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对达氏蝗、史氏鲟人工繁殖时通过水流刺激,在水温8~13℃下,以DOS(自行研制)进行2~3次的注射催熟,再注射自制的类固醉激素17α—羟基—20β双羟基孕酮(以下简称17α—20βp);在水温16~18℃利用促黄体家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诱导达氏蝗、史氏鲟排卵,排精。效应时间8~18h,获得催产率100%、受精率和杂交受精率如%的效果。采用全人工饲料开口试验和苗种培育试验,并获得86.7%开口成活率和73.4%的苗种成活率。从而达到提高开口率和成活率的目的。观察鲟鲤鱼摄食、生长与形态发育状况。生长曲线表明:不论是体长还是体重,50日龄前增长缓慢,50~100日龄则速度增长较快。经100d饲养,平均体长达28.3cm,平均体重达69.7g。  相似文献   

2.
鲟鳇杂交的人工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8~13℃水温下,对达氏鳇、史氏鲟亲鱼注射DOS(自行研制)、17α-羟基-20β双羟基孕酮(17α-20βp),在水温16~18℃时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流水刺激,诱导亲鱼排卵、排精。效应时间为8~18h,催产率100%、杂交受精率93.7%。采用全人工饲料进行开口试验和苗种培育试验,并获得85.7%开口成活率和77.33%的育苗成活率。生长曲线表明:不论是体长还是体重,50日龄前增长缓慢,50~100日龄则速度增长较快。经100d饲养,平均体长达29.5cm,平均体重达72.54g。  相似文献   

3.
史氏鲟隶属于鲟形目、鲟科,原产于黑龙江流域,属亚冷水性鱼类。史氏鲟营养丰富,市场价值较高,发展前景看好,因而近年来投资鲟鱼养殖的人越来越多。哈尔滨市水产研究所于2001年5月27日从黑龙江省抚远县引进史氏鲟受精卵11万粒,每粒0.5元,总计5.5万元。在室内孵化及苗种培育,培育过程中着重加强了水质调控及病害防治工作,至7月1日共培育出史氏鲟幼鱼49800尾,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流水池塘饲养史氏鲟初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流水鱼池中首次进行史氏鲟生产性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经人工饲料驯化的史氏鲟幼鱼在池内继续饲养345天,平均体重由9.4克增至619克,最大个体达1050克,成活率95%;在流池池中直接驯化养殖的史氏鲟幼鱼189天,平均体重由1.5克增至23.8克,成活率29.44%;本文对饲养中的密度、生长、饲料利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8口3.9 m×4.0 m×0.6 m的水泥培育池中,对购进的7739尾西伯利亚鲟、50000尾俄罗斯鲟和70000尾史氏鲟的仔鱼分别进行50~60 d的集约化培育,培育结果,鱼种的体长达8 cm以上,且能够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饵料,三种鱼苗的培育成活率分别为74.82%、87.86%和66.92%。利用闲置的1200 m2养鳗池进行西伯利亚鲟、俄罗斯鲟和史氏鲟的商品鱼饲养,10个月后其商品率均超过95%。  相似文献   

6.
于2004年1月26日从北京引进太平洋鲑苗种5000尾,采用水泥池微流水方式进行苗种培育试验,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经过70d的培育,使原来放养规格为平均体长5.8cm,平均体重3.2g,增长到平均体长13.5cm,平均体重35.9g,成活率达98%,饲料效率达74.8%左右。  相似文献   

7.
福建沿海地区史氏鲟全人工亲鱼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自1988年开展史氏鲟养殖试验以来,通过对养殖史氏鲟生长发育的跟踪观测,发现史氏鲟在我国南方地区不仅生长较快,而且性腺发育良好,能培育成性腺成熟的亲鱼,可以为实现全人工繁育苗种和生产鱼子酱提供亲鱼来源。  相似文献   

8.
鲟鱼的营养需求与仔鱼投饵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人工养殖的鲟鱼主要是原产于黑龙江的史氏鲟、杂交鲟及引自俄罗斯的优良品种———俄罗斯鲟、闪光鲟和小体鲟。一、鲟鱼的营养要求1.蛋白质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表示,不同种类的鲟鱼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比较接近。高首鲟(体重145~300克)的饲料蛋白含量的适宜范围为36.5%~40.5%,最高增重率需求为49.6%,用Bro-kenlinemodel确定,饲料中蛋白质最适含量为40.5%±1.6%。西伯利亚鲟(体重22~47克)饲料蛋白质的最适含量为40%±2%,最高增重率需求为49%。史氏鲟仔鲟的饵料中粗蛋白含量以…  相似文献   

