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国内外近年来相关的调查和研究资料,对沉积物氮磷赋存、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以期为沉积物氮磷的转化过程以及其与水体"内负荷"的潜在关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沉积物氮磷分布主要受到地域分布、水域类型、水域利用类型、水体污染状况、沉积物—水界面氮磷交换通量和沉积物生物扰动等因素影响。在较为稳定的水域中,微生物、...  相似文献   

2.
皮坤  张敏  李保民  李庚辰 《水产学报》2018,42(2):246-256
为了探讨不同主养模式池塘养殖期间沉积物—水界面氮磷营养盐通量变化特征以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扩散通量的原位观测装置,分析了2013年4—10月主养草鱼和主养黄颡鱼池塘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并探讨了影响营养盐交换通量的因素。结果发现:(1)在养殖初期,各种形态氮磷在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主要表现为从上覆水向沉积物的沉积,养殖中后期,由于温度升高以及池塘沉积物中营养物质的大量累积,各种形态氮磷表现为以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为主,表明池塘沉积物是氮磷营养盐的源与汇;(2)两种不同主养模式池塘氮磷通量的统计结果表明,沉积物—水界面-N、-N和-P通量变化无显著差异,而-N、TN和TP通量有显著差异;(3)上覆水中DO含量的升高显著促进界面间-N和-N释放通量,而-N和-P释放通量与上覆水DO浓度成显著负相关;温度的升高对各种无机形态的氮磷通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杭州湾及邻近水域叶绿素a与氮磷盐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蒋玫  沈新强 《海洋渔业》2004,26(1):35-39
本文根据2000-2002年6个航次的调查资料,阐述了调查水域海水表层叶绿素含量的分布规律和变化特点,分析了氮磷盐对叶绿素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水域氮磷盐与叶绿素含量关系随补充量的多少存在较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长江口水域叶绿素同磷酸盐的相关性较好,春夏季分别呈正、负相关,杭州湾与舟山渔场叶绿素同氨氮呈现良好的负相关。本调查水域主要表现为磷营养盐限制性。  相似文献   

4.
沉积物作为养殖系统中氮磷的蓄积库,对养殖水体氮磷水平调控发挥着重要作用,氮磷赋存形态影响其在沉积物中的吸附和释放。为研究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 Grube)对海水养殖池塘沉积物氮磷赋存形态的影响,以400 g/m2生物量设计不同规格双齿围沙蚕养殖实验,分别为小规格[(0.7±0.3) g]、中规格[(2.5±0.3) g]和大规格[(4.3±0.3) g]处理组,不放养沙蚕设为对照组,实验周期为45 d,分别于实验初、末期采集不同深度的沉积物,测定其中氮磷各赋存形态的含量。结果显示,不同规格双齿围沙蚕均显著提高了沉积物上、中层离子交换态氮(IEF-N)、弱酸可浸取态氮(WAEF-N)和强碱可浸取态氮(SAEF-N)含量(P<0.05),中、小规格处理组显著降低了沉积物中强氧化剂可浸取态氮(SOEF-N)含量(P<0.05);不同规格双齿围沙蚕均显著提高了沉积物上、中层非磷灰石无机磷(NAIP)含量(P<0.05),中、小规格处理组显著降低了沉积物中有机磷(OP)含量(P<0.05)。本研究表明,中、小规格的双齿围沙蚕可以加速沉积物中有机氮磷的矿化,促进沉积物其他形态氮磷向上迁移,使其更容易分解和释放,进而被水体浮游植物所利用。  相似文献   

