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在水温17±1℃的条件下,采用半静态式生物毒性试验方法,探讨了氟离子(F-)对西伯利亚鲟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00~600 mg/L氟暴露会导致胚胎孵化延迟,氟暴露组半数孵化时间(MHT)比对照组推迟9~22 h。氟暴露同时导致胚胎死亡率显著增加(P<0.05),出膜仔鱼活力减弱、存活时间缩短、畸形率显著升高(P<0.05),出现卵黄囊畸形、脊椎畸形、眼部充血等畸形症状。试验得出F-致西伯利亚鲟胚胎144 h半致死浓度(LC50)为447.61 mg/L,孵化安全浓度(SC)为4.48 mg/L,导致仔鱼畸形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为536 mg/L。氟对西伯利亚鲟胚胎的安全质量浓度低于我国部分高氟地区地下水、地表水及人为氟污染水域中氟含量,提示天然水体中氟可能会对鱼类胚胎产生负面影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泥鳅仔鱼发育、摄食与不可逆点的确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水温21.4~24.8℃、pH6.98~7.54、DO 6~8 mg/L的人工培育条件下,对泥鳅早期发育阶段(0~20日龄)的形态特征和饥饿不可逆点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泥鳅仔鱼的发育阶段可依次分为:胚胎、前期仔鱼、仔鱼、稚鱼和幼鱼期。泥鳅初孵仔鱼全长为2.550±0.150 mm,其卵黄囊体积为0.320±0.070 mm3。3日龄,口完全裂开,口裂宽0.260±0.030 mm,仔鱼的外源性摄食关系初步建立;4日龄,仔鱼的巡游模式建立,进入摄食期;6日龄,仔鱼的卵黄完全被吸收,仅小部分个体腹部残留呈细线条状的卵黄;仔鱼耐受饥饿的时间临界点发生在孵化后第11天(即10日龄),不可逆转饥饿期的时间约3 d,不可逆点(PNR)期仔鱼没有出现胸角这一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通过观察条纹锯鱼旨的胚胎发育过程及卵黄囊仔鱼形态变化,研究其胚胎发育及卵黄囊仔鱼的形态特征、特点。采用Nikon E200显微镜对其胚胎发育形态及卵黄囊仔鱼形态变化进行连续拍照取样,详细描述了其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的26个具体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孵化温度、发育时间及卵黄囊仔鱼的形态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条纹锯鱼旨的受精卵为球形、游离的浮性卵,平均卵径为0.950±0.039mm;条纹锯鱼旨受精卵孵化需经过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生成期和孵化期6个主要时期,在80目的孵化网箱中,水温20~20.5℃、盐度28~32、DO≥5mg/L、pH7.6~8.4静水微充气的条件下需要46h53min孵化;卵黄囊在仔鱼出膜2d后被吸收。  相似文献   

4.
悬浮物对半滑舌鳎胚胎和初孵仔鱼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浓度悬浮物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胚胎和初孵仔鱼的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悬浮物对半滑舌鳎胚胎的孵化时间影响不明显,悬浮物浓度≤ 200 mg/L 时,胚胎孵化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悬浮物浓度≥ 800 mg/L时,其胚胎孵化率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悬浮物浓度≥ 200 mg/L 时,初孵仔鱼畸形率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通过Bliss法计算,悬浮物对半滑舌鳎胚胎的起始半致死浓度(95%可信限)为 1 974.8 mg/L (1 375.4~2 835.5 mg/L),安全浓度(SC)为 197.5 mg/L;对初孵仔鱼的 48和 96 h LC50 (95%可信限) 分别为 226.9 mg/L (204.6~251.7 mg/L) 和 202.9 mg/L (182.3~225.9 mg/L),SC为 20.29 mg/L.  相似文献   

