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碧螺春茶的主要呈味物质浸出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月玲  龚淑英  邵晓林 《茶叶》2006,32(2):88-92
通过冲泡水温与冲泡时间、冲泡水温与冲泡次数双因子的正交实验,对碧螺春茶汤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茶多酚、咖啡碱和水浸出物的浓度及其浸出比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冲泡时间与各有效成分的浸出量均呈对数相关,同等条件下,游离氨基酸与咖啡碱的浸出比率大于茶多酚。比较不同冲泡次数,各成分在第1泡或第2泡时达最高值,而后迅速下降。经5次冲泡后,氨基酸的浸出比率之和与冲泡5分钟接近,茶多酚与咖啡碱则明显高于冲泡5分钟的处理。酚氨比的变化受冲泡时间影响不显著;受冲泡次数的影响很大,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冷泡茶”(Cold-brewing tea)因其最大程度保留了茶叶的鲜爽味且兼具饮用便利性,已成为消费者追捧的新型茶饮。文章系统研究了7个市售冷泡绿茶以及1个自制冷泡龙井茶的主要品质成分及其冷水浸出规律。结果表明,冷泡茶的含水率在4.12%~12.95%之间,差异较大;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范围分别在34.06%~45.32%、23.99%~32.04%、3.03%~4.22%和2.78%~3.21%。随着冷水浸泡时间延长,茶汤中主要品质成分含量均逐渐增加。冷水浸泡40 min,所有样品的茶汤中水浸出物溶出率为19.7%~51.4%、茶多酚溶出率5.3%~19.0%、氨基酸溶出率24.4%~93.1%、咖啡碱溶出率在18.4%~39.3%。冲泡方式显著影响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的溶出率,冲泡20 min后茶多酚冷/热水溶出比为0.30~0.60、咖啡碱冷/热水溶出比为0.18~0.34、游离氨基酸冷/热水溶出比超过0.70,冷水浸泡茶汤中游离氨基酸溶出率较茶多酚和咖啡碱高,是冷泡绿茶口感更加鲜爽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可为冷泡茶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和新型冷泡茶产品开...  相似文献   

3.
孙达  张星海  夏兵 《茶叶通讯》2021,48(1):124-130
以传统白茶中的白牡丹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不同冲泡要素对茶汤主要滋味成分浸出率的影响,优化并建立了白茶茶汤感官评价与冲泡温度、冲泡时间和茶叶用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白茶茶汤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的浸出率随着茶叶用量、冲泡温度、冲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各冲泡要素对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而对咖啡碱浸出率的影响不显著,茶叶用量对游离氨基酸浸出率影响最大,温度对茶多酚浸出率影响最大。以茶汤感官品质为评价,优化冲泡白牡丹的最优条件为茶叶用量3.05 g(茶水比约1∶50)、冲泡温度100℃、冲泡时间5.03 min,该条件下冲泡的白茶感官评分为92.40分,其茶汤香气清纯、滋味醇爽、汤色橙黄,回归方程模型验证值与预测值接近,拟合度好。  相似文献   

4.
利用化学分析法对两种铁观音茶在冲泡过程中茶多酚、表儿茶素、咖啡碱、茶氨酸等茶树次生代谢产物的溶出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以科学指导饮茶。结果表明:铁观音茶依次用沸水冲泡2min、3mi n、5min后,每次所冲泡茶汤中的茶多酚浓度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180-300μg/mL);同等冲泡条件下,茶氨酸与咖啡碱更易浸出于茶汤,儿茶素的浸出率高于茶多酚。铁观音茶经3次沸水冲泡后,影响茶汤滋味的儿茶素、茶多酚等成分的累计浸出率分别为30%和10%左右,茶氨酸累计浸出30%左右,咖啡碱最高累计浸出50%左右,进一步印证了铁观音茶是一类较耐泡的茶叶。  相似文献   

