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投喂雌二醇对西伯利亚鲟幼鱼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投喂添加雌二醇饲料的试验方法,观察分析人工诱导西伯利亚鲟性逆转过程中,外源雌激素对西伯利亚鲟幼鱼生长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剂量组(10 mg E2/kg饲料)幼鱼的日增重、肥满度、特定生长率等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1 mg E2/kg饲料)、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且高剂量组血清中血糖和总胆固醇显著降低(P0.05),而总磷含量显著升高(P0.05)。  相似文献   

2.
工厂化流水养殖条件下进行为期90 d的饲养试验,探讨养殖密度对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生长性能、肌肉组分含量和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杂交鲟初始体重为(251.11±0.59)g,养殖密度分别设置为5.50 kg/m3、8.27 kg/m3、11.01 kg/m3、13.80 kg/m3。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对杂交鲟幼鱼的生长和存活影响显著(P0.05),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幼鱼的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存活率呈下降趋势,而饲料系数则呈上升趋势;实验结束时,杂交鲟幼鱼肌肉中水分含量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上升(P0.05),而粗脂肪含量却下降(P0.05),粗蛋白和灰分的含量则变化不显著(P0.05);养殖密度对杂交鲟幼鱼的血液指标影响显著(P0.05),各处理组的幼鱼血液中血红蛋白、血浆葡萄糖及总蛋白含量差异显著(P0.05)。结果说明,高密度环境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与肌肉组分均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丁酸钠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幼鱼摄食及生长的影响。共设计了五个不同的丁酸钠水平,按照0、1、2、3、4、5 g/kg的含量分别添加到鲟鱼饲料中,正式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添加1 g/kg及以上剂量丁酸钠组的鱼体末均重、特定生长率和相对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各处理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丁酸钠对西伯利亚鲟幼鱼的摄食率和肝体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本实验条件下配合饲料中添加丁酸钠能有效提高西伯利亚鲟幼鱼的生长性能,其最适添加剂量为1 g/kg。  相似文献   

4.
该试验旨在研究植物甾醇对加州鲈生长性能、形体指数、肌肉成分及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初始体质量为约36.4 g的加州鲈540尾,随机分为6组,分别投喂植物甾醇添加量为0、10、20、30、40、50 mg/kg的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养殖60 d。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加州鲈增重率、蛋白质效均高于对照组,饲料系数均低于对照组,其中30、40和50 mg/kg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植物甾醇对加州鲈肌肉的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加州鲈肌肉的粗灰分和肥满度(P0.05),显著降低了其脏体比、肝体比(P0.05)。(3)饲料中添加植物甾醇显著降低了肝脏丙二醛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但对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植物甾醇能促进加州鲈生长,并降低饲料系数;增加其肥满度,提高加州鲈的抗氧化能力。根据该试验的结果,加州鲈饲料中植物甾醇添加量应在30 mg/kg以上。  相似文献   

5.
以酵母硒(总硒含量2 000 mg/kg)的形式分别向基础饲料(硒含量0.78 mg/kg)中添加0、2、4、6 mg/kg(饲料中硒总含量为0.78、2.42、4.26和6.73 mg/kg)的硒,研究饲料中添加酵母硒对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25.89±0.74) g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选取360尾体质健康的史氏鲟幼鱼,随机分配至12个养殖缸(30尾/缸),养殖周期为10周。结果显示:(1)饲料中添加酵母硒对史氏鲟幼鱼肌肉硒含量、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及饲料转化率(FCR)、内脏比(VSI)、肝重比(HIS)没有显著性影响,但肥满度(CF)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6.73 mg/kg添加组的史氏鲟幼鱼增重率(WGR)和特定增长率(SGR)显著升高,肌肉蒸煮损失、冻融损失和滴水损失均显著降低;(2)对史氏鲟幼鱼投喂添加2.42~6.73 mg/kg的酵母硒饲料,其肌纤维密度显著增加、肌纤维直径显著降低;(3)添加6.73 mg/kg的硒显著提升了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结果表明,饲料...  相似文献   

