相应的昼夜变化;发生水华的围隔内中国对虾和台湾红尼罗罗非鱼尚能存活和生长。但体色暗红,海湾扇贝则全部死记,表明海洋原甲藻水华对海立贝类的危害较鱼类和虾类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对虾养殖池塘混养牡蛎对底质有机负荷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8个海水池塘陆基围隔进行对虾池塘不同密度混养牡蛎试验,利用N、S、P综合相对污染指数对不同密度混养牡蛎对虾池塘底质养殖负荷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混养牡蛎虾池底质中N、S、P营养指标随养殖进程呈上升趋势,到实验结束时,不同密度梯度牡蛎混养围隔底质污染程度不同,根据N、S、P综合相对污染指数评估养殖负荷,各围隔呈低谷状排列:Ⅱ组(98.14)>Ⅲ组(60.64)>Ⅳ组(33.05)>Ⅴ组(29.68)<Ⅵ组(126.85);不同密度处理中,位于谷底的Ⅴ组为最佳放养密度点,对于养殖密度为4.5×106尾/hm2的对虾池塘,混养牡蛎最佳生物量为1003.2g/m3,转换为生产规模,则混养牡蛎最佳生物量为1.01×104kg/hm2。  相似文献   

9.
采用18个36 m2的围隔进行对虾单养和对虾–罗非鱼混养实验,利用N、S、P综合相对污染指数对单养和混养围隔底质有机负荷进行研究。实验分为6组,每组3个围隔。各围隔放养体长为(0.45±0.01)cm的凡纳滨对虾3 000尾,放养体重为(201±25)g的罗非鱼分别为0(Ⅵ组)、4(Ⅰ组)、8(Ⅱ组)、12(Ⅲ组)、18(Ⅳ组)和24尾(Ⅴ组),放养对虾1个月后再放养罗非鱼。实验期间各围隔均不进行水交换,实验周期为70 d。结果表明,各围隔底质中N、P、S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但对虾-罗非鱼混养围隔底质中N、P、S的积累量均小于对虾单养围隔。其中,Ⅲ组的N、P、S增长率最小。各组围隔相对污染指数排列如下:Ⅵ(10.78)Ⅴ(8.30)Ⅰ(7.68)Ⅳ(7.40)Ⅱ(6.09)Ⅲ(4.12),其中Ⅲ组的相对污染指数显著小于Ⅵ组(P0.05)。Ⅲ组为本实验的效果最佳组,即混养最佳配比为凡纳滨对虾8.3×105尾/hm2、罗非鱼3 320尾/hm2,罗非鱼均重为(201±25)g/尾。本研究可为对虾–罗非鱼混养中选定合适的养殖容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不同单养和混养海水实验围隔初级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岩 《水产学报》1999,23(2):138-143
1995年和1996年夏秋季进行的围隔实验表明投饵养殖时浮游植物毛初级生产力较低,水呼吸相对较高,多数围隔中毛初级生产力/水呼吸〈1,其中混养中国对虾和台湾红罗非鱼的围隔中毛初级生产力较高,而混养中国对虾,台湾红罗非鱼和菲律宾蛤仔的围隔中毛初级生产力最低;在投饵基础上酌情施肥后围隔毛初级生产力同于投饵养殖时,毛初级生产力/水呼吸〉1,但单养中国对虾,对虾与罗非鱼混养和对虾与海湾扇贝或缢蛏混养的围隔  相似文献   

11.
亚华有机鱼肥池塘养殖鱼种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塘施用亚华有机鱼肥与碳铵加猪粪,碳铵加磷肥相比,其鱼种生长速度明显增快,其体重增分别高28%和29%,全长增长高28%和25.4%,其投产比分别为1:1.86、1.5和1:1.4,生产性纯收入明显较高,试验证明,亚华有机鱼肥能显著提高鱼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对虾养殖池塘氮磷收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8,自引:5,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齐振雄 《水产学报》1998,22(2):124-128
用六个面积25m^2,不同对虾放养水平,52000,60000,75200尾/hm^2的池塘围隔进行了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中投放的饵料,肥料分别占氮总输入的49.7%~54.5%和47.5%~50.1%,占磷总输入的30.0%~34.7%和65.1%~69.9%。在支出项目中,收获对虾占氮磷总输入百分比分别为9.06%~11.5%和3.02%~3.94%,沉积氮磷量为其主要支出项目,分别占总  相似文献   

