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2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为了解亚热带河流型水库-分水江水库蓄水后的水体富营养化状况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其进行了20次采样调查。结果表明,分水江水库总氮浓度较高,平均值大于2mg/L,氮污染严重,磷污染较轻,水质总体评价较差,为劣V水体。分水江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以硅藻、隐藻和绿藻为主,密度为0.7×10^4-168310×10。个/L,以富营养种类为主。浮游植物组成随季节变化而有所不同,春季以直链藻(Melosira)、实球藻(Pandorina)、盘星藻(Pediastrum)为优势类群;夏季以微囊藻(Microcystis)、鱼腥藻(Ana-baena)、脆杆藻(Fragilaria)为优势类群;秋冬季以小环藻(Cyclotella)、针杆藻(Synedra)、蓝隐藻(Chroomonas)为主。分水江水库浮游植物密度、叶绿素a与降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浮游植物的生长受水文气象条件变化的影响较大,间接说明分水江水库受面源污染比较严重。浮游植物密度和叶绿素a与水体理化因子也有较强的相关性,特别是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均与浮游植物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于2008年和2009年的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2月)分别对杭州地区17座大中型水库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有85种,其中绿藻最多,有29种,硅藻26种,蓝藻15种,裸藻6种,隐藻、甲藻和金藻各3种。各水库浮游植物年均密度为1.27×106~6.55×106个/L,最高密度为12.20×106个/L,最低密度为0.168×106个/L。叶绿素a浓度年均值为2.86~28.35μg/L,最高浓度为33.60μg/L,最低浓度为1.36μg/L;丰水期浮游植物密度和叶绿素a浓度高于枯水期。多数水库丰水期优势种为蓝藻,枯水期优势种为硅藻;各水库间浮游植物密度无显著差异,但叶绿素a浓度差异显著。从营养状态指数(TLI)、浮游植物密度及叶绿素a浓度等综合分析,杭州地区17座大中型水库基本处于中营养-轻度富营养状态。对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动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发现营养盐和透明度对浮游植物的增长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对新安江水库表层水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浓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利用XRX-620快速多参数水质剖面仪测定和统计分析得到新安江水库表层水CDOM浓度在4个样点上的月变化,结果显示表层水CDOM浓度在春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夏初表层水CDOM浓度为全年最低,上游至下游浓度逐渐降低.CDOM浓度与叶绿素a浓度无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新安江水库表层水CDOM的主要来源是陆源.  相似文献   
4.
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对新安江水库表层水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浓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利用XRX-620快速多参数水质剖面仪测定和统计分析得到新安江水库表层水CDOM浓度在4个样点上的月变化,结果显示表层水CDOM浓度在春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夏初表层水CDOM浓度为全年最低,上游至下游浓度逐渐降低。CDOM浓度与叶绿素a浓度无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新安江水库表层水CDOM的主要来源是陆源。  相似文献   
5.
千岛湖浮游藻类的群落特征与优势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千岛湖13个监测点1998年5月-2000年5月2个水文年不同季节浮游藻类的监测、取样和室内分析测定,初步获得了千岛湖浮游藻类的物种组成、种群数量、季节变化以及优势种。  相似文献   
6.
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千岛湖1989年—1999年间的常规监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湖区不同点位营养物质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分析表明,各断面的总氮和总磷浓度在地表水标准的Ⅳ—Ⅴ类间,已经超过导致富营养化的危险浓度;湖区不同监测点位的1—5个主导因子均表达了原始信息的75%以上,反映了不同点位水质要素和污染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千岛湖水体主要污染物动态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千岛湖1989~1999年间水质常规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了湖区不同点位主要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分析表明,氮、磷是千岛湖水体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物浓度年际差异较大,各断面的总氮和总磷浓度在Ⅲ~Ⅴ类间,最高浓度是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的10倍,呈严重超标状态;在空间分布上,新安江来水和西南湖区污染最为严重,中心湖区和东南出水湖区的水质相对较好.开垦坡地和不适当的造林方式导致的水土流失及化肥农药淋失是引起湖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千岛湖叶绿素a浓度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千岛湖各常规监测点1999~2000年叶绿素a含量及水质理化指标的逐月监测,分析了千岛湖叶绿素a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千岛湖叶绿素a含量在湖心区和出水区随季节变化不明显,但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河流区和湖边区随季节变化明显,其含量明显高于湖心区和出水区.影响千岛湖叶绿素a含量变化的主要因子有氮、磷、水温、透明度和降水等,这些生态因子对叶绿素a含量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但不同区域各影响因子所起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9.
千岛湖浮游动物多样性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贫-中营养型的大型、深水湖泊-浙江千岛湖游游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及其时空变化。在一周年的研究中,共发现139种浮游动物。种类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为轮虫>原生动物>枝角类>桡足类;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化以春季为最高(原生动物冬季最高);多样性指数水平变化以I站为最高(原生动物在Ⅷ站最高)。各类浮游动物种类数与多样性指数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程度依次为枝角类>轮虫>桡足类>原生动物。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亚热带河流型水库蓄水后的水体富营养化状况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其进行了20次采样调查。结果表明,分水江水库总氮浓度较高平均值大于2mg/L,氮污染严重,磷污染较轻,水质总体评价较差。分水江水库浮游植物密度范围在0.07×105 ~16831×105ind./L,群落组成以硅藻、隐藻和绿藻为主,在丰度上水库浮游植物主要以富营养指示种为主。浮游植物组成随季节变化而有不同,春季以直链藻(Melosira)、实球藻(Pandorina)、盘星藻(Pediastrum)为优势类群,夏季以微囊藻(Microcystis)、鱼腥藻(Anabaena)、脆杆藻(Fragilaria)为优势类群,秋冬季以小环藻(Cyclotella)、针杆藻(Synedra)、蓝隐藻(Chroomonas)为主。分水江水库浮游植物密度、叶绿素a与降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浮游植物的生长受水文特征变化的影响较大,这也间接说明分水江水库受面源污染比较严重。浮游植物与理化因子也有较强的相关性,特别是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均与浮游植物呈显著正相关,但是总氮浓度较高且与浮游植物不相关,说明氮元素不是水库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