6.
以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为维生素C(VC)源,评价了饲料VC水平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肌肉品质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60、300和1 500 mg/kg的VC(分别记为C 0、C 60、C300和C 1500组)配制成4种实验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77.07±2.24)g的吉富罗非鱼56 d,实验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VC可以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P0.05),但3个添加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实验组罗非鱼肌肉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不受饲料VC添加水平的影响(P0.05),罗非鱼肌肉的水分含量以C 1500组最低,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C 300组罗非鱼肌肉的弹性和咀嚼性显著高于C 0组(P0.05);C 1500组的肌肉硬度、凝聚性、弹性、黏性、咀嚼性均显著高于C 0组(P0.05),各组的肌肉回复性无显著差异(P0.05);VC添加组的罗非鱼血清和肌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高于C 0组(P0.05),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C 300组最高,显著高于C 0组(P0.05),肌肉CAT活性有增高趋势但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3个VC添加组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C 0组(P0.05),C1500组的肌肉MDA含量显著低于C 0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VC(有效含量282 mg/kg)能提高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改善其肌肉品质,增强机体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7.
以鱼粉和豆粕为主要蛋白源,以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向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53、3.57、5.61、7.65、9.69 g/kg MgSO4·7H2O,配制镁含量分别为186、350、542、735、950、1220 mg/kg的6种实验饲料,用于饲养初始体重为(28.0±2.5)g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as)为56 d,每组设3个重复,实验在流水系统中进行,水体镁的含量为1220 mg/L.结果显示,不同水平的饲料镁对鲈鱼幼鱼成活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水平的饲料镁对鲈鱼幼鱼肝体比(HSI)、脏体比(VSI)及肥满度(CF)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镁对鲈鱼幼鱼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及灰分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镁对鲈鱼幼鱼肌肉、脊椎骨及血清镁含量无显著影响(>0.05).研究表明,鲈鱼幼鱼可以从海水或基础饲料原料中吸收的镁足够满足自身对镁的需求,因此,不需要在饲料中额外补充镁.  相似文献   

8.
在水温19.1~23.2℃下,将平均湿体质量为(19.9±3.5)g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以2kg/m~3(D1)、3kg/m~3(D2)、4kg/m~3(D3)和5kg/m~3(D4)kg/m~3的密度饲养在水库中长2.0m×宽2.0m×高2.0m的网箱中,投喂基础饲料;再按D2组的密度饲养上述规格黄颡鱼幼鱼,分别投喂基础饲料(CK组,对照组)和添加10mg/kg(G1)、30mg/kg(G2)、60mg/kg(G3)和(G4)100mg/kg饲料抗菌肽(水溶)的饲料,研究养殖密度和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对黄颡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抗菌肽(水溶)用海藻酸钠(剂量250mL,0.5%)包埋,自然风干。70d的养殖结果表明:黄颡鱼末体质量、末体长、特定生长率(SGR)和肥满度(K)随养殖密度增高而下降,饲料系数则上升;D1组黄颡鱼幼鱼末体长、末体质量、日增重率(DBW)、K、存活率(SR)显著高于D3和D4组(P0.05),但D1和D2组的鱼体K、饲料系数(FC)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10~30mg/kg抗菌肽可以显著提高黄颡鱼的DBW以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当添加量为30mg/kg时,SGR最高;当添加量为100mg/kg时,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血清中溶菌酶(LSZ)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实验证明,黄颡鱼网箱养殖适宜放养密度为3~4kg/m~3,饲料中抗菌肽添加量不超过60mg/kg能促进鱼的生长。添加抗菌肽10mg/kg组鱼的CAT活性最高,显著高于60mg/kg、90mg/kg以及对照组(P0.05);当添加量为30~60mg/kg时,DBW、SGR、K出现差异显著(P0.05),60mg/kg时DBW、SGR和K达到最高,高于其余各组,饲料系数FC下降。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姜黄素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进行为期60 d的试验。配制姜黄素水平为0(对照组)、15、30、60、120、240 mg/kg的6组试验饲料,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鱼,试验鱼平均体质量为(4.17±0.39) g。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60 mg/kg姜黄素添加组的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30 mg/kg和60 mg/kg组饲料系数显著下降(P<0.05);30 mg/kg和60 mg/kg姜黄素添加组血液中的白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红细胞、血红蛋白无显著差异;随着姜黄素含量的增加,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含量先降后升,与对照组相比,60 mg/kg组谷丙转氨酶显著降低(P<0.05),60 mg/kg和120 mg/kg组谷草转氨酶显著降低(P<0.05),总蛋白、球蛋白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0、60 mg/kg和120 mg/kg姜黄素添加补体替代途径活力(ACH50)显著升高(P<0.05);姜黄素添加组肿瘤坏死因子-α活性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0.
以牙鲆实用饲料为基础试验料,分别按0、300、600、900、1200、1500mg/kg的剂量添加半胱胺,制备6组不同半胱胺含量的试验料,对牙鲆幼鱼进行为期60d的饲养试验.以饱食方式饲喂牙鲆,日投喂饲料3次,采用自然光照,持续充气.结果表明,饲料添加半胱胺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牙鲆的生长性能,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在0~900mg/kg范围内牙鲆血清GH呈逐渐升高趋势,在1200~1500mg/kg范围内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牙鲆血清T3水平各剂量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1500mg/kg组牙鲆血清T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血清GLU变化趋势与GH类似(P>0.05).血清BUN水平和GOT活力各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除300mg/kg组牙鲆血清GPT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外(P<0.05),其余各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分析认为牙鲆饲料中半胱胺的适宜剂量为600~900mg/kg.  相似文献   