5.
珠江口伶仃洋水域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珠江口伶仃洋水域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来源及评价PAHs对海洋生物的生态风险,于2010年6月采集珠江口伶仃洋水域20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采用GC-MS分析方法对沉积物中的16种PAHs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伶仃洋水域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总含量范围是143.90~522.67 ng/g,平均含量287.05 ng/g,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相比,该水域沉积物中PAHs污染处于中等水平。本实验采用目前较为常用的比值法(如荧蒽/芘、芘/苯并(a)芘)对调查区域沉积物中的PAHs来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站位沉积物中的PAHs可能主要来源于石油污染,仅一小部分站位PAHs来源于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利用效应区间低中值法评价珠江口伶仃洋水域沉积物中PAHs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在所设的20个站位中,有3个站位处的沉积物中的苊和芴对生物可能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而其他站位沉积物中所有PAHs的含量均未达到生态风险评价标准,可以确定该水域沉积物中PAHs对生物具有潜在生态风险的可能性很小;有9个站位处的沉积物中的茚并(1,2,3-c,d)芘对生物可能存在生态风险;利用平均效应中值商法评价PAHs对珠江口伶仃洋水域的生态风险,认为所有站位处PAHs对生物体的潜在的综合生态风险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6.
深沪湾海水、沉积物及贝类体内重金属的含量与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1998年5月和9月深沪湾海域环境调查资料,着重分析了深炉湾海水、表层沉积物及褶牡蛎和菲律宾蛤仔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结果表明:深沪湾海水中Cu、Pb、Cd、Zn、Hg等含量均低于渔业水质标准,而表层沉积物的Pb、Zn含量大部分已超标,近岸水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Cu、Pb、Cd、Zn的含量明显高于湾中心水域,湾顶水域高于湾口水域。Hg的含量是湾南部水域高于北部水域。文中还根据全国海岸带污染综合调查专业组制定的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对2种贝类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深沪湾的养殖贝类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  相似文献   

7.
陈凯 《福建水产》2009,(3):27-29
通过2008年5月对湄洲湾的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的调查,对石油类在湄洲湾表层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的石油类含量范围为20×10^-6~87×10^-6,平均值为40×10^-6,其含量分布从湾内到湾外呈下降趋势,水平方向也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主要受陆源输入,水文动力因素和沉积物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夏季莱州湾及附近水域理化环境及营养现状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7年8月对莱州湾及附近水域的调查资料,讨论了温度、盐度、pH、溶解氧(DO)、溶解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4^3--P)等理化因子的分布特征,并对该水域的营养水平和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莱州湾西部和西南部水域表层和底层的DIN含量较高,均呈向东北方向递减的趋势;表层PO4^3--P含量分布较为均匀,在湾口中部水域有一小范围的高值区,并呈向四周逐渐递减分布。底层水平基本与表层一致,但其高值区范围较大,等值线较为密集。营养盐与盐度的相关分析表明,DIN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DIN主要来自河流径流的输送;而PO4^3--P与盐度相关性不十分显著,这表明莱州湾PO4^3--P的补充并非主要来自河流径流输入,而是以有机物的分解矿化再生为主,同时,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由水域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看,N/P值均大于Redfield比值16,P显得相对缺乏。根据营养化评价模式和有机污染指数计算结果,2007年夏季莱州湾水域营养水平基本属于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有机污染程度属3级,表明该调查水域受到轻度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郊养殖池塘表层沉积物中氮磷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6年2、3月对广州市郊养殖池塘表层沉积物中的氮磷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池塘表层沉积物中的TN和TP、含水率、TOM(总有机质)均明显高于珠江参照点,TN、TP、含水率和TOM分别为2.358 mg/g、1.643 mg/g、62%和9.9%;养殖池塘表层沉积物磷形态主要是以HCl-P为主,占TP的45.8%,而珠江参照点则主要是以NaOH-P为主,占TP的66.1%.池塘表层沉积物中TN/TP与水体中TN/TP有近一个数量级之差,前者为6.27~16.37,而后者则仅为0.82~1.97,这可能与表层沉积物氮磷的循环特点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0.
长江口重要渔业水域重金属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长江口重要渔业水域重金属的分布特征,评价其污染现状,于2016年5月和8月共采样2次,布设采样点12个,采集水样48个,沉积物12个,分析重金属分布特征并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水样中Cu、Zn、Pb、Cd、As的含量分别为0.0013~0.012 0、0.0010~0.0200、0.000 036~0.000 220、0.000 006~0.000 027、0.001 9~0.003 5 mg/L。水样中Hg含量很低,最低的未检出,最高为0.000 09 mg/L。长江口渔业水域的水相重金属除2016年8月S1采样点底层水样Cu含量略有超标,其它均能达到渔业水质标准。长江口渔业水域沉积物含量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一类标准,沉积物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利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SQGs)评价沉积物的生物毒性,结果表明,长江口渔业水域沉积物重金属生物毒性风险较大的是As,其次是Cu和Hg。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列举了鲟鳇鱼及其产品的经济价值,阐明了其保护等级,对黑龙江省鲟鳇鱼的自然资源及人工养殖情况的历史阶段变化作了详细的介绍,对当前的开发利用及资源保护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指明了在当前鲟鳇鱼开发利用及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海水养殖贝类体中TPH和PCBs的分布和积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5年4月和10月对厦门海域贝类养殖区养殖贝类体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的调查资料,对4种养殖贝类(僧帽牡蛎、菲律宾蛤仔、泥蚶和缢蛏)体中石油类(TPH)和多氯联苯(PCBs)含量的分布和积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厦门海域4种养殖贝类体中TPH和PCBs含量范围分别为(2·89~34·6)mg/kg,湿重和(5·06~45·7)μg/kg,湿重,总平均值分别为12·3mg/kg,湿重和15·5μg/kg,湿重。总体上,养殖贝类体TPH和PCBs含量的区域分布,潮间带养殖贝类>浅海养殖贝类>虾池养殖贝类,呈西海域和同安湾内较高,大嶝海域较低的格局。养殖贝类体TPH和PCBs含量季节变化呈春季(4月)高于秋季(10月)之势。养殖贝类体内组织对TPH和PCBs吸收和积累能力的高低为胃(包括胃含物)>肌肉组织>外套腔液。缢蛏体对TPH的吸收和积累能力较强,泥蚶对PCBs吸收和积累能力较强。这与其自身对TPH和PCBs的吸收和排泄能力有密切的关系。厦门海域养殖贝类受到PCBs轻度污染,一些养殖区的缢蛏、泥蚶和僧帽牡蛎受到TPH的不同程度污染。  相似文献   

