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绿茶低温真空与热风联合干燥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烘干绿茶的品质,特别是保证得到绿茶绿润的干茶色泽,对绿茶的干燥工艺进行了探索.对揉捻后的绿茶采用低温真空与热风联合干燥,以传统的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为对照,对不同干燥方法绿茶中叶绿素、茶多酚、氨基酸等有效成分保留程度、绿茶感官品质以及能耗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联合干燥工艺绿茶的外形、香气、叶底得分均比传统热风干燥的高,特别是在外形色泽上有明显优势;同时,其综合品质也高于冷冻真空干燥工艺的品质;联合干燥工艺能耗介于热风干燥与冷冻真空干燥之间.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干燥方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程度,对揉捻后的绿茶原料采用不同的干燥方式进行干燥,并对它们进行感官审评和水浸出物泡出速率分析,结果表明:传统热风干燥的绿茶外形紧结,色泽灰绿尚润,栗香浓,滋味清爽略显淡薄,水浸出物泡出速率慢;真空冷冻干燥的绿茶外形尚紧结,色泽翠绿鲜艳,香气低且带青味,水浸出物泡出速率快,滋味浓厚、带苦涩;低温真空干燥的绿茶,外形尚紧结,色泽嫩绿鲜灵,香气清香带花香,水浸出物泡出速率快,滋味浓厚,是一种新的值得关注的提高绿茶品质的干燥工艺。  相似文献   

3.
文静  王守生 《福建茶叶》2008,30(1):25-26
对由蒸汽杀青与冷冻真空干燥工艺初制的绿碎茶茶样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冷冻真空干燥荼样感官审评外形匀整,汤色黄绿,滋味浓厚;其干荼、荼汤、叶底的明亮度和总色差与烘箱干燥茶样存在极显著差异;其茶多酚、儿茶素、游离氨基酸、灰分含量分别为23.48%、160.44mg/g、5.63%、6.58%,而烘箱干燥的荼样则分别为21.47%、122.36 mg/g、5.29%、6.87%,这4种生化成分冷冻真空干燥与烘箱干燥茶样有显著差异;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冷冻真空干燥与烘箱干燥茶样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花生果干燥后的品质,采用脉冲间歇式-低强度微波、高强度微波以及高&低强度微波分别与热风 进行耦合干燥,研究不同干燥工艺下花生果的干燥特性、品质特性及干燥能耗情况。结果表明:采用脉冲间歇式- 高&低强度微波热风耦合的干燥工艺最佳,其中微波强度 0.95 W/g照射时间 16.7 min,微波强度 0.48 W/g照射时间 11.7 min,干燥总耗时198.3 min,可将花生果含水率从50.0%降至15.5%,并且其总能耗比低强度微波和高强度微波 分别降低了37.1%、8.6%,干燥后花生果的品质较佳。因此,脉冲间歇式-高&低强度微波热风耦合干燥工艺的研究 对花生果的减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微波干燥对条形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微波与传统热风两种干燥条件下加工的条形绿茶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微波短时干燥的条形绿茶与传统热风干燥的相比,其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水浸出物、咖啡碱含量均相对较高;在感官品质方面,两种干燥方式的香型有所不同:微波干燥属清鲜香的香型,而传统热风干燥的属栗香型,而微波干燥的条形绿茶色泽、滋味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热风干燥。  相似文献   

6.
采用先湿法脱皮再干燥的方式可以简化油莎豆榨油前工序,提高榨油效率。为探究最适合的干燥工艺,本文以湿法脱皮油莎豆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薄层热风干燥特性,对比分析不同干燥工艺下脱皮油莎豆品质及所制取油脂的品质变化规律,以期为油莎豆产业化发展提供支持。本实验分别将油莎豆在自然干燥以及热风温度为50℃、60℃、70℃,风速0.8 m/s条件下进行干燥,再测定油莎豆的色泽、硬度、复水性以及脱皮油莎豆所制取油脂的品质。实验结果显示,样品干燥后亮度值、泛红度降低,硬度升高;热风50℃样品复水性最好,自然干燥次之,热风70℃下样品复水性最差;热风干燥条件下,随着风温的升高,所制得的油莎豆油的酸价及过氧化值均呈增加趋势,但是远低于国家标准中对食用植物油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辣木叶为研究对象,考察热风干燥、真空微波干燥及真空冷冻干燥等脱水方式对辣木叶营养活性成分、抗 氧化活性及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法均会引起辣木叶酚类物质、维生素 C、异硫氰酸酯、多糖类物质等 营养活性成分的损失,以及色泽的劣变和叶绿素的降解,并造成美拉德反应产物 5-羟甲基糠醛(5-hmf)的累积。然而, 通过真空微波干燥和冷冻干燥能有效避免辣木叶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的下降。不同的干燥方式各有利弊。其中冷冻干燥 能较好地保持辣木叶中的维生素 C、叶绿素,真空微波干燥能较好地减少酚类物质、多糖类物质等活性成分和抗氧化 活性的损失并减少 5-hmf 的累积。对于热风干燥,热风温度对辣木叶品质的影响显著,适宜的温度有助于γ-氨基丁酸、 异硫氰酸酯、多糖类物质等活性成分的保留。综合考虑干燥方式对辣木叶品质的影响及干燥效率,选择真空微波干燥 作为最适宜的辣木叶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8.