5.
云纹石斑鱼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形态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了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结果表明:1)在水温22±0.2℃、盐度30、溶氧7.8mg/L、pH8.25的条件下,云纹石斑鱼的受精卵历时38h 17min开始孵化出膜。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卵裂、原肠、神经胚和器官形成及出膜6个阶段,受精、胚盘形成、2细胞等28个时期。2)在水温23±1℃,盐度30±3,DO≥5mg/L,pH8.0±0.5的海水中,培育至5d,卵黄囊完全消失,成为后期仔鱼;培育至27d,发育最快的云纹石斑鱼结束仔鱼期,进入稚鱼期;培育至65d,发育最快的稚鱼完成变态,成为幼鱼。胚后发育过程主要是根据卵黄囊、鳍膜、鳞片、体色及第1腹鳍棘与第2背鳍棘相对长度的变化分为仔鱼、稚鱼和幼鱼3个时期。其中仔鱼期又根据其卵黄囊的有无划分为前期仔鱼和后期仔鱼。  相似文献   

6.
以野生日本鬼鲉人工催产获得的受精卵为实验材料,定量检测了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脂肪组成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的总脂肪含量为13.85%~ 11.66%,极性脂肪占总脂肪含量为75.39%~ 72.20%.总脂肪及极性脂肪含量在胚胎发育阶段无显著变化,在卵黄囊仔鱼阶段随发育而显著下降.中性脂肪含量在胚胎发育阶段有显著变化,在卵黄囊仔鱼阶段其含量相对稳定.野生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总脂肪的主要脂肪酸为DHA(22∶6n-3),16∶0,ARA(20∶4n-6),EPA(20∶5n-3),18∶0和18∶1n-9.总脂肪及极性脂肪的DHA,ARA,EPA含量(mg/gDW)均随胚胎和卵黄囊仔鱼的发育而显著下降,且DHA和ARA含量均在胚胎囊胚期至尾芽期大幅降低.中性脂EPA和DHA含量随发育呈先升后降,其峰值分别出现在初孵仔鱼和2日龄(2DPH)卵黄囊仔鱼.中性脂ARA含量随发育逐步升高,峰值出现在3日龄(3DPH)卵黄囊仔鱼.在胚胎发育前期,总脂肪DHA和ARA相对EPA被选择性消耗,饱和脂肪酸(SFAs)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相对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被机体选择性消耗,N-6PUFA相对N-3 PUFA被选择性消耗;在胚胎发育后期及卵黄囊仔鱼阶段,总脂肪EPA相对DHA和ARA被选择性消耗.在胚胎和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SFAs中16∶0相对18∶0被选择性消耗.胚胎发育后期阶段和卵黄囊仔鱼阶段,总脂肪MUFAs中16∶1相对18∶1被选择性消耗.实验表明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发育阶段极性脂肪中DHA、ARA和EPA可以向中性脂肪中转移,胚胎和卵黄囊仔鱼对不同类别脂肪中的重要脂肪酸的消耗具有选择性,且其选择性与发育阶段相关.  相似文献   

7.
几种重金属离子对半滑舌鳎胚胎发育和仔稚鱼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半滑舌鳎胚胎为试验材料,研究了Cu、Hg、Zn、Cd、Pb5种重金属对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胚胎在0.01、0.08和0.1mg/LCu2 溶液中孵化率较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除0.125、0.25和0.5mg/LCd2 会促进胚胎发育速率外,其余4种重金属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减慢胚胎孵化速率。重金属离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引起了各种各样的畸形现象,如眼睛残缺、胚胎异常死亡、胚体解体模糊、胚胎尾部弯曲;初孵仔鱼不能破膜而出,初孵仔鱼脊椎弯曲成“S”形、“V”形、“L”形等。综合孵化率、仔鱼畸形率和胚胎畸形程度等指标可以得出5种重金属对胚胎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u>Hg>Cd>Zn>Pb。还研究了Hg、Cu、Cd、Pb、Zn等5种重金属对半滑舌鳎初孵仔鱼、10d仔鱼和20d稚鱼急性(96h)毒性影响,并计算了几种重金属对半滑舌鳎仔稚鱼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  相似文献   

8.
稀土元素对泥鳅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泥鳅卵放入不同浓度的稀土溶液中进行孵化 ,观察胚胎发育状况 ,结果表明 :稀土浓度为2 5mg/L时 ,泥鳅胚胎发育时间最短 ,为 2 4 30h ,稀土浓度为 1 5mg/L时 ,孵化率最高 ,为 84 %。  相似文献   