11.
选取初始体重为(0.32±0.02) g的罗氏沼虾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虾。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分别于基础饲料中添加10 mg/kg、20 mg/kg、40 mg/kg、400 mg/kg植物甾醇,饲养试验为期70天。试验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0 mg/kg、40 mg/kg和400 mk/kg植物甾醇组罗氏沼虾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添加40 mk/kg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添加10 mg/kg和400 mg/kg组(P 0.05),添加40 mk/kg组的肥满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添加10 mg/kg和400 mg/kg组(P 0.05)。②添加20 mg/kg和40 mg/kg植物甾醇其肝脏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对肝脏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则没有显著影响(P 0.05)。③添加20 mg/kg、40 mg/kg和400 mg/kg植物甾醇组罗氏沼虾的含肉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添加40 mg/kg和400 mg/kg植物甾醇显著降低了滴水损失(P0.05)。④添加20 mg/kg、40 mg/kg和400 mg/kg植物甾醇显著提高了罗氏沼虾肌肉粗蛋白质含量(P 0.05),添加40 mg/kg和400 mg/kg植物甾醇显著提高了罗氏沼虾肌肉谷氨酸和甘氨酸含量(P 0.05)。在本试验条件下,在罗氏沼虾基础饲料中添加40 mg/kg植物甾醇可获得最佳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12.
草鱼幼鱼对饲料中泛酸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安龙  文华  蒋明  赵智勇  吴凡  刘伟 《水产科学》2007,26(5):263-266
研究了饲料中泛酸钙添加量对平均体重(4.80±0.32)g的草鱼幼鱼生长和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在相同基础配方中分别添加泛酸钙0、8、15、30、60、120、240 mg/kg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每个处理3个重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泛酸钙能提高草鱼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降低饲料系数,对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对照组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添加组(P<0.05),各添加组无显著差异(P>0.05)。鱼体灰分含量不受饲料中泛酸钙含量的影响,但能提高鱼体水分、蛋白和脂肪含量(P<0.05)。基于特定生长率折线法分析,草鱼幼鱼获得最佳生长时的饲料泛酸钙最低需求量为25 mg/kg。  相似文献   