9.
使用水质净化设备进行水处理,在循环水条件下,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史氏鲟室内成鱼养殖。结果表明:经12个月饲养(鱼苗-成鱼),史氏鲟平均体重由112g增至1129g,体长由30.2cm增至77.2cm。饲养成活率为97.6%,饲料系数为1.4,在高寒地区表现了良好的生长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三年间水产分院自行孵化史氏鲟及杂交鲟(史氏鲟·达氏鲟)发眼卵350万粒,三年共获仔鱼水花242万尾,销售水花6.65万尾,培育7—10cm幼鱼1803万尾,其中销售已转口幼鱼159.8万尾,转口率72—88。未转口幼鱼20.5万尾。经过三年大规模养殖,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施氏鲟繁殖群体结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5月10日-6月20日对黑龙江同江至抚远江段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捕捞群体结构进行调查,测量施氏鲟90尾,全长为96~201(150.53±18.93)cm;其中雌性个体全长为 113~201(163.14±22.24)cm;雄性个体全长为96~183(138.48 ±20.55)cm。体重为3~44(18.46±10.17)kg;其中雌性个体体重为7.5~44(24.48±10.33)kg;雄性个体体重为3~30.5(12.70±5.94)kg。繁殖群体的雌雄比例为1:1.05;以16~20龄个体为主,占捕捞群体的37.2%;优势群体在11~25龄,占总群体的84.7%。繁殖群体中雌性的生长方程为:Y=0.00129x3.3169 ,R2=0.9202 ,雄性的生长方程为: Y=0.0029X3.0899, ;R2=0.9375 。  相似文献   

12.
运用IFE-PAGE电泳技术,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 Amur sturgeon)、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 Siberian sturgeon)、哲罗鲑(Huchotaimen Taimen)和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go Lden rainbow trout)5种鱼类卵黄蛋白等电点的特性进行研究,建立了比较成熟的测定卵黄蛋白等电点的实验方法。5种鱼类卵黄蛋白等电聚焦电泳图谱都为3条带,表明5种鱼都是由3种卵黄蛋白组成,哲罗鲑和虹鳟卵黄蛋白都属于酸性类型,与鲟形目这3种鱼卵黄蛋白等电点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3.
人工养殖鲟鱼鱼体质量百分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启明  胡超  陈金芳  蓝泽桥 《水产科学》2007,26(10):570-573
以俄罗斯鲟、史氏鲟、西伯利亚鲟、达氏鳇4个品种的19尾活体鱼为试验材料,按照鱼体质量>10 kg和<5 kg分组进行解剖,得出了13个解剖部位的质量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鲟鱼的出肉率约50%,且史氏鲟最高,其他依次为西伯利亚鲟、俄罗斯鲟、达氏鳇。  相似文献   

14.
史氏鲟及小体鲟不同组织中溶菌酶水平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史氏鲟及小体鲟血清和几种主要组织的溶菌酶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后发现,同小体鲟相比,史氏鲟的血清、鳃、肝、胃、前肠及后肠的溶菌酶量均较高,血清之间有极显著的差异,鳃、肝及后肠均有显著性的差别,胃及前肠之间无差异;小体鲟的粘液、幽门垂及脾中的溶菌酶含量较史氏鲟高,但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虽然同为鲟科鲟属,溶菌酶在两种鱼之间的差别还是很显著的。  相似文献   

