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别在22、27(对照组)、32℃的水环境中,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进行急性温度胁迫48 h,检测不同时间、不同温度下银鲳幼鱼肠道消化酶活力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肠道消化酶中,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活力在22℃实验组没有显著变化(P>0.05),淀粉酶活力逐渐下降,脂肪酶活力则相反(P<0.05);在32℃实验组中,脂肪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活力变化基本一致,均呈现上升趋势(P<0.05),而淀粉酶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血清生化指标中,葡萄糖(GLU)、乳酸(LD)、皮质醇(COR)在22℃实验组显著升高(P<0.05),甘油三酯(TG)和肌酐(CREA)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P<0.05),血清总蛋白(TP)含量则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5)。在32℃实验组中,TP 和 TG 含量降低;GLU 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LD 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P<0.05);COR 先上升后降低,而 CREA 则呈现上升趋势;在肠道和血清中不同处理组在同一时间也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急性温度胁迫对银鲳幼鱼消化系统及排泄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操作及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急性温度胁迫,减小银鲳幼鱼的应激反应,使其有良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2.
将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分别放置在22℃、27℃(对照组)和32℃的不同水温梯度下胁迫48h,研究不同温度、不同时间(0、12、24、48 h)下银鲳幼鱼肝脏和血清中的抗氧化酶指标和免疫指标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22℃试验组变化基本一致,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仅在22℃试验组出现显著波动(P0.05),其余组变化不显著(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22℃试验组在24 h和48 h差异显著(P0.05),32℃试验组0 h和48 h差异显著(P0.05);丙二醛(MDA)22℃试验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含量显著下降,24 h下降到最低值,随后维持最低值,32℃试验组MDA含量则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对照组也出现了显著性变化(P0.05)。血清中,SOD 22℃试验组的活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2℃试验组则随着时间的延长含量直线上升,对照组也出现了波动;CAT和T-AOC 22℃试验组均变化不显著(P0.05),CAT 32℃试验组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T-AOC 32℃试验组显著下降,对照组CAT和T-AOC都出现波动;GSH-PX和MDA32℃试验组出现下降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GSH-PX 22℃试验组含量随时间延长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MDA 22℃试验组和对照组都出现波动现象。免疫指标中,溶菌酶(LZM)活力的变化不显著(P0.05);免疫球蛋白M(Ig M)各试验组活力均呈现显著性变化(P0.05)。不同温度组之间在同一时间也会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在肝脏中,T-AOC 32℃试验组在48 h与其余两组差异显著(P0.05);MDA除起始时间0 h外,其余时间段不同温度组间均出现显著性差异。而SOD、CAT、GSH-PX则不同温度组在同一时间内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中,除了免疫指标中的LZM不同温度组在同一时间内没有显著性差异之外,其余各项指标均在同一时间段不同温度组之间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结果表明,急性温度胁迫对银鲳幼鱼的肝脏造成了一定的损伤,并对其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应答反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苗种生产和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急性温度变化对银鲳幼鱼产生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低盐胁迫对银鲳幼鱼肠道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尹飞  彭士明  孙鹏  施兆鸿 《海洋渔业》2010,32(2):160-165
