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酸度酸雨处理对花生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H 3.5及以下酸雨处理对花生土壤真菌数量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在绝大多数生长时期,pH4.0及以下酸雨处理对花生土壤放线菌数量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pH4.5及以下酸雨处理在花生生长前期对土壤细菌数量具有促进作用,在花生生长中后期却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酸雨对土壤三大微生物类群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华南地区酸雨对花生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酸度酸雨处理对华南地区花生土壤细菌、放线茵、真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H3.5及以下酸雨处理对花生土壤真菌数量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在绝大多数生长时期,pH4.0及以下酸雨处理对花生土壤放线茵数量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pH4.5及以下酸雨处理在花生生长前期对土壤细菌数量具有促进作用,在花生生长中后期却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酸雨对土壤三大微生物类群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对河南省不同类型花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0对多态性较好的SSR分子标记对河南省近年来正在推广及新选育的60个花生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品种(系)间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3,在实验分析的1770个关系组合中,仅有616个遗传相似系数大于0.5,说明这些品种大多具有较低的遗传相似性。聚类结果表明,在距离320处,60份花生品种(系)被分成了5大类群,第一类群含有32个品种,第二、第三类群分别含有8个品种,第四类含有3个品种,第五类群含有9个品种。这五大类群中,均含有来源于郑州的品种。研究结果也表明,开19-2、商花10号和开农012具有独特的遗传背景,是重要的花生资源。本研究对60个河南省花生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可以为花生新品种选育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不同花生品种(系)萌发期耐盐性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筛选耐盐品种以及开展花生耐盐相关研究,本文以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和相对发芽指数为指标对41个花生品种(系)萌发期的耐盐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盐胁迫对花生种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效应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强,0.5%NaCl浓度胁迫能较好反映品种萌发期的耐盐性差异,可用于花生品种资源的耐盐性鉴定。聚类分析表明,在欧氏距离D=15水平上可以细分为A、B、C、D、E共5个类群,其中A类群耐盐性较强,E类群表现为盐敏感。不同地区品种对不同NaCl浓度的耐性差异明显,河南品种的耐盐性较强;不同类型花生品种中以高世代品系的耐盐性较强。本研究筛选到3份耐盐品种和2份盐敏感品种,可用于花生耐盐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
利用陷阱调查法跟踪调查全生育期转BcBCP1基因耐盐碱玉米田间地上主要节肢动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转BcBCP1基因玉米及其受体玉米自交系黄早四主要害虫、捕食性天敌、地上跳虫的种类和数量上差异不显著,推断耐盐碱转基因玉米的种植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短期内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盆栽,对花生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及根际主要微生物类群进行了培养计数,对土壤养分进行了化验分析,结果发现,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及根际的真菌数量显著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显著减少;土壤中的P、K、Cu、Fe、Mn、Zn 等速效养分显著减少。经对主要土壤及根际微生物类群与土壤速效养分及花生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的真菌数量与P、K 速效养分呈显著负相关,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与P、K等速效养分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花针期与成熟期根际微生物主要类群对土壤养分影响较大,花针期根际的真菌数量与土壤中的速效K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细菌数量与土壤中K、S、Mn 等速效养分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放线菌数量与土壤中的Mo、Fe、Cu 等速效养分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成熟期的细菌数量与土壤的P、K、Fe、Cu 等速效养分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与总干物重呈显著正相关。花针期根际的真菌数量与花生总干物重和荚果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细菌数量与总干物重呈显著正相关。结荚期的真菌数量与荚果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细菌数量与总干物和荚果产量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成熟期的细菌数量与总干物重和荚果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构建含有Bt(cry Ⅰ A)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Bt,以大豆子叶节为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Bt基因导人大豆品种黑农37中,获得转基因植株.并进行人豆的再生和遗传转化系统优化的研究,以获得较高的转化率.结果表明:在6-BA浓度为1.7 mg·L-1时,丛生芽分化率最高,确定该品种大豆在从生芽分化阶段的草铵膦筛选浓度为3.5 mg·L-1获得转化质粒pCAMBIA3300-Bt的转基因植株,其中T1代PCR阳性植株19株.采用real-time PCR的方法对T1代抗性植株进行Bt基因的转录水平的分析,初步证明Bt基因已整合到受体大豆的基因组内.  相似文献   

8.