13.
闻秀荣  于翔 《水产科学》2005,24(4):27-29
1987~1990年对辽宁省鱼病调查结果表明,主养鲤、鲫塘粘孢子虫病呈上升趋势。为此于1996~2000年在沈阳和辽阳两市部分主养鲤、鲫池塘进行了防治试验。试验采取室内外相结合的方法,对粘孢子虫病的种类、寄生部位和药物及剂量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泼洒0.3×10-6~0.4×10-6敌敌畏乳剂(80%),同时投喂孢子散或0.2‰~0.3‰的敌敌畏药饵3~5d,并适当更换池水,可有效地防治鲤鲫体内外的粘孢子虫病。  相似文献   

14.
刺网是黄渤海区的重要渔具渔法之一,2009年刺网渔获量达109.57万t,占该区三省一市总渔获量的30.14%,居于第2位。2010年对32个渔港渔村的刺网渔具渔法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这些调查资料作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4个地区有刺网渔具渔法,涉及2型2式54种。其中,漂流单片刺网22种,占40.7%;定置单片刺网13种,占24.1%;漂流三重刺网16种,占29.6%;定置三重刺网3种,占5.6%。2009年刺网总数量为350余万片,河北最多,达到164万片;天津次之,为94万片。地区频率指数表明,刺网渔具渔法主要分布在渤海的营口至黄骅以及黄海的青岛至威海一带沿海。主捕对象网具频率指数表明,梭子蟹、海蜇、虾蛄、鲳、鲅、小黄鱼、中国对虾是刺网渔具的主要捕捞对象。大多数刺网的网目尺寸偏小。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抽样调查基本上能够反映出黄渤海区刺网的概况。  相似文献   

15.
硇洲马尾藻人工育苗常见敌害生物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柽  杨彬  谢恩义 《水产养殖》2012,33(7):35-39
本文调查了硇洲马尾藻人工育苗期间的主要敌害生物,并初步探讨了不同物理方法和化学药剂对其敌害生物的清除效果,旨在为人工育苗栽培提供基础资料。调查发现硅藻、刚毛藻、石莼、浒苔等附生藻类对硇洲马尾藻生长影响较大,蓝子鱼、麦秆虫和藻钩虾的摄食是硇洲马尾藻幼苗海区培育的主要危害。苗帘用5%硫酸铵药浴5min可抑制刚毛藻的生长,以2%柠檬酸药浴5min、0.3%醋酸药浴3min、3%硝酸铵药浴5min等均可药杀石莼、浒苔等附生绿藻,用640mg/L敌百虫浸泡10min可杀灭藻钩虾。  相似文献   