13.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以七水硫酸锌为锌源,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锌0、50、100、150、200、400mg/kg,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精制饲料,饱食投喂初始体重为62.89±0.51g的星斑川鲽幼鱼66d,探讨饲料锌水平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机体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50~400mg/kg饲料锌显著提高了星斑川鲽幼鱼的增重率(WGR)(P<0.05),且WGR的最大值及饲料系数(FCR)的最小值均出现在150mg/kg锌饲料组.添加100~200mg/kg饲料锌显著提高了试验鱼血液红细胞数量(P<0.05),0mg/kg锌饲料组的血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蛋白含量不受饲料锌添加量的影响(P>0.05).血清溶菌酶(LSZ)活力随着锌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在锌添加量为150mg/kg时达最高值;当添加量高于150mg/kg时,LSZ活力变化不显著(P>0.05).0与50mg/kg锌饲料组的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力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0和50mg/kg锌饲料组肌肉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以150mg/kg锌饲料组最低(P<0.05).建议星斑川鲽幼鱼精制饲料中锌的适宜添加量为150mg/kg.  相似文献   

14.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至0 mg/kg、100 mg/kg、200 mg/kg、300 mg/kg、400 mg/kg和500 mg/kg,分别投喂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幼鱼8周,草鱼幼鱼体质量(4.09±0.01)g,观察GSH在草鱼组织中沉积以及对草鱼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外源GSH对草鱼生长影响不显著(P>0.05),实验组肌肉中GS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中GSH含量在GSH添加水平为200 mg/kg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和肌肉中丙二醛(MDA)在GSH添加水平为300 mg/kg组达到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GSH对血清中GSH和MDA影响不显著(P>0.05).草鱼肝脏中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力在400 mg/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肉中GR活力有增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肝脏和肌肉中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均高于对照组,分别在300 mg/kg组和200 mg/kg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力不同程度升高,均在200 mg/kg组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GSH-PX活力和T-AOC有增高趋势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和肝脏中活性氧(ROS)含量分别在400 mg/kg和300 mg/kg组达到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饲料中添加GSH能够促进草鱼肝脏和肌肉中GSH的沉积,提高肝脏及肌肉中GR和γ-GT活力,以及肝脏中GSH-PX和SOD活力与总抗氧化能力,减少肝脏中MDA含量,降低肝脏及血清中ROS含量,因此GSH在水产饲料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七水硫酸锌为锌源,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锌0,50,100,150,200,400mg/kg,制成6种含有不同锌水平的精制饲料(19.95,71.06,118.50,174.00,226.10和411.20mg/kg),投喂初始体重为(62.89±0.51)g的星斑川鲽幼鱼66d,研究饲料锌水平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体成分、组织锌积累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锌水平的增加,星斑川鲽的增重率(WGR)显著升高(P<0.05),在174.00mg/kg锌饲料组达最大值,而锌水平高于174.00mg/kg时,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SGR)变化不显著(P>0.05),SGR和WGR的变化趋势相同,且SGR的最大值及饲料系数(FCR)的最小值均出现在174.00mg/kg锌饲料组;全鱼营养成分各处理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锌添加量为0mg/kg饲料组的肌肉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411.20mg/kg锌饲料组的全鱼、脊椎骨和肌肉中锌积累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当饲料锌水平为118.50~411.20mg/kg时,全鱼、脊椎骨和血清中锌积累量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维生素C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机能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3.19±0.06)g的克氏原螯虾为试验对象,分别投喂维生素C添加量为0(对照),30、60、120、240和480 mg/kg的等能等氮饲料,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饲料维生素C添加水平对克氏原螯虾的存活率(SR)、肝胰腺指数(HSI)、肥满度(CF)及饲料系数(FCR)没有显著影响(P0.05),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随饲料维生素C含量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其中120 mg/kg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克氏原螯虾血浆溶菌酶(LZM)活性以120 mg/kg组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均以120 mg/kg组最高,显著高于除480 mg/kg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克氏原螯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不受维生素C添加水平影响(P0.05),肝胰腺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饲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120 mg/kg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20 mg/kg组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可见,饲料中适量的维生素C(120 mg/kg)可促进克氏原螯虾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草鱼幼鱼对烟酸的需要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鱼幼鱼的初始体重为(12.43±0.80) g,试验分为7组,其饲料中烟酸含量分别为5.1、9.8、16.6、32.2、66.7、130.1、271.5 mg·kg-1,每组设3个重复,每桶30尾鱼,日投喂率2%~3%,饲养试验周期为8周.研究不同含量烟酸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饲料系数、机体营养组分、造血功能及血脂的影响,以确定草鱼幼鱼饲料中适宜烟酸需要量.试验结果表明:①添加烟酸显著提高了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草鱼幼鱼的存活率,对草鱼幼鱼肥满度无显著影响;烟酸含量为32.2 mg·kg-1时草鱼的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最大,饲料系数最低,并与其它各组存在显著差异;②添加烟酸对草鱼全鱼水分、灰分无显著影响,显著提高了全鱼粗脂肪含量,但各添加组间无显著差异,饲料中烟酸含量为66.7 mg·kg-1时,全鱼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9.8 mg·kg-1组;③添加烟酸显著提高了血液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但对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无显著影响,烟酸含量为16.6 mg·kg-1及以上时显著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对照组和9.8 mg·kg-1组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折线法分析,草鱼幼鱼获得最佳生长时对饲料中烟酸的最低需求量为25.5 mg·kg-1.  相似文献   

