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细鳞斜颌鲴的生物学特性与资源利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细鳞斜颌鲴是一种优良养殖品种,喜栖息于水体中下层,主食腐屑和状生藻类。群体生殖力强,在水体中能自然产卵繁殖,生长快、疾病少、易捕捞、适应性强、易形成种群。总结报道了其生活习性、生长特性、繁殖生物学、人工繁殖与养殖技术、驯化及引种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正> 山瑞(Trionyx steindachneri Siebenrock)是爬行纲、鳖科动物中数量较少而经济价值颇大的水产品。有关山瑞的资料不多,而对其产卵习性的报道则更少。本文作者曾于1978年对山瑞生态作了初步观察,但尚嫌缺一些系统资料,因此于1980年对山瑞产卵习性作了比较系统的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3.
由于塔里木河流域的水质不断受到污染、鱼类生态遭到破坏,研究开发塔里木河流域土著鱼类迫在眉睫.2005年9月至2007年5月,先后数次对塔里木河流域优势七著鱼类--叶尔羌高原鳅的生活习性、周期洄游习性、生长繁殖习性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详细的观察研究,并随机取168尾,解剖其肠道,观察内容物.其结果显示:塔里木河流域优势土著鱼类--叶尔羌高原鳅具有底栖生活、周期性洄游、择地产卵繁殖、摄食凶猛等生物学特点,是以动物蛋白质为主的偏肉杂食性鱼类.  相似文献   

4.
半滑舌鳎繁殖生物学及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21  
论述了近几年我国半滑舌鳎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的现状和进展,从生理、生态、繁殖发育生物学及苗种培育技术等方面较详细介绍了半滑舌鳎亲鱼性腺发育规律及调控产卵技术、染色体核型、早期形态及生长发育特征、摄食习性、人工孵化及工厂化育苗技术等基础理论和生产实践的研究成果,并对存在问题、今后研究方向和开发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1现状我省地方性渔业资源增殖工作始于1989年,先后进行了10多个品种的增殖试验工作,增殖试验海域分布在日照沿海至渤海南部的整个山东半岛沿海,共投入资金330万元人民币。乌贼增殖是农业部下达的研究课题,1989~1991年进行了增殖试验。采用人工育苗投放和收放鸟贼产卵笼提高产卵数量两种方法。试验表明,收放鸟贼产卵笼在提高产卵数量和乌贼成活率方面效果较好,并将此法延续实施。自1991年至今,投入资金99万元,收放乌贼笼331753个,截止1998年,10年累计增加产量18500吨。日本对虾增殖放流于1993、1995年在黄海北部的乳山沿海进行,1…  相似文献   

6.
由于塔里木河流域的水质不断受到污染、鱼类生态遭到破坏,研究开发塔里木河流域土著鱼类迫在眉睫。2005年9月至2007年5月,先后数次对塔里木河流域优势土著鱼类———叶尔羌高原鳅的生活习性、周期洄游习性、生长繁殖习性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详细的观察研究,并随机取168尾,解剖其肠道,观察内容物。其结果显示:塔里木河流域优势土著鱼类———叶尔羌高原鳅具有底栖生活、周期性洄游、择地产卵繁殖、摄食凶猛等生物学特点,是以动物蛋白质为主的偏肉杂食性鱼类。  相似文献   

7.
乌龟因其材料难得,有关繁殖生态学方面的研究至今来见报道,我们于一九八五年在人工养龟场对365只性成熟龟(♀281,♂84)产卵218窝,孵稚龟459只,进行了观察研究,本文报道乌龟的繁殖习性,繁殖生态等方面的探讨,并对龟卵和稚龟的形态性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团头鲂产粘性卵。传统的繁殖方法是将亲鱼注射催产剂后,放入待产池,放上鱼巢,让其自然产卵孵化。这种方法,费工耗时,出苗率低,一般为20%左右。1986年以来,苏州市黄桥水产养殖场根据团头鲂的繁殖习性,在四大家鱼人繁的基础上,创出一套效率、效益高的团头鲂繁殖新法,如该场1994年采用此项技术催产200组亲鱼,出苗达1828万尾,平均每组亲鱼出苗数达9万余尾。现将该项方法作一报道。1 催产前的准备1.1 鱼巢 直径为8米的圆形产卵池,另备12~20个规格为80×80厘米的塑料旧网片  相似文献   

9.
大鲵的自然繁殖习性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7~1999年在伏牛山区对大鲵的自然繁殖习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鲵的自然繁殖季节为每年的5~9月,8月为繁殖高峰。观察到的最小产卵个体为雌性350g、雄性300g。产卵前有明显的发情行为。  相似文献   

10.
河鳗性腺发育情况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渔业》1973,(5):10-11
河鳗(Anguilla japonica.T.et S.)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所熟悉而喜爱的水产品。但是对于它的一生,特别是它的繁殖习性,它的产卵场,产卵生态,卵子和仔幼鱼的经历等等,至今还是一个谜。世界各国的水产科学工作者虽然对欧洲鳗及美洲产鳗的繁殖做了几十年研究,但至今仍存在各种疑问和争论.  相似文献   

