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讨高温对不同早籼稻品种(食用稻株两优611和饲用稻湘早籼24号)开花后籽粒中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利用人工气候室在籽粒灌浆成熟期进行高温(昼/夜温度为34℃/29℃)和适温(昼/夜温度为25℃/22℃)处理,光照13 h/d,对2个早籼稻品种灌浆成熟期籽粒重、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2个早籼稻品种花后在高温下籽粒增重快,增重持续时间短,成熟后粒重较适温处理低;蛋白质含量较适温处理高;灌浆过程中GS和GOGAT活性先升后降,均在开花后10 d出现峰值。适温下籽粒增重慢,持续时间长,粒重高于高温处理;花后GS和GOGAT活性呈缓慢下降趋势。花后高温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因不同品种而异,高温条件下湘早籼24号花后25 d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比适温条件下增加4.45 mg/g,株两优611增加2.23 mg/g。以上结果说明,灌浆成熟期高温有利于提高早籼稻尤其是饲用早籼稻籽粒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在生产中选择适宜的播种期,使籽粒灌浆成熟期处于适宜高温度条件下,有利于提高早籼稻稻米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2.
雄性不育水稻包颈是影响杂交种子生产的重要因素。隐性长穗颈(eui)基因具有减轻或完全解除雄性不育水稻包颈的作用。但不同播期的具隐性长穗颈基因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包颈程度变化较大,为了揭示影响这类不育系包颈程度变化的原因,本文以隐性长穗颈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为材料,分析了花粉育性与穗颈节伸出剑叶叶鞘长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热激对温敏核不育系“安农S-1”花药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敏核不育系“安农S-1”在花粉母细胞形成至减数分裂期经热激(38℃)处理后,其花药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天冬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低温(23℃)处理;而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则显著低于低温处理。对照经热激(38℃)处理后,其花药中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低温处理基本一致,这些生理变化可能影响花粉母细胞正常的形成和减数分裂,以致花粉不能正常发育并最终导致花粉败育。  相似文献   
4.
以广亲和品种轮回422,02428与籼、粳稻配组及籼粳交、粳籼交、粳粳交配组,其中配组包括轮回422×浙湖139,轮回422×金陵玉籼,轮回422×1126,宁恢3号×轮回422,02428×金陵玉籼,02428×测49,40316×测49,40316×1126,M-201×86A4,城特232×1126,余红一号×86-3587-2以及M-201×日本优,测定亲本和籼粳杂交稻杂种一代F1的生化指标,以探讨各组合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及与育性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广亲和品种与籼、粳稻配组及粳粳交F1的POD活性在开花盛期可达到分蘖盛期的水平,孕穗期后,这些组合F1的游离氨基酸均呈下降趋势;从分蘖盛期开始,各组合F1的脯氨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籼粳交、粳籼交组合F1的脯氨酸含量下降得更多;测49的生化特性与籼粳稻杂交F1相似.  相似文献   
5.
通过进一步明确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改革课程教学体系和考核方法,优化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实验技能训练及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等方法,学生深刻理解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系统掌握了培养基配制、灭菌、接种和无菌操作技术。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湘早籼13号"为对照,对高产杂交早稻"株两优819"生育后期剑叶中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含量,光合速率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株两优819"在生育后期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SOD活性下降速率慢,POD活性高,MDA含量较少;光合速率高,可溶性糖含量多,说明"株两优819"在生育后期光合生产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7.
隐性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穗颈节间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培矮64S为对照,对隐性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长选3S穗颈节间的细胞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隐性长穗颈不育水稻长选3S穗颈节间比对照培矮64S长14.6 cm,其纵列外层薄壁细胞和内层薄壁细胞数分别比培矮64S多1 248个和580个;外层薄细胞和内层薄壁细胞平均长度分别比培矮64S长23.3 µm和38.3 µm,尤其是中部区段  相似文献   
8.
温敏核不育水稻eui突变体自交结实期籽粒形成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温敏核不育水稻eui突变繁殖时籽粒形成生理,以‘培矮64S’为对照,采用冷水灌溉繁殖的方法研究了温敏核不育水稻(Oryza sativa)eui突变体(‘长选3S’)自交结实期籽粒形成的生理特点。结果表明,在灌浆结实过程中,‘长选3S’和‘培矮64S’籽粒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在花后第7~27天增加快,随后增加减慢;籽粒中ADPG焦磷酸化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酶等3个酶的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灌浆进程逐渐下降;籽粒中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淀粉分支酶的酶活性随灌浆进程先升后降,呈单峰曲线变化。就整个灌浆结实期而言,‘长选3S’籽粒中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淀粉分支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酶等5个酶的酶活性及直、支链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比其亲本‘培矮64S’的高,而自交结实率、单株产量则比‘培矮64S’的低。差异性分析表明,2个不育系之间籽粒中上述5个酶的酶活性及直、支链淀粉含量、自交结实率及单株产量差异不显著,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以隐性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长选3S及其亲本培矮64S为材料,研究了温度对长选3S穗颈伸长的影响。人工24℃条件下,在始花前第12天至始花前第4天和始花当天至始花后第3天两个时段,穗颈节间伸长速度慢,但从始花前第4天至始花当天,长选3S穗颈节间伸长速度最快,其节间日均伸长的长度是培矮64S的2.1倍。在敏感期分别进行22℃、24℃、26℃和28℃ 4种人工温度处理, 28℃条件下穗颈节间伸长受阻, 出现包颈现象;22~26℃条件下穗颈伸出长度都为正值,不包颈,且穗颈伸出剑叶叶鞘的长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加。对穗颈节间细胞数目和细胞长度的比较分析表明,长选3S穗颈节间的伸长主要是始花前第12天至始花期节间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共同作用所致,其中后者作用更为显著,且随处理温度的升高,穗颈节间最内和最外层薄壁细胞数目减少,细胞平均长度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双低培eS穗颈节间伸长的细胞学机制。【方法】以双低培eS为研究对象,以双低S为对照,于育性转换敏感期,在25℃人工气候条件下处理6 d,比较研究了双低培eS和双低S不同发育时期的穗颈伸出度、穗颈节间长度及节间细胞数和细胞的平均长度。【结果】长穗颈双低培eS与双低S穗颈节间薄壁细胞数及细胞平均长度在减数分裂期和二核花粉期差异不明显,于三核花粉期差异达显著水平,始花当天和始花后第7天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始花后第7天时两者的差异最大。在始花后第7天,双低培eS穗颈节间较双低S长18.1 cm,其纵列外层薄壁细胞和内层薄壁细胞数分别较双低S多1 277和605个;外层薄细胞和内层薄壁细胞平均长度分别较双低S长22.9和37.9μm,尤其是节间中部区段的外层薄细胞和内层薄壁细胞分别较双低S长25.0和49.0μm。【结论】长穗颈隐性高秆突变体双低培eS的穗颈节间伸长是由幼穗分化后期细胞数增多和细胞长度增加双重作用引起的,其中以后者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