通过逐级降低水体盐度的方法,将银鲳幼鱼分别在盐度25、20、15和10的条件下饲养至120 h,检测不同盐度下、不同时间点银鲳幼鱼肠道脂肪酶、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的活力。结果表明,随着盐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脂肪酶的活力总体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P0.05);淀粉酶的活力呈升高的变化趋势(P0.05);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力的变化趋势不同,胰蛋白酶的活力呈现升高的趋势(P0.05),而胃蛋白酶活力呈下降的变化趋势(P0.05)。说明盐度降低会对银鲳幼鱼肠道的消化酶产生激活作用,从而促进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达到补充机体所损失的能量的目的。但对于不同种酶,激活的顺序和程度却不尽相同,甚至当超出一定的耐受范围后,酶活力反而被抑制。在本研究中,随着盐度的下降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脂类物质首先被大量消耗,然后是淀粉类物质,而蛋白类物质在整个过程中的利用率较低。因此建议,在雨季来临之前,提高脂类和淀粉类物质的投喂量,将有助于提高幼体对低盐度的耐受性及其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急性温度胁迫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生化指标的影响,该实验设计了3个温度梯度,即22℃、27℃和32℃,以27℃为对照组,胁迫时间48 h,分别测定胁迫前后其代谢酶、离子酶活性以及血清中离子浓度。结果显示,2个实验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GPT)的变化趋势相反,肝脏谷草转氨酶(GOT)的变化趋势也不同;2个实验组的碱性磷酸酶(AKP)变化趋势相反,而酸性磷酸酶(ACP)变化趋势相同,乳酸脱氢酶(LDH)在22℃实验组出现波浪式变化(P0.05);血清钠(Na+)、钾(K+)、氯(Cl-)、钙(Ca2+)在各组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鳃Na+/K+-ATP酶活性在32℃实验组出现下降趋势,肾脏Na+/K+-ATP酶活性在22℃实验组出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2个实验组鳃Ca2+/Mg2+-ATP酶活性和肾脏Ca2+/Mg2+-ATP酶活性皆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急性温度胁迫可显著影响银鲳幼鱼的正常代谢,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温度胁迫,以使其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盐度对高体革(Scortum barcoo)幼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在温度25±2℃下,将平均体质量为2.50±0.23 g的高体革幼鱼分别饲养在盐度0,5,8,11,13和16条件下20 d,检测幼鱼胃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盐度胁迫对高体革幼鱼胃蛋白酶活力有显著影响(P〈0.05),对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盐度的升高,胃蛋白酶活力先升后降,当盐度升高到13时又急剧升高;脂肪酶的活力则是随盐度的升高而受到抑制,当盐度升高到13时也急剧升高,盐度16时最高;而淀粉酶活力变化则是盐度升高时显著降低。这说明环境盐度对高体革消化酶比活力的影响比较大,不同消化酶随盐度变化规律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水温下鲟鱼对低氧胁迫的应激性和适应性,将体长为(17.9±0.36)cm,体质量为(20.83±0.21)g的西伯利亚鲟幼鱼由暂养水体(水温24℃±0.5℃)分别放入水温20、24和28℃的水槽中并进行低氧(2.5 mg/L±0.3 mg/L)胁迫试验,于低氧胁迫1、3、10、24、48、96 h时检测西伯利亚鲟幼鱼的血清抗氧化酶活力、肝脏损伤及应激相关指标。试验结果:低氧胁迫后,西伯利亚鲟幼鱼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活力,丙二醛(MDA)、血糖(GLU)、总蛋白(TP)、皮质醇(COR)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4℃和28℃组幼鲟血清ALT活力在低氧胁迫后1 h均达到峰值,20℃组在胁迫后10 h达到峰值;各组的MDA含量在低氧胁迫1 h时略有升高;与此相反,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在低氧胁迫1 h时降低,而后升高;各组的GLU含量均在低氧胁迫后3 h达到峰值,且28℃组的值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结果表明,鱼体对高温(28℃)下的低氧(2.5 mg/L±0.3 mg/L)胁迫表现出更剧烈的反应,低温可缓解低氧对鱼体造成的氧化损伤和肝功能损伤。在实际养殖生产中,对于处在幼鱼时期的鲟鱼,应密切关注养殖水温的变化,减少高温应激,以提高其应对低氧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鱼类作为变温动物,在水温突变时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本研究分析了突变高温胁迫下大黄鱼幼鱼血清皮质醇(COR)、血糖(GLU)以及乳酸(BLA)含量的变化规律。