9.
线纹尖塘鳢胚胎和前期仔鱼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连续观察了线纹尖塘鳢(Oxyeleotrislineolatus)自然产卵受精的胚胎和前期仔鱼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在室温28~29℃下,线纹尖塘鳢的胚胎发育历时70h完成,仔鱼孵化出膜。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肌肉效应期和孵化出膜期8个连续的典型发育期。胚后发育以卵黄囊的消失为依据,划分为前期仔鱼。  相似文献   

10.
鲟鱼作为具有重要生态和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在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其自然繁育面临巨大威胁。为了探究环境因子对鲟鱼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本研究采用3因子3水平的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曲面分析法,开展了温度(14-22 ℃)、氨氮(0.05-0.15 mg/L)和亚硝氮(0.05-0.25 mg/L)对西伯利亚鲟鱼(Acipenser baerii)早期胚胎发育的联合影响效应研究,旨在建立温度、氨氮和亚硝氮对西伯利亚鲟鱼胚胎孵化率的定量关系,并通过多元回归得出温度,氨氮和亚硝氮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西伯利亚鲟鱼胚胎的孵化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氨氮和亚硝氮浓度的降低,西伯利亚鲟鱼胚胎孵化率逐渐升高。水温与氨氮的联合效应对鲟鱼胚胎孵化率的影响呈显著水平(p < 0.05),而水温与亚硝氮的联合效应以及氨氮与亚硝氮的联合效应对鲟鱼胚胎孵化率的影响不显著(p > 0.05)。建立的西伯利亚鲟鱼胚胎孵化率模型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832,校正相关系数为0.9616。通过模型优化得出西伯利亚鲟鱼的胚胎在温度18 ℃,氨氮浓度低于0.08 mg/L和亚硝氮浓度低于0.13 mg/L条件下西伯利亚鲟鱼胚胎的孵化率最高,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胚胎发育及幼鱼性腺发育的影响,将受精卵随机分成7组,分别置于0、0.1、0.3、0.5、1.0、2.5、5.0 mg/L SDBS溶液中充氧孵化,统计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选取均重为3 g左右健康的大鳞副泥鳅210尾,随机分成7组,分别置于0、0.1、0.3、0.5、1.0、2.5、5.0 mg/L SDBS溶液中饲养60 d,统计大鳞副泥鳅的死亡情况,取性腺制作组织切片,观察SDBS对大鳞副泥鳅幼鱼性腺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SDBS浓度≤1.0 mg/L时,对大鳞副泥鳅受精卵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孵化率和鳅苗畸形率无显著影响,SDBS浓度≥2.5 mg/L时,培育周期与孵化周期显著延长,孵化率显著下降,鳅苗畸形率显著上升。大鳞副泥鳅的死亡率随SDBS浓度的升高明显上升,SDBS浓度≥0.1 mg/L时显著抑制精巢发育。  相似文献   

12.
七带石斑鱼胚胎及仔稚鱼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七带石斑鱼胚胎和仔稚鱼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描述了从受精卵到仔稚鱼各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在水温22±0.5℃、盐度30条件下进行七带石斑鱼仔鱼的饥饿耐受力实验,记录了饥饿条件下初孵仔鱼的存活与生长、卵黄囊与油球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胚胎发育可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水温20.5±0.5℃、盐度30.0条件下,受精卵历时38h45min孵化出膜。初孵仔鱼全长1.059±0.071mm,至4日龄全长2.27~2.36mm时,卵黄囊完全消失;16日龄,全长4.99mm时,鳔形成;至25~30日龄,尾鳍鳍条发育完整。在饥饿条件下,初孵仔鱼的死亡高峰出现在孵化后4~6d,半数死亡时间出现在5d,至7d饥饿仔鱼全部死亡。卵黄囊期仔鱼的生长可分为3个阶段:仔鱼初孵时的快速生长期,卵黄囊消失前后的慢速生长期,以及在不能建立外源性摄食后的负生长期。随着生长发育时间的延长,饥饿仔鱼与正常条件下仔鱼的生长差异显著(P<0.05)。饥饿仔鱼体长较短,头大且体瘦,长期饥饿后脑后部下陷。  相似文献   