以云南小粒种咖啡为原料,探究小粒种咖啡热风干燥特性及最佳数学模型,为咖啡热风干燥工艺提供参考。对小粒种咖啡湿豆进行热风干燥,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其在不同热风温度、风速、铺装厚度和搅拌转速下的热风干燥特性,比较10种数学模型在热风干燥特性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热风风速在干燥实验中对传热传质有催进作用;搅拌可加快热传递提高热效率,减少干燥时间;铺装厚度主要影响干燥用时,铺装厚度与干燥速率变化成反比;咖啡干燥以降速干燥为主,无明显恒速干燥阶段,热风温度对热风干燥的干燥特性影响最大;对正交试验进行极差、方差分析可知,温度40℃,风速1 m/s,搅拌转速2 r/min为最优热风干燥方案,最佳数学模型为Logarithmic模型,热风温度、热风风速与搅拌转速3个因素对热风干燥总时长影响的极差值为19、6.67、5.5,3个因素在95%置信区间下P值为0.011、0.082、0.391。主次顺序为热风温度A>热风风速B>搅拌转速C;由评价指标R2、SSE、残差均方及对比实验数据与常用干燥模型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分析,结果显示Logarithmic模型拟合度最好,其中R2为0.986444、SSE为0.021734、残差均方为0.002075。该数学模型可预测云南小粒种咖啡湿豆的热风干燥特性曲线,也为实际的生产与加工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周宁  史江峰  冯要武 《茶叶》2013,39(3):137-140
通过研究绿茶杀青的原理,综合滚筒杀青和热风杀青的优点,与热管技术和PLC控制技术集成,研制出一种电热滚筒+热风+尾气余热回收的新型杀青机。该杀青机生产的采花名优绿茶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之感官品质明显优于传统的杀青工艺,最大程度保留了茶叶的品质成分,使茶叶的综合质量大幅提升,并且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燥方法均会引起辣木叶酚类物质、维生素 C、异硫氰酸酯、多糖类物质等营养活性成分的损失,以及色泽的劣变和叶绿素的降解,并造成美拉德反应产物 5-羟甲基糠醛(5-hmf)的累积。然而,通过真空微波干燥和冷冻干燥能有效避免辣木叶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的下降。不同的干燥方式各有利弊。其中冷冻干燥能较好地保持辣木叶中的维生素 C、叶绿素,真空微波干燥能较好地减少酚类物质、多糖类物质等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损失并减少 5-hmf 的累积。对于热风干燥,热风温度对辣木叶品质的影响显著,适宜的温度有助于γ-氨基丁酸、异硫氰酸酯、多糖类物质等活性成分的保留。综合考虑干燥方式对辣木叶品质的影响及干燥效率,选择真空微波干燥作为最适宜的辣木叶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11.
响应面法优化龙眼肉微波真空干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燥是贮藏龙眼肉最有效的方法,本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龙眼肉微波真空干燥工艺参数。以龙眼果肉为原料,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考察微波强度(2.0~10.0 W/g)和真空度(-55~-85 kPa)2个主要因子对干燥时间、产品色度、多糖含量和单位能耗4个指标的影响。以最短干燥时间、最大色度、最大多糖含量以及最小单位能耗为目标确定龙眼肉微波真空干燥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龙眼肉微波真空干燥最优工艺为:微波强度4 W/g,真空强度-85 kPa。在此条件下,其干燥时间、产品色度、多糖含量以及单位能耗分别为18 min,28.82,19.09%和16.45 kJ/g。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茶叶低温真空干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南方高温高湿天气如何更好保持清香型乌龙茶"三绿"特性,探讨了一种新的低温真空干燥技术。阐述了该技术研究进展和原理,新型低温真空干燥关键工艺技术,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可能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以国产茶叶加工设备为主体,设计、选配和组建了卷曲形绿茶自动化标准化加工生产线,采用一芽二叶茶鲜叶原料,优化提出了关键加工工序参数;以传统炒青绿茶及工艺为对照,比较新生产线所制卷曲形绿茶的感官、色泽和理化品质、工艺特点和加工成本。结果发现:自动化生产线以生物质颗粒为燃烧热源,集成了自动摊放与称量、热风滚筒解块和循环滚炒等技术,实现了全程自动化加工,提高了茶叶的滋味和色泽品质,所制卷曲形绿茶的感官品质得分比传统炒青绿茶高3分,酚氨比相对较低(P0.05),干茶的色相值、茶汤、叶底的亮度和色相值相对更好(P0.01);该生产线日均可加工1200 kg 绿茶,能耗成本为1.3~1.4 元/kg干茶,相比传统单机加工设备,用工成本减少80%。该生产线提高了茶叶品质,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卷曲形绿茶标准化加工和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陈丽梅  李松  闫毅  袁月明 《玉米科学》2012,20(1):142-145
根椐种子发芽率的数学模型,研究热风温度和种子初始水分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风温度升高,种子发芽率损失速率将增大,热风温度在45℃以下,为玉米种子干燥过程中的安全热风温度;随着种子初始水分的增大,种子发芽率损失速率将增大,种子的初始水分越大,选择的热风温度越低。经发芽率实验证明,玉米种子经丸粒化后,发芽率没有变化。在低水分情况下,丸粒化种子比未丸粒化种子发芽率稍高,丸粒化种子含水量在丸粒化前、丸粒化后及贮存一定时间无太大变化,丸粒化种子的加工工艺和干燥工艺合理。  相似文献   

15.
