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一个学科领域发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是衡量该领域科学技术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以2013年~2017年的In Cites数据库的渔业收录文献和WebofScience数据库中渔业收录的渔业相关文献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渔业发表论文的数量增长较快,平均增长速率远高于世界平均速率,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文献学术质量距离欧美等传统渔业强国仍有一定差距,在引文影响力及高水平科研指标上还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论文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外学者在1991年~2018年间渔业领域发表的研究文献,从国内外发文数量、主要刊文刊物、主要研究机构以及中外学者聚焦的渔业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希望能为相关人员在渔业领域开展更多研究提供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3.
《水产科技情报》2023,(1):66-67
<正>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渔业资源分子生态学研究团队围绕硬骨鱼类快慢肌差异的分子调控机制开展了系列研究,运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和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技术,对大洋性中上层鱼类代表种之一——黄带拟鲹的快慢肌进行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分析与比较,在mRNA和蛋白两个层面同步解析了快慢肌的分子差异,获得多个重要发现,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PeerJ和《海洋科学前沿》上发表。  相似文献   

4.
食品安全研究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热点科研领域。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Web of Science科研资源库为基础,对2000—2017年间中国食品安全研究出版文献从数量、机构、引用、研究方向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期明晰中国食品安全研究的发展轨迹与现状。结果显示,中国食品安全研究活动历经3个发展阶段,研究日趋活跃,发表文献数量日益增多;食品安全研究文献的多机构及与国外的合著情况增加,其中与美欧机构合作较多;发表文献的引用率、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的文献发表量持续增加,但与世界特别是先进国家还存在差距;在具体研究方向的分布上,中国与世界食品安全研究的交叉研究热点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其中共性表现在化学、农业同为世界和中国在食品安全研究领域交叉较多的方向。上述研究结果说明,中国食品安全领域研究水平与影响力逐步提高,已成为世界食品安全研究领域的积极一员,但在H-index、高被引文献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中国的食品安全科研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水产科技情报》2022,(2):119-120
<正>蛙病毒(Ranavirus)是一类能跨种感染全球各地变温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的核质大DNA病毒(NCLDVs)成员,但其复制和转录机制在较大程度上仍属未知。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病毒学学科组基于建立高效蛙病毒重组、基因复制及功能测试系统,以及从鱼类细胞新生DNA中分离特定蛋白、重组病毒亲和层析和纳米荧光素酶Nano Luc互补及质谱分析技术,鉴定并揭示了蛙病毒复制和转录机器的组织架构及相关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渤海鱼类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10年和2012–2014年每年8月渤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根据优势种、单位个体重、相对资源量、Jaccard种类组成相似性系数和群落结构数量生物量曲线等指标,研究渤海鱼类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结果显示:(1)2010年和2012–2013年,总鱼类和底层鱼类种类数一直呈下降趋势,2014年有所恢复;2010年和2012–2014年暖温种种类数基本上呈下降趋势;(2)底层鱼类优势种由小个体的虾虎鱼(Gobiini sp.)代替大个体的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中上层鱼类优势种则由植食性为主的黄鲫(Setipinna taty)和斑(Konosirus punctatus)转向浮游动物食性的鳀(Engraulis japonicus);(3)2010年和2012–2014年渤海底层鱼类和总鱼类年间站位相对资源量两两间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013年与2014年间总鱼类及2014年与2010年底层鱼类年间站位相对资源量方差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年份两两间都为方差不齐(P0.05),底层鱼类和总鱼类站位相对资源量年际存在极端异常值;(4)2010年和2012–2014年单位数量鱼体的个体重逐年下降,渤海鱼类这几年严重趋向小型化;(5)5种组内相似、组间相异贡献率高的鱼类种类,其年度相对资源量和分布变化较大;根据生物量与数量优势度曲线及W统计值判断,2010年渤海鱼类群落结构比较稳定,2012年相对稳定,2013年和2014年处于干扰状态,特别是2013年的鱼类群落结构处于比较严重的干扰状态。综上所述,渤海鱼类群落结构在2010年和2012–2014年发生了较大改变,处于受干扰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7.
