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牟明明  蒋余  罗强  陈拥军  罗莉  林仕梅 《水产学报》2018,42(9):1408-1416
为探讨不同来源饲料对大口黑鲈生长、血浆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以及肝脏和肠道组织学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质量为(12.45±0.07)g的大口黑鲈180尾,随机分成2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配合饲料和冰鲜鲢,养殖84 d。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大口黑鲈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冰鲜鲢组,而蛋白质效率(PER)、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显著高于冰鲜鲢组。大口黑鲈摄食配合饲料后,肝糖原含量显著高于冰鲜鲢组,肝脏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冰鲜鲢组,而肌糖原和肠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差异。饲喂配合饲料组大口黑鲈血浆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血糖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Ca/P比值显著高于冰鲜鲢组,而血浆碱性磷酸酶(AL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尿素、钙和磷含量显著低于冰鲜鲢组。各实验组血浆谷丙转氨酶(ALT)活性以及胆固醇(TC)和胰岛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配合饲料明显影响大口黑鲈肝脏和肠道的组织结构,饲喂配合饲料组实验鱼的肝脏空泡化现象严重,小肠绒毛受到严重机械性损伤。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冰鲜鲢更适合饲喂大口黑鲈,配合饲料不仅影响大口黑鲈的生长,而且损伤肝脏和肠道的健康。因此,可以借鉴冰鲜鲢的营养组成和大口黑鲈的代谢特性,深入研发大口黑鲈的饲料配制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由黄芪多糖、杜仲、酵母细胞壁、胆汁酸、L-肉碱等有机结合的复合型饲料添加剂对大口黑鲈生长和健康状况的影响,选取270尾平均体质量为(50.42±6.43)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基础饲料)、试验组(基础饲料+0.01%复合型饲料添加剂)、阳性对照组(功能饲料)共3个处理组,每组3个平行,进行为期8周的养...  相似文献   

3.
大口黑鲈和小口黑鲈的营养和饲料ThomasM.Brandt1前言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ides)和小口黑鲈(Micropterusdolomieui)是黑鲈属鱼类中仅有的被大量养殖种类。大口黑鲈原产于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及墨西哥东北...  相似文献   