茶叶造型与品质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茶叶品质是外形与内质的综合表现。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茶叶外形特征,如形态、色泽、嫩度等的形成除与鲜叶原料的品种特性、采摘标准、采摘季节等有关外,与茶叶制作过程不同温度、水分蒸发及力的作用都有关系,目前国内学者已在做形工艺对名优绿茶品质的影响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但其它茶类造型与品质关系的系统研究尚未见报。为探明造型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以及各茶类茶树品种的造型适制性,本文在对各茶类主要外形特征的初步分类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茶叶外形品质形成的主要因素。并就绿茶不同做形工艺与茶叶品质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初步…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热风干燥温度对高良姜片品质特性的影响,以高良姜为原料,分别对60、70、80、90 ℃条件下干燥获得的高良姜片的干燥时间、色泽、总酚、总黄酮和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高良姜片的干燥时间随温度升高而减小,60 ℃时干燥时间为29 h,90 ℃时缩短为11 h;高良姜片L*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值和b*值则整体呈下降趋势;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随干燥温度升高呈现波动趋势,在80 ℃时,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最高,分别为(5.70±0.06)mg/g和(37.71±0.44)mg/g;从不同温度干燥的高良姜片中共鉴定出61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括醇类、醚类、酮类、萜烯类和酯类,其中特征成分1,8-桉叶素相对含量随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70 ℃时最高为21.15%,90 ℃时最低为17.46%。研究结果表明,兼顾高良姜的干燥效率和品质因素,80 ℃是较为适宜的热风干燥温度,这可为高良姜片干燥的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
干燥是油料作物加工的必经环节,也是油料作物安全贮藏的前提。热风干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处理量大、可持续干燥等优点,应用十分广泛。热风干燥过程本质上是湿热传递过程,基于实验及模型研究对油料作物湿热传递过程进行准确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部分油料作物热风干燥特性的基础上,重点综述其湿热传递的实验和模型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并展望油料作物热风干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以采摘自河源蓝莓种植基地的7个蓝莓品种为试材,对其采用热泵干燥的方式进行干燥处理,测定干燥前后样品的品质特性,包括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花青素含量以及多酚含量;比较干燥后品种之间的差异以及干燥前后的变化,以及测定了干燥后花青素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基于这些品质特性进行系统聚类分析,选出适合干燥的蓝莓品种,再对该品种的蓝莓进行3种不同方式的干燥,包括热泵干燥、热风干燥和真空干燥,同样进行上述品质特性测定及比较,对3种干燥方式进行简单评价。结果表明:园蓝是较适合用于干燥的蓝莓品种,真空干燥对蓝莓的营养成分有较好的保留。  相似文献   

19.
炒青绿茶干燥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炒青绿茶的干燥作业是散发水分,炒紧茶条,促进香气、滋味等内含成分转化的重要过程,不同的干燥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很大。为提高炒青绿茶品质,探明干燥工艺与茶叶色、香、味、形的关系,笔者对中、下档绿茶进行了试验。 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选用大生产上的二级鲜叶(代表中档原料)、四级鲜叶(代表低档原料)。 试验方法:将两种供试鲜叶分别按相应的常规工艺予以贮青、杀青、摊凉和揉捻,然后分别进行烘—炒—烘、炒—烘—炒、烘—炒—炒三种组合方式的干燥工艺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20.
机采茶原料老嫰混杂,长短不一,经初制、精制后,副茶较多,如何充分利用副茶,提高其经济效益,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机采鲜叶制成的卷曲形绿茶精制后所得的副茶为原料,研究了不同复水比、不同干燥时间等对机采卷曲形绿茶副茶容重、碎茶率、干茶和茶汤色泽等外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复水比样品容重均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达到一定阈值后不再显著变化,干燥时间越长,碎茶率越高。不同复水比干燥不同时间,干茶和茶汤的色差值则呈现较大差异。以容重增加同时控制碎茶率,干茶亮度提升,色泽偏绿为筛选标准,综合比较表明当复水比5:1、干燥7 h时,可以较好地提升副茶外形,从而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