长江中游城陵矶至宜昌江段非底部鱼类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0~2011年使用EY60回声探测仪对长江中游城陵矶至宜昌江段进行了6次水声学调查。通过设定分析水层以及选择性分析-55 dB以上的目标,获得该江段大中型非底部鱼类的水声学分布特征。各年组中的平均密度以10月最低,2010年中7月最高,2011年中6月最高;年组间,2010年6月显著低于2011年6月,2010年7月与2011年7月、2010年10月与2011年10月两组差异不显著;鱼类纵向分布呈现独特的波动特征,不同时段的鱼类密度波动幅度、频率均有不同。各时段目标强度分布曲线10月相对6、7月更扁平,而且平均值大于6、7月;不同年组间目标强度差异均不显著;各月组间目标强度6月和7月对10月均表现极显著差异,6月对7月表现为显著差异。分析认为该结果的出现可能与鱼类的产卵、索饵及补充资源的临时分布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淡水渔业》1975,(10):27-27
鉴于近年来全国各有关水产单位相继开展淡水鱼类的资源调查、引种驯化,杂交育种等项工作,迫切需要正确鉴定鱼类种名和统一鱼类名称。为此,我所鱼类分类组编制了一册《中国鲤科鱼类检索表》。此书是在我所编著的《中国鲤科鱼类志》的基础上加以修改补充的,  相似文献   

9.
珊瑚礁鱼类是诊断和修复退化珊瑚礁新方法的关键组分。为了解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胁迫下南海典型珊瑚礁鱼类组成和多样性的演变趋势, 本研究根据 1998—2018 年美济礁瀉湖区鱼类手钓和刺网调查数据, 对南海美济礁瀉湖区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的长期变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与 1998—1999 年相比, 2012— 2018 年美济礁瀉湖区鱼类组成和优势种更替明显, 鹦嘴鱼科(Scaridae)、刺尾鱼科(Acanthuridae)、蓝子鱼科(Siganidae) 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鱼类消失或明显减少; 优势种数目下降, 但其优势度显著增加, 第 1 优势种的相对优势度和所有优势种的平均优势度均明显增加; 1998—2018 年采集单位鱼类种类数所需的捕捞努力量和样本量均明显稳定增加; 手钓努力量增加对相应物种多样性指数增加有明显影响, 刺网努力量增加对多样性指数增加影响不明显; 刺网采样方式评估美济礁鱼类物种多样性比手钓采样方式更稳健; 基于刺网鱼类样本, 与 1999 年 5 月相比, 2016— 2018 年美济礁瀉湖区鱼类物种多样性极显著降低。结论认为, 人类捕捞和美济礁有效生境面积下降而导致的生态系统承载力下降是鱼类种类或丰度减少及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为促进南海美济礁鱼类资源恢复和保护, 建议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其资源, 改善栖息地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基于1985、2001、2009和2018年秋季黄海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构建了黄海鱼类群落食物网拓扑结构,分析了黄海鱼类群落关键种的年代际变化。结果显示,1985—2018年间,黄海鱼类食物网包含物种67~103个,摄食关系数量为300~449个,食物网拓扑结构密度范围为0.198~0.227,种间关联度为0.044~0.074,符合自然条件下的群落种间摄食关系。1985—2018年间,黄海秋季鱼类群落关键种为鳀(Engraulis japonicus)、黄鮟鱇(Lophius litulon)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秋季黄海关键种并未发生变化,鳀为关键被捕食者,小黄鱼是控制群落离散变量的物种,两者的资源均出现衰退;黄鮟鱇作为关键捕食者,其相对资源量上升。1985—2018年间,秋季黄海优势种变化明显,由黄鮟鱇和银鲳(Pampus argenteus)转变为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e)和鳀;以重量和数量计算的丰富度指数(Rw和Rn)、多样性指数(H′w和H′n)逐步降低,2018年以后显著回升,均匀度指数(J′w和J′n)波动较小。研究表明,近30年秋季黄海关键种没有变化,但优势种变化明显,群落结构有波动,但仍处于较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1.
