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3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57篇
林业   264篇
农学   162篇
基础科学   280篇
  193篇
综合类   1198篇
农作物   148篇
水产渔业   138篇
畜牧兽医   684篇
园艺   199篇
植物保护   10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然芸苔素属于甾体类植物内源生物活性物质,其骨架为甾醇,其中芸苔素内酯生物活性最强,被称为第六类植物激素,是高效、广谱、无毒的植物生长调节剂(PGR)。为更好地将芸苔素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本文概括了芸苔素内酯的生物活性及在粮食、果蔬等作物上的应用。探讨了芸苔素内酯在提高种子活力,促进作物生长,大幅度促进产量提升以及品质改善,提升作物抗逆性,缓解农药对作物影响的研究概况及取得的进展,指出了芸苔素内酯的应用是作物增产增收的关键途径,同时,能够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减少作物种植成本与减轻环境污染,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东北寒地粳稻耐碱综合评价系统,筛选适宜苏打盐碱地种植的寒地粳稻种质资源。本研究采用本田试验,在不同碱性的土壤上种植66份稳定的粳稻种质资源,调查12项表型指标,以每项表型指标的耐碱系数作为耐碱性评价依据,进行寒地粳稻品种的耐碱评价及主要耐碱表型指标的筛选。结果表明,利用主成分分析将寒地粳稻碱胁迫下12个单项指标组合为5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87.768%。利用试验材料耐碱的综合评价值(D),从66份寒地粳稻中筛选出3份耐碱材料,分别为龙稻21、龙稻16、松粳3号,D分别为0.49、0.45、0.45。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质量、空秕率、秸秆质量、实粒数共4个指标可以作为寒地粳稻本田耐碱鉴定的综合评价指标。本研究结果为耐碱水稻品种的选育及丰富寒地粳稻耐碱品种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3.
西藏“一江两河”耕地生态安全时空格局与障碍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青藏高原农业活动对耕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针对青藏高原耕地生态安全面临的问题,从压力-状态-响应(Press-state-response,PSR)概念模型出发,提出由3类要素、13种指标所组成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西藏“一江两河”地区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分析1985—2013年期间耕地生态安全的时空演变格局,探讨不同区域耕地生态安全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农业活动强度较大,尤其2000年以来,化肥、农药的成倍施用给生态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20世纪,各县耕地生态安全基本处于“优秀”水平;2000—2010年,各县耕地生态安全等级下降,逐步向“差”转化;2010年以后,耕地生态安全有所改善,逐渐恢复为“优秀”或“良好”。整体来看,“一江两河”地区耕地生态安全水平较为一致,仅个别县域生态安全水平较为落后。区域耕地生态安全障碍因子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双重特征,单位面积氮肥、磷肥施用量是限制耕地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素。本研究揭示了高原地区耕地生态安全的演变过程,可为制定差别化的生态安全调控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无花果粉为原料,经过脱脂、加水酶解、超声波提取和脱蛋白处理后得到无花果多糖提取液,浓缩后通过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喷雾干燥和微波干燥分别对其进行干燥制粉,并对5种无花果多糖粉多糖保留率、颜色、溶解度、干燥能耗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进行测定,利用变异系数权重法对5种无花果多糖粉品质综合评分,以确定其最佳的干燥方式。结果表明:干燥方式对各指标影响显著,其中,真空冷冻干燥的多糖保留率最高,得到的多糖颜色变化最小,溶解度最大,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色度和干燥能耗在综合评价中所占权重较大,分别为0.416、0.403,品质综合评分结果为:FCPS2(真空冷冻干燥无花果多糖)品质最优,评分为0.637。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黄淮海流域的豫北平原典型小麦高产区——安阳、鹤壁、新乡、焦作4市小麦生产中农药施用状况进行调查,明确豫北平原小麦生产中所用的农药种类、频次、主要用药种类和农药减施潜力。结果表明:(1)豫北地区小麦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共43种,以除草剂和杀虫杀菌剂为主,禁用和高毒性农药仍有施用。(2)调查农户施药次数范围是1~4次,平均施药次数为2.35次。(3)生产中常用农药有除草剂(苯磺隆、烟嘧莠去津、莠去津和噻吩磺隆)、杀虫杀菌剂(氧化乐果、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多菌灵、吡虫啉、三唑酮、联苯菊酯和高效氟氯氰菊酯)和生长调节剂(芸苔素内酯和多效唑)。(4)生产过程中部分农药有减施潜力,其中除草剂类、杀虫杀菌剂类和生长调节剂类农药减施潜力分别为18.45%、3.22%和69.82%。  相似文献   
6.
