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京杭运河苏北段秋冬两季开展水环境监测和浮游植物调查,为京杭运河苏北段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2020 年 10 月(秋季)和 2021 年 1 月(冬季),对京杭运河苏北段布设的 16 个采样点开展了系统的水环境和浮游植物调查,根据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 Pielou 均匀度指数和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进行了水质及水体营养状态的评价,利用 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明确了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京杭运河苏北段秋冬季共采集到浮游植物 8 门 101 种,其中秋季 7 门 52 种、冬季 5 门 63 种,秋冬季均是以绿藻门和硅藻门为主,2个门类的种类数在秋冬季浮游植物种类总数的占比分别达到了 73% 和 82%;秋季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均值为 49.1×104 个/L,生物量均值为 0.344 mg/L,冬季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均值为 15.0×104 个/L,生物量均值为 0.193 mg/L;秋冬季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以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和绿藻门(Chlorophyta)为主;秋季浮游植物的多样性评价结果优于冬季,秋冬季水体营养状态均为中营养型,相关性分析表明氮对京杭运河苏北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大于磷;另外,行船引起的水体扰动也是造成浮游植物群落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济南中部地区水体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秋季对济南中部地区水体10个采样点位进行了野外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58种,以硅藻门种类为主,平均密度为3.74×106 cells/L,主要以蓝藻门为主。应用浮游植物香农威纳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评价水体质量,浮游植物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2.45,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60,通过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济南中部地区水体呈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3.
2011-2012年对三角湖浮游植物进行季节性调查,以了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对水质的指示作用,为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三角湖共采集浮游植物94种(变种),隶属于8门、25科、51属;其中,绿藻种类最多,约占总种数的59.6%,其次是硅藻、蓝藻和裸藻,分别占12.8%、11.7%和8.5%,其他门类种类较少。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平均值为(102.32±59.89)×106个/L;其中,蓝藻密度最大,占浮游植物总丰度的86.69%,其次是绿藻和硅藻,分别占7.77%和4.91%,其他门类密度较低。浮游植物密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夏季的密度最大,秋季次之,冬季和春季较低。夏季和秋季蓝藻细胞密度占绝对优势,绿藻和硅藻次之,而冬季蓝藻密度下降,硅藻和绿藻占优势,春季蓝藻又重新占据优势。三角湖浮游植物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75、1.78和0.46。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冬季和春季较高,秋季最低,表明冬季和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相对复杂,而秋季的群落结构相对简单。综合水质生物学和水体理化指标评价结果,三角湖水体为中-富营养型。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广东韩江潮州市饮用水源保护江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富营养化状况,于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在潮州段设立4个采样点,进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质定点监测。结果表明,韩江潮州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90种,隶属8门103属,其中绿藻门42属99种,硅藻门21属87种,蓝藻门24属70种。全年有9个月的种类组成以硅藻门为绝对优势种,绿藻门仅在6、9、10月种类数多于硅藻门,表明该江段浮游植物组成为硅藻-绿藻型。浮游植物丰度月变化在0.83×106~1.99×106个/L,月均丰度为0.90×106 个/L,全年以硅藻门丰度最高,占47.01%。优势种11种,硅藻门5种,隐藻门4种,蓝藻门和裸藻门各1种,其中颗粒沟链藻(Melosira granulata)是绝对优势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3.14~5.08,平均值4.40;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69~0.99,平均值0.87;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2.60~6.85,平均值5.08,表明水质为轻度污染。Cluster聚类和NMDS排序分析显示,物种构成可分为2个类群,类群I包括2019年2–7月,类群II包括2019年8–12月和2020年1月。Pearson相关性和冗余分析表明,影响浮游植物优势种的水环境因子主要是透明度和亚硝态氮,影响颗粒沟链藻分布的是盐度和水温,影响隐藻门分布的主要是透明度、pH和水温。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韩江潮州段为Ⅱ类水,多样性指数显示为轻度污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优势物种显示水体为偏中营养型。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于桥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确定水体营养程度,于2012年5、7、8、9、11月对于桥水库浮游植物及相关水质因子进行调查分析,运用水质指标、生物指标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对水体营养状态进行了评价,同时应用冗余分析(RDA)研究了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计7门、123种(属),其中绿藻种类最多,为64种,占总数的52.0%。