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根系是吸收养分和水分的重要器官,是与地上部进行物质交流的代谢器官,根系的生长发育状况直接影响到地上部性状和产量。关于水稻根系的研究,国内外已作了很多的探索研究,本文试图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述。1 水稻根系形态发育、活力研究1-1 水稻根系形态建成研究日本的川田(1982)、森田(1987)等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冠根及其分枝根的原基分化、形态、特征和伸长动态,得出:水稻从基部密集的节间萌发大量不定根,每一节位萌发上位和下位两列冠根,每条冠根可萌发众多分枝根,大的分枝根可长小的分枝根,多达5~6次分枝…  相似文献   

2.
水稻根系研究方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水稻根系是吸收水养分的器官也是合成氨基酸和多种激素的场所,与地上部有密切的物质交流,相互依存。为了调控地上部生长,必须重视根系的研究。但是福根长在土中,密集成网,研究上存在很大困难。据计算,一株稻苗有几百条不定根,每条不定根又不断分枝,从而形成几万条各级分枝根,总长可达几千米(平均每克干重300m)要研究根系就要解决研究方法。一、发根节位,分枝根级位的界定从芽鞘节间至第一伸长节间,每一节间都长5~30条一次根(或称冠根、不定根)。地下节间密集,根数又多,区分节位颇为不易。有四种方法:1.解剖法:纵剖地下…  相似文献   

3.
为培育合格的机插秧苗,观察了水稻幼苗根叶伸长动态。结果表明,N节叶片、N-1节叶鞘、N-3节节根同步伸长;1叶1心期,第一层节根—胚芽鞘节节根萌发伸长,至4叶1心期,共有4节节根及其分枝根萌发,在秧盘底部缠结成网,确保秧苗连片不散,便于带土机插。  相似文献   

4.
水稻根系形态发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系是固持植株,吸收水养分,合成各种氨基酸和某些重要激素的器官,同地上部保持着一定的器官形成量和机能上的均衡。稻根研究费力费时,与地上部性状的研究相比,研究资料相当有限,但是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在形态建成、生理机能和与遗传因子、环境因子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不少令人瞩目的进展。一、稻根形态建成研究)11田(1982)、山崎(1984)、森田(1987)等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冠根及其分枝根的原基分化、组织结构、形态特征和伸长动态。明确:水稻从基部密集的节间萌发大量不定根——冠根(crownroot),每一节位萌发上位和下…  相似文献   

5.
1.油菜主茎按其着生叶形,由下而上依次分为缩茎(长柄叶)、伸长茎(短柄叶)、苔茎(无柄叶)三段。三茎段形成于冬前主序分化之前,迅速生长则于次年返青之后。茎段生长经历由缓慢到快速以至停止的过程。“74-1”伸长茎快速生长期出现于主序初花期,“陕油110”在初花前4—8天;苔茎快速生长期两品种均在伸长茎快速生 长期后的4天左右;主花序又在苔茎快速生长期后的10天前后。油菜株高生长速度曲线出现三次高峰,恰与伸长茎、苔茎、主序的快速生长期相吻合。 2.茎段由若干节组成,不同茎段节间生长各异:伸长茎节间是按由下而上成对平行生长,茎段上部节间大于下部节间,苔茎段以第1和居中节间伸长较快,节间长度呈明显的一长一短交替排列。 3.将茎段生长速度进行回归分析表明,茎粗与茎段、茎段之间以及茎段与株高之间存在着规律性联系;气温高低与茎段生长速度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 4.主茎上部位茎段的经济性状优于中、下部,这与上部位器官发育早、营养输导中的顶端优势,以及光合效率高等因素有关。为了发挥主茎上部茎段的产量优势,栽培中要注意适当控制个体,而使群体得以充分发展,以利用主序和苔茎段的增产潜力。甘蓝型油菜伸长茎分枝有较大的潜力,应争取提高其成枝率。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杂草稻深覆土条件下出苗动力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盆栽的方式,采用不同的覆土深度,对中国北方杂草稻的出苗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杂草稻的出苗动力源。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北方发现的部分杂草稻具有较强的中胚轴伸长特性和芽鞘节间伸长特性。在播种深度较浅时(3 cm),杂草稻依赖于中胚轴的伸长顶土发芽;当覆土较深时(5 cm),杂草稻中胚轴伸长特性更加明显,伸长长度加大,同时杂草稻的芽鞘节间也明显伸长,中胚轴和芽鞘节间的共同伸长为深覆土条件下杂草稻的出苗提供了动力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来源“93-597”是用“Co-r射线,剂量为3万拉德,剂量率为每分钟100拉德,照射湖北农一院培育的大麦品系%12广种子,后经对MZ代群体中突变单株后代的系统选育而成。二、特征特性“93-597”为大麦多节、矮秆、分枝、多富突变体。株高73.scm,主茎节间数16-19节,比普通大麦的5-6节多3倍以上。且穗下节很短,仅1-Zcm。突变体虽属分技突变,但与普通分枝大麦不同。普通分枝大麦一般是在穗轴节上直接长出分枝穗,而“93-597”是在稳下节及其以下节间上首先长出分枝茎,然后从分枝茎上再长出穗子。因此,突变体一根茎上往往有2-4…  相似文献   

