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本试验参考虾油和鱼露生产的快速发酵工艺路线,用新鲜贻贝肉发酵制取复合氨基酸调味液.经试验摸索出了适合新鲜贻贝肉快速发酵的工艺条件是原料的加盐量14%,发酵温度49℃~50℃,发酵周期16天,制得了风味独特的复合氨基酸调味液,成品质量达到优质虾油或鱼露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一定盐度条件下传统鱼露发酵前期挥发性风味物质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建立鱼露发酵前期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指纹图谱及明确主要风味物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分析了180和230两种盐度条件下日本鰒鱼露发酵液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显示,有80%的鱼露样品相似度良好,与对照图谱相似度达到了90%;180盐度下发酵150 d的鱼露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较大。盐度180发酵的鱼露样品组有51个共有峰,盐度230有58个共有峰,并在对照图谱中加以标定。通过对指纹图谱共有峰化合物指认,确定了乙醇、丙酮、异戊醛、1-戊烯-3-醇和2-甲基丁酸为鱼露前期发酵液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表明,盐度180发酵的鱼露更早地进入基础物质转化阶段,有利于鱼露海鲜味的生成;230盐度发酵的鱼露整体发酵进程较为缓慢,但更有利于鱼露中乳酪味和肉香味的形成。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盐度进行发酵。研究结果为揭示鱼露发酵前期主要基础挥发性风味物质及变化规律和鱼露品质控制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鱼露在不同发酵时间点挥发性物质的差异以及脂肪酸对传统鱼露的香气物质形成的影响,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鱼露发酵过程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在5个不同发酵时间点的鱼露样品中共检测出7大类56种挥发性化合物,并用内标法对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定量。以OVA值为依据,从56种挥发性化合物中筛选出12种对鱼露风味轮廓贡献显著的主体呈香化合物如3-甲硫基丙醛等。鱼露的主体特征风味可描述为蘑菇香味、土豆香味、麦芽香味、香草味、水果香味和鱼腥味。鱼露中的脂肪酸主要分布范围为C15~C26,不饱和脂肪酸(UFA)相对含量高达67.23%。在鱼露发酵过程中,风味相关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变化较为显著,与主体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变化呈现一定的相关性,证明不饱和脂肪酸是鱼露发酵过程中产生特征风味的重要前体物质。  相似文献   

4.
《水产科教》1978,(1):16-18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1976年春汛我们到福建省霞浦县三沙闽东水产购销总站参加生产实习。在闽东站党支部直接领导下,我们实行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组成了有工人、教师和学生参加的试验小组,进行了以马面鲀鱼为原料,缩短鱼露生产时间的试验,探讨如何缩短发酵时间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5.
白鲢废弃物发酵鱼露的成份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露也称鱼酱油、虾油,它是以鱼、虾为原料酿制而成的一种调味品,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深受我国沿海一带及日本、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喜爱。鱼露的原料一般是海水鱼,过去一直认为以淡水鱼为原料生产的鱼露风味较差,所以对淡水鱼生产鱼露的营养成份和风味物质的研究很少。但在鱼露生产原料短缺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淡水渔业资源,开发以高产、低值的淡水鱼为原料的优质鱼露、提高淡水鱼的利用价值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研究鱼露发酵的另一个重大意义在于综合利用水产品加工中的废弃物。在淡水鱼加工中有大量废弃物无法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6.
鱼露特征挥发性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鱼露浓郁独特的风味及现代快速发酵工艺所存在的风味品质问题,并综述了近20年来的鱼露特征挥发性化合物的研究,结果表明探究鱼露特征挥发性化合物的形成是可行的。结果显示,气味指纹技术与气相色谱—人工嗅辨仪—质谱(GC-O-MS)联用可以探讨鱼露特征风味的形成;鱼露的气味是融合了奶酪味、氨味、腌渍味、酸味、鱼腥臭味和肉香味的复杂刺激性气味,含硫与含氮化合物是特征挥发性化合物;鱼的种类、嗜盐微生物、酶解途径对特征挥发性化合物形成都有很大影响。研究表明,鱼露的挥发性风味是非常复杂的体系,挥发性化合物的形成不是简单因素作用或个别化合物转化导致的。鱼露挥发性化合物研究可以解决鱼露风味品质提升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渔用中草药应用效果,本研究控制中草药发酵过程中的含水量、接菌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采用单因素试验和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以蒽酮-硫酸法测定中草药发酵后的多糖含量,最终确定该中草药的最佳发酵工艺为含水量50%,接菌量4%,发酵温度33℃,发酵时间72 h.本研究可为渔用中草药的发酵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日本对大型海藻发酵生产乙醇的技术研究概况。发酵过程为首先使用纤维素分解酶分解大型藻类,使之成为游离单细胞状态,作为发酵的糖原,然后加入3.5%的NaCl,发酵菌种为乳酸菌和酵母菌。东京水产振兴会计划到2013年,利用养殖的马尾藻属藻类,年生产乙醇400万t。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古老的饮食文化产生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原始调味料和酿造调味料,其中水产调味料也称海鲜调味料,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调制出来的一种民间加工品,其制作的历史悠久,早在《齐民要术》中就详细记载了鱼露的制作工艺,后来传到东南亚一带,成为了当地重要的调味料。传统的水产调味料是利用天然、低值的鱼、虾、蟹及贝类等水产动物为原料,经过盐渍、发酵等工艺加工制成的一类产品。常见的水产调味料包括鱼酱、虾酱、蟹酱、鱼露、虾油、蚝油等。水产调味料作为一种日常佐料食品,在  相似文献   

