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生物修复技术,促进C、N、P在养殖水体中循环,保持了水产环境的动态平衡,修复受损的养殖水体生态系统,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增加水体溶氧,减少水产养殖的污染,改善水质和养殖水体自净能力,提高水产养殖产量和品质,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家庭小水体养殖是指以家庭为经营单位,利用“四边地(山沟边、屋边、田边、路边)”、庭院内外空隙地、山区凼子等闲置资源进行水产品养殖的一种生产方式,养殖面积从几平方米到一两百平方米不等。20世纪80年代,全国不少地方曾提出把开展家庭养鱼作为解决广大群众吃鱼自给的一条重要途径,并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扶持,家庭小水体养殖一度蓬勃兴起。随着群众“吃鱼难”问题的解决、池塘养殖和淡水大水面养殖的兴起,这一养殖方式已不再作为渔业主管部门关注和推广的重点。然而家庭小水体养殖在增加渔农民收入、提高就业率、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结构等方面具有积极、重大的意义,因此仍具推广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大水面种草养殖河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蟹原产于长江、珠江、辽河等内陆通海水系,我县2003年引进河蟹进行试养,并取得成功。通过几年的养殖探索,发现大水面种草养蟹技术简便易行,成本低,适合推广。此项技术是在大型湖泊、水库等养殖水体种植水草,进行生态养殖,其技术要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养殖海参发病的情况和养殖水环境的变化,指出养殖水体水温和溶解氧的双分层是导致海参发病的普遍原因.提出以预防为主,从改善养殖条件入手,从根本上防治海参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 1 大水面鱼病防治 大水面是指养殖水体在0.2hm~2以上的精养或粗养池。也就是指普通的池塘养殖水面。大水面养殖具有水体面积大、生态环境相对较好、鱼群密度相对较小,因而鱼病传播速度慢、鱼群发病率相对较低的优点。但由于水面大,也具有鱼病防治不便、用药成本相对较高等缺点。针对这些特点,在鱼病防治上应该掌握以控制水质为主,外泼内服结合,低成本、  相似文献   

6.
小水体(塘堰、小型水库和小型湖泊)养鱼是我国淡水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小水体水面约占淡水养殖水面的15%,产量约占淡水养殖的58%,平均亩产只有96斤。要想提高单产,在各种科学技术措施中,有一个重要措施是轮捕轮放。  相似文献   

7.
盛夏高温季节,强碱性(pH值8~9.5)和高氮低磷的养殖水体,往往会出现蓝、绿藻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层绿色、云斑状或带状的水华。水华既阻碍空气中氧气溶入水体,藻类又与养殖水生动物争氧,加重水体缺氧程度。水华还会诱发亚硝酸盐和硫化物的毒眭,并且阻碍有毒气体逸出,使养殖水体水质恶化,造成养殖水体水生动物疾病发生。水华中的藻类死亡后,藻体蛋白腐败分解,会产生羟胺、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可致使养殖水生动物死亡;另外,在养殖水生动物体内积累的藻毒素,有可能通过食物链的累积效应而危害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何为 《科学养鱼》1996,(6):27-28
室内小水体养鳖试验为摸索室内小水体人工养鳖技术,提高其生长速度及成活率,发展家庭小水体养殖,笔者在1994年6月29日至1995年2月17日将近八个月时间,成功地在一个仅有4.7米'的小水池投放430只幼鳖进行了养殖试验,获得总重73.875千克,每...  相似文献   

9.
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表征之一即是蓝藻“水华”的大量暴发。2003年8月26日,凌海市西八千乡60亩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水面不同程度地漂浮着厚积的绿色黏膜,对虾陆续死亡。经笔者镜检鉴定确认是铜绿微囊藻大量繁殖所致。2004-2005年盛夏初秋,又相继在各类中小型鱼塘出现了蓝藻“水华”现象。2006年经实地防治试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高温期养殖水体微囊藻的发生。现将养殖水体防治微囊藻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渔业生产实践中,经常可以见到不少养殖水面,漂浮着一层厚厚的绿色粘膜,这是由于浮游植物繁殖过盛死亡后,其尸骸漂浮于水面而形成,俗称“水华”。长期以来,我国渔业水质管理中,对养殖水体中出现“水华”的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这里不准备进行全面分析讨论,但有必要进行简洁澄清。否则,以讹传讹,贻害无穷。据笔者多年的研究试验,鱼池中有少量“水华”,不仅对鱼类无害,还可提高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1.
李好琴 《河南水产》2006,67(2):26-26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高低是决定水质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密度越来越高,亚硝酸盐中毒现象时有发生.当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超过一定程度,将对养殖对象带来危害,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因此我们需了解亚硝酸盐过高形成的原因、造成的危害,从而对亚硝酸盐中毒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合阳县沿黄滩涂池塘养殖水面6500多亩,是陕西省重要的商品鱼基地,水源为地下水上渗补充,水质为盐碱水,水中硫酸盐含量较大。近年来,由于养殖密度的加大,水体趋富营养化,池塘不同程度出现了微囊藻水华,50%~70%水面出现,10%~30%水面微囊藻水华大量繁殖,使本已效益下滑的当地水产养殖业雪上加霜,造成了一定经济损失,并出现了一些特殊规律。一、微囊藻生物学特征及危害1.微囊藻生物学特征①适应温度范围广,喜高温。在22~35℃范围内皆发生增殖,30~35℃时增殖很快,在35℃达到最快。②喜强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水面施肥养鱼快速发展,大水面主养鱼类——鲢、鳙遭受中华鳋病的危害日益普遍。我们通过对两湖地区数十个大水面养殖水体中鲢、鳙鱼的实地调查,无一例外地发现有不同程度的中华鳋寄生,并影响鱼类的生长,中华鳋病是影响大水面养殖效益的最突出因子之一。为此,我们通过不断实践和跟踪服务,成功摸索出了一套大水面防治中华鳋病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网箱养殖中,影响水体水质的因素主要是未食的饵料、养殖对象的排泄物以及化学药品等。未食的饵料散落在水体中,增加了营养盐和有机物,造成水体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养殖对象的排泄物排入水体造成网箱内氮、  相似文献   

