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草鱼死后常温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草鱼死后常温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背肉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草鱼死后30 h内质构、pH、乳酸、游离氨基酸、ATP及其关联化合物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草鱼肉的硬度和咀嚼性在死后23 h时达到最大值,弹性、内聚性及回复性均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H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23 h达到最大值。乳酸含量则先增加后减少。在整个贮藏过程中,鲜甜味游离氨基酸的总含量逐渐减少,而苦味游离氨基酸的总含量则逐渐增加。ATP含量在草鱼死后10 h内显著增加,具有鲜味的IMP含量则迅速减少,呈苦味的HxR和Hx含量逐渐增加。在整个贮藏过程中,K值一直增加。K值的变化情况表明,草鱼死后常温贮藏10 h内可保持较高鲜度,27 h时,K值达到68.99%,表明鱼肉已经腐败。研究表明,草鱼死后室温贮藏时应在10 h内尽快加工。  相似文献   

2.
基于电子舌技术分析不同采收期紫菜的滋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科学评价不同采收期的紫菜在滋味方面的差异,采用电子舌技术分析了头水、二水、四水和六水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的滋味组成,同时,对不同采收期紫菜中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等呈味物质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紫菜滋味主要由鲜味、鲜味回味、咸味和苦味组成。头水、二水、四水和六水紫菜的鲜味强度依次减弱。二水紫菜的鲜味回味值最大,头水和四水紫菜的鲜味回味值接近,六水紫菜的鲜味回味值显著降低(P<0.05)。头水和二水紫菜的咸味强度接近,且显著高于后期采收紫菜的咸味值(P<0.05)。头水、二水紫菜的苦味值接近,四水紫菜的苦味值略低,六水紫菜的苦味值最低。不同采收期紫菜的呈味物质含量及其对滋味的贡献程度差异较大。头水、二水、四水和六水紫菜的游离氨基酸总量依次减少,4组样品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滋味贡献大的游离氨基酸主要是丙氨酸和谷氨酸。呈味核苷酸中肌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IMP)对滋味的贡献大。头水、二水、四水和六水紫菜的味精当量(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分别为223.89、222.13、118.54和47.19 g MSG/100 g,研究表明,前期采收的紫菜鲜味更加强烈。电子舌的检测数据与呈味物质含量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采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对船上不同方式加工处理后南极磷虾不同部位的氟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鲜南极磷虾全虾、虾头、虾壳、虾肉中的氟含量具有明显差异,其中虾壳中含量最高,为538.67 mg/kg,虾头中含量为395.20 mg/kg,虾肉中含量最少,为50.33 mg/kg,约为虾壳中的十分之一;不同体长的南极磷虾全虾、虾头、虾壳、虾肉中的氟含量差异不显著;总体上环境温度为4℃时,南极磷虾全虾、虾头、虾壳中氟含量随放置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但4 h内南极磷虾虾肉中氟含量上升,达到最大值59.67 mg/kg,之后开始下降。经70℃和沸水热处理后的南极磷虾全虾、虾头、虾壳、虾肉中的氟含量差异不显著,热处理后放置1和4 h南极磷虾全虾、虾头、虾壳中氟含量差异不显著,但热处理后虾肉中氟含量高于新鲜虾肉中氟含量。冷冻熟南极磷虾虾肉与冷冻南极磷虾虾肉中氟含量都高于新鲜虾肉中氟含量,但冷冻熟南极磷虾虾肉氟含量比冷冻南极磷虾虾肉低23%。实验结果表明,在船上对南极磷虾进行适当加工处理可以明显减少虾肉中的氟含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比较分析不同等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A级: 200 g; B级: 150 g; C级: 125 g)滋味物质的差异,利用电子舌比较分析其滋味轮廓,并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检测其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无机离子的含量,计算味道强度值(TAV)和味精当量值(EUC)。研究表明,在游离氨基酸(FAA)方面,A级蟹的呈甜味FAA含量最高,C级蟹的呈鲜味FAA含量最高;在呈味核苷酸方面,C级蟹的含量最高;在有机酸方面,只检测到乳酸和柠檬酸,且A级蟹>B级蟹>C级蟹;在无机离子方面,C级蟹的含量最高,其PO43–的含量显著(P<0.05)高于A级和B级蟹;在TAV方面,谷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K+、Cl–、PO43–的TAV值均大于1,对蟹肉滋味有贡献作用;在EUC方面,C级蟹的EUC值最高。综合鲜味FAA、鲜味核苷酸和无机离子的含量及EUC值可知,C级蟹鲜味更佳。  相似文献   

5.