13.
黄鹂无齿鲹(Gnathanodon speciosus)是一种兼具观赏与食用价值的名贵海水鱼类。本文报道了黄鹂无齿鲹的胚胎及胚后发育特征。受精卵孵化条件为:盐度(30.26±0.67)‰、 温度 (24.72 ± 0.32)°C 、 pH值(7.46±0.12)、溶解氧(5.13±0.33) mg/L、光照强度约3 000 LUX。结果显示黄鹂无齿鲹受精卵为透明浮性圆球形,平均卵径764.29 ± 14.74 μm;含单油球,油球平均直径166.32 ± 18.28 μm。胚胎发育历经受精卵期、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与孵化出膜期8个阶段,再进一步细分成24个时期。受精后18 h 30 min孵化出膜,进入仔鱼阶段(含前仔鱼期和后仔鱼期)。前仔鱼期位于孵化后0-3天,卵黄囊没有完全吸收;后仔鱼期位于孵化后4-20天,卵黄囊完全吸收。初孵仔鱼全长1 520 ± 19 μm,出膜后第6天油球储备耗尽并形成鳔。孵化后第20天,鱼体后脊索完全弯曲,各鳍和消化系统发育完善,体表大量色素沉淀且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仔鱼进入稚鱼阶段。本研究为黄鹂无齿鲹苗种培育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盐度对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清水石斑鱼(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杂交后代(简称杂交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卵黄囊仔鱼形态及活力的影响,将杂交石斑鱼受精卵置于不同盐度水体中,观察盐度胁迫下卵径、油球径、孵化率及畸形率,以及孵化后卵黄囊仔鱼形态变化和活力状况。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条件下,受精卵卵径随盐度降低而增大,油球径不随盐度变化而变化。在盐度18~36范围内均能孵化仔鱼,但因盐度不同孵化率和初孵仔鱼畸形率有显著差异(P0.05);随盐度升高,孵化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初孵仔鱼畸形率则相反。盐度24~36组孵化后3 d仔鱼卵黄囊几乎完全消耗,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盐度24~36范围内,随着盐度的增加,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值)呈先升后降的变化曲线;盐度30~33范围内,初孵仔鱼SAI值大于5;5日龄仔鱼全部死亡,半数死亡时间出现在孵化后3.5 d。综上分析表明,该杂交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及仔鱼培育的适宜盐度范围为24~36,最适盐度范围为30~33。  相似文献   

15.
(24±1) ℃时采用半静止式生物毒性试验法分析了5个不同质量浓度(500、250、125、62.5、31.25 μg/L)微囊藻毒素(MC-LR)对太湖翘嘴红鲌早期发育阶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微囊藻毒素对翘嘴红鲌受精过程影响较小,对胚胎发育的影响较大,胚胎发育后期对微囊藻毒素的敏感性大于胚胎发育前期,对初孵仔鱼的毒性小于对胚胎的毒性;但对早期发育的各个阶段均有一定的致死和致畸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胚胎发育延缓、引起各种畸形、胚胎死亡和仔鱼运动性差、死亡率增高等.同时计算了MC-LR对翘嘴红鲌的受精过程的EC50分别为998.66、1519.26 μg/L;对卵裂期胚胎、囊胚期胚胎、原肠期胚胎和仔鱼的LC50分别为243.65、181.10、215.99、367.15 μg/L;对卵裂期胚胎、囊胚期胚胎、原肠期胚胎和仔鱼致畸作用的EC50分别为201.07、180.03、176.38、287.98 μg/L.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拉萨裂腹鱼胚胎适宜孵化水温,设置5℃、9℃、12℃、14℃、16℃、18℃、20℃、22℃8个温度梯度孵化拉萨裂腹鱼鱼卵,统计各温度下发育速度,鱼卵受精率、孵化率,初孵仔鱼畸形率及形体指标情况。结果表明:拉萨裂腹鱼卵裂期发育最快,到囊胚期、原肠期,器官分化期及出膜期,每个发育时期积累时间逐渐增长,随温度的升高,胚胎发育时间缩短,发育速度加快。胚胎不同发育时期在不同温度条件所积累的时间均呈幂函数关系,温度越高各发育时期所需时间越短。孵化积温随温度升高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水温在9℃-18℃,鱼卵受精率均较高,超过90%。水温在12-16℃,孵化率均较高,超过95%。水温在9-16℃,鱼苗畸形率均较低,均低于4%。初孵仔鱼全长与孵化温度呈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体高没有显著性差异;卵黄囊体积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因此,适当提高孵化水温能缩短胚胎孵化周期,但水温过高,会影响胚胎孵化率及初孵仔鱼畸形率,影响仔鱼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以及器官发育分化。综合考虑胚胎孵化周期,孵化率,初孵仔鱼畸形率及形体指标,拉萨裂腹鱼胚胎适宜孵化水温为12~16℃。  相似文献   