实验选取8月龄平均体重为(118.8±6.05)g的大黄鱼作为实验对象,对照组设定温度为(23±0.3)℃,实验组设定温度为(33℃±0.3)℃,变温过程为突变,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结果表明:大黄鱼幼鱼在33℃高温胁迫下有强烈的应激反应,表现为呼吸加快、极度不安、游动剧烈。经33℃高温胁迫2 h后,实验组幼鱼血清中皮质醇、血糖、乳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的升高(P0.05或0.01),陆续出现死亡,最终全部死亡。研究认为,33℃高温胁迫对大黄鱼有致命的影响,在养殖生产过程中要将水温严格控制在33℃以下。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幼鱼对氨氮胁迫的生理变化,以体质量(13.31±0.49) g、体长(9.73±0.46)cm的翘嘴鳜幼鱼为实验鱼,研究了在水温(22.0±0.5)℃下、48.65 mg·L~(-1)氨氮胁迫对其鳃和消化道相关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氨氮胁迫下翘嘴鳜幼鱼处于应激状态并引起Na~+/K~+-ATP酶、呼吸代谢酶和消化酶活力水平显著变化。其中Na~+/K~+-ATP酶活力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先升高再降低;呼吸代谢酶活力呈升高趋势;对胃囊和消化道中的消化酶也有显著影响,其中淀粉酶(AMS)呈降低-升高的趋势,胃蛋白酶和脂肪酶(LPS)呈升高-降低的趋势。综上,氨氮胁迫会对翘嘴鳜幼鱼产生损害,使其呼吸代谢功能下降,鳃的呼吸功能受损,机体诱导消化酶与无氧代谢酶活力升高为机体抗应激反应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设置温度突变组(21℃、24℃、28℃、32℃和35℃)和温度渐变组(每天升温1℃),探讨不同程度的温度变化胁迫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 Valenciennes♀)与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的杂交品种(鼠龙斑)抗氧化及消化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渐变组的摄食量、消化酶活性等均比温度突变组高。温度突变组:21℃~32℃的摄食量、消化酶活性均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升高,但35℃有下降趋势。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呈显著上升趋势,35℃组在7 d有所降低,肝脏中SOD在21℃~28℃胁迫前后无显著差异,32℃与35℃呈先下降再回升的趋势。血清和肝脏中过氧化氢酶(CAT)在21~28℃变化趋势一致,均逐渐增加,而32℃与35℃血清与肝脏中CAT的变化趋势完全相反。血清中丙二醛(MDA)在32℃先上升再下降,且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其他各组,其他各组均为逐渐降低的状态,肝脏中的MDA均为先升高再降低。温度渐变组:血清中的SOD和CAT均为先上升再下降,肝脏中的SOD在3 d与胁迫前无明显变化,在7 d时显著上升,而肝脏中CAT在3 d和7 d均显著下降;肝脏和血清中的MDA都有逐渐下降趋势。温度突变组中胃蛋白酶与肠道中的脂肪酶在21℃、24℃的变化趋势相似,呈先下降再回升的趋势,其他各组胃蛋白酶呈逐渐上升趋势,脂肪酶先上升再下降,淀粉酶含量低且变化不明显。温度渐变组的胃蛋白酶和脂肪酶都显著增加,淀粉酶变化幅度不显著。综上,温度渐变对鼠龙斑幼鱼摄食和抗氧化性具有促进作用,温度突变对鼠龙斑幼鱼抗氧化性影响明显,胁迫时间延长可能对鱼体肝脏抗氧化体系有损害作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该减少急性温度胁迫对鱼体造成的应激反应,可以通过渐变温度驯化达到养殖需求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设置温度突变组(21℃、24℃、28℃、32℃和35℃)和温度渐变组(每天升温1℃),探讨不同程度的温度变化胁迫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 Valenciennes♀)与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的杂交品种(鼠龙斑)抗氧化及消化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渐变组的摄食量、消化酶活性等均比温度突变组高。温度突变组:21℃~32℃的摄食量、消化酶活性均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升高,但35℃有下降趋势。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呈显著上升趋势,35℃组在7 d有所降低,肝脏中SOD在21℃~28℃胁迫前后无显著差异,32℃与35℃呈先下降再回升的趋势。血清和肝脏中过氧化氢酶(CAT)在21~28℃变化趋势一致,均逐渐增加,而32℃与35℃血清与肝脏中CAT的变化趋势完全相反。血清中丙二醛(MDA)在32℃先上升再下降,且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其他各组,其他各组均为逐渐降低的状态,肝脏中的MDA均为先升高再降低。温度渐变组:血清中的SOD和CAT均为先上升再下降,肝脏中的SOD在3 d与胁迫前无明显变化,在7 d时显著上升,而肝脏中CAT在3 d和7 d均显著下降;肝脏和血清中的MDA都有逐渐下降趋势。温度突变组中胃蛋白酶与肠道中的脂肪酶在21℃、24℃的变化趋势相似,呈先下降再回升的趋势,其他各组胃蛋白酶呈逐渐上升趋势,脂肪酶先上升再下降,淀粉酶含量低且变化不明显。温度渐变组的胃蛋白酶和脂肪酶都显著增加,淀粉酶变化幅度不显著。