18.
在纯化饲料中分别添加生物素0、0.05、0.10、0.20、0.40、0.80、1.60 mg/kg投喂初始质量为(5.92±0.25)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8周,研究了不同生物素添加量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饲料系数、机体营养成分、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生物素提高了草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降低了饲料系数。添加量为0.40 mg/kg时草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最大,饲料系数最低,并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添加不同水平生物素对草鱼幼鱼全鱼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添加量为0.40 mg/kg时粗蛋白含量最大。0.10 mg/kg组和0.20 mg/kg组的全鱼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生物素对血清总蛋白(TP)、血糖(GLU)和总胆固醇(TC)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各添加组T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60 mg/kg添加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本试验结果,草鱼幼鱼饲料中生物素适宜添加量为0.40 mg/kg。  相似文献   

19.
分别以糊精、小麦淀粉、玉米淀粉、α-淀粉(预糊化玉米淀粉)、蔗糖、葡萄糖为糖源,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半纯化饲料,喂养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幼鱼(68.05 g±1.63 g)8周,研究饲料中糖源对达氏鲟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糊精、小麦淀粉、玉米淀粉、α-淀粉组实验鱼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蔗糖和葡萄糖组(P0.05),玉米淀粉组实验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最高。不同糖源对达氏鲟肥满度影响不显著(P0.05),而对肝体比和脏体比均影响显著(P0.05)。肝体比和脏体比最高的为葡萄糖组,最低的为小麦淀粉组。小麦淀粉组全鱼、肌肉和肝中粗蛋白含量最高,葡萄糖组全鱼和肌肉的粗蛋白含量最低且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糊精、蔗糖和葡萄糖组全鱼和肌肉粗脂肪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α-淀粉组肝糖原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α-淀粉组和葡萄糖组肌糖原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肝和血液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和肌体和血液中糖水平呈正相关。不同糖源对达氏鲟消化道消化酶和肝丙酮酸激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活性影响显著(P0.05),对肝己糖激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玉米淀粉作为糖源更有利于达氏鲟幼鱼生长。  相似文献   

20.
以鱼粉和豆粕为主要蛋白源,以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向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53、3.57、5.61、7.65、9.69 g/kg Mg SO4·7H2O,配制镁含量分别为186、350、542、735、950、1220 mg/kg的6种实验饲料,用于饲养初始体重为(28.0±2.5)g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as)为56 d,每组设3个重复,实验在流水系统中进行,水体镁的含量为1220 mg/L。结果显示,不同水平的饲料镁对鲈鱼幼鱼成活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水平的饲料镁对鲈鱼幼鱼肝体比(HSI)、脏体比(VSI)及肥满度(CF)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镁对鲈鱼幼鱼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及灰分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镁对鲈鱼幼鱼肌肉、脊椎骨及血清镁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鲈鱼幼鱼可以从海水或基础饲料原料中吸收的镁足够满足自身对镁的需求,因此,不需要在饲料中额外补充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