5.
以茉莉银毫和茉莉银针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冲泡水温对茉莉花茶主要生化成分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冲泡水温对茶汤中各种成分的浸出浓度和浸出率呈正相关关系,各冲泡水温处理之间茉莉银毫和茉莉银针茶多酚浸出率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冲泡水温在25~100℃条件下,茉莉银毫茶汤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黄酮类化合物的浸出率均显著高于茉莉银针,而茉莉银针的酚氨比明显高于茉莉银毫。茉莉银毫和茉莉银针茶汤主要生化成分的浸出率存在明显差异,游离氨基酸的浸出率显著高于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以“岳山红”红茶为研究对象,以沸水冲泡法为对照,通过感官评价不同浸泡水温(常温)、茶水比及不同浸泡时间的组合制备的茶汤品质,结合比较各处理茶汤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茶红素、茶黄素等主要品质成分的含量,并对感官审评和成分测定结果进行极差分析,探明3个因子对感官审评和各组分含量的影响程度,从而优化“岳山红”冷泡技术参数.综合考虑感官审评和成分分析结果, “岳山红”的最优冷泡饮用方法为:水温25℃,浸泡1.5h,茶水比1∶40或水温30℃,浸泡1.5h,茶水比1∶50.  相似文献   

7.
胡舒静  陈凯莉  徐悦 《茶叶》2015,(4):212-217
为探索绿茶冷茶饮主要品质成分的浸出规律,按不同的冲泡水温、茶水比、茶叶粉碎程度进行了比较试验,并对茶汤中的咖啡因、茶多酚、氨基酸以及茶汤色泽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在冲泡水温15℃~35℃,茶水比1∶100~1∶25范围内,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的溶出量随温度升高、茶水比减小而增加。试验范围内,冲泡30min后,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的溶出率分别达35%、35%、70%以上。咖啡碱和茶多酚在冲泡后4 h溶出量达最高点,氨基酸在冲泡后1 h达最高,之后均变化较小。在15℃、25℃和35℃3种冲泡温度冲泡后4 h,各处理酚氨比随冲泡时间延长而升高,其中以25℃冲泡获得的茶水中酚氨比最低。茶汤色泽测定表明,随茶叶粉碎粒度减小以及冲泡时间的延长,色泽由清澈偏绿向浑浊偏黄转变。冲泡温度低,茶水色泽优。根据绿茶鲜爽度考核,茶叶不粉碎直接冲泡口感较好。  相似文献   

8.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汤风味是评价其感官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和生物碱类物质等主要内含物以不同浓度复合形成了茶汤的独特风味。不同的冲泡方式对茶叶内含物质浸出的量和比例均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从水温、冲泡时间、冲泡次数等方面综述了冲泡方式对茶叶内含物浸出率的影响,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将市售铁观音划分为"正炒"、"消青"、"拖酸"、"浓香"等4种风味,分别进行不同时间单次冲泡处理,对冲泡茶汤进行感官审评和主要生化成分检测.结果表明,冲泡3 min时,可较好反映各种风味的感官品质特点.冲泡茶汤理化成分检测结果表明,"正炒"铁观音的水浸出物含量最高,茶多酚含量和可溶性糖总量较低;"消青"铁观音的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拖酸"铁观音的水浸出物含量最低,可溶性糖总量最丰富;"浓香"铁观音的茶多酚/儿茶素类含量高于其他茶样,游离氨基酸含量最低.从生化成分浸出效率来看,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及简单儿茶素更易浸出,而茶多酚/酯型儿茶素及可溶性糖浸出量较低,揭示了不同风味铁观音冲泡时的滋味变化.  相似文献   

10.
典型造型名优绿茶茶多酚浸出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冲泡时间与水温对不同典型造型名优绿茶茶汤中茶多酚浸出浓度与浸出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冲泡时间的延长与冲泡水温的升高,茶多酚的浸出浓度不断上升,浸出速率逐步降低;造型、冲泡水温、冲泡时间对茶汤中茶多酚的浸出浓度与浸出比率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各造型名优绿茶茶多酚的浸出浓度与速率快慢顺序为:卷曲形(以碧螺春为代表)>针形(以雨花茶为代表)>直条形(以信阳毛尖为代表)>单芽形(以竹叶青为代表)>扁形(以西湖龙井为代表)>朵形(以黄山毛峰为代表).  相似文献   

11.
选择不同等级湖南代表性黑茶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冲泡时间的一次冲泡法对黑茶冲泡的动态变化,对水浸出物和品质成分进行测定与分析,并与现行国家标准的二次冲泡法所获得的香气、汤色、滋味、叶底进行感官品质进行了比较;探讨了不同方法制备的湖南黑茶感官审评用茶汤内质表现及主要品质成分浸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紧压型湖南黑茶,一次冲泡法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生物碱等主要品质成分及总的水浸出物都比国家标准的二次冲泡法浸出更为充分。感官审评结果发现,采用100℃沸水,1∶50茶水比,一次性冲泡8min能制备浓度适中,适合内质评价的湖南黑茶茶汤。此方法操作便利,能够为不同等级、不同压制程度的湖南黑茶提供较客观的内质评价。  相似文献   

