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PCR技术获得我国南海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养殖及野生群体共50尾样品的mtDNA控制区全序列,长度范围788 ~790 bp;测得序列与GenBank下载的其他鲈形目鱼类D-loop全序列利用CLUSTAL X进行排序后,对控制区结构进行分析.识别了其终止结合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指出了终止相关序列的主体是TACAT与其反向互补序列ATGTA以及一系列保守序列(CSB-F、CSB-E、CSB-D和CSB-1、CSB-2、CSB-3),并给出了其一般形式;此外,基于斜带髭鲷D-Loop全长序列,利用贝叶斯法构建了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斜带髭鲷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部分样品各自紧密聚成一小支,而在整棵进化树上,养殖样品与野生样品相互交错聚集在一起,可见本研究海区斜带髭鲷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分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斜带髭鲷海水网箱养殖技术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斜带髭鲷(图见彩中插2)隶属于鲈形目、石鲈科、髭鲷属,俗称打铁婆、包公鱼,为近海中下层鱼类,斜带髭鲷活鱼运输方便、成活率高,价格多年稳定在40~50元/千克。本人从2003年就开始试养斜带髭鲷,多年在福鼎沙埕港不同海区养殖摸索,现将斜带髭鲷海水网箱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属鲈形目,石鲈科,髭鲷属,俗称包公鱼、打铁鱼。斜带髭鲷具有抗病能力强、病害少、成活率高、生长快等优点,且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色彩鲜艳、市场售价高,是近年来我国东海沿海重要的海水鱼类网箱养殖对象。2017年笔者在莆田市南日岛东岱海区进行斜带髭鲷网箱养殖试验,将体长5~8 cm斜带髭鲷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二长棘犁齿鲷(Evynnis cardinalis)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并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9种鲷科鱼类的相应序列,采用ClustalX对控制区结构进行了分析,识别了相应的保守序列,包括终止相关序列ETAS、中央保守区的CSB-F、CSB-E、CSB-E、CSB-C、CSB-B和CSB-A序列,以及保守序列区的CSBl、CSB2和CSB3序列。以副鲈(Paralabrax clathratus)和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为外群,用最大简约法(MP)和邻接法(NJ)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鲷科鱼类构成一个单系类群,二长棘犁齿鲷应该归入赤鲷属,建议有必要对犁齿鲷属和赤鲷属的分类地位重新评估。  相似文献   

5.
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Richardson),俗称打铁婆、乌包公(福建、台湾等地),隶属于鲈形目、石鲈科、髭鲷属,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其肉味鲜美、色彩鲜艳,市场售价颇高,唯自然海区产量稀少.近年来,福建沿海地区利用天然苗种进行网箱养殖试验,当年达到商品鱼规格,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斜带髭鲷人工育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斜带髭鲷(HapalagenysnitensRichardson),俗称乌鲛薯、包公鱼,隶属于石鲈科髭鲷属,属浅海底栖性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一种深受消费者欢迎的优新高值鱼类。近年来,在我国南方沿海掀起了一股该鱼的网箱养殖热潮,但由于资源匮乏...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参照近缘物种线粒体基因组设计覆盖全基因组引物的方法构建并获得玻璃缺鳍鲶Kryptopterus vitreolus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其全序列特征和结构,为鲇形目鱼类的系统进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玻璃缺鳍鲶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6 662bp,碱基组成具有高AT含量的偏向性,结构组成和排列顺序和其他硬骨鱼基本一致,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 RNA、2个r RNA和1个D-loop区。全基因组中除COX1以GTG为起始密码子外,其余12个编码蛋白的基因都以ATG开头。7个编码蛋白基因(ND1、Cox1、ATP8、ATP6、ND4L、ND5和ND6)以TAA终止,其余6个编码蛋白的基因没有完整的终止密码子。对玻璃缺鳍鲶线粒体基因组D-loop区的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的结构分析,识别5个保守序列(CSB-1、CSB-2、CSB-3、CSB-D和CSB-E)和一个潜在的终止序列E-TAS。利用玻璃缺鳍鲶分别与其他4种鱼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及13个编码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玻璃缺鳍鲶与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同源性最高,5种鱼线粒体基因组中COX1基因相对最保守,相似度为78.98%~92.78%。基于5个科12种鱼与2个外群物种的线粒体控制区(D-loop区)的核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玻璃缺鳍鲶独自一支且与鲇Silurus asotus和南方鲇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8.
斜带髭鲷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介绍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 Richardson的分类、生态习性和养殖方法。斜带髭鲷最适生长水温22-28℃,最适盐度26-32‰;要求pH8.0-8.4;溶解氧含量4mg/L以上,养殖场所的选择在水质条件好,无污染的海区为宜,种苗放养密度约为35尾/m^3.  相似文献   