11.
北太平洋海区柔鱼生物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1997年6~11月北太平洋柔鱼生物学特征分析:中部海区渔获胴体组成明显大于西部海区且主要由雌性柔鱼组成;不同月份钓获的雌、雄性柔鱼群体组成有较大的差异;两海区随着生产月份的延续,所渔获的柔鱼胴体范围有扩大的趋势;平均纯体重,雌性柔鱼占平均体重的82.51~84.79%,而雄性柔鱼占平均体重的83.88~85.60%;柔鱼的性腺发育程度随着生产月份的推迟,发育程度也越高,而在相同的月份雄性柔鱼发育程度较雌性柔鱼为高;柔鱼的摄食等级不论是雌鱼还是雄鱼,基本以1、2级为主,较高摄食等级的比例似有逐月下降的趋势;柔鱼的胃含物以鱼的鳞片等鱼的残余物出现率较高,头足类次之,尤其是摄食等级高的胃含物中头足类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2.
锯缘青蟹精子入卵过程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康现江 《水产学报》2000,24(5):403-406
利用扫描电镜详细观察了锯缘青蟹精子入卵的过程。精子以其核突起附着在卵膜上,并迅速发生顶体反应。顶体反应时,顶体囊外翻,顶体管前伸,精子核辐射臂收缩,并拖至顶体囊的后部。顶体管迅速穿过卵黄膜,携带核物质一同进入卵子。锯缘青蟹为多精着卵,数精入卵。本文同时探讨了精子顶体反应机制以及受精过程卵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虾精子入卵过程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光镜和电镜对中国对虾精子入卵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精子的核物质籍胞吐作用穿过卵黄膜到达卵膜,其余部分则留在卵黄膜外。只有在卵子激活前到达卵膜的精子才能参与受精作用,其余的精子将被卵子激活所形成的胶质层推离卵子。中国对虾精子激活过程,没有发现顶体丝的形成。精子的入卵开始于卵子的皮层反应后期,此时精卵的接触逐渐密切,首先接触部位的卵膜稍有突起,然后开始下陷,同时这一部位的卵膜变得粗糙不平,随后卵膜解体,精子由此进入卵子。中国对虾精子的入卵位置是随机的,有多精入卵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锯缘青蟹卵膜变化与卵子附着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康现江 《水产学报》2000,24(6):500-504
利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锯缘青蟹成熟卵及其受精后卵膜变化和卵子附着特征。锯缘青蟹成熟卵子卵膜有三层即外层、内层和质膜。卵子产出后,无论受精与否,外层和内层卵黄膜形成壳膜,与卵子附着有关。刚产出的卵子卵膜具有溶胶性和延展性,卵子与刚毛表面之间或卵子之间接触便粘在一起,由于刚毛摆动和卵子的重力作用,形成卵柄或卵索。卵子受精后,发生皮层反应形成受精膜。由壳膜和受精膜构成的孵化膜为初级卵膜,保护胚胎发育,直至  相似文献   

15.
甲壳动物十足目的大多数种类,其受精卵自产出后就附着于亲体腹部,并完成胚胎发育过程直至孵化,这对于胚胎的发育、保护和幼体散布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胚胎的附着机制较为复杂,与刚毛、卵柄、卵索、卵膜和黏液腺有关:卵柄和卵索的形成决定了胚胎发育的顺利进行;卵膜的变化影响着胚胎的附着;黏液腺在胚胎附着过程中形成卵柄和外层卵膜,胚胎是依靠卵柄或卵索附着于腹肢的刚毛上,进而完成胚胎发育过程。本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学和扫描电镜的方法研究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胚胎及其附着结构。结果表明,胚胎附着与母体腹肢的结构、黏液腺分泌的黏液相关,也与胚胎表面结构、次级卵膜的形态和结构密切相关。原肢底节和内肢刚毛密而长,基部有细小的分支,有利于胚胎的附着,外肢刚毛羽状则有利于胚胎的托附和保护。抱卵雌虾腹肢的原肢和内肢上布满腹肢黏液腺分泌的黏液;携卵刚毛中空、壁厚,刚毛外壁由微绒毛状结构组成,扩大了携卵刚毛的表面积,以利胚胎附着。胚胎外表面由初级卵膜和次级卵膜组成,次级卵膜主要由卵巢黏液腺分泌的黏液参与形成。排卵时,受精卵依靠坚韧的次级卵膜相互粘连,同时,部分受精卵在刚毛上滑动、旋转,并借助次级卵膜逐渐形成了卵柄或卵索固着在腹肢刚毛上。从受精卵到胚胎孵化,胚胎之间最主要的连接方式是依靠次级卵膜的连接。胚胎的表面有许多褶皱和黏液,利于胚胎的附着以及胚胎对溶氧和小分子物质等的通透。以上结构与附着相适应,保证了胚胎发育的顺利进行和幼体的正常孵化。本研究旨为进一步认识甲壳动物胚胎附着机制、胚胎发育和人工育苗的研究提供参考。[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67-73]  相似文献   