4.
王岩 《水产学报》2024,316(4):049607-1-049607-19

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并借鉴对人类和畜、禽营养研究的经验建立了研究范式。在过去70年中,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遵循已有的范式取得了大量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推动了水产配合饲料技术的进步,为水产饲料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做出了贡献。然而,随着全球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水产养殖产业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加,对水产饲料也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养殖生产实践表明,根据一些肉食性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结果设计配方生产的饲料不能取得预期的应用效果,这意味着遵循已有研究范式所得到的结果难以完全满足现代鱼类养殖生产的需要。本文总结了两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肉食性鱼类(大口黑鲈和大黄鱼)配合饲料在养殖生产中应用的曲折历程,指出早期研究明显低估了饲料蛋白水平是导致配合饲料长期无法在养殖生产中成功应用的主要原因。早期研究报道大口黑鲈的饲料蛋白需求为400~440 g/kg,大黄鱼的饲料蛋白需求为450~470 g/kg,但投喂配合饲料的鱼的生长明显比投喂冰鲜鱼的鱼慢。重新评估发现大口黑鲈和大黄鱼饲料蛋白需求分别为480~510 g/kg和490~520 g/kg,投喂含适量蛋白的配合饲料时鱼生长与投喂冰鲜鱼时接近。对大口黑鲈和大黄鱼饲料蛋白需求的明显低估反映出已有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范式中存在不足,其表现为:①强调食物对鱼类生长的影响,但忽视了鱼类遗传背景和食物外的其他环境条件对鱼类生长和摄食的作用;②强调鱼类个体生长可反映其营养需求和饲料质量,但忽视了鱼类个体生长并不能完全反映养殖产量和效益;③强调生长和饲料利用效率在评价水产养殖效益方面的重要性,但忽视了投饵养殖对自然资源和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限制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瓶颈;④基础饲料配方对评价营养需求或饲料质量的影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因基础饲料组成不合理导致一些研究结果缺乏实际意义。针对上述问题,作者建议对已有范式的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做如下改进:①重视鱼类遗传背景和食物以外的其它环境条件对鱼类生长的影响,明确鱼类生长潜力决定营养需求,而食物营养是实现生长潜力的条件;②重视食物中各种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明确不同饲料原料在配方的营养平衡中发挥不同的作用;③进行饲养实验时重视实验鱼种质和种群结构,重视对照组和处理组个体生长的差异幅度在判断处理效应方面的指示意义,重视饲料配方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等制约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的影响。改进后的研究范式更符合现代水产养殖生产实际,遵循其开展研究获得的结果能够更好地指导饲料配方设计,所生产的配合饲料也能更好地应用于水产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5.
宋博文  杨航  李小勤  王璞  何明  徐禛  杨品贤  冷向军 《水产学报》2021,45(10):1715-1725
为确定大口黑鲈幼鱼对饲料锌的适宜需求量,以酪蛋白、明胶和鱼粉为主要蛋白质源,以ZnSO_4·H_2O为锌源制作半精制基础饲料,分别向基础饲料中添加0、25、50、100和200 mg/kg锌,制成5种含不同锌水平饲料(24.8、48.8、78.9、126.1和223.6 mg/kg干物质)(命名为Zn-25、Zn-49、Zn-79、Zn-126和Zn-224),投喂初始体质量为(10.99±0.07) g的大口黑鲈幼鱼8周。结果显示,饲料中补充25 mg/kg锌(Zn-49)显著提高了大口黑鲈增重率,降低了饲料系数,进一步提高锌的添加量后,各组增重率和饲料系数趋于稳定。当饲料锌含量为25~49 mg/kg时,T-SOD和CuZn-SOD活性增加,锌含量达到49 mg/kg后,其活性保持基本稳定,而AKP活性在Zn-79组最高。大口黑鲈全鱼和脊椎骨中的锌含量随饲料中锌含量的增加而上升,当饲料锌含量达到126 mg/kg (Zn-126)后,全鱼和脊椎骨中的锌含量不再显著增加,而全鱼铁、骨铁、骨锰含量和全鱼铁、锌沉积率则随饲料锌含量的增加而下降。研究表明,在半精制饲料中补充锌可以显著改善大口黑鲈的生长和饲料利用,提高血清免疫能力、全鱼锌和骨锌的沉积,以增重率、饲料系数、全鱼锌和骨锌为指标,基于折线模型确定大口黑鲈幼鱼对饲料中锌的需求量分别为45.5、44.6、121.8和130.5 mg/kg干物质。  相似文献   

6.
宋博文  杨航  冷向军  徐禛  姚文祥  李小勤 《水产学报》2023,47(5):059613-059613
为确定大口黑鲈幼鱼对饲料中锰的需求量,在含锰5.2 mg/kg的半精制饲料中分别添加0、4、8、16、32和64 mg/kg锰(以MnSO4·H2O形式),制成6种不同锰水平的饲料(5.2、9.6、13.5、20.7、 38.3和67.9 mg/kg),投喂初始体重(16.00±0.07) g的大口黑鲈幼鱼10周。结果显示,在基础饲料中添加锰,可显著提高大口黑鲈幼鱼的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各组增重率与饲料系数在锰含量达到13.5 mg/kg后基本稳定。随饲料中锰含量的增加,血清T-SOD、Mn-SOD活性和全鱼、脊椎骨中的锰含量上升,并在饲料锰含量达到20.7mg/kg后趋于稳定,而血清丙二醛含量则表现为下降的趋势。全鱼铁、骨铁、骨锌和全鱼锰沉积率随饲料锰含量的增加而下降。研究表明,在半精制饲料中补充锰可以促进大口黑鲈幼鱼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血清抗氧化能力、全鱼和骨锰的沉积。以增重率、饲料系数、全鱼锰和骨锰为评价指标,经折线回归分析,大口黑鲈幼鱼对饲料中锰的需求量分别为18.3、20.5、21.1和23.4 mg/kg干物质。  相似文献   

