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野生及人工养殖的中国对虾的肌肉、肝胰脏、性腺及卵的脂肪酸的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野生及人工养殖的中国对虾都含有大量的ω-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这与其它海洋甲壳类的脂肪酸组成相类似;与野生的中国对虾相比较,人工养殖对虾的各组织及卵含有较高比例的亚油酸及较低比例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野生与人工养殖的中国对虾在脂肪酸组成上的这一差异,是由于它们的生态环境及所摄食物的不同所造成的。从我们先前的实验证明ω-3系列和ω-6系列长链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是中国对虾的必需脂肪酸,其中尤以DHA最为重要,对于幼虾的生长及亲虾的成熟都是必需的。可见在人工养殖中国对虾的配饵中添加富含DHA的脂肪源将是提高人工养殖对虾产量和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野生及人工养殖的中国对虾的肌肉、肝胰脏、性腺及卵的脂肪酸的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野生及人工养殖的中国对虾都含有大量的ω-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这与其它海洋甲壳类的脂肪酸组成相类似;与野生的中国对虾相比较,人工养殖对虾的各组织及卵含有较高比例的亚油酸及较低比例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野与人工养殖的中国对虾在脂肪酸组成上的这一差异,是由于它们的生态环境及所摄食物的不同所造成的。从我们先前的实验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沿海人工养殖对虾3440亩,总产达26万多斤,其中,干于县水产养殖场产对虾204000斤,平均亩产达127斤。去年底,国家水产总局在干于县召开了全国海水鱼虾养殖现场会议,介绍了他们大力发展对虾人工养殖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海洋渔业》1981,(3):F002-F002
我国人工养殖对虾;去年间发展很快,放养面积达10万亩,人工育苗3800万尾,解决了养殖苗种的半数。每立方米水体的出苗量达到几万至十几万尾。目前全国沿海各养殖单位正抓紧时机积极准备好1981年的对虾人工育苗工作,争取丰收,力争在3-5年内达到人工繁殖全部对虾养殖苗种。  相似文献   

5.
墨吉对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吉对虾在南海广泛分布,是鱼塭养殖的优良品种。广东鱼塭养殖墨吉对虾虽有悠久的历史,但人工养殖墨吉对虾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世界对虾养殖总产量和养殖规模,亚洲地区占首位。最近几年,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向前发展。目前我国大陆对虾人工育苗量超过世界总量,养殖对虾产量已占世界首位。1987年开始我国大陆部分省份人工养殖对虾出现“滑坡”,这一现象极需注意。本文试图通过亚洲养虾业现状分析,找出浙江养虾业的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7.
廖一久先生成功的协助完成斑节对虾人工育苗科研项目,对台湾省斑节对虾养殖情况了解甚多,并提出许多有益于斑节对虾养殖的论述,可供对虾养殖者参考以借鉴。  相似文献   

8.
搞好对虾亲虾的人工越冬,既有利于培育对虾早苗,增加养殖对虾的生长时间,达到提高养殖对虾的产量、规格和产值。又能减少海亲虾的用量,有利于保护和增殖对虾资源。  相似文献   

9.
对虾是我国水产经济动物的一大品种,随着人工养殖时间的延长,对虾自身抗病力减弱,环境污染,病原体较多,对虾病害已成为威胁对虾养殖业的一个严重问题。多年来,我们对养殖对虾主要疾病的病原及防治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养殖过程中建立了严格的消毒措施,控制病毒的传播途径,建立了实用、灵敏、准确的病原监测程序,推广使用快速、灵敏的对虾病毒检测技术(PCR检测方法及核酸探针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93’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因和今后对策我国的对虾养殖业。从1978年全国海水养殖会议提出在沿海大面积推广人工养殖以来.15年来发展突飞猛进、目前,从养虾整个生产和总体技术水平看;对虾养成(商品虾养殖)。人工育苗和亲虾越冬基本都是成功的。对虾病害尽管是...  相似文献   

11.
以蓝鳃太阳鱼和绿鳃太阳鱼杂交产生的杂交太阳鱼F1代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生态基的使用量对室内养殖系统中杂交太阳鱼的生长及养殖水质的影响。实验共设置0.049、0.098、0.197、0.295和0.393 m~2/m~3五种不同生态基使用量梯度,以不使用生态基的养殖桶为对照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共使用18个养殖桶。实验期间使用纳米圆盘底增氧方式增氧,整个养殖期间不换水,持续对水体溶解氧(DO)、pH和温度(Wt)进行监测,每5天测定水体总氨氮(TAN)和亚硝酸盐氮(NO-2-N)含量,实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测定杂交太阳鱼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使用生态基能有效促进杂交太阳鱼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同时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平均总氨氮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可降低24.15%。通过回归分析可知,杂交太阳鱼养殖中生态基的适宜使用量低限为0.244 m~2/m~3。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细角滨对虾的人工繁育试验,总结其人工繁殖和幼体培育技术;阐述了亲虾培育、暂养促熟,育苗水质管理及生产中的操作方法;讨论了细角滨对虾的繁殖特点,水环境与亲虾繁殖的关系,实行生态育苗的必要性等。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Differences in culture duration, metamorphosis rate and the productivity in hatchery culture of M. rosenbergii using a closed system with natural and artificial brackish water were evaluated. Reuse of brackish water in more than one hatchery cycle was also evaluated. Natural and artificial brackish water constituted the two tested treatments, which were distributed in four independent recirculating systems (tank and respective biofilter). Four batches of cultures were conducted and the 2nd and 4th reused the water from the 1st and 3rd. respectively. Mean duration of the hatchery period was 28 d in natural brackish water and 31 d in artificial brackish water. The metamorphosis rate and the average productivity for the natural brackish water treatment were 74% and 60 postlarvael l, respectively, and values obtained with artificial brackish water were 55% and 44 postlarvae/L. The successful hatchery culture of M. rosenbergii in this specific artificial brackish water suggests its potential use in enterprises located far from the coast. Brackish water can be used in two consecutive cultures without a negative effect on productivity.  相似文献   