转cry1Ab基因水稻对拟水狼蛛捕食作用间接影响的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室内评价了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对取食转[i]cry1Ab[/i]基因水稻的稻纵卷叶螟([i]Cnaphalocrocis medinalis[/i])幼虫和褐飞虱([i]Nilaparvata lugens[/i])若虫的捕食量及功能反应。结果表明,拟水狼蛛对这2种猎物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该蜘蛛对取食转[i]cry1Ab[/i]基因水稻的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捕食量和处理时间低或短于取食对照的,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而瞬时攻击率显著低于对照。该蜘蛛对以转[i]cry1Ab[/i]基因水稻为食的褐飞虱若虫的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与取食对照的相比有一定的变化,但差异均不显著。综合考虑,认为转[i]cry1Ab[/i]基因水稻对拟水狼蛛捕食作用无明显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室内测定和田间观察 ,就转sck/cry1Ac双基因抗虫水稻MSB和MSA对我国主要水稻害虫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抗虫效果进行了研究。室内离体植株测定结果表明 ,MSB、MSA高抗两种害虫 ,抗性水平受水稻苗龄影响。 6 5~71d苗龄水稻上害虫校正死亡率达 98.9%~ 10 0 % ,10 5~ 10 9d时抗性水平有所降低 ,但除MSB对二化螟的校正死亡率 (仍达 79.3% )降低明显 (P <0 .0 5 )外 ,MSA对二化螟及MSB、MSA对稻纵卷叶螟的校正死亡率 (92 .8%~ 98.1% )均无明显下降(P>0 .0 5 )。选取MSB进行的田间实验进一步明确 ,MSB对两种害虫有显著控虫效果 ,抗性水平与抗虫对照克螟稻 1号(含cry1Ab)无明显差异(P >0 .0 5 ) ,且略优于施药亲本明恢 86。相对于未施药明恢 86 ,MSB对两种害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 92 .6 %、97.3% ,施药明恢 86则分别为 87.7%、89.8%。  相似文献   

10.
采用随机取样法,调查受螺旋粉虱为害的2种寄主植物上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以探讨螺旋粉虱为害对寄主植物上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寄主中,受螺旋粉虱为害的植株,节肢动物发生量明显高于未受害植株,并且主要以同翅目类昆虫数量增加为主;受螺旋粉虱为害的洋紫荆植株上,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数量明显高于未受害植株,群落结构也较为复杂,受螺旋粉虱为害与未为害的番石榴植株上,物种数量也有所增加,但群落结构组成未发生较大改变;整体而言,于未受害洋紫荆植株相比,受害洋紫荆植株的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较高、物种发生较为均匀,而番石榴植株受害与未受害植株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等各指数差异不明显;未受害洋紫荆寄主的种群优势度较受害洋紫荆的种群优势度高。  相似文献   

11.
明确转基因大豆ZH10-6(转G2-EPSPS 和GAT 基因,耐除草剂)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安全性,从田间节肢 动物多样性、大豆病害、大豆根瘤菌和田间杂草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ZH10-6对田间 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群落结构、主要节肢动物种群的发生规律、大豆主要病害的发生及根瘤菌数量等方面的影响, 与非转基因对照材料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目标除草剂草甘膦的施用,能够有效抑制田间杂草的生长,具有较好的 防控效果。因此认为,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ZH10-6对田间生物多样性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本研究为转基因耐除 草剂大豆ZH10-6的推广提供了安全性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豚草对花生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其经济阈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豚草( Ambrosia artemisiifolia )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经济阈值,采用添加系列试验和拟合函数关系模型的方法,研究了豚草与花生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在豚草竞争干扰下,花生单株分枝数、荚果数、有效荚果数及产量均随豚草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株高没有显著变化。指数模型能较好地拟合豚草对花生分枝数(y=7.307e-0.003x,P<0.001)的影响;对数函数模型能较好地拟合豚草密度与花生单株荚果数(y= -2.355lnx +16.325,P<0.001)、有效荚果数(y= -38.104㏑x+248.022,P<0.001)、花生产量(y= -1 172.945lnx+6 765.501,P<0.001)以及产量损失(y = 17.825lnx-2.866,P<0.001)间的关系。花生田豚草人工拔除的经济阈值为1.42株/m2,使用50%乙草胺乳油防除的经济阈值为1.22株/m2。  相似文献   

13.