12.
茶多酚浓度对绿茶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了不同茶多酚浓度下绿茶饮料灭菌、贮藏过程中的感官与理化品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茶多酚浓度绿茶饮料稳定性差异较大,灭菌、贮藏过程中,绿茶饮料外观颜色变深、变红,茶多酚、儿茶素含量显著下降,黄酮化合物、没食子酸含量显著上升,咖啡碱、氨基酸含量略有下降,感官风味品质明显下降,熟汤味明显;随着茶多酚浓度升高,绿茶饮料的感官理化品质变化趋势加剧,高温贮藏(37℃)变化程度明显高于低温贮藏(4℃)。当茶多酚质量浓度为400~600mg/L时,绿茶饮料稳定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3.
儿茶素呈味特性及其感官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滋味是茶汤最重要的品质特征,绿茶茶汤滋味主要由多酚类、咖啡碱、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金属离子等共同作用形成。多酚类是绿茶茶汤中最主要的滋味物质,儿茶素又是多酚类物质的主体成分。儿茶素组分是茶汤苦味与涩味的主要贡献物质,不同儿茶素种类和含量的组合形成了茶汤不同的苦涩味强度,并影响茶汤整体风味。现阶段对于茶汤滋味评价主要是采用人体感官分析,感官分析在食品风味评价上具有不可替代性。本文就绿茶茶汤中儿茶素呈味特性、滋味物质间互作及滋味物质感官分析方法 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完善儿茶素呈味及其互作理论体系,为感官分析方法在滋味物质呈味特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钙离子对绿茶浸提茶汤理化与感官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含不同质量浓度钙离子(0~100mg/L)的水对绿茶浸提茶汤的理化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钙离子质量浓度的升高,浸提茶汤浊度增加,pH值下降;总固形物和氨基酸含量呈增加趋势,茶多酚和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而咖啡碱和黄酮化合物含量差异不显著;儿茶素EGC含量呈增加趋势,C、EGCG、GCG、ECG及CG含量都呈下降趋势,EC含量差异不显著;Al3+、Cu2+、Na+、Zn2+含量呈下降趋势,而K+、Mg2+、Mn2+含量呈增加趋势;茶汤感官品质下降,逐渐变浑浊,熟闷味加重,苦涩味增加。钙离子主要通过参与冷后浑形成、诱导儿茶素组分异构化及氧化分解反应等作用影响茶汤品质。  相似文献   

15.
超高压辅助浸提鲜茶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超高压压力水平辅助浸提对鲜茶汁产品得率、主要品质成分及风味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超高压处理压力水平的升高,鲜茶汁的可溶性固形物、茶多酚、氨基酸及主要儿茶素组分等主要品质成分含量都呈上升的趋势,但压力大于100 MPa时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超高压辅助浸提对鲜茶汁的外观颜色及香气等感官品质有一定影响,但当压力处于100~300 MPa时,不同压力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只有当压力达到500 MPa时鲜茶汁的感官品质受到显著影响。综合比较,超高压处理(100 MPa、10 min)最适于绿茶鲜茶汁加工处理。通过电镜扫描分析,超高压处理对茶叶叶片细胞结构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且随着压力水平的升高,破坏强度增大,这可能也是超高压辅助浸提可以显著提高鲜茶汁产品得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绿茶茶汤中主要品质成分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绿茶茶汤为分析对象,在分析大量绿茶茶汤中主要品质成分含量的基础上,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将化学分析结果与扫描茶汤样品得到的近红外光谱对应起来,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进行优化分析,建立了绿茶茶汤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儿茶素总量、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没食子酸(GA)共11个指标或组分的定量分析模型,并对这11个模型分别进行了外部检验。结果表明,除ECG和GA外,其余指标或组分分析模型的交叉检验和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都在95%以上;除GA预测集RPD为2.67外,其余模型的RPD都在3以上,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准确性较高。研究结果为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茶汤或茶饮料中主要品质成分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主要滋味成分含量变化与制茶工艺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辉  龚淑英  刘蕾 《茶叶》2009,35(1):7-10
功效被日益挖掘的茶叶的感官品质远胜其它饮料,其滋味的丰富程度更是倍受称赞。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等是构成茶叶滋味的组分,共同决定着茶汤的口感与质量。茶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总含量仅能保持或减少,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量则可双向调控,探讨主要滋味成分含量变化与制茶工艺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