16.
从预防病害发生入手,应用沉淀分离、旋流分离和砂滤等固液分离技术,提高循环水量,增加固液分离、生物过滤、紫外线消毒等水质净化频次,保持鱼类、水质环境和病原微生物的生态平衡,以生态清洁的方式健康养殖。结果表明,在生态清洁型循环水系统中养殖点带石斑鱼,养殖期12个月,无明显病害发生,养殖过程不用药,养殖产量为25.44 kg/m2,成活率87.42%。  相似文献   

17.
鲑鳟鱼类是典型的冷水性鱼类,经济价值高,是世界重要经济养殖鱼类之一。然而,随着其养殖产量攀升,养殖密度增大,养殖环境恶化,鲑鳟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生和危害也日趋频繁和严重,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鲑鳟鱼常见的、危害较为严重的寄生虫主要包括三代虫(Gyrodactylus)、鱼虱(Caligus rogercresseyi)、阿米巴原虫(Neoparamoeba perurans)、脑碘泡虫(Myxobolus cerebralis)、苔藓鲑四囊虫(Tetracapsuloides bryosalmonae)和库道虫(Kudoa spp.)。这些寄生虫生活史简单,繁殖速度快,大多寄生在鱼体表面及体内的各种组织器官上,导致鱼体生长缓慢、抵抗力下降,引起鱼体损伤并造成死亡。在防治方法上,通过物理控制、化学药物和免疫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控。本文对鲑鳟鱼常见寄生虫病领域的研究和成果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鲑鳟鱼寄生虫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洞庭湖水文泥沙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泥沙的冲於演变规律,为正确评价洞庭湖的淤积特性和江湖淤积的有效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基于湘潭站等9座重要水文站2002-2016年间的水文泥沙监测资料,系统梳理洞庭湖水系的水沙特性及水文泥沙参数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松滋西河、澧水和洞庭湖2016年的年径流量相比2002年增大0.3%~16.2%,其他河道降低2.9%~34.2%;资水的泥沙中值粒径2002-2016年降低57.1%,其他河道增大26.7%~300%;资水和洞庭湖2016年的年均含沙量、年输沙量相比2002年分别增大21.5%~22.2%、5.7%~40.6%,其他河道分别降低13.6%~82.9%、6.7%~88.8%;参数间相关性由强到弱排序为年均含沙量-年输沙量、年径流量-年输沙量、年径流量-年均含沙量、年均含沙量-中值粒径、年输沙量-中值粒径、年径流量-中值粒径;东、南洞庭湖入湖泥沙量和淤积量在时序上分别下降29.9%、144.73%,出湖泥沙量、排沙比分别增大55.72%、113.7%;西洞庭湖入湖泥沙量、出湖泥沙量、淤积量、排沙比在时序上降低24.06%~88.24%。三峡水库蓄水拦沙的作用降低了洞庭湖的入湖沙量、淤积量,增大了排沙量和排沙比,有利于洞庭湖寿命的延长。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口蹄疫的流行情况及防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以传播迅速和发病率高而被国际兽医局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之首。该病不但严重危害畜牧业和经济,还对国家声誉、国际关系也有很大影响。本文在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有关口蹄疫文献的基础上,对其流行情况、防制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为该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Identifying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fish diversity in streams is basic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stream fishes. The “upstream–downstream” patterns in the taxonomic α-diversity of stream fishes have been widely surveyed. However, the longitudinal patterns in the functional diversity and β-diversity of stream fishes have been given less attention. In this study, we surveyed fishes along an upstream–downstream gradient in a headwater stream of the Qiantang River, China, and examined the longitudinal variations in fish diversity. Our aims were to assess whether the longitudinal patterns in fish diversity were consistent between the taxonomic and functional metrics and between the α- and β-aspects of diversity. We found that both species richness and functional richness of fishes showed a hump-shaped relationship with the distance from headwaters, while both taxonomic and functional β-diversities presented the U-shaped distributions along the river continuum. Functional diversity related more to the distance from headwaters than taxonomic diversity. Despite their simil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distance from headwaters, taxonomic and functional β-diversities were dominated by species turnover and function nestedness components, respectively.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along the river continuum in a subtropical stream, the α- and β-aspects of fish diversity present different longitudinal variations. Although the taxonomic and functional diversity shows similar relationships with distance from headwaters, their spatial variations are driven by different ecological proce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