热处理是南极磷虾粉加工的一个重要环节,磷虾在热处理过程的特性变化对最终虾粉的得率和品质有较大的影响。为了研究南极磷虾热处理过程中不同中心温度下虾品质变化规律,采用常压水煮加热方式,设置热处理温度固定为100℃对南极磷虾进行热处理,以热处理损失率、固形物含量、脂肪含量、蛋白质组分含量、虾青素为品质评价指标,分别测定当中心温度在30℃~80℃区间范围、温度梯度5℃时南极磷虾的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热处理达到不同中心温度对南极磷虾的品质有较大影响(P0.05)。随着中心温度的升高,磷虾的热处理损失率和固形物含量先逐渐增加后减少并趋于稳定,脂肪含量不断增加;水溶性蛋白和盐溶性蛋白的含量大致呈随着中心温度的上升而减少,仅在55℃~65℃略微升高后继续缓慢下降;虾青素含量在温度30℃~55℃时随温度升高缓慢下降,55℃之后下降速率加快;虾粉得率随温度升高呈不断下降趋势。综合考虑各项指标,认为南极磷虾常压水煮加热时中心温度应尽量控制在55℃~60℃。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电解水预处理对冷藏大黄鱼品质变化的影响,实验利用有效氯浓度分别为50、100和200 mg/L的电解水和1%NaCl溶液浸泡处理新鲜大黄鱼,考察其在4°C冷藏过程中的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ATP关联化合物含量、pH值、硬度、色泽、滋味和气味的变化。结果显示,伴随冷藏时间的延长,对照组鱼肉的菌落总数、TVB-N值、HxR含量、Hx含量、K值和pH值逐渐增加,而电解水处理抑制了这些品质指标的增加,抑制效果与有效氯浓度成正比。在同一冷藏时间下,鱼肉的黄度b*值随有效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贮藏过程中,对照组鱼肉的苦味、苦味回味和丰富性逐渐增加,鲜味、咸味和甜味逐渐降低,而电解水处理组鱼肉的苦味回味和咸味均高于对照组。有效氯浓度为200mg/L的电解水预处理能减少鱼肉在冷藏4~10 d期间的挥发性气味,但在冷藏16 d后反而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电解水处理能有效延缓冷藏大黄鱼的品质变化,但当电解水的有效氯浓度较高时会导致鱼肉色泽变黄和腐败后的挥发性气味增加。研究结果为电解水在大黄鱼保鲜中的应用及其有效氯浓度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营养成分分析、物理特性及感官评价等指标,综合分析不同形式的南极磷虾产品(磷虾粉、磷虾膏、磷虾肉糜)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鱼子酱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组之间以及处理组与对照组(无南极磷虾组)之间,鱼子酱主要营养成分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磷虾粉组的油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磷虾肉糜组的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总和及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其余两处理和对照组(P0.05),而投喂磷虾产品显著降低了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P0.05)。投喂南极磷虾粉,能显著提高鱼子酱的卵径大小、单颗卵重和硬度(P0.05),对鱼卵的断裂性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色泽方面,磷虾粉组颜色显著低于磷虾肉糜组,磷虾肉糜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磷虾膏组(P0.05)。各处理组的感官指标都高于对照组,其中南极磷虾粉组鱼子酱的整体风味最好。在本实验条件下,南极磷虾产品对鱼子酱主要营养成分影响较小,但南极磷虾粉对于鱼子酱的卵径、单颗卵重、硬度、色泽和感官评价值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挤压加工对南极磷虾粉营养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双螺杆挤压技术制备南极磷虾粉,采用国标方法分析其营养成分,并与船产南极磷虾粉的营养价值进行了比较,包括船产南极磷虾粉和双螺杆挤压方法制备南极磷虾粉的得率、常规营养组分、氨基酸、脂肪酸以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结果表明:在3种加工方法(其中双螺杆挤压法分别采用两种前处理法)中,两种双螺杆挤压方法制得的虾粉与船产南极磷虾粉的得率、氨基酸、脂肪酸组成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差异较显著;但采用双螺杆挤压经两种不同前处理方法分别制得的南极磷虾粉的得率、氨基酸、脂肪酸组成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这可能为所用原料基础特性差异不同所致。本文探索了双螺杆挤压技术应用于南极磷虾粉生产的可行性,也为"低温"南极磷虾粉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吴燕燕  陈茜  石慧  魏涯  王悦齐 《水产学报》2022,46(7):1188-1200