7.
大口黑鲈投喂两种不同饲料对水质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投喂两种不同饲料(冰鲜下杂鱼与配合饲料)对大口黑鲈养殖水质指标的影响,在室内水泥池进行了28d的饲养试验.对水体中的COD、PO4--P、TP、TN、NH3-N、NO3--N、NO2-N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投喂两种饲料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养殖一个月后冰鲜组比饲料组要高许多:杂鱼组COD、PO4--P、TP、TN、NH3-N、NO3--N、NO2--N分别为25.3mg/L、2.4mg/L、2.28mg/L、3.44mg/L、2.91mg/L、0.52mg/L、0.075mg/L,而配合饲料组分别为10.2mg/L、0.58mg/L、0.855mg/L、2.17mg/L、0.29mg/L、0.048mg/L、0.03mg/L.特别是PO4--P、TP,冰鲜组分别为饲料组的4.2倍和2.7倍.这说明投喂人工饲料可以减轻有机污染程度,特别是在控制PO4--P、TP的增加方面效果显著.试验结果对于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盐度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分别在淡水、3、6、9、12的盐度梯度下养殖体长为(6.24±0.39) cm、体质量为(5.42±0.58) g的大口黑鲈幼鱼49 d,统计其存活、生长及摄食情况,测定各盐度下大口黑鲈幼鱼肌肉组织的营养成分和大口黑鲈幼鱼肝脏、肾脏、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结果显示:(1)各盐度组大口黑鲈幼鱼成活率均为100%;体长、体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随盐度的升高均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饵料系数则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2)盐度对大口黑鲈幼鱼水分、粗蛋白和灰分的影响不显著;粗脂肪含量差异明显,且盐度越高粗脂肪含量越低。随着盐度的升高,肌肉中各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及必需氨基酸指数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3)肝脏中SOD活性随盐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肾脏中SOD活性随盐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盐度12组幼鱼肝脏中的CAT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肾脏和鳃组织中CAT活性很低。大口黑鲈在盐度12以下的水环境中可以存活生长,在盐度6以...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投喂冰鲜下杂鱼与配合饲料对大口黑鲈养殖水质的影响,在室内水泥池进行了一个月的饲养试验。对水体中的COD、PO4^-P、TP、TN、NH3^--N、NH,-N、NO2^--N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投喂两种饲料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养殖一个月后冰鲜组比饲料组要高许多;杂鱼组COD、PO4^--P、TP、TN、NH3^--N、NH3-N、NO2^--N分别为25.3mg/L、2.4mg/L、2.28mg/L、3.44mg/L、3.44mg/L、2.91mg/L、0.52mg/L、0.075mg/L,而配合饲料组分别为10.2mg/L、0.58mg/L、0.855mg/L、2.17mg/L、0.29mg/L、0.048mg/L、0.03mg/L。特别是PO4^--P、TP,冰鲜组分别为饲料组的4.2倍和2.7倍。这说明投喂人工饲料可以减轻有机污染程度。特别是在控制PO4^--P、TP的增加方面效果显著。试验结果对于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养殖实验评价了饲料中发酵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添加水平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饲料利用效率和水质的影响.以鱼粉含量为40%的饲料为背景(RF),利用棉籽浓缩蛋白替代饲料RF中60%的鱼粉(CH0);在饲料CH0的基础上,分别按1%(CH1...  相似文献   

11.
大口黑鲈仔、稚鱼生长和食性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陆伟民 《水产学报》1994,18(4):330-334
大口黑鲈仔、稚鱼生长和食性的观察陆伟民(上海水产大学,200090)关键词大口黑鲈,仔、稚鱼,生长,食性OBSERVATIONONGROWTHANDFEEDINGHABITSOFLARGEMOUTHBASS,MICRORTERUSSALMOIDES,...  相似文献   