8.
在再生稻分蘖花粉发育过程中,追踪观察了茎秆高节位器官伸长动态。结果表明,倒2节位节间开始显著伸长时正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倒1节位节间开始显著伸长时正当小孢子单核靠边期。穗颈节间开始显著伸长时正当二胞花粉期,穗颈节间定长露出剑叶鞘时正当穗下部颖花的花粉成熟期。研究结果为花粉发育进程提供了形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喷乙烯利或遮光处理后,水稻拔节期分别比对照提早19天和10天;喷乙烯利并加遮光的处理,拔节期比对照提早天数增加到23天。单喷乙烯利和单遮光的处理,其第一伸长节间长度和对照的对应节间相近,但喷乙烯利并加遮光的处理,其第一伸长节间长为10.0厘米.显著长于对照相应节间(2.3厘米)。因此,乙烯利与光强对水稻节间的伸长有显著的协合效应(synergistic effect).  相似文献   

10.
基部节间过长是导致水稻倒伏的关键因素之一。光强对水稻茎秆基部节间长度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在拔节前1叶龄期(S_0)、第1节间伸长期(S_1)以及第2节间伸长期(S_2),采用遮阳网遮光的方法,设置3种不同光强:29%透光率(A)、67%透光率(B)和100%全光照(不遮光,C),研究不同节间伸长期光强对节间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前1叶龄期,基部第1、第2和第3节间长度在不同光强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在第1节间伸长期和第2节间伸长期,随着光强的增加,正在伸长的节间显著缩短,但光强对其他伸长节间的长度无显著影响。回归分析表明,光强与正在伸长的基部节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其他伸长节间长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在第1节间伸长期,光强每增加1 000 Lum/ft~2,第1节间将缩短0.5 cm;而在第2节间伸长期,光强每增加1 000 Lum/ft~2,第2节间则缩短0.7 cm。上述结果表明,光强仅对正在伸长节间的长度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第2节间对光强的反应比第1节间更为敏感。在生产实践中可通过栽培调控提高群体透光率,避免基部节间过度伸长,从而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恒温培养箱,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观察杂草稻中胚轴伸长的动态过程,分析杂草稻中胚轴伸长过程中籽粒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黑暗条件下发芽后1d到3d,杂草稻中胚轴伸长非常慢,发芽后4d到5d中胚轴伸长加快,发芽后7天中胚轴伸长逐渐停止,其最终长度显著长于辽粳294。杂草稻发芽过程中,籽粒α-淀粉酶活性、β-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与α-淀粉酶活性、β-淀粉酶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中胚轴伸长长度与籽粒α-淀粉酶活性、β-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杂草稻发芽初期淀粉酶活性增强,促进了籽粒中淀粉水解为可溶性糖,为中胚轴伸长生长提供了物质和能量基础。  相似文献   

12.
佛罗兰娜花生的生长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营养生长阶段,生殖生长阶段。每一阶段生长发育的速度和模式受生长环境的影响,对作物能够达到遗传产量潜力的程度将产生重大影响。 营养生长 佛罗兰娜品种是一种匍匐生长的蔓生型花生。植株的营养生长主要包括主茎和两个侧枝及其以后长出的一些分枝、茎和叶。在播后的头40天内,茎的伸长和叶片的发育较缓慢(见图), 在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营养生长在播后40-110天之间迅速增加,此期出现叶面积增长4至5倍的情况并非鲜见。大部分荚果也是在这一期间形成的,正如后  相似文献   

13.
20 0 3年 3月 8日 ,由福建省农业厅科教处组织专家对福建省农科院自选项目《水稻根系特性及其调控研究》进行评审。该项目由李义珍研究员主持 ,先后有 2 0多人参加研究 ,历时 2 0年 ,发表论文 2 3篇 ,其中 3篇论文于 1 997年在东京举办的《Rootsystemmanagementthatleadstomaxi mizericeyields》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该项目主要研究稻根形态发生、各节位节根及其各级分枝根的萌发时期及萌发数 ;研究根系在田间条件下的发育形态及分布模式 ;研究稻谷产量与根系形成量及机能的相关性 ,探明超高产水稻 (每公顷产量 1 2~ 1 8t)和再生稻根…  相似文献   

14.
大麦穗和茎秆生长的动态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系统构建大麦形态发生模型,以生理发育时间为基础,用Richards方程模拟了大麦穗伸长、节间伸长和增粗的动态过程,并在不同品种不同播期大麦间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穗型大麦穗长预测值的绝对误差范围为0.05~1.66 cm,RMSE为0.33 ~0.75 cm.不同株型大麦各节间长度观测值与模拟值的绝对误差为0.04~6.08 cm, RMSE范围为0.43~4.43 cm;各节间粗度观测值与模拟值的绝对误差0.002~0.112 cm, RMSE范围为0.017~0.048 cm.模型表现出较好的预测性和一定的机理性.  相似文献   