17.
雅砻江鲈鲤的人工繁殖、胚胎及卵黄囊仔鱼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配伍的外源激素对培育成熟的野生鲈鲤进行人工催产,并对其胚胎和1-10日龄卵黄囊仔鱼的发育进程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描述。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A2、地欧酮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鲈鲤亲鱼组的催产效果明显好于注射鲤鱼脑垂体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A2的亲鱼组,效应时间为58h,平均受精率和平均孵化率分别为87.33%和90.75%。在水温(16±2)℃条件下,鲈鲤胚胎发育历时117.83h,所需积温为1855.33℃·h,出膜10d后仔鱼开始平游。鲈鲤胚胎发育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期7个阶段,共26个时期。分析发现,在人工催产配伍激素中添加适量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有助于鲈鲤亲本顺利排卵;鲈鲤卵黄囊仔鱼在孵化出膜后的前5d处于内营养阶段,第6d起转入混合营养阶段,为仔鱼培育的第一危险时期。  相似文献   

18.
微囊藻毒素对金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发育至卵裂期的金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的微囊藻毒素中。结果显示。金鱼胚胎的孵化率逐渐降低,而畸形率升高,且毒素致畸的半数有效质量浓度EC50=2866.2μg/L。主要畸形症状是:胚体浑浊、模糊或自行解体,弯体,弯尾。孵化异常。卵黄破裂逸出等。  相似文献   

19.
黄伟  曹亮  窦硕增 《水产学报》2016,40(8):1272-1288
鱼类早期生活阶段对外界环境极为敏感,即使低浓度的污染物暴露也可能对其胚胎发育、仔鱼生长存活造成损害,导致种群数量和质量的降低。研究污染物对鱼类早期生活阶段的毒理效应和机制是揭示污染物对生物种群和水生生态系统潜在风险的有效途径。重金属对鱼类的影响在精、卵发生时即可显现。例如,抑制卵(精)母细胞成熟和精子活力降低,使受精率降低;影响受精卵吸水膨胀过程,改变胚胎发育速率、引起胚胎畸形、影响胚胎心率、改变孵化时间、降低孵化率;影响初孵仔鱼体长、造成仔鱼畸形、影响卵黄囊吸收和胚后仔鱼发育生长、摄食行为等。重金属对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毒性效应主要取决于金属种类、暴露浓度和受试鱼种及其发育阶段。此外,外界环境条件等因素也会对重金属的毒性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综合分析国内外关于重金属污染物对鱼类精卵、胚胎、仔鱼等早期发育过程生态毒理效应的研究进展,并结合相关报道阐述了其毒性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pH 8.5、水温(28.5±0.5)℃、盐度30条件下,用500 ml烧杯设置10、20、40、801、60 mg/L5个氨氮(总氮)质量浓度梯度和1个对照组(天然海水),研究氨氮对锈斑蟳早期幼体(Z1)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氨氮暴露12 h,40 mg/L以下质量浓度组毒性作用不显著,但80 mg/L以上质量浓度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氨氮暴露24 h,20 mg/L以下质量浓度组毒性作用不显著,但40 mg/L以上质量浓度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氨氮暴露36~96 h,0、10 mg/L组间差异不显著,但20 mg/L以上质量浓度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12、24、36、48、60、72 h氨氮暴露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85.566、36.171、22.880、12.485、8.299、4.313 mg/L。锈斑蟳早期幼体培育的安全质量浓度为0.431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