16.
脉红螺繁殖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魏利平 《水产学报》1999,23(2):150-155
本文研究了脉红螺繁殖方式,繁殖季节,繁殖力,孵化,幼虫发育及变态和稚,幼螺发育过程,阐明了脉红螺在山东沿海每年只有一个繁殖期。繁殖期内亲螺有多次交尾现象,平均每年雌螺产卵2.1次,产卵袋655.9个,每个卵袋平均含有受精卵1149粒,个体繁殖力75.4万粒。  相似文献   

17.
采用普通光镜、荧光显微镜和石蜡切片技术,对缢蛏受精和早期卵裂过程中的精子入卵、减数分裂、雌雄原核形成与结合、早期卵裂以及多精入卵等细胞学事件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缢蛏成熟未受精卵多呈圆球形或卵圆形,少数呈梨形,卵径为82~88μm,核相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精子为典型的原生型,全长55~58μm,头部呈保龄球形,顶体前端的顶体杆呈特别细长的花丝状;在水温21~22℃、盐度10的条件下进行人工授精,精、卵混合后,精子迅速附着于卵子表面,启动卵子发育;受精后4~6 min,精子的头部已进入卵内并明显膨胀,卵子外形变圆,卵外附着的精子量明显减少;在受精后12~15 min、20~25 min,受精卵先后排出第一极体、第二极体,完成两次成熟分裂;第二次成熟分裂结束以后,精、卵核体积迅速膨胀,雄原核的膨胀早于雌原核,核膜重建,在受精后约30 min形成雌、雄原核;雌、雄原核均向卵子中央移动,雄原核旁边的精子星光清晰可见,随后二者在卵子中央以染色体联合的方式结合,联合核的染色体共同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板上,形成第一次有丝分裂的中期分裂相;受精后40 min左右,受精卵进行第一次卵裂,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两极移动,结果形成2个大小不等的卵裂球;受精后45~50 min,卵子进行第二次卵裂,核相变化与第一次卵裂相同,在与第一次卵裂垂直的纵轴方向上发生不等全裂,最终形成3小1大4个卵裂球;受精后60~70 min,胚胎进行第三次卵裂,仍为不等全裂,但自此次卵裂起已开始进行螺旋分裂。此外,对实验中发现的缢蛏极少量多精入卵、多极分离等异常细胞学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海洋贝类卵子阻止多精入卵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虾卵子激活过程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对中国对虾卵子激活反应的形态学研究。中国对虾卵子皮层中有由卵黄膜下陷形成的与卵表垂直的皮层囊,内有棒状结构称棒状周边体,其内物质为凝胶前体。对虾卵子的激活并不需要精子的发动,而是在卵子与海水接触后即开始进行。在卵子激活过程中,棒状周边体向外放出形成花冠状的凝胶层,然后从基部开始逐渐消失并向远端扩展,最后完全消失,同时卵子进行成熟分裂放出第一、第二极体,并举起受精膜,完成激活反应。还对中国对虾卵子激活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虾受精过程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光镜和电镜切片技术,对中国对虾的受挤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中国对虾成熟卵子处于第1次成熟分裂前期,卵子激活后产生胶质层,精子在卵子的诱导下产生顶体反应后进入卵子。中国对虾为多精入卵、单精受精。精子入卵后,卵子完成成熟分裂并举起围卵膜,但精子的存在并非此过程所必需。在卵子进行第1次成熟分裂时,其纺锤体旋转90°。卵子完成成熟分裂后,精卵原核原核化并向卵子中央移动,最后,精卵原核结合形成合子核,卵子完成受挤过程。  相似文献   

20.
陈新军  马金  刘必林  陆化杰  曹杰 《水产学报》2011,35(8):1191-1198
根据2007年7—10月在西北太平洋柔鱼传统作业渔场采集的样本,利用耳石微结构对其渔获群体结构、年龄与生长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雌性个体胴长为200~395 mm,日龄为123~258 d;雄性个体胴长为200~353 mm,日龄为127~274 d。7、8月渔获样本的优势日龄为151~180 d,9月为181~210 d,10月为211~240 d。孵化日期为2006年12月下旬至2007年6月上旬,其中1—4月为高峰期。雌性个体的胴长绝对生长率平均为(1.175±0.127) mm/d,雄性为(0.952±0.213) mm/d。其胴长、体质量与日龄的关系可分别用线性和指数方程来拟合,雌、雄个体胴长和体质量生长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认为,传统作业渔场中大多数渔获属冬春生群,7—10月各月优势日龄组呈现出随月变化一致的趋势,进一步印证了柔鱼轮纹为日周期的结论。推测认为,柔鱼孵化后,从产卵场洄游至索饵场需要4~6个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