12.
为了检测驯食配合饲料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3个选育世代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变化,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驯食配合饲料大口黑鲈选育基础群体(Sp0)和第二、三和四代选育群体(Sp2、Sp3和Sp4)共240尾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8个微卫星位点共获得44个等位基因。Sp0、Sp2、Sp3和Sp4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_o)分别为0.4895、0.4802、0.4579和0.4206,平均期望杂合度(H_e)分别为0.4615、0.4454、0.4621和0.391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3791、0.3659、0.3764和0.3257。4个群体间的配对比较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_(st))值在0.01612~0.16162之间、遗传距离(D_a)在0.0249~0.1434之间。遗传变异来源(AMOVA)分析显示,只有8.38%的变异来自于群体间,其余遗传变异均来自于个体间。研究表明,经连续多代选育之后,易驯食配合饲料的快长大口黑鲈选育群体具有中度遗传多样性,具备选育潜力,可继续进行选育。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姜黄素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进行为期60 d的试验。配制姜黄素水平为0(对照组)、15、30、60、120、240 mg/kg的6组试验饲料,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鱼,试验鱼平均体质量为(4.17±0.39) g。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60 mg/kg姜黄素添加组的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30 mg/kg和60 mg/kg组饲料系数显著下降(P<0.05);30 mg/kg和60 mg/kg姜黄素添加组血液中的白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红细胞、血红蛋白无显著差异;随着姜黄素含量的增加,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含量先降后升,与对照组相比,60 mg/kg组谷丙转氨酶显著降低(P<0.05),60 mg/kg和120 mg/kg组谷草转氨酶显著降低(P<0.05),总蛋白、球蛋白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0、60 mg/kg和120 mg/kg姜黄素添加补体替代途径活力(ACH50)显著升高(P<0.05);姜黄素添加组肿瘤坏死因子-α活性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4.
大口黑鲈     
从十月开始,大口黑鲈进入成鱼上市阶段,除以前介绍过的捕大留小,减少密度,促进尚未达到商品规格快速生长,以便在年底前绝大部分能够达到上市场规格。  相似文献   

15.
投喂冰鲜下杂鱼和配合饲料对大口黑鲈养殖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投喂冰鲜下杂鱼与配合饲料对大口黑鲈养殖水质的影响,在室内水泥池进行了一个月的饲养试验。对水体中的COD、PO4-—P、TP、TN、NH3—N、NH3-—N、NO2-—N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投喂两种饲料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养殖一个月后冰鲜组比饲料组要高许多;杂鱼组COD、PO4-—P、TP、TN、NH3-N、NH3-—N、NO2-—N分别为25.3mg/L、2.4mg/L、2.28mg/L、3.44mg/L、3.44mg/L、2.91mg/L、0.52mg/L、0.075mg/L,而配合饲料组分别为10.2mg/L、0.58mg/L、0.855mg/L、2.17mg/L、0.29mg/L、0.048mg/L、0.03mg/L。特别是PO4-—P、TP,冰鲜组分别为饲料组的4.2倍和2.7倍。这说明投喂人工饲料可以减轻有机污染程度,特别是在控制PO4-—P、TP的增加方面效果显著。试验结果对于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维生素C对大口黑鲈生长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不同维生素C水平(添加量分别为0、500、1000、2000和4000mg·kg-1)的5种饲料喂养初始体重为19g左右的大口黑鲈1个月,每个处理50尾鱼,各处理3个重复,研究维生素C对大口黑鲈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显著促进大口黑鲈的生长和脾体指数(P<0·05),然而对大口黑鲈的成活率以及肝体指数等不产生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显著促进大口黑鲈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溶菌酶活力(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水平的提高,大口黑鲈肝脏中维生素C的积累量显著升高(P<0·05)。实验证明,Vc作为免疫刺激剂能有效地提高大口黑鲈的生长与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7.
陆梓晔  姚春凤  车明晓  迟淑艳  谭北平 《水产学报》2023,47(3):039614-039614
实验旨在探究高脂饲料中添加α-硫辛酸(α-LA)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和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配制3组等氮实验饲料,分别为粗脂肪14%的基础饲料组(D1),粗脂肪14%添加α-LA组(D2),粗脂肪16%添加α-LA组(D3),投喂大口黑鲈幼鱼[初体质量(5.01±0.02) g],养殖实验持续8周。结果显示,D3组与D1组之间的鱼体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D2组;D3组的蛋白质效率和蛋白沉积率显著高于D1和D2组;D2和D3组血清甘油三酯、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比D1组显著降低,各组间总胆固醇含量差异不显著。D2和D3组的肝脏空泡化面积和脂肪含量显著低于D1组;D2和D3组肝脏的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Ⅰ活性显著提高,脂肪酸合成酶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活性显著降低;肝脏代谢组学结果显示,D3组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代谢通路相比D1组显著上调。D3组肌肉十五烷酸、十七烷酸和二十一碳酸含量显著升高,D2和D3组花生四烯酸(AR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显著升高。研究表明,高脂饲料中添加α-LA,通过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代谢通路增强...  相似文献   