《水产科技情报》2022,(3):179-180
<正>水产养殖中,饲料中植物蛋白等成分会引发鱼类肠炎并引起长期不可逆的生长抑制。鱼类肠黏膜是机体与外界的双向互动界面,其免疫系统同时发挥屏蔽病原和协助营养吸收的双重功能。而鱼类的肝脏与肠黏膜组织共同构成肠肝轴,饲料引起的养殖鱼类肠炎常常伴随有肝脏病变。因而,针对鱼类肠肝炎症的药物及其发现方法和评价体系的研究已成为目前水产行业的必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体生物信息学学科组研究人员,基于已在Frontiers in Physiology杂志上发表的草鱼SBMIE肠肝转录组数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Meta分析法,分析甘露寡糖对鱼类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的影响,以评价甘露寡糖对鱼类是否有促进生长作用,为甘露寡糖作为鱼类促长添加剂提供参考依据。使用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搜索甘露寡糖对鱼类生长影响的相关研究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提取数据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2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添加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MD=24.77,95%CI=(11.92,37.61),P=0.000 2][MD=0.10,95%CI=(0.07,0.13),P0.000 01],而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MD=-0.16,95%CI=(-0.24,-0.08),P=0.000 1]。结论:甘露寡糖具有提高鱼类增重率和特定增长率、降低鱼类饵料系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大型海洋掠食性鱼类胃含物中角质颚的分类效果,于2017年10月,2018年3、5和11月,收集了南大西洋、中东太平洋和西印度洋海域的大型海洋掠食性鱼类的36个胃并分析其残留角质颚的形态。对采集的角质颚形态侧视图和顶视图进行种类鉴定,建立检索表,提取椭圆傅里叶描述子(EFDs)系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对胃含物角质颚形态进行种类鉴定,共发现头足类2目10科17种。根据角质颚形态分类检索分析,17种头足类角质颚形态种间差异明显。枪形目(Teuthoidea)的13种头足类角质颚喙部形态分别为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侧壁为近似菱形,翼部发达;八腕目(Octopoda)的4种头足类角质颚有喙部发育,侧壁近似长四边形,有翼部发育。角质颚形态信息聚类分析在目级别区分效果显著。通过对胃含物角质颚形态进行分类研究,不仅可佐证胃含物头足类的识别,而且丰富了胃含物头足类的鉴定内容,也为大型海洋掠食性鱼类胃含物头足类分类鉴定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三峡库区消落带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三峡库区消落带研究的历程、现状和热点,为三峡库区消落带的进一步研究与保护实践提供参考。利用文献计量学相关定律和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中国知网2000-2019年发表的749篇三峡库区消落带研究论文从文献数量年增长、发文期刊分布、发文机构与地区分布、研究主题等进行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结果表明,国内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研究经历了萌芽阶段、累积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逐渐形成了一些核心区期刊、高产研究机构和地区研究中心;消落带土壤、消落带植被、消落带生态环境问题、消落带生态修复等主题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今后三峡库区消落带研究重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Web of Science论文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专业数据分析工具VOSviewer软件对2008-2017年极端微生物论文进行数据挖掘和定量分析。总结了此领域论文发表量的总体趋势,包括发表国家、发表机构、发表期刊、发表作者、研究方向等方面的发表数量的排比以及被引频次。结果表明,中国近几年相关论文的发表数量有所提高,但论文的总引用频次和均篇被引频次和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说明我国极端微生物方面与世界领先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中国福建南部海洋鱼类图鉴》一书荣获2014年度海洋优秀科技图书奖。作者刘敏副教授、陈骁博士和杨圣云教授均为长期从事海洋鱼类生物学、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的专家、学者。本图鉴是2010—2014年针对福  相似文献   

17.