13.
野杂鱼类是指那些个体小,经济价值低,能自然繁殖的鱼类。较常见的有(?)条、鳑鮍、麦穗鱼、棒花鱼、小鲫以及杜父鱼科中的某些种类。它们在池塘中消耗水体溶氧,与家鱼争空间、夺饵料,影响家鱼的正常摄食与生长,增加饵料消耗,影响池塘的经济效益的提高。控制这些野杂鱼类,可采取清除和生物抑制两种方法。一、清除方法药物清除,用生石灰、漂白粉、茶枯等结合清塘一次进行;化肥清除,长期采用碳铵与磷肥混施,利用碳铵水解释放出的离子氨和非离子氨形成的氨水,能使野杂鱼苗致死;用丝网等网具捕捞清除。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增殖放流对水域内鱼类的影响及其表现形式,采用原位实验生态学方法,在对虾放流河道构建围隔,设置3种虾苗放流量(模拟莱州湾近岸放流5亿尾、7.5亿尾和10亿尾)和无放流处理,经过一个对虾生长季后,比较不同处理围隔中鱼类组成和生态位特征差异。结果显示,4种处理围隔中,回捕对虾数量随放流量增加而增加,但其生物量、平均个体大小和回捕率未随放流量增加而增加;回捕率在放流围隔间差异显著,以5亿尾模拟围隔的值最高;鱼的种类组成相似,可归于杂食性、浮游动物食性和鱼/虾食性。总鱼类和鱼/虾食性的鱼类产出量在围隔间差异不显著,杂食性鱼的产出量以放流围隔较高,浮游动物食性鱼的产出量随对虾放流量增加而减少。鱼种间高生态位重叠(>0.75)配对数随对虾生物量增多而减少。相似性分析显示,放流最多的和无放流围隔的鱼类生态位相异程度最高。综上认为,在实验水体中,放流对虾并不降低鱼类总量产出,但可能会影响不同食性鱼类的相对组成和生态位重叠度,且影响效应随放流量增加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唐金玉  王岩  任岗  李由明 《水产学报》2019,43(6):1438-1448
通过93 d围隔实验比较了增加摄食配合饲料的鱼(草鱼和银鲫)密度和添加EM菌对三角帆蚌、草鱼、银鲫、鲢和鳙综合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群落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采用2×2实验设计,设4个处理:LF0(20尾草鱼+10尾银鲫)、LFA(20尾草鱼+10尾银鲫+EM菌)、HF0(40尾草鱼+20尾银鲫)和HFA(40尾草鱼+20尾银鲫+EM菌)。所有处理中三角帆蚌、鲢和鳙密度相同,均为每个围隔内40只蚌、8尾鲢和2尾鳙。实验期间围隔内不换水,每天分2次投喂配合饲料;定期向LFA和HFA围隔内泼洒EM菌。结果显示,围隔内出现浮游植物超过81种,分别隶属7门、32科、73属;实验前期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微囊藻和栅藻,后期转为微囊藻、平裂藻和腔球藻;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为3.2×108~8.3×108个/L;摄食配合饲料的鱼密度和EM菌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高密度草鱼和银鲫组(HF0和HFA)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呼吸强度较高,初级生产力较低;添加EM菌可降低蓝藻在浮游植物生物量中的比例,增加初级生产力。研究表明,在蚌鱼综合养殖中放养摄食配合饲料的鱼密度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16.
不同单养及混养海水实验围隔水化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岩 《水产学报》1999,23(4):350-356
1995年6~10月和1996年6~8月对不同单养和混养海水实验围隔的水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围隔中盐度、总氮、总磷和化学耗氧量(COD)在雨季前逐渐升高,进入雨季后降低;投饵养殖时围隔中磷浓度较低氮浓度较高,其中混养中国对虾和台湾红罗非鱼的围隔活性磷(PO4-P)浓度相对较高,混养对虾与菲律宾蛤仔的围隔氨氮(NH3-N)浓度较高,投铒兼酌情施肥养殖时围隔中氮浓度较低磷浓度较高,其中混养中国对虾与缢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比较科洋水产专用肥与无机化肥施肥养鱼的效果,本文以科洋大水面肥和B型肥为代表,进行了科洋大水面肥、科洋B型肥、“尿素 过磷酸钙”、“碳酸氢铵 过磷酸钙”4种不同肥料培育鲢、鳙鱼种的比较试验,为科洋水产专用肥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内陆水产》2009,(1):6-6
由武汉市科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立项的“生物渔肥研究与应用技术”项目,从2002年开始,经过六年的努力,已经完成了研究内容,形成了“科洋、亿龙生物渔肥”系列产品,2008年12月4日顺利通过了科洋生物渔肥的科技成果鉴定会。  相似文献   

19.
唐金玉  王岩  戴杨鑫  周涛 《水产学报》2014,38(9):1421-1430
通过155 d围隔实验检验了不同施肥条件下鱼蚌综合养殖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实验设3个处理:施鸭粪、施化肥、兼施鸭粪和化肥。放养种类为三角帆蚌、草鱼、鲫、鲢和鳙,放养量分别为每围隔20、15、5、5和5个。结果发现,围隔内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值为(2.1~6.0)×108个/L。不同施肥方法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叶绿素a(Chl.a)、生物量以及蓝藻在浮游植物生物量中的比例无显著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变化表现出较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影响围隔浮游植物群落的理化因子为TN、NH3-N和DO。研究表明,采用不同施肥方法的围隔内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未表现出显著差异,难以从浮游植物角度解释兼施鸭粪和化肥的围隔珍珠产量高于施鸭粪或施化肥的围隔的事实,也难以确定珍珠产量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科学养鱼》2006,(4):79-79
近五年来,以科洋B型肽肥为代表的科洋系列水产专用肥,推动和促进了水产行业健康发展,为广大渔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养殖效益。随着颗粒鱼饲料的普遍推广和应用,科洋公司针对以吃食鱼为主养的高密度养殖池塘水质极易恶化的特点,于2005年隆重推出了科洋调水改水素。经过一年的生产运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深受广大养殖户的信赖和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