就转cry1Ac+CpTI双基因抗虫水稻不同生育期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和大螟Sesamia inferens的室内致死特性及田间螟虫的构成进行了研究。室内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转基因水稻对二化螟、大螟都表现明显的致死效应,但水稻生长后期的致死效果降低。转基因水稻对大螟的致死效应显著弱于对二化螟的,其中,二化螟除在齐穗期和成熟期有少量幼虫(0.5%~6.4%)存活到第4天外,其余均在第4天死亡;大螟在两种转基因水稻上的存活率高于二化螟,且少量个体(<1.6%)还能化蛹、羽化,但化蛹率和羽化率均明显低于在非转基因对照上的。早、晚两季水稻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上两种螟虫虫口数量均显著低于相应的非转基因对照品种,转基因水稻上二化螟虫口减退率>99%;大螟虫口减退率相对较低,早、晚稻上有所不同,其中早稻 >93%,晚稻仅44%~64%。转基因水稻上残存螟虫中,大螟所占比例明显上升,推测转基因水稻对两种螟虫致死效应差异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花生施用稀土微肥与土壤调理剂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施用稀土微肥与土壤调理剂对花生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山花9号为花生试材,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稀土微肥与土壤调理剂对花生的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稀土微肥与土壤调理剂能明显增加花生分枝数、荚果数,提高百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提高苗期至饱果期的光合速率,最终提高花生产量。产量较对照增产18.97%,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朱莹  苏宏华  杨益众 《玉米科学》2022,30(6):156-164
以转基因抗虫玉米C0030.3.5和对照品系DBN318为材料,2016~2017连续两年采用直接观察法、地面陷阱法、黄板诱虫法对春、夏玉米田的节肢动物进行调查,对相关参数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比较两类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2016年春、夏玉米田转基因抗虫玉米C0030.3.5 3种调查法的田间节肢动物群落丰富度S、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性指数J等群落多样性参数与对照品系DBN318相比无显著差异。2017年的结果与2016年基本一致,相关性达0.98。从种植季节分析,不管哪个季节的转基因抗虫品种C0030.3.5,3种调查法的S、D、H''、J与对照品系DBN318相比,不同品种间群落多样性参数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玉米C0030.3.5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花生高产高效适宜的磷-锌配施模式及其可能机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锌方式下外源磷对花生根系形态、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磷促进了花生根系和地上部生长,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P45、P90、P135和P180处理的产量分别比不施磷(P0)平均增加36.8%、60.7%、48.3%和39.2%。不同施锌方式对花生根系形态特征和地上部营养生长指标无显著影响,但对单株饱果数、单株饱果重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影响显著,叶面喷锌(Znf)和土壤施锌(Zns)处理的花生产量分别比不施锌平均增加6.4%和10.1%,表明土壤施锌方式增产效果较好。施锌方式与施磷量交互效应对花生根系和地上部生长、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无显著影响,各指标在ZnsP90处理达到最大。综上,在砂姜黑土区花生生产上,土壤施用90kg P2O5/hm2配合30 kg ZnSO4·7H2O /hm2改善了花生根系形态特征,提高了光合特性,是利于花生生长发育和高产的适宜磷肥和锌肥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不同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效及公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田试验表明,多菌灵、百菌清和农抗120交替使用对花生叶部病害有明显的防治效果,而不同杀菌剂的组配方式对防治效果影响不大;当多菌灵、百菌清或农抗120单独使用时,多菌灵和百菌清的效果明显好于农抗120;花生病叶率、病情指数和有效叶面积与荚果产量相关极显著,在新药剂试验初期,用上述指标直接评价农药的防效更经济;杀菌剂对土壤中真菌有一定的影响,而对细菌和放线菌影响不明显,因此不会对土壤带来明显的公害.全生育期喷施3次杀菌剂,在花生收获前一个月停止用药,对花生籽仁不会产生明显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然病圃鉴定法,对76个花生品种(系)进行了花生果腐病抗性评价,以期为抗病育种及田间病害防 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抗性材料。结果表明,不同花生品种间对花生果腐病的抗性存在着显著差异,供试76份花生品 种(系)中未发现对果腐病免疫的品种,获得高抗品种2个,抗病品种7个,中抗品种12个,感病品种21个,高感品种 33个。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分支I中的9个品种(尤其是花育9115)抗性较好,可进一步加以利用。花生对果腐病的 抗感性与荚果鲜重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探求适合河南省花生产区磷与有机肥合理的配施比例,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磷用量(45、90和135 kg/hm2)与有机肥用量(0.75、1.50和2.25 t/hm2)配施对花生产量及磷素吸收、土壤Hedley各磷素形态含量与分配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磷用量下,与2.25 t/hm2有机肥用量相比,0.75和1.50 t/hm2有机肥用量下,花生产量显著提高8.2%~11.8%,地上部干物质重显著降低17.1%~64.3%;相同有机肥用量下,增施磷肥显著增加花生地上部生物量,但对产量无显著影响。花生不同部位磷含量对磷与有机肥配施的响应表现为,中高量有机肥和磷肥处理分别显著高于低量有机肥和磷肥处理,而中量和高量有机肥、磷肥处理间差异因植株部位不同而异。土壤不同磷组分对磷与有机肥的响应存在差异,其中活性磷组分(H2O-P和NaHCO3-Pi)和中等稳定性磷组分(NaOH-Pi和NaOH-Po)含量随磷肥与有机肥用量增加而增加,土壤稳定性磷组分(HCl-P和Residual-P)随磷肥与有机肥用量变化差异不显著。有机肥和磷肥对土壤磷酸酶的影响不同,增加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活性,但增施磷肥抑制土壤磷酸酶活性。综合而言,磷肥与有机肥合理配施能显著提高花生产量、花生各部位磷素含量、土壤活性磷含量及土壤磷酸酶活性,过量施用有机肥和磷肥均可造成花生营养生长过旺,产量下降,还不利于提高花生体内磷含量。本试验条件下在施用45 kg/hm2磷肥基础上配施0.75~1.5 t/hm2的有机饼肥有利于改善土壤-花生系统磷素营养,促进花生产量提高,可在豫南砂姜黑土花生种植区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