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HACCP体系在水产调味品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HACCP原理对水产调味品的生产在鱼类生长、加工的过程中包括生物性的,化学及物理性的危害因素进行危害分析(HA),确定了原料接收、食品添加剂称量、包装瓶灭菌、(产品)加热灭菌等工序为关键控制点(CCP)。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包装对日本鳀鱼干常温贮藏期间的品质特性影响,以空气包装为对照,与真空包装、气调包装和CO_2包装做比较,测定贮藏过程中菌落总数、TVB-N、POV、TBA、色差、挥发性风味成分及感官评分的变化。结果显示,真空、气调、CO_2 3种包装均能有效抑制日本鳀鱼干微生物生长,常温25°C贮藏8 d后,真空包装组样品TVBN、POV和TBA值分别较空气包装组降低47.08%、4.13%和25.49%,并且真空包装组样品在减缓样品色泽变化、保护肌纤维结构完整性、保留挥发性风味成分和保持感官特性方面均具有较佳效果,确定了真空包装为日本鳀鱼干的最佳包装方式。基于Arhenius方程建立了日本鳀鱼干货架期预测模型,25和35°C下真空包装日本鳀鱼干的货架期分别为6.07和3.23 d。本研究成果可为日本鳀鱼干常温物流过程中的品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HACCP系统在水产品软罐头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予箭 《水产科学》2002,21(4):33-36
以带鱼软罐头生产为例,分析了水产品加工的原料,环境条件,杀菌工艺条件等各方面对产品可能带来的危害,指出了水产品软罐头生产过程的关键控制点,并提出了带鱼软罐头生产中实施HACCP计划时原料及各加工工序的危害因素,卫生操作规范,监控测定方法及修正措施。  相似文献   

4.
根据食品法典委员会HACCP标准和冻干即食刺参的加工工艺,对冻干即食刺参的生产环节进行了潜在危害分析,确定了原料验收、蒸煮、冻干、充氮包装等4个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控制点,制订了详细的HACCP计划,通过实施这一计划来规范管理加工过程,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油浸烟熏扇贝罐头的质量安全,应用HACCP原理对油浸烟熏扇贝罐头的生产从原料到消费的全过程进行危害分析,确定显著危害以及原料验收、装罐、封口、杀菌和冷却共5个关键控制点,在关键控制点上设立关键限值,进行重点监控、记录、纠偏。同时系统地分析了建立HACCP体系需要的GMP和SSOP基础体系,并从文件审核和现场审核两个方面论述了验证HACCP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是否有效运行需重点关注的对象,确保HACCP体系的严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HACCP体系在烤鳗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ACCP(HazardAnalysisandCriticalontrolPoint)即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是对可能发生在食品加工环节中的危害(如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进行评估,进而采取控制的一种预防性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在烤鳗生产加工中,通过实施HACCP体系,将鳗鱼原料接收、蒸煮、金属探测设置为关键控制点(CCP),分别控制药物残留等化学性危害、细菌性病原体等生物性危害及金属异物等物理性危害,并遵循GMP(良好操作规范)和SSOP(卫生标准操作规程),能有效消除或降低食源性危害,保证产品的质量。一、烤鳗生产工艺流程原料鳗→蓄养→选别→冰昏→剖杀…  相似文献   

7.
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为“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系统方法,强调沿着从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到食品产品食用的连续过程,采用一种纵向的、连续的控制方式,所以HACCP方法又被称为“食品安全的纵向保证法”,是企业建立在GMP(良好操作规范)和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基础上的食品安全自我控制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其宗旨在于确保在产品制造、包装和贮藏等过程中的相关人员、建筑、设施和设备均能符合良好的生产条件,防止产品在不卫生的条件下,或在可能引起污染的环境中操作,以保证产品安全和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8.
(六)如何确定关键控制点关键控制点(CCP)是食品安全危害能被控制的,能预防、消除或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一个点、步骤或过程。对在危害分析期间确定的每个显著危害,必须有一个或多个关键控制点来对其进行控制。关键控制点设置的是否正确,对HACCP计划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控制点(CCP)控制的是影响食品安全的显著危害,但显著危害的引入点不一定是关键控制点(CCP),例如:在生产单冻虾仁的过程中,原料虾有可能带有细菌性病原体,它是一种显著危害,原料虾收购是细菌性病原体的引入点,但该点并不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即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着眼于食品在加工和储藏过程中,在生物、化学和物理危害的影响下受到的偶然的污染。这种污染可能来自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根据食品和加工的特点进行危害分析,并通过预防和控制措施将危害降低或消除到可接收水平。这一体系是一种能显著提高水产品安全性的有效管理体系,能为产品在加工贮藏过程中安全卫生及货架期的有效延长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一、HACCP体系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过程HACCP(HazardAnalysisandCriticalControlPoint即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计划,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权威的食品安全质量保证体系——HACCP体系的核心,是用来保护食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免受可能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因素的危害。其宗旨是将这些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消除在生产过程中,而不是靠事后检验来保证产品的可靠性。HACCP体系是一种建立在良好操作规范(GMP)和卫生标准操作规程(SSOP)基础之上的控制危害的预防性体系,它的主要控制目标是食品的安全性,因此它与其他的质量管理体…  相似文献   

