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近年来,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养殖尾水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对现有的海水养殖尾水处理技术进行了梳理,以期为海水养殖企业在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大背景下更高效地处理养殖尾水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尾水排放问题日益凸显。大量的养殖尾水若未能得到科学处理,会严重污染周围水环境,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最终也会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文章介绍了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等3种常见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并分类叙述了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的进展情况,可为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尾水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引起广泛重视。电絮凝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型水处理技术,由于其操作简单、污染物去除效率高、设备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备受关注。该文从电絮凝技术的研究进展、净水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在海水养殖中的应用展开论述,介绍了电絮凝技术在除藻、去除浊度和化学需氧量(COD)、脱氮除磷、杀菌消毒及与其他水处理技术的耦合应用,还介绍了电絮凝技术的能耗计算、氢气回收利用及面临的挑战。电絮凝水处理技术应用前景广阔,随着设备及工艺的不断完善,其在海水养殖尾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将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海水池塘内放养不同密度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日本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和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构建"红鳍东方鲀-日本对虾-硬壳蛤"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养殖模式;将养殖尾水排入养殖尾水处理池塘,在尾水处理池塘内采用池塘表面栽种海马齿,池塘中层吊养牡蛎,池塘底层底播硬壳蛤的方式对养殖尾水进行净化处理。该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益,生态效益也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我国主要海水养殖区域的养殖尾水大多未经处理便直接排放。既污染了环境又影响了水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沧州对虾综合试验站于2016-2017年利用海水虾塘养殖尾水养殖卤虫,变害为宝,既利用了养殖尾水,又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  相似文献   

6.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 MBR)是一种由膜分离技术和生物污水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废水处理系统,在尾水处理中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单一的MBR不能满足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的需求,与其他工艺结合是强化MBR可行的方式,因此出现了许多新型的MBR。本文针对水产养殖MBR的发展历程、组合工艺、相关重要参数以及膜污染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并对未来MBR在水产养殖尾水处理中的研究方向及重点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水产养殖的发展,高密度养殖方法的采用,大量的残饵和粪便进入水体,导致养殖池水富营养化,如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不仅恶化养殖水环境,导致鱼、虾、蟹等养殖动物的疾病发生,养殖产品质量和产量下降;养殖尾水排入外河,对自然水域环境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推广环境友好的水产养殖模式和养殖尾水处理方式,对水产健康养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监督下,部分养殖场建立了尾水处理设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现行尾水处理设施规模较大,维护成本也较高,且不能适应水产养殖季节性集中排放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在烟台滨海地区以高密度、集约化为特点的刺参工厂化海水养殖模式发展迅速,据统计,2021年烟台市刺参养殖面积58.9万亩,年产值达到60.6亿元。刺参工厂化海水养殖过程中普遍存在尾水直排入海、排放量大以及尾水中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等特征指标较高的问题,对排放区域周边海洋环境构成较大压力。目前,国内对刺参工厂化海水养殖尾水处理缺少技术研发和成熟案例,本文依托烟台某刺参工厂化海水养殖基地,研究构建适合的尾水处理系统并实施应用,有效提高了尾水质量,  相似文献   

9.
以山东烟台青鳞铺区域海水养殖入海排污口综合整治项目为例,通过建设海水工厂化养殖尾水池塘梯度利用工程、池塘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工程、池塘进排水控制工程、池塘养殖尾水生态处理工程、池塘岸堤绿化工程,打造海水养殖尾水梯度利用和现代生态渔业示范项目,提升了渔业基础设施质量,提高了水产养殖尾水生态处理能力,降低水产养殖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保障水产养殖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海水池塘养殖是我国沿海地区主要养殖模式,也是我国水产养殖支柱产业,主要以养殖虾、蟹等甲壳类为主。近些年发展极为迅速,养殖总产量及面积持续增长。目前我国海水养殖尾水处理几近空白,相关技术研究滞后,管理对策缺失,导致海水养殖海域乃至整个近海海域水体水质恶化,赤潮、病害等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养殖用水资源匮乏,渔业产量和品质下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海水养殖尾水处理与排放  相似文献   