综上,温度渐变对鼠龙斑幼鱼摄食和抗氧化性具有促进作用,温度突变对鼠龙斑幼鱼抗氧化性影响明显,胁迫时间延长可能对鱼体肝脏抗氧化体系有损害作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该减少急性温度胁迫对鱼体造成的应激反应,可以通过渐变温度驯化达到养殖需求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对温度胁迫的适应能力,开展了温度胁迫与恢复实验。设置对照组(22℃)、高温组(29℃)、降温组(15℃)与低温组(8℃)4个处理,在胁迫期的第1、2、4、8、12h与恢复期第4、8、12、24h取肝脏,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ZM)、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和丙二醛(MDA)、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结果显示,胁迫期内肝脏SOD和CAT活力均在温度骤变的影响下受到抑制,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MDA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恢复期内各实验组SOD和CAT活力均逐渐升高,MDA含量逐渐降低,至恢复期结束时,对照组与各实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温度骤变条件下,各实验组肝脏LZM与AKP活力显著降低(P0.05),恢复期内高温组LZM与AKP活力无明显变化,降温组与低温组LZM与AKP活力则逐渐升高,至恢复期结束时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温度胁迫显著升高血清中AST与ALT含量(P0.05),恢复期内各实验组AST与ALT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至恢复期结束时,除高温组ALT含量外均降至对照组水平。研究表明,温度胁迫显著降低大鳞副泥鳅SOD、CAT、LZM与AKP活力,MDA与血清转氨酶AST、ALT含量升高,其中,高温胁迫会对大鳞副泥鳅非特异性免疫机能造成不可逆破坏,其他抑制均为可恢复的。  相似文献   

12.
鱼类作为水生变温动物,围栏圈养环境海水温度的突变会对其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以2种规格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为实验对象,分析了急性高温(32℃)胁迫后1、3、6 h,恢复正常温度(25℃)后6 h和12 h时,其呼吸频率、血清中葡萄糖(GLU)和皮质醇(COR)含量、血液中红细胞(RBC)和白细胞(WBC)数目、血红蛋白(HGB)含量、红细胞积压(HCT)以及肝脏热休克蛋白(hsp70、90) 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32℃高温条件下,2种规格斑石鲷呼吸频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50 g和200 g斑石鲷分别在0.3 h (20 min)和1 h时呼吸频率达最高值(P<0.05)。2种规格斑石鲷COR和GLU浓度皆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50 g斑石鲷COR浓度在1 h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GLU浓度在6 h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200 g斑石鲷COR浓度在1 h时显著低于50 g斑石鲷血清COR浓度(P<0.05),恢复6 h后,COR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GLU浓度在高温胁迫期间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恢复12 h时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高温胁迫过程中,50 g斑石鲷WBC、RBC、HGB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 g斑石鲷WBC、RBC、HCT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HGB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温诱导2种规格斑石鲷肝脏组织中hsp70和hsp90 mRNA表达量皆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hsp70和hsp90 mRNA表达量分别在3 h和1 h达到最高(P<0.05)。上述指标在恢复正常温度(25℃) 12 h后,恢复至正常水平,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急性高温刺激显著增加了2种不同规格斑石鲷的呼吸频率、COR和GLU含量,上调了肝脏hsp70和hsp90 mRNA表达,小规格的斑石鲷应对高温胁迫具有更强适应调节能力。相关结果为斑石鲷大型围栏养殖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撑,同时也为进一步阐明斑石鲷高温耐受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盐度对高体革(Scortum barcoo)幼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在温度25±2℃下,将平均体质量为2.50±0.23 g的高体革幼鱼分别饲养在盐度0,5,8,11,13和16条件下20 d,检测幼鱼胃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盐度胁迫对高体革幼鱼胃蛋白酶活力有显著影响(P〈0.05),对脂肪酶...  相似文献   

14.