9.
<正>横带髭鲷(Hapalogenys mucronatus)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s)、石鲈科(Pamadasyidae)、髭鲷属(Hapalogenys),俗称铜盆鱼、十六枚等。喜栖息于多岩礁的海区,是一种典型的岛礁性鱼类,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具有较高食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由于野生资源总量匮乏,无明显的盛渔期,渔获量较低,市场供不应求。目前一般在繁殖季节,  相似文献   

10.
<正>天津市水产研究所夏苏东博士主持,联合天津盛亿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和滨海新区汉沽渔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共同承担的市水产局项目"斜带髭鲷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获得阶段性成果,成功获得健康斜带髭鲷幼鱼。目前,幼鱼生长正常,平均体长7.67cm,平均体重22.67g。3月17日,通过专家阶段性验收。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属于鲈形目、石鲈科、髭鲷属,俗称包公鱼,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其肉味鲜美、色彩鲜艳,市价较高,为近海中下层鱼类,栖息于岩礁较多的海区,主要以小型鱼类、甲壳类为食,适温范围为8℃~35℃,最适水  相似文献   

11.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2尾来自中国南海的日本竹煲鱼(Trachurus japonicus)线粒体DNA控制区基因全序列,并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8种竹笑鱼属相应序列,对竹煲鱼属控制区序列进行了结构分析,识别出终止序列区、中央区和保守序列区3个区域,并找到了2个与DNA复制终止相关的序列TAS和中央保守区的保守序列CSB—F、CSB—E和CSB—D,以及保守序列区的保守序列CSBl、CSB2和CSB3。以鳜(Sinipercachuatsi)作为外群,使用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了9种竹荚鱼属的系统发育树。竹笑鱼属鱼类为单系类群,蓝竹煲鱼(rpicturatus)、智利竹笑鱼(zmurphyi)、太平洋竹笑鱼(zsymmetricus)、南非竹荚鱼(rcapensis)和竹荚鱼(rtrachurus)构成一支,地中海竹笑鱼(zmediterraneus)、青背竹笑鱼(zdeclivis)、日本竹荚鱼(rjaponicus)和新西兰竹荚鱼(rnovaezelandiae)为另一支;日本竹笑鱼未单独成一支,而是聚人青背竹笑鱼和新西兰竹笑鱼之间,初步猜测日本竹笑鱼和新西兰竹荚鱼为同种异名。  相似文献   

