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悬浮物对鲈鱼和梭鱼幼体的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疏浚淤泥悬浮相对其效应明显。21℃和24℃试验水温时,悬浮物对鲈鱼幼苗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分别为:96hLC50为1 711.2mg/L、1 052.8mg/L;安全浓度分别为:171.12、105.28mg/L;悬浮物对梭鱼幼苗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分别为:96h LC50为453.6、168.1mg/L;安全浓度分别为:45.36、16.81mg/L。随温度、悬浮物浓度的升高,毒性效应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2.
制浆造纸废水对不同鱼类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浆造纸废水对斑马鱼、日本鳗鲡和黑鲷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制浆造纸废水对斑马鱼、日本鳗鲡和黑鲷的96h-LC50分别为试验浓度的11.328%、15.949%、4.679%。在受试的3种鱼类中,制浆造纸废水对海洋鱼类黑鲷影响最大,对河口洄游性鱼类日本鳗鲡的影响最小,热带鱼类斑马鱼介于两者之间,表明制浆造纸废水对鱼类影响程度随种类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海洋工程建设产生的悬浮物会对海洋生物生长发育产生影响。为研究悬浮物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幼体的毒性效应,采用室内模拟半静态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悬浮物对中国对虾幼体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高浓度的悬浮物可抑制中国对虾幼体的游泳能力,中国对虾幼体死亡率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悬浮物对中国对虾幼体48 h和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48 h-LC_(50)和96 h-LC_(50))分别为452.21 mg/L和183.74 mg/L,对应的安全浓度为18.37 mg/L。镜检观察结果显示,中国对虾幼体体表有底泥附着,鳃内有大量的悬浮物颗粒物。该研究为深入研究悬浮物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半静态水的条件下,研究了铜离子(Cu~(2+))、镉离子(Cd~(2+))和汞离子(Hg~(2+))对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发育的单一和联合毒性效应。采用48 h、72 h、96 h致死率和72 h、96 h孵化抑制率作为生理毒性终点,以其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作为毒性评价标准。结果表明:Cu~(2+)、Cd~(2+)和Hg~(2+)对斑马鱼胚胎的48 h-LC50分别为0.58 mg·L~(- 1)、0.72 mg·L~(- 1)和0.000 46 mg·L~(- 1),72 h-LC50分别为0.39 mg·L~(- 1)、1.15 mg·L~(- 1)和0.000 30 mg·L~(- 1),96 hLC50分别为0.08 mg·L~(- 1)、0.19 mg·L~(- 1)和0.000 18 mg·L~(- 1);Cu~(2+)、Cd~(2+)和Hg~(2+)的72 h孵化抑制率的LC50分别为0.05 mg·L~(- 1)、0.01 mg·L~(- 1)和0.000 04 mg·L~(- 1),96 h孵化抑制率的LC50分别为0.06 mg·L~(- 1)、0.05 mg·L~(- 1)和0.000 11 mg·L~(- 1);Cu~(2+)、Cd~(2+)和Hg~(2+)对斑马鱼胚胎毒性大小顺序为Hg~(2+)Cu~(2+)Cd~(2+)。Cu~(2+)、Cd~(2+)和Hg~(2+)对斑马鱼胚胎的致死率和孵化抑制率均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72 h孵化抑制率可以作为斑马鱼胚胎最敏感的毒性终点指标。分别用单一毒性Cu~(2+)、Cd~(2+)和Hg~(2+)的96 h-LC50值,按毒性单位1∶1两两混合,对斑马鱼胚胎在第48、第72、第96小时的联合毒性均为协同作用;按毒性单位1∶1∶1混合共存时,对斑马鱼胚胎在第48、第72、第96小时的联合毒性均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溶氧水平下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在高溶氧(10.77±0.40)mg/L、中溶氧(6.89±0.33)mg/L和低溶氧(3.45±0.54)mg/L水平下,研究了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高溶氧水平下,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96 h-LC50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148.1 mg/L(125.03~172.37 mg/L)、206.52 mg/L(164.25~246.23 mg/L);在中等溶氧水平下,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96 h-LC50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106.69 mg/L(89.92~123.70 mg/L)、145.77 mg/L(116.77~174.77 mg/L);而低溶氧水平下,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96 h-LC50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68.03 mg/L(58.32~77.89 mg/L)、81.33 mg/L(64.76~96.70 mg/L)。结果表明,在3种溶氧条件下,氨氮对黄颡鱼的毒性明显大于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毒性,因而氨氮对黄颡鱼的毒性成为其养殖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6.