选取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s♂)的杂交种(俗称云龙石斑鱼)为研究对象,设定20℃、16℃、15℃、13℃和10℃共5个温度梯度(20℃为对照组),从20℃开始,采取1℃/d的降温速率,对其进行低温胁迫实验,并对云龙石斑鱼血清中生化指标和代谢酶活力进行检测.同时对棕点石斑鱼(E fuscoguttatus♀)和鞍带石斑鱼(♂)的杂交种(俗称珍珠龙胆石斑鱼)、斜带石斑鱼(E.coioides♀)×鞍带石斑鱼(♂)的杂交种(俗称青龙石斑鱼)进行低温胁迫,每天记录3种杂交石斑鱼的存活率.当存活率低于50%时,记录半致死温度.结果显示,云龙石斑鱼半致死温度为8℃,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半致死温度为11℃,青龙石斑鱼的半致死温度为9.5℃.云龙石斑鱼血清中肌酐(CREA)含量和总胆固醇(T-CHO)含量随低温胁迫强度增加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呈现波动,在15℃和10℃时与对照组比较,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葡萄糖(GLU)含量随胁迫强度的增加呈现波动,在16℃和13℃时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16℃时有所升高,但整体上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波动,除13℃以外,其余各组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在13℃和16℃时略高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16℃和15℃时,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3种杂交石斑鱼中,云龙石斑鱼最耐受低温;低温胁迫会导致幼鱼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下降,实际生产中仍应降低胁迫强度和缩短胁迫时间.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波纹龙虾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波纹龙虾温度对不同消化器官中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为人工饲料科学配制依据。用酶学分析方法,设计6个温度梯度(20℃、25℃、30℃、35℃、40℃和45℃),分别测定波纹龙虾胃、肠和肝胰脏的类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力。结果显示:在反应温度20℃~45℃范围内,波纹龙虾胃、肠、肝胰脏内的消化酶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不同消化器官中胃蛋白酶活力值出现拐点的温度不一样,胃、肠和肝胰脏的胃蛋白酶活力最大的温度分别是30℃、35℃和40℃;不同消化器官胃蛋白酶的活力有显著差异(P0.05),大小依次为胃肠肝胰脏;波纹龙虾不同消化器官的类胰蛋白酶出现最大酶活力的温度相同,为40℃,但胃的类胰蛋白酶活力明显较肠和肝胰脏的低(P0.05),差值最大可达40 U/mg;波纹龙虾胃、肠和肝胰脏的淀粉酶活力在25℃均出现最大值;在消化器官中,肠道淀粉酶活力最大,与胃和肝胰脏的酶活力有显著性差异(P0.05);波纹龙虾胃、肠和肝胰脏内的脂肪酶活力最大的温度为30℃,活力最高的是肝胰脏,胃内的脂肪酶活力明显的比肠和肝胰脏的要低(P0.05)。  相似文献   

16.