优势种以蓝藻和绿藻为主,分别为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衣藻属(Chlamydomonas sp.)和单角盘星藻(Pediastrum simplex)。浮游植物丰度为369.75×104~4636.64×104个/L,平均值为1353.00×104个/L;生物量为1.12~13.58 mg/L,平均值为4.61 mg/L。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明显,其种数、丰度、生物量由大到小排序结果均显示,夏季汛期(7、8、9月)>秋季(11月)>春季(5月)。水质指标、生物指标及TLI(∑)评价结果表明于桥水库水质处于中-富营养状态,且夏季汛期富营养化程度整体高于春季和秋季。RDA结果显示,pH、悬浮物、水温、氨氮和总磷是影响丰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pH与蓝藻丰度相关性较大,而总磷是绿藻丰度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北京北运河水系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8月对北运河水系的20个采样点进行野外调查,运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评价。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80种,各采样点位平均密度为1 060.14万个/L,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2.83,均匀度平均值为0.67。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北运河水系水体为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安谷水电站建成后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对其所在的大渡河河口开展了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49属、138种,主要由硅藻(种类数占71.02%)、绿藻(15.95%)、蓝藻(9.42%)、裸藻(1.45%)组成。大渡河河口主河道浮游植物种类数较高,特别是安谷水电站坝下断面最高。浮游植物密度为31.20×104~66.69×104个/L,其组成以硅藻为主,秋季浮游植物密度高于春季。大渡河主河道各样点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变化大,安谷水电站库区和坝下样点密度显著高于调查河段的其他样点。对比安谷水库蓄水前后,浮游植物种类的季节分布无明显差异,而密度的季节分布则差异明显;浮游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安谷水电站库区和坝下浮游植物种类和密度明显增加。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影响浮游植物密度的主要因子是水温、流速、透明度,与氮、磷元素的浓度则未显出相关性;RDA分析表明,水温、溶解氧、流速、透明度、总氮是影响浮游植物组成的主要因素。安谷水电站的建设使得水体理化指标及水文情势分布因素发生改变,对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分布造成了直接影响,特别是电站库区和坝下,浮游植物的种类和密度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8.
2007年4月和8月对乌伦古湖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经鉴定,调查区域内浮游植物共计8门172种(含未定种)。其中绿藻门74种(含未定种),硅藻门50种(含未定种),蓝藻门27种(含未定种),其他种类占12.2%。4月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3.49×104ind/L和0.4552mg/L;8月分别为276.28×104ind/L和3.6578mg/L。依据浮游植物物种组成和细胞密度,利用Bray-Curtis相似性测定,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聚类(Cluster analysis)和多维(Multidimensional scaling,MDS)分析。结果显示,春、秋季布伦托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聚为两大类,吉力湖聚为三大类;由于各采样点的水深、水温、pH值、透明度等环境因子的差异导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采用聚类和多维分析,有效地揭示了乌伦古湖春、秋季各采样点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相似性;多维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从二维空间角度证实了聚类结论。乌伦古湖属高纬度地区水体,春、秋两季出现以硅藻为优势类群的浮游植物群落类型;结合乌伦古湖浮游植物的优势种、数量和生物量的检测结果,该湖属于贫-中营养型湖泊。本研究旨在群落结构层面探讨春、秋季乌伦古湖浮游植物的变化规律,为今后进一步合理利用该湖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浮游植物和浮游细菌在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重要作用,其分布规律及其驱动机制的识别和比较是评价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基础。阳宗海2008年经历了大规模的砷污染,且砷浓度目前仍处于超标水平,有必要识别砷污染水体中不同浮游生物群落分布的基本特征及其异同。通过显微镜检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方法,探究阳宗海浮游植物和浮游细菌的组成及其空间分布因子。结果表明,蓝藻门在浮游植物中占绝对优势(全湖平均比例为91%),其次是甲藻门、绿藻门、金藻门、硅藻门、隐藻门和裸藻门。对DGGE条带中的DNA片段进行blast比对显示,阳宗海水体中的浮游细菌(异养细菌)主要包含放线菌纲、β-变形菌纲、α-变形菌纲和拟杆菌。PCA分析显示,浮游植物和浮游细菌群落空间分布存在差异,ANOSIM结果表明,南部和中北部的浮游植物群落存在显著差异(P0.05,R=0.48)。多变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空间变量和水温分别单独解释了阳宗海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的5.69%和16.51%,砷主要通过与水温和空间距离的相互作用对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产生影响,水环境指标和空间距离与浮游细菌的空间分布没有显著关系(P0.05)。与浮游细菌相比,浮游植物群落相似性存在显著的距离衰减关系(R2=0.61,P0.001),可能与浮游植物扩散能力小于细菌有关。  相似文献   

10.
