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池塘放养密度对施氏鲟幼鱼生长、摄食和肌肉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为14 ~ 17℃条件下,将大规格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225.69 g±32.28 g)随机放入9个四边形水泥池(池底面积为18.23 m2)中流水饲养,分别设置5.5、8.0、11.0 kg/m3 3个放养密度组,每组设3个平行,养殖试验共进行70 d,观察并研究放养密度对施氏鲟幼鱼生长、摄食和肌肉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氏鲟幼鱼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日增重和摄食率等均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升高(P<0.05),密度为8.0 kg/m3的组生长效率最高;肌肉中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雨水分和灰分含量的变化不明显(P>0.05);试验期间,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随养殖密度的增大显著降低(P<0.05),而氨氮和化学耗氧量浓度则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8.0 kg/m3的放养密度更适合大规格施氏鲟幼鱼的养殖,过高的放养密度会对施氏鲟幼鱼生长及其肌肉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3.
工厂化流水养殖条件下进行为期90 d的饲养试验,探讨养殖密度对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生长性能、肌肉组分含量和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杂交鲟初始体重为(251.11±0.59)g,养殖密度分别设置为5.50 kg/m3、8.27 kg/m3、11.01 kg/m3、13.80 kg/m3。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对杂交鲟幼鱼的生长和存活影响显著(P0.05),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幼鱼的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存活率呈下降趋势,而饲料系数则呈上升趋势;实验结束时,杂交鲟幼鱼肌肉中水分含量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上升(P0.05),而粗脂肪含量却下降(P0.05),粗蛋白和灰分的含量则变化不显著(P0.05);养殖密度对杂交鲟幼鱼的血液指标影响显著(P0.05),各处理组的幼鱼血液中血红蛋白、血浆葡萄糖及总蛋白含量差异显著(P0.05)。结果说明,高密度环境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与肌肉组分均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流水养殖系统中不同养殖密度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的影响,实验将初始体质量为(29.70±1.32)g的俄罗斯鲟幼鱼分置于2.5(SD1)、3.6(SD2)和4.7 kg/m3(SD3)3个养殖密度进行流水池塘(4.4 m×4.4 m×0.45 m)养殖,每个密度设3个重复,实验周期为90 d。结果显示:低密度组(SD1)幼鱼增重率(WG)、体长增长率(LG)、特定生长率(SGR)和饵料转化率(FCR)分别为362.01%±15.87%、55.88%±4.77%、(1.79±0.03)%d、114.95%±4.52%,显著高于高密度组(SD3)的272.30%±2.74%、46.34%±6.22%、(1.53±0.02)%/d、94.49%±1.96%,而SD3组幼鱼生长离散程度和死亡率显著高于SD1组幼鱼;随养殖密度增加,幼鱼体内蛋白和脂肪含量降低,水分和灰分含量升高,但是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较高的养殖密度对俄罗斯鲟幼鱼的生长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