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鲤F1代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敏  石英 《水产科技情报》2015,42(6):324-327, 333
为了更好地开展黄河鲤的选育工作,明确影响其体质量的主要外部形态指标,通过形态特征来完成对黄河鲤体质量的选育,随机选取黄河鲤F1代成鱼100尾,测量其体质量、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尾柄长、尾柄高、体厚、眼径、吻长、眼间距等11个形态学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影响黄河鲤F1代体质量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结果表明,除尾柄长、体厚、眼径外,其余各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均呈极显著水平;除尾柄长外,其余各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影响黄河鲤F1代体质量的主要性状是体长和体高,体长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大(0.640**),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为40.96 %;体高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小(0.395**),间接作用大于直接作用(0.509)。决定分析的结果与通径分析的变化趋势一致;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总的决定系数为0.967 6,它与相关指数R2的数值相等。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经偏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建立了体质量为因变量,体长、体高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2 168.111+52.017X1+113.165X2。  相似文献   

2.
红鲤生长性状的上位性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研究了兴国红鲤(Cyprinus carpiovar.singuonensis)、荷包红鲤(C.carpiovar.wuyuanensis)和瓯江彩鲤(C.carpiovar.color)的双列杂交子二代F2的体质量和10个形态性状(全长、体长、体高、体宽、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尾柄长和尾柄高)的上位性遗传效应。结果表明,除体高外,其余性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加性×加性上位性方差,其中体质量、全长、体长、头长、吻长和尾柄长的加性×加性上位性方差达显著水平(P<0.05);这10项性状的上位性方差占总遗传变异量的百分率为:体质量11.4%、全长22.6%、体长14.0%、体宽8.3%,头长24.2%、吻长17.5%、眼径12.9%、眼间距23.1%、尾柄长5.4%和尾柄高20.1%;通过3种红鲤亲本的遗传育种效应预测发现,瓯江彩鲤的加性和上位性效应能显著增加后代的体质量、全长和体长,而兴国红鲤和荷包红鲤的加性和上位性效应能显著降低后代的体质量、全长和体长。上位性遗传效应在鱼类数量性状的遗传育种中具有较重要作用。[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573-578]  相似文献   

3.
采用全红体色日本彩鲫( Carassius auratus)与青灰色建鲤( Cyprinus carpiovar Jian)杂交,对所获得鲤鲫F1(建鲤♀×彩鲫♂)和鲫鲤F1(彩鲫♀×建鲤♂)两个杂交群体的个体及其父母本的外形特征进行研究,从而了解建鲤与彩鲫正反交后代的形态特征。试验分别从大学实验室随机取样50尾,对体型指数、可量性状、可数性状和肥满度分析比较。在体型指数体长/全长中,鲫鲤F1偏向母本,而在体高/体长中,鲤鲫 F1偏向母本;头高/体高、头高/头长、尾柄长/尾柄高都偏向建鲤,头长/体长这一体型指数处于亲本之间,属于杂交性状。进而推测生长性能出现离散现象,控制体色的基因来自母本。  相似文献   

4.
松浦镜鲤与德国镜鲤选育系(F_4)的可量性状、鳞片数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松浦镜鲤(SP)和德国镜鲤选育系(F4)(DJ)的可量性状及体表鳞片数进行比较,SP与DJ的可量性状与体表鳞被存在差异.SP的体长/体高(2.44±0.15)、头长,眼间距(2.24±0.08)明显小于DJ,体长/头长(3.86±0.20)、头长/吻长(2.99±0.23)明显大于DJ,SP体表的鳞片数明显少于DJ.结果表明,从DJ到SP遗传选育过程中,体型和鳞片的变化已达到了选育目的.  相似文献   

5.
相同室外网箱养殖条件下,比较白鲫自交F_1及其与散鳞镜鲤、黑龙江野鲤、禾花鲤和兴国红鲤四种鲤鱼杂交F_1鱼苗的形态特征与生长的差异。结果显示:全长/体长、体长/体高、体长/头长、头长/头高等可量性状参数比值差异显著,可作为几者之间形态区别主要参数。其中白鲫(♀)×黑龙江野鲤(♂)的全长为体长的1.64倍,体长为体高的3.00倍,为头长的3.50倍,为尾柄宽的7.68倍,尾柄长为尾柄宽的1.48倍。各方面指标显著优于其他组别。从数据可以看出白鲫(♀)×黑龙江野鲤(♂)体略高,头略短,尾柄略窄长,体型较修长,表明该杂交组合鲫鱼体长体重增长率方面都显著优于其他组合,体型合适。  相似文献   