15.
直播稻不同品种茎秆和根系性状与抗倒伏性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6个早稻品种,通过直播栽培探讨茎秆和根系性状表现与抗倒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茎秆和根系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品种间抗倒性差异显著。植株茎秆抗倒性与茎粗呈显著正相关;与第一伸长节间长度显著负相关。直播稻根系固持力与表土层根系数量有极显著相关外,与根系干质量和纤维素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茎秆抗倒性强弱与根系固持力不完全一致,陆两优996表现单株茎秆抗倒伏力与根系固持力都较大,分别为0.738和232.260 N;嘉育948茎秆抗倒力较高,为0.699 N,而根系固持力较低,为143.080 N。直播稻宜选用茎秆粗壮、茎基部伸长节间短、根数多、根干质量大、根系纤维素含量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水稻出苗顶土动力源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在自然条件下,通过设计不同的出苗阻力(覆土深度2 cm、4 cm和6 cm)来测定中胚轴伸长潜力不同的水稻种质的出苗速度、成苗率和芽鞘节及中胚轴的长度,以分析影响水稻种子顶土出苗的动力源。结果表明,水稻种子的出苗动力主要来源于芽鞘节间和中胚轴的伸长。在不同阻力处理条件下,不同种质出苗动力差异较大,其中覆土2 cm的不同种质出苗率相差不明显,与室内发芽率结果比较接近,覆土4 cm和覆土6 cm的两个处理不同种质间出苗率差异明显,长胚轴种质出苗速度快,出苗率高,出苗率与室内发芽率相差不大;而短胚轴种质出苗速度慢,出苗率低,其中春江683的出苗率与室内发芽率相比分别下降了6.5和86.2个百分点。研究表明水稻中胚轴的伸长对覆土较深的种子顶土出苗起到关键作用,长胚轴种质顶土出苗动力来自于芽鞘节与中胚轴的共同作用,出苗动力强;而短胚轴顶土出苗动力主要来源于芽鞘节的伸长,出苗动力较弱。还对通过选育长胚轴直播稻品种解决直播稻易倒伏和出苗差等难题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籼粳亚种间组合秆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54个籼粳交组合及其亲本的分析表明,F1代秆高优势明显,表现为地上部伸长节间数增多和各节间伸长,特别是第二、三节间伸长,F1秆高与高、中亲值及其抽穗日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数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F1具6个伸长节间,以第四、第六节间长度对秆高的直接影响大,第六节长度与每穗总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但第1、2、3、4节间长度与每穗总粒数则是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云南稻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状间的相关性与生态差异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548份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为材料在昆明自然低温平均18℃(冷害)和温室23℃条件下进行了孕穗期耐冷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其生态差异分析。 冷害条件下云南稻核心种质形态性状均与孕穗期耐冷性有关,耐冷指标性状每穗实粒数、穗颈长、每穗秕粒数、穗下节长、花药长及其体积、1~2节长与结实率呈较高的(≥0.549**)极显著(n=548, R0.01=0112**)相关;相反,温室条件下仅有每穗实粒数、秕粒数与结实率相关系数较高。 冷害条件下云南稻核心种质的每穗实粒数、花药体积、穗下节长、穗颈长与结实率大小在5个稻作区间的变化规律呈现一致性,这种差异既与株高、穗下节长、穗颈长和1~2节长等耐冷性状有关,又与地州或稻区间的气候和生态差异相联系;而温室条件下云南稻核心种质耐冷性状5个稻作区间差异不大,地州间结实率差异是每穗实粒数和秕粒数差异所致,而与耐冷性状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9.
以隐性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长选3S及其亲本培矮64S为材料,研究了温度对长选3S穗颈伸长的影响。人工24℃条件下,在始花前第12天至始花前第4天和始花当天至始花后第3天两个时段,穗颈节间伸长速度慢,但从始花前第4天至始花当天,长选3S穗颈节间伸长速度最快,其节间日均伸长的长度是培矮64S的2.1倍。在敏感期分别进行22℃、24℃、26℃和28℃ 4种人工温度处理, 28℃条件下穗颈节间伸长受阻, 出现包颈现象;22~26℃条件下穗颈伸出长度都为正值,不包颈,且穗颈伸出剑叶叶鞘的长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加。对穗颈节间细胞数目和细胞长度的比较分析表明,长选3S穗颈节间的伸长主要是始花前第12天至始花期节间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共同作用所致,其中后者作用更为显著,且随处理温度的升高,穗颈节间最内和最外层薄壁细胞数目减少,细胞平均长度下降。  相似文献   

20.
施氮量对机穴播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单季晚稻秀水114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机穴播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与机穴播稻产量呈极显著一元二次抛物线关系,秀水114作机穴播稻适宜施氮量为300 kg/hm~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秀水114有效穗数、高峰苗数增多,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茎蘖成穗率降低,拔节期和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各关键生育时期的LAI增加,粒叶比则降低,株高和基部伸长节间伸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