北运河水系秋季浮游植物功能群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北京地区北运河水系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秋季(10月)对流经北京的北运河水系的45个采样点位进行了调查,运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划分及典范对应分析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评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水系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70种,各采样点物种平均密度为503. 56 ind./L,香农威纳指数(H')平均值为2. 65,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为0. 69;全流域共划分出浮游植物功能群16类,以J物种数最多,MP密度最高。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溶解氧和高锰酸钾指数是影响北运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北运河水系水体为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济南地区小清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8月对小清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因子进行了野外调查。通过划分浮游植物功能群以及采用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小清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组成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8种,各点位种类平均值为21.36种,物种密度平均值为1.49×107 cells/L,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2.55,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58。全流域共划分出浮游植物功能群12类,MP类物种数占主要优势,其中舟形藻属优势明显。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总氮和总磷是影响小清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综合分析表明,小清河流域水体呈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2.
2014年和2015年夏季(8月)在济南市区及周边县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24个采样点,野外调查济南地区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113种,其中2014年6门89种,密度以蓝藻门为主,平均密度为2.17×10~6cells/L;2015年游植物共6门85种,密度以蓝藻门为主,平均密度为2.83×10~6cells/L。2014年浮游植物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2.49,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57,2015年浮游植物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2.37,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60。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p H和电导率分别是2014和2015年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综合分析认为,济南地区水体呈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亚热带河流型水库-分水江水库蓄水后的水体富营养化状况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其进行了20次采样调查。结果表明,分水江水库总氮浓度较高,平均值大于2mg/L,氮污染严重,磷污染较轻,水质总体评价较差,为劣V水体。分水江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以硅藻、隐藻和绿藻为主,密度为0.7×10^4-168310×10。个/L,以富营养种类为主。浮游植物组成随季节变化而有所不同,春季以直链藻(Melosira)、实球藻(Pandorina)、盘星藻(Pediastrum)为优势类群;夏季以微囊藻(Microcystis)、鱼腥藻(Ana-baena)、脆杆藻(Fragilaria)为优势类群;秋冬季以小环藻(Cyclotella)、针杆藻(Synedra)、蓝隐藻(Chroomonas)为主。分水江水库浮游植物密度、叶绿素a与降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浮游植物的生长受水文气象条件变化的影响较大,间接说明分水江水库受面源污染比较严重。浮游植物密度和叶绿素a与水体理化因子也有较强的相关性,特别是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均与浮游植物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三角帆蚌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动态及其多样性指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某一套养有青鱼、鲢和草鱼的2.4 hm2三角帆蚌( Hyriopsis cumingii)养殖池塘2011-2012年的水质和浮游植物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动态,同时运用细胞密度及群落多样性指数等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中绿藻44.07%,其次是硅藻(16.95%);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密度及生物多样性指数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和月份变化特征。绿藻种类数在秋季最多,硅藻种类数在冬季和春季最多,而蓝藻种类数在夏秋季最多,隐藻种类数在秋季最多;浮游植物细胞密度秋季>春季>夏季>冬季。4月份密度最大,达21.12×106 cells/L,其次是11月份,达到13.68×106 cells/L;整个冬季和春季的3月份浮游植物密度偏低;11次采样获得的 Shannon -Wiener 指数( H′)与 Simpson 指数( D )、 Pielou 指数( J )的相关性系数分别达0.934、0.858,说明都具有显著相关性。综合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多样性指数及污染程度指示种类分析结果,说明该养殖水体处于中污状态。本研究对于利用浮游植物监测三角帆蚌养殖池塘水质综合状况及进行生态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河流型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对湖北恩施大龙潭水库水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水库在调查期间共鉴定到186种藻类,隶属于7门89属,其中硅藻门(79种)>绿藻门(55种)>蓝藻门(29种)>甲藻门(9种)>隐藻门(7种)>裸藻门(6种)>金藻门(1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平均值在0.94~1.30,依据丰富度指数水质评判标准判断水质整体为中污染。水库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在夏季较高,在冬季显著下降。水库从夏季至秋冬季节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在3.889×105~282.983×105cell/L的区间内变化,其均值为79.864×105cell/L。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植物总密度与温度、溶解氧、pH、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电导率、硝酸盐氮呈极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表明,温度、pH和高锰酸盐指数是影响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最主要的环境因子。大龙潭水库较高的海拔和较大的流域面积,有利于硅藻生长;水库年平均水深较深,蓝藻通过水流运动停留在水库上层成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6.