6.
在环境相同的池塘中对易捕鲤F3及亲本大头鲤的一龄鱼种进行生长对比试验,结果:易捕鲤F3的平均体重和绝对增重率都显著高于大头鲤;肥满度亦显著大于亲本大头鲤。以上结果表明,杂交选育的后代易捕鲤F3生长性能好于亲本大头鲤。  相似文献   

7.
在环境相同的池塘中对易捕鲤F3及亲本大头鲤的一龄鱼种进行生长对比试验,结果:易捕鲤F3的平均体重和绝对增重率都显著高于大头鲤;肥满度亦显著大于亲本大头鲤。以上结果表明,杂交选育的后代易捕鲤F3生长性能好于亲本大头鲤。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Pelteobagrus vachelli♂×P.fulvidraco♀)主要形态指标和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对509尾杂交黄颡鱼11项计量性状(体长、全长、头长、体高、尾柄高、尾柄长、体厚、吻长、眼径、眼间距和体质量)及11项标准化性状(肥满度、体长/头长、眼径/吻长、体长/体高、体长/体厚、体长/尾柄长、头长/吻长、头长/眼径、体高/体厚、尾柄长/尾柄高和体长/全长)进行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并建立雌雄判别方程式。主成分分析显示,杂交黄颡鱼的主要形态指标可以分为整体框架轮廓指标、肥瘦程度、眼间距特征、头部特征、尾部特征和身体前部T型结构特征6个方面,累积贡献率达76.36%。散点图结果显示,雌雄个体在体质量上存在明显差异,与判别分析结果一致。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将326尾2龄杂交黄颡鱼和183尾3龄杂交黄颡鱼的11项计量性状与11项标准化性状逐步剔除,筛选出关于2龄鱼群体的全长、体长、体高、体质量、体长/体高、头长/眼径、体高/体厚和体长/全长8个变量,3龄鱼群体的全长和体质量2个变量,分别建立起性别判别函数。通过将数据代回方程中检验可得出2龄鱼综合正确率87.0%、3龄鱼综合正确率84.2%。t-检验结果显示,雌雄杂交黄颡鱼的主要差异集中在肥满度及外部轮廓指标上,雄鱼较雌鱼体型更宽、更长。上述差异性状和雌雄判别方程式可为杂交黄颡鱼性别的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检测分析黑龙江和长江地区散鳞镜鲤Cyprinus carpio群体的主要生物学特征、生长性能、生化遗传特性。结果表明:长江群体后代鳞被分离较大;全长/体长、体长/体高、体长/体厚、体长/头长、体长/头高、头长/头高、尾柄长/尾柄高等可量性状差异显著。黑龙江群体较长江群体在1龄鱼阶段具有生长优势,2龄鱼生长无明显差异。2个群体1龄和2龄鱼的成活率无明显差异。测量不同酶在不同组织中的活性,结果发现长江散鳞镜鲤与黑龙江散鳞镜鲤在酯酶和乙醇脱氢酶的谱带活性具有一定的差异,淀粉酶、超氧化歧化酶、苹果酸脱氢酶及其他酶的带型和活性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对捕捞自闽东海域的209尾体质量7.70~66.09 g、体长79.88~150.70 mm的棘头梅童鱼的外部形态、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形态特征参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棘头梅童鱼鱼体呈长椭圆形,侧扁,背部呈浅弧形;头大而圆钝,额部隆起;口大,口裂倾斜度大;吻短钝,眼小;头部及体部被薄圆鳞,鳞小;侧线发达,略呈弧形;背侧面灰黄色,腹侧面金黄色,鳃腔上部深黑色;唇橙红色,口腔浅色。背鳍鳍棘部边缘及尾鳍末端为灰黑色,各鳍为淡黄色。(2)全长、肛前长、尾柄长、头长、眼径、头高、体高、尾柄高、眼后头长和体质量与体长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体宽与体长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3)以体长为自变量、各参数为因变量进行拟合处理,结果显示,全长、肛前长、尾柄长、头长、眼径、体高、体宽和眼后头长与体长呈指数相关,而尾柄高、头高与体长呈线性相关,其中体质量(W)与体长(Sl)的拟合方程为:W=4.506 5×10-6Sl3.290 7(R2=...  相似文献   