了解河流修复的研究历史与演进路径,为改善当前河流的水环境以及未来的河流修复研究提供经验。利用HistCite历史引文分析软件,以"ecological remediation"或(OR)"river restoration"或(OR)"river rehabilitation"或(OR)"river pollution"为检索式进行主题检索,时间跨度设为"所有年份",检索时间为2018年6月20日,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94-2018年收录的2 195篇河流修复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从核心作者、文献发表时间、国家分布、载文期刊分布、经典文献等5个方面反映该时期河流修复领域的研究情况。河流修复主要集中在河流地貌特征修复、以水坝或水库为中心的河流连通性修复、河岸修复以及水环境修复等方面。统计表明,国外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估的研究比较少。未来的河流修复应以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为目标,需要更好的规划,以及全面、面向过程的修复。我国的河流生态修复应注重预评估河流生态状况、注重河流整体的生态系统修复以及监测河流修复过程与结果等。  相似文献   

18.
陈欣然  钱妤  杨秀英 《水产科技情报》2020,47(2):106-111, 120
为了解中国渔业史研究的现状,以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出的来自69个机构的118位作者撰写的150篇渔业史研究论文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上述论文主要分布于水产养殖、捕捞、资源生态与环境、渔文化等14个主题,合著率(16.7%)及基金支持率(7.53%)较低。发文量在20世纪80年代最高,90年代锐减,至2000年之后有所回升,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研究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从机构分布来看,上海师范大学发文量最高(12篇),其后依次为上海市水产养殖总场、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上海交通大学和福建省水产研究所。从论文的地区分布来看,在渔业研究发达的省份如上海、江苏、北京、福建、广西,渔业史的研究力量相对较强。从期刊分布来看,渔业史研究论文主要发表在《农业考古》《中国农史》《古今农业》这3本期刊上。20世纪80年代活跃在渔业史研究领域的学者有邢湘臣、余汉桂、李挺、施鼎钧、杨瑞堂、张震东等;2000年以后较为活跃的新一代渔业史研究者有李玉尚、尹玲玲、陈亮、夏方胜、蒋高中等,这些作者的特点是个人的研究内容较为集中,研究深度和研究方法也与前人大有不同。从发文来看,目前渔业史研究的热点有海洋生物种群历史研究、古代渔业文献和鱼类分类学史研究等。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河流域土著鱼类名录文献考究及检索表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塔里木流域土著鱼类相关文献的考究,整理塔里木河流域土著鱼类15种,其中裂腹鱼亚科5属9种,条鳅亚科1属6种。为了对野外考察及土著鱼类鉴定提供方便,在借鉴历史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对鱼类标本的观察,编制了塔里木河流域土著鱼类两个类群的平行检索表。  相似文献   

20.
通过检索BOLD SYSTEMS数据库和Gen Bank中锦鲤、金鱼、慈鲷、神仙鱼、七彩神仙鱼、血鹦鹉、花罗汉、龙鱼、孔雀鱼、鼠鱼、魟鱼等主要观赏鱼的DNA条形码和基因序列,应用MEGA软件计算种间遗传距离,在BOLD SYSTEMS数据库中检索相似序列,以分析DNA条形码在主要观赏鱼物种鉴定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有效鉴别大多数种以上阶元的观赏鱼类,但对亲缘关系较近、种类繁多的多种慈鲷、孔雀鱼等观赏鱼物种难以获得准确的鉴定结果,对金龙、红龙等亚洲龙鱼的亚种以及人工繁育的不同品系的锦鲤、金鱼、神仙鱼、七彩神仙鱼、血鹦鹉、花罗汉等鱼类,无法通过COI基因条形码进行鉴别,需要研究其他分子生物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