里下河腹地位于江淮两大水系交融地带,人类活动严重影响区域水生态环境。鉴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可作为水环境变化重要指示生物,于2015-2017年对里下河腹地典型湖泊大纵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环境因子进行逐月采样调查,分别采用藻类生物学指标和综合营养指数对大纵湖营养状态进行综合评价,并且基于相关性分析法,探讨浮游植物与水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显示,大纵湖在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23种,以绿藻、硅藻、蓝藻为主,分别为50、35、18种,占总种数的40.65%、28.46%、14.63%。全湖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的平均丰度为3.70×106 ~6.25×106 个/L;空间上略有差异,夏季藻类丰度较高,冬季最低。大纵湖各个采样点浮游植物优势种基本相同,共8种。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年均值分别为2.74和0.78,表明大纵湖处于轻-中度污染状态。综合营养指数显示,大纵湖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两者结果基本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水温(T)、透明度(SD)、浊度(TUB)和总氮(TN)是影响大纵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水质指标。  相似文献   

17.
2021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22年1月(冬季),采用规范方法调查监测和分析受面源污染的浅水铁哈拉泡(46°30’~46°50’N,123°59’~124°15’E)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并对湖泡水生态保护和治理提出了建议。连环湖铁哈拉泡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66属115种及变种,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种类优势占比较大,占总种类数的85.22%。浮游植物的总平均丰度为464.4×104ind./L,总平均生物量为1.533 3 mg/L,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丰度和生物量均高于其他门类,其中蓝藻门平均丰度(217.8×104ind./L)和平均生物量(0.489 4 mg/L)均最高。铁哈拉泡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显著,春季蓝藻门、硅藻门和绿藻门为优势门类;夏季和秋季分别为蓝藻门的微囊藻(Microcystis sp.)和硅藻门中的小环藻(Cyclotella sp.)凸显出较大优势;冬季则演变为隐藻门、裸藻门、甲藻门和硅藻门共同占优势的群落结构。TSIM评价结果表明,湖泡营养状态为轻微的富营...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抚仙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4年9月(秋季)、2014年12月(冬季)、2015年3月(春季)以及2015年7月(夏季)对抚仙湖进行采样,在全湖共设置12个样点,通过野外调查及实验室研究的方法,对抚仙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抚仙湖共有浮游植物8门、66属、101种,种类构成比例中,绿藻占54.46%、硅藻占21.78%、蓝藻占9.90%、其他13.86%;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差异极显著(P0.01),夏季种类最多,有79种,冬季最少,仅有61种。优势度分析显示,抚仙湖共有优势种4门、13种,其中绿藻门最多,有8种,且在全年均形成优势种,蓝藻在夏季、秋季和冬季成为优势种,硅藻和金藻在春季和夏季形成优势种。抚仙湖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29.9×104~193.2×104个/L,平均为61.51×104个/L;生物量为0.242~0.567 mg/L,平均为0.455 mg/L。浮游植物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2.31~3.18,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为3.14~3.65,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89~0.95,综合评价抚仙湖水体为无污染至轻污染。聚类分析表明,抚仙湖浮游植物的种群结构四季变化明显,不同区域浮游植物的种类和密度差异较大。将抚仙湖浮游植物与国内外典型的贫营养湖泊进行相似性比较,Jaccard相似性指数表明,抚仙湖浮游植物群落与其他湖泊均为极不相似,说明其物种及群落结构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太湖不同区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对水质状况进行调查,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对太湖9个湖区的33个采样点进行了季节性浮游植物群落调查和水质监测,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21种,分别属于7门、74属,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的种类最多,共28属、59种。春季和夏季浮游植物总密度最高值分别出现在2014年竺山湖0.59×10~8个/L和西部沿岸区5.90×10~8个/L,秋季和冬季浮游植物总密度最高值分别出现在2015年的西部沿岸区1.09×10~8个/L和湖心区3.28×10~8个/L。综合分析2年的浮游植物总密度监测数据,西部沿岸区梅梁湖竺山湖五里湖湖心区贡湖南部沿岸区东太湖东部沿岸区。研究表明,太湖9个区域污染情况不尽相同,主要超标指标为总氮。SPSS 22.0相关性分析表明,水温、DO、硝态氮、BOD5是影响太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2015年秋冬季浮游植物总密度较2014年有所增长,春季各湖区之间浮游植物密度的年际差异与其余季节不同,可能是由于水温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20.
对大渡河河口春秋季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6门、53属、157种;其中,硅藻种类最多,共109种,占总数的69.43%,其次是绿藻和蓝藻.左侧汊河和青衣江浮游植物种类较多.优势度分析显示,大渡河河口浮游植物优势种季节演替明显.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69 040个/L和0.9051mg/L,均以硅藻最高.浮游植物密度春季高于秋季,生物量则春季低于秋季,青衣江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较干流低.大渡河河口多样性指数春季平均为3.1728,秋季平均为3.3547;均匀度指数春季平均为0.5300,秋季平均为0.5749.秋季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均高于春季,青衣江两指标均较干流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