15.
养殖水体硫化氢的来源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永刚 《齐鲁渔业》2000,17(6):37-38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养殖水质调控技术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养殖水体硫化氢的来源和防治对策作一初步探讨。1养殖水体中硫化氢的来源 养殖水体中硫化氢和硫化物的来源可分为外部来源和内部来源两方面。1.1外部来源(1)焦化、造气、选矿、造纸、印染、制革等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带入;(2)地下水特别是温泉水的带入;(3)土壤、岩石中含硫矿物的溶解转化。1.2内部来源(1)水体内的硫酸盐、亚硫酸盐等,在微生物特别是脱硫弧菌的作用下进行还原,生成硫化氢。(2)水体内含硫有机物(如含硫氨基酸、磺氨酸…  相似文献   

16.
淡水珍珠养殖技术(四):育珠蚌的养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卞伟 《内陆水产》2001,26(12):26-27
1育珠水域环境条件要求育珠蚌生活在水中,水环境不仅决定育珠蚌能否生存和生长,而且直接影响到养殖珍珠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对水域环境的选择十分重要。1.1水面大小水面不能太小要求6000米2以上。尤其是封闭式静水体的水面,如果水面太小,水质环境变化大、不稳定,影响育珠蚌的生长。1.2水深水深1.5~4.0米的水面可育珠,最好2~3米,低于1米或高于5米均不宜养殖。水过浅,水温变化大,影响水质的稳定性。水过深,则下层水温低,影响营养物质循环,饵料生物难于满足育珠蚌的要求,对育珠蚌生长不利。1.3水源水源…  相似文献   

17.
池塘是一个封闭的养殖水体,其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成败。养鱼、养虾先要养水。优化池塘的养殖环境,必须从培水期做起,对水质进行综合调控,定向培育天然饵料,活化水体底质,提高水体的载氧量,充分利用池塘的条件,使水体不间断流动运转,消除溶解氧、温度分层,均匀混合水体,为鱼虾苗早期生长营造一个稳定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光合细菌对养殖水体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信娣  陈瑛 《水利渔业》2007,27(1):80-82
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有重要应用价值。光合细菌对养殖水体的调节作用表现在调节养殖水体氮循环,降解水体中有机物,控制水体富营养化,调节水体微生态群,调节养殖水体pH,增加水体溶氧等方面。提出了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应用中的发展方向,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养殖水体富营养“污染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谢伟 《内陆水产》2001,26(3):32-33
富营养化是天然水体普遍存在的现象,从江河、海洋到湖泊、池塘均有发生。近年沿海频频爆发的“赤潮”现象,说明了富营养化的恶果,对于水库、池塘这样的小型养殖水体来说,由于其水流缓慢,水质更新期长,养殖期内又接纳大量的氮 (总 N >0.2毫克 /升 )、磷 (总 P >0.01毫克 /升 )、有机碳等营养元素,更易引起藻类等浮游生物的迅速增殖,需氧有机物增多,导致水质恶化 (BoD5 >10毫克 /升 ),形成富营养污染。 水体富营养化进程的加快,是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紧密相关的。随着工业和农村的发展,养殖水体的富营养污染正日渐加速。水产…  相似文献   

20.
养殖水体中溶解氧的变化及收支平衡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控制养殖水体中溶解氧(DO)是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的主要技术之一。概述了养殖水体中DO对养殖生物的影响,养殖水体中DO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以及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比较了各种氧收支及平衡研究模式和测定方法。展望了上述技术在工厂化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