维生素C对青鱼幼鱼生长、免疫及抗氨氮胁迫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初始体质量为(7.27 ±0.40)g的青鱼为研究对象,采用维生素C(VC)含量分别为0(对照组)、16.3、33.9、69.1、137.8和277.5 mg/kg 6种等氮等能实验饲料,饲养青鱼8周后,选取0、69.1和277.5 mg/kg VC组进行24 h氨氮胁迫(20 mg/L),研究VC对青鱼幼鱼生长、免疫及抗氨氮胁迫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以特定生长率为指标,折线模型分析表明青鱼有效维生素C需要量为63.0 mg/kg.肌肉、肝脏和血清中VC积累量与饲料中VC含量呈正相关性,当VC添加量达到137.8 mg/kg时,肌肉和肝脏中VC积累量达到饱和.饲料中添加VC对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无显著影响,饲料中添加VC显著提高了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血清中谷胱甘肽(GSH)含量和鳃丝Na+/K+-ATP酶活力(NKA)随饲料中VC添加量的增加呈升高趋势,而血清皮质醇含量(COR)呈下降趋势.氨氮胁迫有使肝脏和肌肉VC含量、血清T-SOD、CAT、GSH-px活性、GSH含量和鳃丝NKA活性降低,血清VC含量、COR和MDA含量增加趋势.其中,对照组T-SOD、CAT、NKA活性、GSH、MDA和COR胁迫前后差异显著(P<0.05),氨氮胁迫使VC添加组青鱼肝脏VC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CAT、NKA活力、GSH、COR胁迫前后均无显著变化.69.1 mg/kg VC组T-SOD活性胁迫前后无显著差异,但GSH-px活性和MDA含量胁迫前后差异显著(P<0.05),而277.5 mg/kg VC添加组GSH-px活力和MDA含量胁迫前后差异不显著,但T-SOD活性显著降低,血清VC含量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青鱼获得最好生长的饲料有效VC添加量为63.0 mg/kg,氨氮胁迫使青鱼产生免疫应激反应,而补充VC可有效增强机体免疫,缓解机体免疫应激,改善青鱼抗氨氮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将初始体长为(54.04±6.07)mm、体质量为(2.03±0.75)g的4 000尾美洲鲥幼鱼放在有效体积约300 m3的养殖池中饲养84 d,研究美洲鲥幼鱼养殖过程中的生长特性及生长过程中消化酶活力的变化特点。结果显示:美洲鲥体长(L)、体质量(W)均与养殖时长(t)呈指数相关(L=56.568e0.008 8t,W=2.463 3e0.027 4t),体长与体质量呈幂函数相关(W=7×10-6L3.158 2),试验期间美洲鲥幼鱼的生长类型为等速生长;总体上,肥满度随着幼鱼的生长发育而明显提高,试验初期(养殖14 d时)显著提高,之后有所降低,在42 d时显著下降(P<0.05),之后幼鱼的肥满度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显著提高(P<0.05),并在试验结束时达到最高值。美洲鲥幼鱼胃蛋白酶活力随着幼鱼的生长显著升高(P<0.05);幽门盲囊的淀粉酶活力随着幼鱼生长显著下降(P<0.05),而蛋白酶和脂肪酶活力总体呈升高趋势(P<0.05);肠道中淀粉酶的活力随着幼鱼生长而显著降低(P<0.05),蛋白酶和脂肪酶活力总体呈上升趋势,最大值均出现在第84天(P<0.05)。研究结果表明,工厂化养殖美洲鲥幼鱼的生长类型为等速生长,本试验的养殖条件适宜美洲鲥幼鱼生长;养殖过程中应根据消化酶的变化规律,适时调整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含量或添加生物酶制剂,以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养殖温度(19℃、23℃、27℃、31℃)对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幼鱼生长、摄食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期间各温度组幼鱼存活率(SR)均达到95%以上,19℃组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在19~31℃范围内,幼鱼的特定生长率(SGR)和相对增重率(WGR)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在31℃时达到最高值;不同温度组的体质量增长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31℃27℃24℃19℃,31℃和27℃温度组体质量呈二项式增长,23℃和19℃组呈线性增长;随着温度升高,其饵料系数(FCR)逐渐降低(P0.05),回归分析显示在29.89℃时达到最小值;摄食率(FR)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曲线分析得其在31.74℃时达到最大值。