11.
畜肉状浓缩鱼蛋白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达嘉  严小秋 《水产学报》1990,14(2):129-136
畜肉状浓缩鱼蛋白是八十年代开发的一种新产品。本文作者利用中国海区的中、上层鱼类——沙丁鱼、马面鲀等作为原料,参考畜肉的物、化特性,经过反复实验、研究,制定了以下的工艺流程和条件。原料鱼经去头、去内脏、采肉后加入适量的氯化钠,调整pH至7.5左右,经机械挤压扭曲,然后乙醇萃职两次,多脂鱼进一步用高温乙醇萃取,最后干燥至要求水份,而得到高蛋白、低脂肪的产品,其复水性达到5倍,相对鱼肉得率17%以上。蛋白质在加工过程中损失较少,得到了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2.
即食海参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工艺加工的海参干制品烹调时需要水发,本试验拟解决由于干制品给食用带来的不便,以冷鲜海参作为研发对象,从原料的特性和功能入手,利用海参特殊的营养结构和组分等特点,采用了科学合理的加工技术,对传统的海参加工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改造,通过正交试验对焖煮、浸渍等关键技术的探讨,成功的研制出即食海参间断式加热焖制工艺,且焖制水温为90℃、焖制时间为4 h、循环次数为3次,加工的成品即食海参不但肉质富有弹性、色泽较好、风味独特,而且最大程度地减少了营养成分损失。  相似文献   

13.
虾青素由于结构稳定性较差,在高温条件下易降解和异构化。为了掌握南极磷虾粉加工过程中虾青素含量、结构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虾青素在各加工阶段的含量及结构变化,对比虾青素在各加工阶段的抗氧化性差异,分析虾青素结构与功能活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南极磷虾原料中虾青素含量为110.6 mg/kg,其中全反式结构虾青素占比90.7%,13-顺式虾青素和9-顺式虾青素占比分别为4.7%和4.6%,经过蒸煮和干燥后,虾青素含量分别为88.7和52.1 mg/kg,全反式虾青素占比分别为76.2%和72.2%,13-顺式虾青素占比分别为19.9%和21.9%,9-顺式虾青素占比分别为3.9%和5.9%。南极磷虾原料中虾青素的3S, 3′S,3S, 3′R和3R, 3′R三种光学异构体含量分别为16.8、17.9和72.1 mg/kg,蒸煮后分别为12.0、25.5和55.3 mg/kg,干燥后分别为2.8、8.1和12.4 mg/kg。各阶段虾青素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均显著强于Vc,在羟基自由基清除实验中,蒸煮和干燥后的虾青素抗氧化能力强于原料中的虾青素,在FRAP铁离子还原实...  相似文献   