11.
<正>为贯彻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2022年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工作的通知》,笔者于2022年选择日照市涛雒镇廒头盐场约100亩虾蟹池塘进行养殖尾水异位净化试验。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包括放养滤食性贝类、清底型鱼和移栽本地滩涂大米草,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够有效降低虾蟹池塘养殖尾水中氮、磷及弧菌含量,实现虾蟹养殖尾水的净化,为沿海地区虾蟹池塘养殖尾水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模板。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养殖尾水污染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填料生物膜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经济、高效去除养殖废水污染物的尾水处理设施。然而关于填料生物膜在氮素迁移转化中微生物生态效应及其功能知之甚少。为此,本研究利用宏基因组学方法剖析填料生物膜微生物群落氮循环过程及其潜在驱动机制。研究发现,填料生物膜微生物主要参与氮代谢活动。与水体相比,填料生物膜的碳代谢活动能力较强(P<0.05);填料生物膜上硝化作用羟胺还原酶、反硝化作用氧化亚氮还原酶和一氧化氮还原酶及其编码功能基因nosZ和norB、异化硝酸盐还原作用亚硝酸盐还原酶及其功能基因napA、nrfA和nirB、以及固氮酶及功能基因nif HDK丰度相对较高(P<0.05),说明填料生物膜具有比周围水环境更强的氮周转能力。在属水平上,Pseudomonas菌、Spirochaeta菌、Opitutus菌和Syntrophus菌是填料生物膜氮素转化关键过程的重要功能微生物类群。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内复合填料生物膜主要通过关键功能物种介导的固氮和反硝化作用实现养殖尾水氮素的转化和迁移。本研究结果作为野外实验证据可为今后复合填料生物膜系统在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调研了江西省水产养殖尾水产生的实际情况,介绍了目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的方法,提出了江西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目前国内的臭氧水处理装置应用于水产养殖领域的不足之处进行了综述。指出了臭氧(O3)水处理装置使用方法和处理装置本身不能满足水质净化的问题所在,分析了臭氧水净化水质用于水产养殖发展缓慢的原因,并对臭氧(O3)水处理装置应用于海水养殖的方法进行了探讨,还介绍了许多国外将O3用于海洋世界和水族馆的成功例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地调研就目前如东县域范围内现有的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的处理模式进行了汇总和分析,四种模式分别为:长沙镇采用的生物净化和生态沟塘相结合的尾水处理模式、大豫镇采用的四级逐级过滤的尾水处理模式、南通外向型农业开发区采取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尾水处理模式和丰利镇采取的综合应用水生生物生态系统尾水处理模式,上述模式各有其优缺点,养殖单位或个人应因地制宜,在实际养殖生产的采取科学合理尾水处理手段,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对海水工厂化养殖牙鲆、大菱鲆的循环水处理系统工程进行了研究,对循环水系统各环节的设备性能及水质指标进行了测试和研究,确定了工艺流程及系统设施设备,对水处理系统各单元分别进行了设计计算。为我国海水工厂化养殖走向产业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藻-菌单一及共生系统对海水养殖尾水的净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高效可行的海水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在净化尾水污染物的同时达到微藻生物量积累,本文对比了普通小球藻(Chlorellavulgaris)和芽孢杆菌(Bacillusspp.)在游离和固定形态下,单一和共生系统的细胞生长及其对尾水中氨氮(NH_4~+-N),正磷酸盐(PO_4~(3–)-P),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_(Mn))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游离状态下,藻–菌共生系统促进小球藻细胞生长及尾水中PO_4~(3–)-P和COD_(Mn)的去除。固定态藻–菌共生系统对NH4~+-N, PO43–-P和TP的处理效果优于单一固定态小球藻和单一固定态芽孢杆菌。对比实验设计的所有处理(游离或固定态下的单一藻、单一菌、藻–菌共生),藻–菌共固定系统的处理效果相对最优,对NH_4~+-N, PO_4~(3–)-P, TP和COD_(M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57%, 98.62%, 89.89%和39.09%,出水NH_4~+-N, PO_4~(3–)-P分别达到中国《渔业水质标准》和《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二级标准, COD_(Mn)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8.
2019年,我国鲟鱼产量首次突破10万吨,居世界首位,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养殖产业链,成为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渔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但由于养殖场规划不合理,很多养殖场未配备尾水处理设施,导致环境污染、病害增多、产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逐步显现。为规范养殖场的建设,保障我国鲟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场址选择、规划与布局、养殖区建设、尾水处理区建设和附属设施等方面阐述了尾水处理流水养殖场的建设技巧。  相似文献   

19.
海水养殖尾水的达标排放是海水养殖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综合水处理技术,可有效去除养殖尾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获得适宜的水力负荷条件是该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前提。构建一套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研究3种水力负荷条件(V1=0.50、V2=0.19、V3=0.10 m/d)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养殖尾水的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水力负荷状态下,该系统对于海水养殖尾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差异显著。进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浓度相对较低时,去除率均较低(最高去除率为36.25%),水力负荷状态对COD的去除率影响不明显。水力负荷为0.50 m/d时,总氮(TN)的去除率为49.50%;在0.10 m/d时,TN去除率达到85.90%。活性磷酸盐(PO43–-P)的去除率受到水力负荷的影响较小,最低去除率为77.44%。水力负荷状态会影响系统内氮、磷的浓度变化:在不同水力负荷下,下行池中氮污染物去除率在80%以上;上行池则会在高水力负荷状态下产生硝酸盐氮(NO3–-N)或亚硝酸盐氮(NO2–-N)的累积,影响出水水质。PO43–-P的吸附转化主要发生在下行池的中上层,水力负荷越大,PO43–-P的吸附转化就越靠近系统后程。  相似文献   

20.
2019-2020年,通过在内陆海水养殖中心利用养殖尾水培植红花美人蕉,研究其在6 h滞留期内对海水养殖尾水中氨态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美人蕉在pH值为8.1~8.3、盐度为2.9%~3.0%的海水中能够存活,并且对氨态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