11.
三种红鲤生长性状的杂种优势与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李思发 《水产学报》2006,30(2):175-180
对兴国红鲤、荷包红鲤、瓯江彩鲤及其双列杂交种(F1)在成鱼阶段的体重和10个形态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遗传相关分析发现:(1)兴国红鲤×荷包红鲤杂交,表现出显著的平均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兴国红鲤×瓯江彩鲤杂交、荷包红鲤×瓯江彩鲤杂交的平均杂种优势不明显,也未表现出超越瓯江彩鲤亲本的超亲杂种优势;(2)体重与全长、体长之间加性相关显著(rA>0.9),但显性相关不显著;全长与体长、全长与尾柄长、体长与尾柄长的加性相关及显性相关均显著(rA>0.9;rD>0.9);全长、体长与体高、尾柄高间均呈显著负加性相关(rA<-0.9);体高与尾柄长呈显著负加性相关(rA=-0.896),体高与尾柄高呈显著正加性相关(rD=0.970)。  相似文献   

12.
大口黑鲈家系早期形态性状的相关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7个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家系在4月龄和6月龄的生长数据,对大口黑鲈全长、体长、头长、尾柄长、体高和尾柄高6个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个形态性状之间均呈高表型正相关,其值在0.565~0.990之间;4月龄和6月龄全长对形态性状的贡献率分别为92.29%和86.40%,可作为大口黑鲈形态性状的选择指标;4月龄全长/体高和尾柄长/尾柄高对体型的贡献率分别为65.94%和34.06%,6月龄全长/体高和尾柄长/尾柄高的贡献率分别为69.08%和30.92%,这两个指标均可作为大口黑鲈体型的选择标准。另外,采用方差分析对大口黑鲈各家系的全长、绝对增长率、生长指标和体型指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家系S07D07的生长表现为最优。  相似文献   

13.
舟山群岛大鳞副泥鳅与真泥鳅形态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舟山群岛采集体长7.1~18.7 cm、体重3.2~55.6 g的野生泥鳅样本,依据侧线鳞数目初步分出127尾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uns dubryanus)和136尾真泥鳅(Misguruns anguilliaudatuses)。按体长段分组,分别记录两种泥鳅体长、体高、尾柄长、尾柄高、头长、吻长、口须长、头长等数据,统计分析体长/体高、尾柄长/尾柄高、头长/吻长、口须长/头长几组数据,结果显示:大鳞副泥鳅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07±0.10)倍,真泥鳅尾柄长是尾柄高的(1.84±0.12)倍。大鳞副泥鳅和真泥鳅口须长/头长分别为1.05±0.11,0.54±0.11。尾柄长/尾柄高口须长/头长在两种泥鳅之间也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对翘嘴鳜(♀)和斑鳜(♂)杂交F1代进行程序性的驯化,挑选出易驯化和不易驯化的2组。采用一维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了易驯化和不易驯化杂交鳜的形态差异;对易驯化杂交鳜全长、体长、体宽、体高、吻长、头长、眼径、眼间距、尾长、尾柄高、尾柄长和体质量等12个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试验结果显示,所选易驯化杂交鳜F1代体长、体高和眼径3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亦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通径系数达0.435;所选3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r2=0.949,说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应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以体质量为依变量(Y),体长(X2)、体高(X4)和眼径(X7)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Y=-15.527+0.127 X2+0.344 X4+0.903 X7。试验结果说明,翘嘴鳜和斑鳜杂交F1代存在易驯化和不易驯化个体的食性分化;用体长、体高和眼径估计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易驯化杂交鳜选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鲤鲫杂交F_1、高寒鲤、红鲫主要形态学特征:体高/体长比为39.60%、39.45%、41.81%;体厚/体长比为17.22%、18.27%、19.99%;眼径/体长比为5.16%、5.62%、5.79%;体厚/头长比为56.33%、57.22%、66.42%;眼径/头长比为16.90%、17.60%、19.28%。鳞式分别为31(5-6)/6 33、36(6-7)/(6-8)40、26(6-7)/(6-7)29。第一鳃弓左侧腮耙数分别为34.20、21.64、42.93。上述指标除体厚/体长、眼径/体长、体厚/头长、眼径/头长鲤杂交F_1比双亲低以外,其它指标均介于双亲之间。从上述三种鱼同塘饲养生长对照来看,鲤鲫杂交F_1分别比亲本高寒鲤、红鲫生长31.18%、96.60%。我们认为鲤鲫杂交F_1是一个极有前途的新的养殖对象。  相似文献   