14.
黄海南部和东海中北部黄鮟鱇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4年4、6、9月和12月在黄海南部和东海中北部(27°00′~34°00′N、122°00′~127°00′E)进行的渔业资源大面定点底拖网调查资料,以相对资源密度指数作为指标值,分析了黄鮟鱇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GAM模型,分析了黄鮟鱇数量分布与经纬度、水深、底温和底盐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黄鮟鱇主要分布在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海区,4个季节的分布范围有明显不同,以春季为最大,冬季最小;黄鮟鱇适宜底温、底盐和水深范围分别为11~14℃、33.5~34.5和40~90 m;根据黄鮟鱇分布的底温范围,推断黄鮟鱇为冷温性鱼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不同加工方式对皱纹盘鲍制品消化特性的影响,分析了生鲜、煮制、罐制和干制4种方式对鲍鱼肌肉蛋白在消化酶作用下的分解情况。利用模拟胃肠液消化及SDS-PAGE比较分析不同加工方式对鲍鱼肌肉消化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4种加工方式下鲍鱼肌肉组织微观结构的差异。结果显示,与生鲜鲍鱼相比,经煮制的鲍鱼较易被消化,罐制加工产品最易被消化,而干制鲍鱼最难被消化。不同加工方式对鲍鱼肌肉的组织结构有较大影响。进一步对不同皱纹盘鲍制品模拟胃肠液消化终产物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发现它们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抑制活性(IC50)依次为罐制(464.2μg/m L)干制(665.4μg/m L)煮制(775.7μg/m L)生鲜(803.9μg/m L)。研究表明,不同加工方式对鲍鱼制品在机体内的消化特性及产物对ACE抑制活性存在差异,为优化鲍鱼制品生产加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再议东黄渤海带鱼种群划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根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早年收集的1971—1982年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捕捞统计资料,从地理隔离、数量动态方面分析我国近海带鱼种群的划分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东黄渤海带鱼存在两个种群,即黄渤海种群和东海种群。通过带鱼鱼群移动影像发现,黄渤海带鱼和东海带鱼在江苏北部近海(34?00?N,121?00?E)附近发生了混栖,这一海域的带鱼产量仅占当月总产量的1.16%;两种群带鱼在外海越冬场也发生混栖,这一海域带鱼产量仅占当月总产量的5.51%。本研究认为,之所以分为黄渤海带鱼和东海两个种群,主要证据有6个:其一,可能发生混栖海域带鱼群体的数量很少,均仅占当月带鱼产量的极少数;其二,在混栖海域,不同带鱼鱼群并未发生群体间个体完全混合,在产卵洄游过程中,各自群体将仍旧依照各自洄游路线回到越冬场,因而在产卵场发生遗传杂交的可能性很少;其三,带鱼在越冬场的混合不属于产卵场杂交,因此,不同种群带鱼因为产卵和杂交发生种群遗传性状融合的可能性较少;其四,黄渤海带鱼和东海带鱼有着各自不同的数量变化规律,两者近年来产量差距悬殊,黄渤海种群带鱼资源在衰退的同时,没有得到东海带鱼群体的补充;其五,除了在江苏北部近海和外海发生群体混栖,黄渤海带鱼和东海带鱼各自的分布空间完全隔离;其六,这两个不同带鱼种群在洄游中存在不同的水团背景。结合以往带鱼种群体征差异分析的结果,可以认为,黄渤海带鱼和东海带鱼分属不同的带鱼种群。在东黄渤海,带鱼整体上可以划分为黄渤海带鱼种群和东海带鱼种群。  相似文献   

17.
在10余年的推广以配合饲料饲养淡水鱼的工作中,通过跟踪鱼病防治服务,在山东省发现了以下营养性疾病:1)鲤瘦肌病:此病在剐开始推广配合饲料时,因养鱼户自己购买原料中的鱼粉氧化变质而引起的。2)草鱼、鲤肝胆病变与浮水病:此病从投喂配合饲料时发生,并随时间的推移呈日渐严重趋势。按鱼的营养需要配置饲料,此病可绝。3)喹乙醇中毒病:此病鲤多见,随配合饲料的产生而产生。投喂高维生素的全价配合饲料后可愈。  相似文献   

18.
Press cake meals were prepared from previously frozen herring immediately following thawing and after storage for 8 or 12 days at 2-5°C. Each of the raw sources of herring was subjected to two processing temperatures, 75°C and 100°C, during meal preparation. Also, protein hydrolysates were prepared using ocean perch when fresh or after storage at 2-5°C for 4 or 8 days. Subsequently, each of the three hydrolysates was dried at 85°C or 93°C. In two separate experiments, each of the herring press cake meals and dried perch protein hydrolysates was blended with a reference diet in a 30:70 ratio (test protein source: reference diet). All diets contained 5 g kg?1 chromic oxide as an indigestible marker. The reference diet and all test diets were provided to satiation to chinook salmon in salt water and rainbow trout in fresh water, with digestibility of organic matter, protein and energy measured by difference. Digestibility of protein was also measured by the pH-stat and dilute pepsin solubility in vitro techniqu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variation in processing temperature to a maximum of 100°C had little effect on digestibility of marine fish protein sources. By contrast, raw material storage for 8 days or more at 2-5°C prior to processing was found to reduce organic matter digestibility and sometimes nitrogen digestibility in salmonids. In vitro measures of digestibility were of little help in predicting the nutritive value of the test protein sources. Cadaverine level in herring press cake meal was shown to be a good indicator of spoilage in the raw material.  相似文献   

19.
东海绿鳍马面鲀群体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民权 《水产学报》1994,18(1):45-56
本文根据江苏省海洋渔业公司(1974-1989年)在东海的绿鳍马面渔获量(约18.2万吨),结合东海水温等资料分析绿鳍马面在东海的群体分布,并作初步探讨。经分析表明:(1)东海的绿鳍马面冬季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地理差异;(2)在冬季东海的该鱼种存在着三个地方群体,即东海群体、黄海群体和日本海群体;(3)在捕捞东海群体的马面纯时从渔获物中反映出它的组成结构变化,70年代捕获的主要是剩余群体,80年代后期捕获的则是补充群体;(4)钓鱼岛水域是该鱼种的东海群体的产卵场,保护该产卵场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