15.
张涛  庄平  章龙珍 《海洋渔业》2006,28(3):185-189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骨骼畸形和体型正常的人工养殖史氏鲟脊椎、骨板、鳍条、鳃、肝脏、肾脏、肌肉中锰、铜、铁、镉、铅、锌等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并对其分布和积累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畸形和正常史氏鲟身体各部位中重金属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金属积累不是造成人工养殖史氏鲟畸形的主要原因。畸形和正常人工养殖史氏鲟体内重金属的分布和积累规律基本一致,锰和铅主要分布在脊椎、骨板、鳍条和鳃等骨化组织中;铁和铜在体内主要蓄积在肝脏中;锌和镉在体内的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16.
三种鲟鱼血清及组织中磷酸酶和补体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施氏鲟、小体鲟和西伯利亚鲟的血清、肝脏、鳃及肠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补体C3及补体C4活性进行了测定和比较.AKP活性在小体鲟鳃和肠中显著高于施氏鲟和西比伯利亚鲟(P<0.05),而其在三种鲟鱼的肝脏和血清中差异不显著(P>0.05);ACP活性在小体鲟肠中显著高于施氏鲟和西比伯利亚鲟(P<0.05),而其在三种鲟鱼的肝脏、鳃和血清中差异不显著(P>0.05);补体C3活性在小体鲟肝脏和肠中显著高于施氏鲟和西比伯利亚鲟(P<0.05),而其在三种鲟鱼的鳃和血清中差异不显著(P>0.05);小体鲟血清中补体C4活性显著高于施氏鲟和西伯利亚鲟(P<0.05),而补体C4活性在三种鲟鱼的肝脏、鳃及肠中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虽然三种同为鲟科鲟属鱼类,但它们之间的AKP、ACP、补体C3及补体C4活性存在着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谷氨酸钠、牛磺酸、DMPT和复合型诱食剂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生产性能、体成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其中处理1为对照组,其余处理分别添加1%谷氨酸钠、1%牛磺酸、0.04%DMPT和复合型诱食剂(0.02%DMPT+0.1%谷氨酸钠+0.1%甜菜碱),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一重复6尾鱼,试验共进行8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04%DMPT组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显著升高(P<0.05);添加1%谷氨酸钠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血清总蛋白、碱性磷酸酶显著降低(P<0.05),球蛋白极显著降低(P<0.01);添加1%牛磺酸组和添加复合型诱食剂组对生产性能未产生影响,添加1%牛磺酸组血清球蛋白显著降低(P<0.05),添加复合型诱食剂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实验表明:0.04%DMPT对施氏鲟具有较好的诱食作用;1%谷氨酸钠对施氏鲟的生长和免疫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流域鱼类资源现状及放流鱼类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阐述、分析了黑龙江流域鱼类的资源现状及濒危状况、黑龙江流域鱼类放流现状及效果、增殖放流物种选择依据等,提出拟选择施氏鲟、达氏鳇、大麻哈鱼、驼背大麻哈鱼等11种鱼类为黑龙江水域第一批增殖放流鱼类,探讨了拟选择鱼类生态特点.最后根据黑龙江流域鱼类放流现状,提出了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实验采用灌服的方法研究了11种中草药复方制剂对1+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生长及免疫指标的影响.实验包括6个复方和5个单方中草药添加组,每组设对照.各方剂按通常添加剂的用量对实验鱼灌服,日灌服量为每100g鱼体重灌服0.3ml药液,每日按鱼体重的2%投喂鱼类基础饲料.结果显示:贯众、方剂四、鱼腥草能显著性增加施氏鲟血浆中NO的含量,方剂五、当归、黄芪、茯苓能显著性降低施氏鲟血浆中NO的含量,鱼腥草、黄芪、甘草能显著性降低施氏鲟肝脏中NO的含量;方剂二能显著性增加施氏鲟血浆和组织样中NOS的含量;除黄芪、甘草、茯苓外其他其它中草药方剂均有降低施氏鲟血浆和组织样中MDA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草药复方添加剂对施氏鲟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验研究了7种复方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对1+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240尾鱼共分为8组.7个复方中草药组和1个对照组,对照组投喂不含中草药添加剂的饲料.结果显示:实验中所采用的几种中药复方均对施氏鲟血浆中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具有升高的作用.血清中AKP酶活性,除方六外其余中草药添加组的均较对照组有所升高,其中方四及方五升高明显.反映肝功能的指标中,方五可以显著降低LHD在血清中的含量,方二对ALT有显著降低的作用,方一、方四、方五可以显著降低AST在血清中的水平.大部分所选中药方剂对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SCR)、钙、磷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方二和方四能显著升高血糖含量;方二、方六和方七还能提高鲟鱼血清铁的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这几种方剂具有促进机体代谢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