为探究不同方式干燥卵形鲳鲹鱼片的风味差异,实验选取冰鲜卵形鲳鲹为原料,采用热风干燥、热泵干燥和冷冻干燥3种方式干制卵形鲳鲹鱼片,分别测定并分析其TBA值、呈味核苷酸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等指标。结果显示,干燥后的卵形鲳鲹鱼片中TBA值与K值均显著上升,其中冷冻干燥鱼肉的TBA值仅比冰鲜鱼片增加1.6倍,但热泵干燥和热风干燥则分别增加了5.5和4.5倍。干燥后鱼肉中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味精当量较冰鲜卵形鲳鲹鱼片显著降低,其中热风干燥鱼肉的味精当量则下降了50.83%。热泵干燥鱼肉中苦味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占总氨基酸含量的19.11%和7.37%,而冷冻干燥组鱼肉中甜味氨基酸相对百分含量最高,为53.62%。3种干燥方式中,热泵干燥卵形鲳鲹的味精当量最高,为4.47谷氨酸钠(MGS)/100 g,表明热泵干燥卵形鲳鲹鱼片的鲜味程度最高。就挥发性风味成分而言,热泵干燥鱼肉酯类和酮类较多,其主要呈现果香味和焙烤坚果味;热风干燥中烃类和芳香类的相对含量约占70%,醛类和酯类相对含量达20%;而冷冻干燥中烃类与芳香类相对含量占到90%以上,醛类和酯类相对含量不足8%,其风味...  相似文献   

10.
凡纳滨对虾虾肉和虾头中风味物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充分利用和开发虾头资源从而提高对虾经济附加值,同时探讨熟制对虾类风味产生的影响,以凡纳滨对虾生、熟虾肉和生、熟虾头为研究对象,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别对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挥发性物质和营养成分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虾头中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虾肉,熟制会使粗蛋白的含量下降,但变化差异不显著;虾头中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TFAA)显著高于虾肉,二者主要游离氨基酸种类相同(甘氨酸、精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和苏氨酸),对虾头呈味有贡献的游离氨基酸种类更丰富;虾头和虾肉中肌苷酸(IMP)含量最高,腺苷酸(AMP)次之,二者的味道强度值(TAV)均大于1,对鲜味贡献较大。GC/MS共检测出88种挥发性物质,虾肉和虾头中分别特有29种和18种,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差异形成虾肉和虾头的特殊气味,熟制产生大量的醛类、酮类和芳香类物质。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虾肉和虾头中营养物质、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对风味的贡献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In order to produce a fermented seasoning of Antarctic krill juice with pleasant taste and unique flavor, the Antarctic krill juice was fermented by application of Aspergillus oryzae,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d Bacillus licheniformis, respectively. Organic acids and the composition of amino acids in these fermented products were analyzed, as well as the sensory evaluation and taste components analysis. It was found that all four kinds of fermented liquor of Antarctic krill had better flavor, higher amino acid content, unique organic acid content, and higher antioxidant activity. The best flavor and the most abundant nutrition were in the Antarctic krill juice fermented by S. cerevisiae. The amino acid content was up to 1,368.30 mg/100 mL, the scavenging activity of 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 radicals was 71.308%, and there was a variety of amino acids in this fermented liquor, which contained all eight of the essential amino acids not manufactured by the human body.  相似文献   

12.