12.
暗纹东方鲀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和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暗纹东方(Takifugu fasciatus)肝脏线粒体DNA为模板,参照GenBank中红鳍东方(Takifugu rubripes)线粒体DNA序列设计合成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了暗纹东方线粒体DNA控制区基因(818 bp)及5′端上游的tR-NAPro基因(71 bp)的全序列。控制区碱基组成为T32.2%,C 19.1%,A35.6%,G13.2%。对照其他已报道的鱼类控制区结构,对暗纹东方控制区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识别了其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找到了终止相关的序列TAS以及保守序列(CSB1,CSB2,CSB3)。CSB1、CSB2序列相对保守,TAS与其回文基序可形成稳定的茎环结构,成为H-链复制延伸时的终止识别位点。同时运用DNA分析软件对暗纹东方与GenBank中其他10多种鱼类的mtDNA控制区序列进行比对,并选取东方属的7种鱼类mtDNA控制区序列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控制区基因较适于科鱼类中同属不同种的系统发育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采用PCR扩增和DNA测序技术,测定分析了引自冰岛和法国的大菱鲆两个引进群体以及1个国内累代繁养群体共60尾个体的mtDNAD-loop区部分序列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60尾个体中,扩增获得的mtDNAD-Loop区部分序列长度为739~759bp;共检测到46个变异位点,其中单一变异位点17个,简约信息位点29个;共检测出56个单倍型,各群体的单倍型多样度分别为冰岛1.000、法国0.950、累代繁养0.850。3个群体的核苷酸多态性分别为冰岛0.00797、法国0.01134和累代繁养0.00616。各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冰岛"US法国0.53441、冰岛"OS累代繁养0.27723、法国VS累代繁养0.60725。虽然3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都不高,但是各种群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可以分别作为单独的种群进行种质保存和利用,特别是法国种群与其他两个种群间的遗传距离更远,更具引种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大口黑鲈国内养殖种群(G)和北方亚种(N)、佛罗里达亚种(F)两个野生种群共23个个体的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进行分析,探讨国内养殖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分类地位和遗传变异。D-loop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73个变异位点,总变异率为9.0%。三群体间没有共享单倍型,群体G的5个个体含2种单倍型,群体N的11个个体含9种单倍型,群体F中每个个体均为一种单倍型。对三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分析表明,养殖群体与北方亚种野生群体的遗传距离为0.009,与佛罗里达亚种野生群体的遗传距离为0.053,表明国内养殖的大口黑鲈在分类上属于北方亚种,分子系统进化树的进一步分析结果与其一致。群体N、F和G的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依次为0.008 2,0.013和0.000 5,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946,1.000和0.400,显示出养殖大口黑鲈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相比国外野生群体有明显下降,有必要开展大口黑鲈的遗传改良研究,提高其种质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以采自都柳江40尾粗唇(Leiocassis crassilabris)个体为样品,采用PCR和DNA测序技术对粗唇都柳江种群Cyt b基因和D-loop序列进行了分析。获得了长度分别为1 118 bp、776~778 bp的粗唇Cyt b基因、Dloop序列。2段序列的碱基组成均为A+T的含量高于G+C的含量,但Cyt b基因碱基变异率(0.27%)显著低于D-loop的碱基变异率(3.34%~3.35%)。对粗唇D-loop序列结构进行了分析,识别了其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等的特征序列。都柳江粗唇40个个体Cyt b基因、D-loop序列中分别有3、20个多态位点,分别定义了4、10种单倍型。都柳江粗唇种群Cyt b基因和D-loop序列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0.146、0.000 13、0.150和0.404、0.003 17、2.444。都柳江粗唇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开展该种鱼类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鲤属鱼类mtDNA控制区(D—环区)序列的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郑冰蓉 《水产学报》2002,26(4):289-294
采用PCR-测序技术对我国鲤属7个种,亚种和2个品种共62个个体(其中鲤的样品包括采自长江,黄河,松花江三个水系的共4个种群)。进行了mtDNA控制区(D-环区)始自3‘端共459bp碱基的序列测定。发现其D-环区3‘端至中央保守区之间不似其他鱼类和哺乳类是一个单一的高变区,而是在其内部还插有一段长约110bp的保守区,这很可能是鲤属鱼类mtDNAD-环区自身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17.
鲮原种群体的D-loop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1对可从鲮总DNA中扩增出线粒体D-loop区的引物,获得了937bp的鲮D-loop全序列。应用该对引物对鲮原种群体(子群体h11个样本,子群体q10个样本)进行PCR扩增,测序获得了5′端750bp的有效序列。21个个体共检测到15种单倍型,29个变异位点(4%)。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原种群体的序列差异为1.0%,子群体h与子群体q各自的序列差异为1.2%和0.9%。UPGMA分子系统树显示,用于研究的21个样本相互混杂,子群体h与子群体q并未出现独立的分支,表明该批鲮原种的子群体h和子群体q并非2个相互独立的母系来源。  相似文献   

18.
达氏鳇(Huso dauricus)是黑龙江流域土著鲟,近几十年来野生资源急剧下降,被确定为濒危物种之一。本研究采用线粒体DNA的Cyt b基因和D-loop区域的多态性信息评估了黑龙江抚远段野生群体、北京房山国家级鲟鱼原种场的保种群体及浙江衢州国家级鲟鱼良种场的繁殖群体等3个达氏鳇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所有测试个体在Cyt b基因位点的核苷酸水平上没有检测到多样性,均具有相同的Cyt b单倍型,而在D-loop区域中发现了9种单倍型,对于D-loop区,单倍型多样性(H_d)达到0.593,但核苷酸多样性(π)仅为0.00213。在8尾野生个体中检测到6种D-loop单倍型,2个养殖群体共计58尾个体共计检出5种D-loop单倍型个体。分析结果显示:野生达氏鳇群体遗传多样性极低,历史上可能经历过严重的遗传瓶颈,同时达氏鳇人工繁殖过程中每批次可能只有极少个体参与了繁殖。此外,基于Cyt b基因部分序列的分析结果提示,达氏鳇与其他太平洋鲟类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欧鳇(Huso huso)关系较远,传统上鳇属(Huso)的分类地位得不到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