14.
鱼菜共生管式结构试验及应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一种以气力提水循环、生物膜降解和立体管式植物栽培为特征的鱼菜共生系统,在养鱼密度31.5kg/m3的条件下,芹菜 75天的试验产量为23.69kg/m2 。试验表明,用生物膜结合栽培植物的处理方法对养鱼污水有不同程度的净化效果,光照对植物的生物量也有影响,得出每立方米养鱼水体配置 2 ~4m2栽菜面积和管式栽槽直径以 10~20cm为宜的设计参数。此外,论及该形式的咸水鱼菜共生和磁场增效(8% ~10%)试验,并提出工厂化养鱼中生物膜、藻类、植物等多样生物综合净水的生态养鱼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大连紫海胆的形态、生态、繁殖、食性、生长特性以及海胆苗种的中间育成、人工养殖、增殖放流技术。  相似文献   

16.
饲料中添加激素类等药剂促进僵鳗生长及复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啸  蔡雯莹 《水产科学》1992,11(3):14-18
在工厂化、高密度、全人工控制的养鳗条件下,使用雌二醇、牛肝糜维生素、甲基睾丸素、强的松等药剂,可以显著地促进僵鳗的生长和复壮,在生产中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本试验对于露天止水式和水库网箱养鳗也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河蟹青虾混养池塘循环水净化效能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河蟹青虾混养池塘构建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并对其净化效果和养殖效益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对水体TN、TP、NH4+-N和CODMn的平均净化效率分别为27.33%、56.14%、43.91%和39.59%。经湿地净化后的水质能够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Ⅲ类排放标准,平均纯收益达53769元/hm2。  相似文献   

18.
该文采用生态学试验方法,对鳜池塘和大棚养殖模式的水质变化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采用不同微生态制剂商品(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对鳜养殖水体水质调节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整个鳜养殖周期(苗种至商品鱼),大棚养殖模式水体温度、溶氧、pH值与池塘养殖模式无明显区别;大棚养殖模式三氮(铵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变化规律与池塘养殖模式大致相同,但大部分时间前者水体含量较高;大棚养殖模式水体总磷含量高于池塘养殖模式,且总磷最高值出现时间较池塘养殖模式推迟了近1个月。光合细菌对鳜养殖水体氨氮、亚硝态氮以及总氮整体调控效果最佳;枯草芽孢杆菌对降低硝态氮和亚硝态氮有良好的效果;乳酸菌对养殖后期降低水体pH值有一定的作用。结论:相对于鳜池塘养殖模式,大棚养殖模式氮磷物质循环转化效率较低,合理搭配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养殖效果更佳,同时需注意不良天气对微生态制剂使用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采用蓝网、白纱、绿纱、编布、瓦片、石头制成的各种人工参礁对刺参池塘生态系统中底栖藻类种类组成及生物量、底层溶氧和营养盐等生态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颜色较深的蓝网与绿纱附着底栖藻类的生物量较大;水深小于150cm时附着生物量较大;小型底栖藻类在编布、瓦片上的生物量较大;大型底栖硅藻在蓝网、绿纱、白纱等有孔网片上的生物量较大。NO3--N远远大于NH4+-N并与底栖藻类生物量的相关系数极小;而底层NH4+-N与底栖藻类生物量的相关系数较大,为0.7176;PO43--P与底栖藻类生物量的相关系数介于二者之间。人工参礁的材料、设置方式与水深是刺参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的关键技术和条件,并具有显著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的增氧设备其种类和规格繁多,而从设计到生产一般还只停留在机械性能上。国外于七十年代便出现了磁化增氧,从生物学角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但是有关研制和使用的报导甚少。南京市水产研究所、南京大学生物系、南京大学现代化分析中心和无锡市凯灵电泵厂从物理、生物等多学科的角度进行了一番探索,从而研制成“水磁化”增氧机。经过一年的生产实践,新开的鱼池的亩产量达到612.7公斤,比使用叶轮增氧机的对照池(639.7公斤)提高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