温度对幼鱼肠道胰蛋白酶活性影响显著,随温度降低呈逐渐升高的趋势,19℃组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27℃和31℃组(P0.05);温度对幼鱼肠道脂肪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温度对幼鱼肠道淀粉酶和麦芽糖酶活性影响显著(P0.05),在23℃时达到最大值。综合以上结果认为,点篮子鱼幼鱼快速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9.89~31.74℃,在此温度范围内点篮子鱼幼鱼可获得较大的生长率。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探讨饲料中不同水平的Bio100对虎龙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血清免疫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配制6种实验饲料,Bio100质量分数分别为0%(对照)、0.05%(T1)、0.10%(T2)、0.15%(T3)、0.20%(T4)和0.25%(T5)。选取均体质量为(23.33±0.33)g的虎龙斑幼鱼随机分配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置于室内玻璃钢纤维桶(500 L)中喂养。每天饲喂2次,为期8周。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Bio100质量分数的增加,虎龙斑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先升高后降低,T3和T4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肉灰分含量逐渐升高,T5组显著高于T1组和对照组(P0.05)。胃蛋白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T3组显著高于T1、T5和对照组(P0.05);肠道脂肪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T4组显著高于T1、T2和对照组(P0.05);各组间肠道淀粉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处理组溶菌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补体3含量较对照组有一定程度提高,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中Bio100水平显著影响了血清中胆固醇含量和谷丙转氨酶活性。综合分析表明,虎龙斑幼鱼饲料中Bio100的适宜添加量为0.15%。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急性低盐胁迫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幼鱼存活、血清离子浓度和激素水平的影响,将斜带石斑鱼幼鱼从盐度30(对照组)的水体直接转移至盐度0、5、10、20的水体中,于2 h、6 h、12 h、48 h和72 h检测幼鱼血清中的钠离子(Na~+)、钾离子(K~+)、氯离子(Cl~-)浓度和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皮质醇(COR)水平的变化,并记录幼鱼存活情况。结果显示,血清Na~+和Cl~-浓度随盐度增加显著上升(P0.05)。盐度0组和对照组血清Na~+浓度随实验时间变化不大,较稳定(P0.05);而盐度5和盐度10组血清Na~+浓度在6 h降低,随后升高并保持稳定(P0.05);盐度20组血清Na~+浓度随时间的延长出现显著波动(P0.05)。随时间延长Cl~-浓度在盐度0组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在盐度5、10和20组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K~+浓度在盐度0组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随时间延长K~+浓度在盐度0组先升后降(P0.05),而在盐度5、10和20组以及对照组则先降后升(P0.05)。GH水平在盐度20和对照组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随时间延长GH水平在盐度0、5和10组呈先下降至6 h处达到最低点,而后上升的趋势(P0.05),而在盐度20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PRL在各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时间延长各试验组血清PRL水平先下降后上升至12 h达到最大值后又下降(P0.05),最后趋于稳定。COR水平在盐度0、5和10组显著高于盐度20和对照组(P0.05)。随时间延长在盐度0、5和10组的变化规律与PRL水平类似,而在盐度20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随时间延长在盐度0组幼鱼死亡率逐渐升高,72 h内全部死亡;盐度5组幼鱼在实验期间仅有极少数死亡,而其它组幼鱼无死亡情况,这表明斜带石斑鱼幼鱼能够适应在盐度低至5的急性胁迫下存活,但在淡水急性胁迫条件下不能长时间存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