分析商品南极磷虾粉、自制酶解磷虾粉的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同时采用生化方法比较了5种鲽形目鱼肉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以5种鲽形目鱼肉蛋白为参比蛋白,利用必需氨基酸指数、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和关联度分析法评价南极磷虾粉作为鲽形目鱼饲料蛋白源的营养价值,同时对2种磷虾粉的氟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鲽形目鱼肉(干样)中含有16种常见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4种为呈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8.52%–38.03%、25.26%–33.56%);5种鲽形目鱼氨基酸组成均符合 FAO/WHO 的理想模式。南极磷虾粉和酶解磷虾粉的粗蛋白分别为60.84%和68.60%,粗脂肪分别为12.08%和10.79%,达到了规定鱼粉的一级品甚至特级品的指标。酶解处理后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灰分含量无差异(P>0.05)。从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来看,EAAI 均大于0.95,磷虾粉的必需氨基酸与鲽形目鱼的必需氨基酸拟合度较高。从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和关联度分析法来看,2种磷虾粉对于鲽形目鱼的必需氨基酸平衡性较好,相关系数与鱼粉相差不大。氟含量方面,酶解后磷虾粉的氟含量[(331.21±6.70) mg/kg]显著降低(P<0.05),低于欧盟标准(350 mg/kg)。综合来看,2种磷虾粉氨基酸平衡性较好、营养价值较高,是优质蛋白源。  相似文献   

13.
研究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在冷冻-解冻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鲢于–18℃条件下冻藏10 d,流水解冻后再贮藏于–18℃条件下,5 d后解冻,共反复冷冻-解冻5次。在解冻1、3、5次后随机取3条鲢测定其解冻损失、蒸煮损失、硬度、咀嚼性、恢复性、硫代巴比妥酸(TBA)值、L*值、b*值、盐溶性蛋白(SSP)含量、Ca2+-ATP酶活性、总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和感官值等指标,评价反复冷冻-解冻对鲢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第1次冷冻-解冻时,硬度、咀嚼性、恢复性、盐溶性蛋白(SSP)含量和Ca2+-ATP酶活性与鲢初始值相比显著降低(P<0.05),b*值和表面疏水性显著升高(P<0.05);解冻损失、L*值和TBA值在第3次冷冻-解冻时显著上升(P<0.05);总巯基含量在第5次冷冻-解冻时显著下降(P<0.05);而蒸煮损失在冷冻-解冻过程中没有显著变化(P>0.05);感官值在第5次冷冻-解冻时为47,感官品质已不可接受。各指标变化表明,鲢品质会随着反复冷冻-解冻次数增加而下降,在运输、贮藏和销售过程中要防止温度波动,避免反复冻融对鲢品质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分析不同水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可食率和滋味差异,以期为挖掘消费者不同偏好性的内在原因提供参考.选取阳澄湖、固城湖、太湖和兴化大闸蟹为研究对象,测定可食率、整体滋味轮廓、滋味相关指标.结果显示,太湖蟹可食率最高,雄蟹为(33.08±0.31)%,雌蟹为(37.65±1.09)%;在整体...  相似文献   

15.