10.
李艳芹  刘俊荣  肖宁  王铮 《水产科学》2007,26(6):340-342
利用天然植物蛋白酶进行鱼蛋白自溶发酵研究。在不同的盐度、温度条件下,利用短吻银鱼、蜢虾2种原料进行自溶发酵来制作鱼露。自溶过程中测定了游离氨基酸态氮的变化,并对自溶产物进行了感官评定。研究结果表明,新鲜菠萝汁可以代替商品植物蛋白酶用于鱼蛋白自溶水解;55℃保温发酵能明显提高鱼蛋白的自溶速度;自溶前期不加盐的样品自溶速度较快;以蜢虾为原料制作的自溶产品在风味上优于短吻银鱼为原料的自溶产品。  相似文献   

11.
对虾白黑斑病的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虾白黑斑病已被证实为一种生理性疾病,与细菌等生物性病原没有直接关系。根据这一结果作者一改过去以抗菌素为主治疗该病的方法,而采取生成防中强对虾营养的措施,在实验室小水体及生产养虾池进行防治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用韩国引进的发酵剂(无味无色液体)作配合饲料的添加剂,进行饲养罗非鱼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发酵剂的两个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增重36.6%和48.1%,饲料系数比对照组降低28%和33%,同时发酵剂对控制水质和防治鱼病也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佛耳丽蚌的年龄与生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西  高健 《水产学报》1991,15(4):344-347
佛耳丽蚌(Lamprotula mansuyi)是大型的稀有淡水经济贝类。与其它丽蚌相比,佛耳丽蚌贝壳大而厚实,是生产大型珍珠核和制作贝雕工艺品的优良材料,而且利用该蚌能培育大型的天然珍珠。因此,该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关于佛耳丽蚌年龄与生长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为此,作者从广西左江搜集了大量的样本,对佛耳丽蚌的年龄与生长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其生长规律,为养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白鲑系鲑科白鲑属鱼类,原产苏联,我国引进后进行人工孵化、仔鱼饲育、鱼种培育、亲鱼饲养、人工产卵、孵化、获得了仔代.本文详细介绍了仔鱼饲育条件、技术,成活率达71.15%~85.64%.鱼种培育采用常规方法,但易患鱼病,影响成活率.亲鱼培育采用流水集约化养殖于11月下旬达性成熟进行人工繁殖,本文介绍了人工采卵,授精、脱粘、洗卵及人工孵化技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病理组织学的角度,研究了罗非鱼鱼种肠炎病的发生与发展,为其诊断与防治奠定了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该病病原体为产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16.
黄鳝精巢显微和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小雪  董元凯 《水利渔业》1994,(4):9-11,56,F003
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研究雄鳝和雌雄间体鳝性腺。结果表明:①精巢的发育可分为六个时期;②精子细胞变态过程中,细胞核染色质的变化为细颗粒状→粗颗粒状(小团块)→高电子密度的均质物:③精子分为头部、颈部和尾部,头部为圆形,无顶体;④雌雄间体鳝的精细胞与同期雄鳝的精细胞发育程度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7.
水温和溶解氧含量对中国对虾摄食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健  孙修涛  赵法箴 《水产学报》1993,17(4):333-336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自80年代初在我国大规模人工养殖以来,由于饵料成本占整个养殖费用的60%以上,因此摄食量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注意。黄海水产研究所(1980)、王克行等(1980)、张乃禹等[1983]分别很道了对虾对几种常用饵料的摄食量,并给出了经验公式。虽然陈一鸣[1988]报道东方长臂虾(Palaemon orientis)的摄食量在溶解氧饱和度降到40%以下时将显著下降。但大多数研究都是研究正常环境下的摄食量,而对不同环境因子对摄食量的影响则研究较少。为此,我们于1991年进行了几种环境因子对中国对虾摄食量影响的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国湖泊、水库水产增养殖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幼敏 《水产学报》1992,16(2):179-187
中国湖泊可养面积187万公顷,水库可养面积200万公顷,总共占全国内陆可养水面的70%以上。这些水面既是我国渔业在本世纪末年产量达到1800万吨宏伟目标的潜力与后劲之所在,也是“八·五”期间本行业科技攻关的重点。 湖库资源特点与水产增养殖发展概要 (一)湖库资源特点 湖泊可养面积90%相对集中于平原地区,而水库总数的89.4%分布在长江、珠江和黄河三大流域的丘陵地区,具有良好的分布格局。湖泊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下的占总数的98%以上,水库中中小型的占99.6%,另有塘坝63万座,中小型水面有利于采取各种集约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大银鱼耳石日轮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5年对内蒙莫力庙水库的大银鱼耳石日轮与生长进行了研究。大银鱼人工受精卵孵出仔鱼、剖出其听囊内一时圆形矢耳石,其制片在光镜下观察,耳石形态经历了由圆形、椭圆形到梨形的变化过程。耳石长半径与鱼体长呈线性相关,其关系式为Y=4.798x-20.887(r=0.9650,P<0.01)。孵出后第二天耳石上出现第一个日轮,正常条件下,每天形成一轮。孵化后天数可用耳石日轮数加1表示,其表达式为D=N+1,耳石上的日轮数变幅为267-345。日轮间距有规律性变化,依据日龄和相关体长、体重资料进行了大银鱼生长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扇贝幼虫附着基的细菌组成及其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怀恕  许兵  纪伟尚 《水产学报》1991,15(2):117-123
自海湾扇贝幼虫附着基表面分离到99株附着细菌。经鉴定、分类至9属包括弧菌属、假单胞菌属、无色杆菌属,芽孢杆菌属、气单胞菌属、葡萄球菌属、微球菌属、棒杆菌属和黄杆菌属。扇贝幼虫的附着基表面具有一定数量的附着细菌。单一菌株菌膜实验表明,不同菌株形成的菌膜对幼虫附着的吸引力大小不一。有的细菌促进幼虫附着,有的却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