18.
以蛋氨酸微量元素螯合物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喂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s),对其生长、免疫力和鱼体组成进行分析。实验分为蛋氨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添加剂组和无机微量元素添加剂组,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Cu^2 2mg、Fe^2 150mg、Zn^2 30mg、Mn^2 12mg、Co^2 2mg;每种饲料设4个重复,采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在25℃下喂养,通过60d的饲养实验表明,有机微量元素使鱼对微量元素的消化率有所提高,而对鱼体的增重、免疫力没有明显的提高;蛋氨酸螯合物组鱼血液中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低于无机盐组,鱼体肝脏、肌肉、血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比无机盐组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大口黑鲈     
一、养殖和管理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养殖,池塘养殖的大口黑鲈已达到上市规格(0.4kg以上),要及时注意鱼类的生长情况,采用捕大留小的方法,将部分达到上市规格的大口黑鲈上市。  相似文献   

20.
苟仕潘  陈乃松  徐祥泰  刘子科  尹佳 《水产学报》2015,39(10):1499-1510
配制6种不同可消化淀粉水平(5.93%、8.71%、11.96%、15.11%、18.16%、21.74%)的等氮和等脂肪的饲料,以试验鱼的生长、饲料效率、体组成、血糖及非特异性免疫和血液学参数作指标,评定大口黑鲈饲料中可消化淀粉的适宜水平。用上述6种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28.36 ± 0.10)g 的大口黑鲈48 d,每饲料设3个重复,每重复35尾鱼。采用表观饱食投喂,每天饲喂2次(8:00和16:00)。结果显示,饲料中可消化淀粉水平为21.74%时,大口黑鲈成活率最低;可消化淀粉水平超过8.71%时,鱼体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和摄食量均显著下降;但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在可消化淀粉水平为11.96%时达到最高。随着饲料中可消化淀粉水平的升高,饲料的蛋白质消化率差异不显著,但脂肪和淀粉的消化率显著降低;全鱼、肌肉、内脏及肝脏的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降低,而水分含量显著升高,脂肪含量在8.71%组达到最高后又显著降低;肝体比、脏体比、肝糖原及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活性均显著升高。饲料中可消化淀粉水平高于11.96%时,试验鱼餐后6至12 h呈现持续的高血糖症状;血清蛋白质含量和血清补体活性在可消化淀粉为8.71%时达到最高;而血清溶菌酶活性和头肾白细胞呼吸爆发活性在11.96%组达到最高。另外,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未受到饲料中可消化淀粉水平增高的显著影响,但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综合大口黑鲈的生长、饲料效率、体组成、血糖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得出,大口黑鲈对饲料中可消化淀粉的利用与耐受力有限,饲料中可消化淀粉的适宜水平为8.71% ~ 11.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