以筛选自健康桑树叶片的1株多黏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结合生物相容性确定可湿性粉剂的最佳配方,探讨可湿性粉剂的促生效应和安全毒理性,在此基础上探索菌株促生和拮抗机制.结果表明,可湿性粉剂的最佳配方为发酵液70%、载体硅藻土10%、分散剂聚乙烯醇5%、湿润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0%、稳定剂磷酸钾2.5%、保护剂糊精2.5%.可湿性粉剂主要性能检测结果显示,菌含量约为7.0×108 CFU/g,悬浮率为92.99%,湿润时间为20 s,细度为96.2%,pH值为6.8,含水量为1.81%.可湿性粉剂热稳定性较好,耐受弱酸弱碱环境.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表明,可湿性粉剂对桑青枯病病原菌5号小种和灰霉菌仍有较高的拮抗性能,灌根处理对番茄幼苗有明显促生效果.浸根和茎穿刺处理对番茄幼苗无害;经口灌胃试验小鼠表明可湿性粉剂低毒性,对雄性个体影响较小,对雌性个体的伤害较大.培养基定性分析结果显示菌株可产生铁载体,能产生有机酸、胞外纤维素酶和蛋白酶,从而直接或间接促进植物生长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生物有机肥在陕西省兴平市苹果生产中的应用与推广情况,根据试验和示范总结出生物有机肥在苹果生产中的积极作用以及产生的巨大的生态效益,阐明目前生物有机肥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在石羊河中游田间条件下,通过灌水和施肥调节黑果枸杞生长。测定不同时期黑果枸杞茎、叶生长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变化,分析器官水平生长速率与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关系,验证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生长速率假说"。灌水施肥显著促进了茎长、基径和叶片长、宽及叶干重的生长(P<0.05),而茎长、基径、叶面积和叶干重的相对生长速率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各处理下黑果枸杞新梢C含量及C∶N、C∶P随生育期进程呈增加趋势,而N、P及N∶P呈降低趋势;灌水和施肥处理后茎C含量及C∶N、C∶P、N∶P低于对照,茎N、P含量高于对照。各处理叶片C、N、P含量在生育期内呈降低趋势,而C∶N、C∶P及N∶P呈增加趋势;灌水和施肥后叶片C含量及C∶N、C∶P、N∶P低于对照,叶片N、P含量高于对照。茎C含量及C∶N、C∶P显著高于叶片(P<0.05),而N、P含量及N∶P显著低于叶片(P<0.05)。生长速率假说认为,生物个体的生长速率与体内的N∶P、C∶P具有负相关关系,与N、P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各处理黑果枸杞茎、叶的生长速率与其N、P含量及C∶P、N∶P总体相关性不显著。表明施肥灌水调节下黑果枸杞茎叶生长及化学计量学特征不支持生长速率假说。  相似文献   
9.
pH是影响水生动物的重要环境因子,pH的改变会引起水生动物一系列的生理应答。青蛤(Cyclina s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养殖贝类,其在养殖过程中面临各种pH挑战。为了解青蛤在不同pH下的生理应答,实验设置了5个pH梯度:7.4、7.8、8.2、8.6、9.0,进行了7 d不同pH暴露。结果发现,经过7 d pH暴露,pH7.8组钙化率仅稍微降低,而pH 7.4、pH 8.6、pH 9.0组钙化率变为负值;pH 7.8、pH 8.2、pH 8.6组中各组织CA酶活性在整个实验期间保持稳定,pH 7.4、pH 9.0两组暴露3 h后CA酶活性开始升高并在24 h达到峰值,然后开始下降至120 h恢复至初始水平后保持稳定;与CA酶类似,pH 7.8、pH 8.2、pH 8.6组中各组织SOD酶活性在整个实验期间保持稳定,pH 7.4、pH 9.0两组从暴露12 h后开始升高并在24 h达到峰值,然后开始下降至48 h恢复至初始水平后保持稳定。结果表明,青蛤可以承受较大的pH波动,推测酸碱环境因素变化可能使青蛤产生生理应激效应,导致SOD和CA短期波动,但最后通过其自身调节可以恢复到初始状态。  相似文献   
10.
旨在利用高速双倍自助法研究蒙古马系统发育树的问题。本研究选用30匹蒙古马的mtDNA D-loop区碱基序列,其中包括5个蒙古马类群(巴尔虎马、三河马、乌审马、乌珠穆沁马、锡尼河马)各6匹,对其所有105个可能系统树(普氏野马作为外群,6匹)进行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Mega6和PAMAL4.9,以最大似然法估计蒙古马的最大似然系统树。最后利用生物信息软件CONSEL、R3.0中的SDBP包等计算105个候补系统树的基于高速双倍自助法的可靠度(speedy double bootstrap P-value,SDBP)。结果表明,SDBP值最大的蒙古马系统树共有3个分支,巴尔虎马与乌审马合并为一个分支,具有较近的遗传关系;乌珠穆沁马与锡尼河马具有较近的遗传关系;三河马独立于其他4种蒙古马,构成一个系统发育分支。SDBP值最大的蒙古马系统树与三河马和其他4类蒙古马具有较远的预测血缘关系是一致的,同时此结果的系统树也具有最大似然值。本研究结果还表明,采用最大似然法结合SDBP值分析蒙古马的系统拓扑关系是较最大似然法结合渐近无偏(approximately unbiased,AU)值以及结合自助(bootstrap P-value,BP)值分析蒙古马系统拓扑关系更有效。同时也比非加权组平均法(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s,UPGMA)有效,而与邻接法(neighbor joining,NJ)得到了相近的结论。上述结果提示,我们的研究结果使蒙古马的进化理论奠定在更坚实的遗传学基础上,可推动蒙古马的进化理论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