敌百虫对中华绒螯蟹幼体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成曙  朱玲 《水利渔业》2007,27(6):90-91
采用实验室小型水族箱,每组设1个空白对照、2个平行组,研究敌百虫对中华绒螯蟹不同生长期幼体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Ⅱ期蚤状幼体(Z2)24 h和48 h LC50分别为0.0052和0.0045 mg/L,安全浓度为0.00101 mg/L;Ⅲ期蚤状幼体(Z3)24 h和48 h LC50分别为0.0061和0.0051 mg/L,安全浓度为0.00262 mg/L;Ⅳ期蚤状幼体(Z4)24 h和48 h LC50分别为0.0053和0.0039 mg/L,安全浓度为0.00063mg/L;大眼幼体(M)24 h和48 h LC50分别为0.0104和0.0087 mg/L,安全浓度为0.00202 mg/L。  相似文献   

7.
以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为实验对象,通过48 h半静水式急性毒性试验探究0~#柴油中的水溶性石油烃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e Sinensis)溞状幼体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发现,水溶性石油烃对5期(Z_1~Z_5)溞状幼体的24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9.902、10.542、11.596、13.441和15.684 mg/L; 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6.249、7.193、8.022、9.889和12.948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813、1.005、1.247、1.606和2.480 mg/L。参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生物监测(水环境部分),可以看出0~#柴油的水溶性石油烃对中华绒螯蟹各期溞状幼体为高毒。本研究可为科学评价水溶性石油烃对中华绒螯蟹各期溞状幼体的毒性提供依据,同时为河蟹养殖环境风险预警监测提供数据参考,对生产实践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3种工业废水对中国对虾幼体及仔虾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毒理实验,研究印染废水(主要有毒物质为苯胺C6H5NH2和苯酚C6H5OH,质量浓度分别为20 mg/L和24 mg/L)、电镀废水(主要有毒物质为锌、铜和铅,质量浓度分别为1 970 mg/L、9 mg/L和7.5 mg/L)、农药废水(主要有毒物质为久效磷和亚磷酸盐二甲酯)及其混合废水对中国对虾(Peanaeus chinensis)无节幼体和仔虾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印染废水、电镀废水、农药废水及其混合物对无节幼体48 h LC50(95%可信限区间)和96 h LC50(95%可信限区间)分别为2.27%(1.72%~2.99%)、0.29%(0.22%~0.37%)、0.86%(0.64%~1.15%)及0.30%(0.22%~0.40%)和1.03%(0.79%~1.34%)、0.16%(0.12%~0.19%)、0.38%(0.30%~0.48%)及0.18%(0.13%~0.24%);对仔虾48h LC50(95%可信限区间)和96 h LC50(95%可信限区间)分别为3.51%(2.38%~5.18%)、0.40%(0.29%~0.55%)、2.06%(1.34%~3.17%)及0.52%(0.39%~0.71%)和1.44%(1.06%~1.96%)、0.21%(0.15%~0.29%)、0.71%(0.51%~0.99%)及0.22%(0.17%~0.29%).3种工业废水的毒性从大到小依次为:电镀废水、农药废水、印染废水,无节幼体较仔虾对这废水的毒性更为敏感.3种废水以等体积混合时,对无节幼体和仔虾的联合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国际标准组织(ISO)规定的淡水污染指示生物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和乍得湖区优势种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为实验对象,采用96h急性毒性试验,以96h半致死效应浓度(96h LC50)和毒性单位(TUa)为指标,对乍得油区石油勘探开发所用钻井液进行水生环境生态毒性评价及分级.实验结果表明,1号钻井液样品对斑马鱼和泥鳅基本无毒害作用,2号钻井液对斑马鱼和泥鳅均具有低水平毒性效应.2号钻井液对斑马鱼和泥鳅的96h LC50分别为42 362 mg/L、50 861 mg/L,TUa分别为2.36、1.97.对比发现,由于2号钻井液比1号钻井液多了一种添加剂——低荧光白沥青(JHBA-2),生态毒性即由无毒激变为低毒性,因此该添加剂具有明显的环境生物毒性,可在今后的研究开发中弃用或寻求低毒及无毒替代品.  相似文献   

10.
在水温15.1~17.3℃,pH 7.88~8.15,盐度32.17‰~32.28‰,溶解氧6.40~7.40 mg/L的条件下,采用半静水法研究了氨氮和亚硝酸盐对体质量(2.86±0.43)g的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幼体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单环刺螠幼体中毒后体色变暗,对外界刺激变得不敏感,最后身体缩成一团或细线状。随着氨氮和亚硝酸盐质量浓度升高死亡率逐渐升高,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氨氮对单环刺螠幼体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620.79 mg/L(95%置信区间557.62~691.11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62.08 mg/L,对应非离子氨浓度为13.85 mg/L(95%置信区间12.44~15.42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39 mg/L;亚硝酸盐对单环刺螠幼体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243.90 mg/L(95%置信区间223.10~266.65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24.39 mg/L。非离子氨对单环刺螠幼体毒性大于亚硝酸盐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