16.
鲂属鱼类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鲂属鱼类种内及种间形态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广东鲂(M.hoffmanni)、鲂(M.skolkovii)和团头鲂(M.amblycephala)共382尾样本的23个可数性状和24个可量性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4种鲂的可数性状(尾部脊椎数),可量比例性状(口宽/头长、眼径/头长、腹鳍棘长/头长、肠长/体长、尾柄高/体长、第一鳔室长/体长、第二鳔室长/第一鳔室长、尾柄长/尾柄高)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作为4种鲂的判别性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可数性状(可量比例性状)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26.28%(26.01%)、19.92%(12.05%)和8.04%(10.18%),累计贡献率54.24%(48.24%)。主成分散点图显示,4种鲂聚为4簇,广东鲂、团头鲂区分明显。  相似文献   

17.
刘义新  肖祖国  徐振秋 《水产科学》2007,26(11):619-621
杂交鲤1#(高寒鲤♀×建鲤♂)、2#(高寒鲤♂×建鲤♀)体色为青灰色,全鳞,纺锤形,杂交鲤3#(高寒鲤♀×镜鲤♂)、4#(高寒鲤♂×镜鲤♀)为纺锤形,一部分青灰色,全鳞,另一部分为淡黄色,散鳞。二龄鱼的体长/体高为2.28~2.80,体长/头长为3.40~3.75,尾柄长/尾柄高为1.02~1.22,空壳质量/体质量的指数为89.6%~91.5%。杂交鲤3#、4#生长快,群体产量比建鲤高11.3%~61.2%。几种杂交鲤抗寒力均较强,自然越冬成活率一、二龄鱼均超过95%,是适合北方地区养殖的优良鲤鱼杂交种。  相似文献   

18.
通过解剖转基因鲤鲫杂交回交子代鱼、二倍体鲤和鲫鱼各30尾,观察并测定了其形态特征和内部器官结构。其主要性状为:转基因鲤鲫杂交回交子代的背鳍条Ⅲ,15—19;臀鳍条Ⅲ,5—6;侧线鳞31—38;侧线上鳞5—6;侧线下鳞5—7;鳃耙28—33;下咽齿2行。1.4—4.1;口须2对;肠长44—46;体长为体高的2.06—2.54倍,为头长的2.83—3.46倍,为尾柄长4.86—8.43倍,为背鳍基长2.18—2.80倍;头长为吻长的2.60一3.71倍,为眼径的4.20—5.20倍。为尾柄高的1.85—2.07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97—1.36倍;体高为头高的1.56—1.84倍。结果表明,转基因鲤鲫杂交回交子代的形态特征偏向于鲤鱼。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翘嘴红鲌(Eryghroculter ilishaeformis)主要形态指标和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2016年3月采集了67尾翘嘴红鲌,对其全长/体长、体高/体长、体宽/体长、尾柄长/体长、尾柄高/体长、眼间距/头长、头高/头长、头宽/头长、吻长/头长和丰满度10项标准化比例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R-聚类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并建立了雌雄判别方程式。主成分分析和R-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翘嘴红鲌主要形态指标可分为肥瘦程度特征、躯干部特征、尾部特征和头部特征4个方面。散布图结果显示雌雄个体在尾部形态上存在差异,同判别分析结果一致。通过逐步判别法从67尾翘嘴红鲌的10项标准化性状中筛选出体高/体长、体宽/体长、尾柄高/体长和丰满度4个比例性状,建立性别判别方程,对群体识别正确率达91.0%。经T检验,除体高/体长外,其他3个比例性状在两性群体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表明雌性相较于雄性体型较宽、较丰满,但尾柄较矮。上述差异性状及雌雄判别方程式可为翘嘴红鲌性别的鉴定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选取93尾(♂31尾,♀62尾)体质量(200±49)g淇河鲫鱼成鱼,选择鱼体形态特征的14个变量观察其外部形态的两性异形。采用协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和多元判别分析研究不同因变量的性差大小。14个变量中有7个变量(体高、体宽、头长、吻长、眼径、眼后长和尾柄长)在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0.01)。以体长为协变量对13个形态特征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发现,第一因子的特征值为4.117,主要变量为全长、体高、尾柄长和尾柄高,解释总方差的31.7%;第二因子的特征值为2.721,主要变量为头长、吻长和眼径,解释了总方差的20.9%;第三因子的特征值为2.594,主要变量为胸鳍长、腹鳍长和臀鳍长,解释了总方差的19.9%,3个因子共解释总方差的72.5%。判别分析的总体正确判别率为80.4%~86.3%,交互检验比回代检验的性别正确判别率略低一些,为76.5%~78.4%。结果显示雌性个体体长大于雄性个体,雄性尾柄长和尾柄高大于雌性,外部体型变量(体高、体宽和尾柄长)具有显著的两性异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