南极磷虾营养评价与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天然生长的南极磷虾肌肉中营养成分与营养品质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分析,并结合安全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南极磷虾肌肉(干样)中粗蛋白含量64·44%,粗脂肪含量5·14%,粗灰分含量10·90%,无氮浸出物含量19·52%;18种氨基酸总量为57·16%,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25·88%,占氨基酸总量的45·25%;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54·94,其构成比例符合FAD/WHO的标准;4种鲜味氨基酸含量为23·06%,占氨基酸总量的35·98%;矿物质含量丰富;铅、汞、镉、砷几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均低于相关食品卫生标准限量。综合分析认为,南极磷虾是一种食用安全、营养价值较高的虾类,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蛋白肽纳滤脱盐工艺,以脱盐率和蛋白损失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影响南极磷虾蛋白肽纳滤脱盐效果的主要因素(蛋白肽浓度、压力、循环次数)进行优化。结果显示,采用纳滤技术对南极磷虾蛋白肽进行脱盐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蛋白肽浓度为3%、纳滤压力为1.2 MPa、循环次数3次,在该条件下,南极磷虾蛋白肽的脱盐率达到(86.35±2.11)%、蛋白损失率为(9.10±0.35)%。采用优化工艺获得的南极磷虾蛋白肽的盐分含量为(1.14±0.12)%,蛋白质含量为(92.73±2.29)%,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于3000 Da以下,氨基酸组成合理且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研究将为高品质南极磷虾蛋白肽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短时间微流水处理对池塘养殖草鱼鱼肉品质的提升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周  胡杨  安玥琦  吕昊  郭晓东  尤娟  熊善柏 《水产学报》2020,44(7):1198-1210
以池塘养殖草鱼为对象,采用室内微流水系统处理草鱼,研究处理时间(0、1、4、7和10 d)对草鱼鱼肉基本营养组成、滋味特征和滋味成分、气味特征和气味成分、感官评分的影响,以评价短时间微流水处理对草鱼鱼肉品质的提升作用。结果显示,微流水处理对草鱼鱼肉的基本营养成分、滋味成分、气味成分和感官评分均有显著影响。随着微流水处理时间延长,草鱼鱼肉中脂肪和总糖含量显著下降、灰分含量显著增加,但鱼肉中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差异。滋味分析仪(电子舌)和气味分析仪(电子鼻)检测结果表明,微流水处理能显著改变草鱼鱼肉的滋味特征和气味特征。处理后的草鱼鱼肉中IMP、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甜味氨基酸(丝氨酸和丙氨酸)、苦味氨基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显著增加,而其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含量显著减少。微流水处理4 d的草鱼鱼肉气味评分、滋味评分和色泽评分显著高于处理0和1 d的草鱼样品,而与处理7和10 d的草鱼样品无差异。研究表明,短时间微流水处理能有效提升草鱼鱼肉品质,适宜处理时间为4 d,处理后的草鱼鱼肉腥味明显减弱、鲜味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Active nonvolatile taste active compounds—including free amino acids, flavor 5?-nucleotides, lactic acid, succinic acid, and four kinds of inorganic ions in dried Sha-chong (Sipunculus nudus)—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were then used to calculate taste activity values (TAVs) and 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 (EUC) to evaluate their potential contributions to depth of flavor.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free amino acid content of dried Sha-chong was 56.62 mg/g; glycine, arginine, and alanine as the major free amino acids,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76% of the total free amino acids; 5?-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MP) and 5?-inosine monophosphate (IMP) were the main flavor 5?-nucleotides (128.8 and 121.0 mg/100 g); guanosine monophosphate (GMP) was present in a small amount, only 14.6 mg/100 g. Eight amino acids—especially Gly, Arg, and Ala,—three flavor 5?-nucleotides, succinic acid, sodium, potassium, phosphate, and chloride ions were of high TAV greater than 1. The EUC of dried Sha-chong was 49.12 g MSG/100 g, which meant that the dried Sha-chong has a strong umami taste and is suitable for use as umami condi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