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利用58对SSR引物所检测出的158个等位基因位点对44份三系杂交粳稻亲本品种(系)进行遗传相似性分析,44个粳稻品种(系)间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异范围为0.54~0.96。采用非加权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71处,可将44个粳稻品种(系)分为4类,绝大多数品种(系)都聚为第四类群,第四类群在遗传相似系数0.75处,又可分为5个亚群,所有的保持系和不育系单独聚为E亚群。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106个审定花生品种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花生育成品种的系谱和亲缘系数分析了河南省1982-2016年间培育和审定的106个花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河南省主要育成花生品种绝大多数含有骨干亲本伏花生的血缘,约92%的组合间存在亲缘关系,亲缘系数(coefficient of parentage,COP)变异范围为0~0.773,平均COP值为0.149。COP值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3个品种(开农53、泛花3号、驻花2号)因与其他品种无亲缘关系而各自独成一类外,其余103个品种均有亲缘关系。13个品种与其他品种亲缘关系较远,剩余90个品种可被分为10类,每类均由特定品种及其衍生系组成。以上结果表明河南省育成花生品种的遗传背景较窄,遗传多样性较差,利用新的种质资源,创新亲本组配方式,提高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是今后花生育种工作中需要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南地区小麦品种(系)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给中国西南地区小麦新品种选育以及杂种优势研究提供依据,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SSR)对2005~2006年西南地区参加国家小麦区试及预试的33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24对扩增谱带稳定的引物,共检测到126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3~11个,平均5.25个.33个品种(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373~0.794,平均为0.597.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较大,表明西南麦区小麦品种(系)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遗传多样性差异.用UPGMA法可将33个品种(系)分为6个类群,聚类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SSR标记的江苏省花生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了解江苏省花生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用25对SSR引物评价了133份地方品种,共扩增出93个等位基因,平均3.72个;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幅为0.066~0.749,平均为0.374;Shannon’s信息指数变幅为0.161~1.385,平均为0.671。品种间相似系数变幅为0.416~1.000,平均为0.830,4种类型品种相似系数均值排序为:普通型(0.899)龙生型(0.776)珍珠豆型(0.710)多粒型(0.700)。采用非加权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0.600时,将133份地方品种划分为三大类群。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花生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较丰富,普通型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低于其它3种类型。聚类分析结果为地方品种有效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福建省选育的福云半同胞系茶树品种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通过18对SSR引物PCR扩增13个参试品种,共获得108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占67.59%.遗传相似系数分析发现,半同胞系品种间相似系数在0.75~0.91之间,而对照种相似系数在0.68~0.97之间,说明对照种遗传多样性比半同胞系更丰富.13个参试品种聚类结果表明,早春毫等3个对照种与其它品种遗传距离最远,同时这3个品种由于相互间的遗传距离较远而没有聚合成簇:剩余10个品种聚合成2组,其中5个半同胞系全部聚合于Ⅰ组,而母本福鼎大白茶与其它4个对照种聚合于Ⅱ组.从聚类图中进一步看出对照种的遗传多样性比半同胞系丰富.通过分析聚类结果与遗传相似系数发现遗传距离与品种间的地理距离、品种的亲本来源及品种性状特征具有重要的相关性.茶树遗传多样性分析为茶树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茶树杂交育种及遗传改良提供依据,以及为茶树栽培选种及引种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中国西南地区小麦新品种选育以及杂种优势研究提供依据,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SSR)对2005~2006年西南地区参加国家小麦区试及预试的33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24对扩增谱带稳定的引物,共检测到126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3~11个,平均5.25个。33个品种(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373~0.794,平均为0.597。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较大,表明西南麦区小麦品种(系)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遗传多样性差异。用UPGMA法可将33个品种(系)分为6个类群,聚类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7.
部分旱地小麦品种(系)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旱地小麦品种(系)间的遗传关系,利用SSR标记技术对50份旱地小麦品种(系)进行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27对引物共检测出127个等位位点,每对引物可检测到的等位位点在2~8个之间,平均4.7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46~0.89,平均为0.68,其中西农811与西农928间的遗传相似性最高,遗传相似系数高达0.89;山农16与西农961问的遗传相似性最低,遗传相似系数为0.46.所选引物可以将全部品种区分开来,50个品种可分为8个类群,分类结果与品种系谱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小粒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好的引物10个,对来自吉林省与黑龙江省的24份小粒大豆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0个ISSR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11 2~0.310 3,平均为0.249 6。ISSR标记指数为1.093 8~4.954 9,平均为2.890 3。24份小粒大豆的DICE相似系数为0.666 7~0.926 2,整体平均相似系数为0.794 3。吉林省小粒大豆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0.690 7~0.926 0)大于黑龙江小粒大豆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0.744 2~0.925 0)。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和类群Ⅱ均为吉林省小粒大豆品种,类群Ⅲ可以分为2个亚群。主坐标分析与聚类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为小粒大豆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优质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探讨其亲缘关系,以45个优质小麦品种和5个优质高代品系为试验材料,利用55K SNP芯片对其杂合度、遗传相似度、群体遗传结构和染色体低多态性区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5个优质小麦品种的遗传相似度系数(GS)为0.488~0.928,平均值为0.603,其中16个品种与其他品种的GS均高于0.800;50个优质小麦品种(系)可分为2个类群7个亚群,其中类群1可分为6个亚群。除亚群Ⅴ的10个品种外,其余亚群品种的遗传聚类结果与品种系谱来源较为吻合。B基因组的多态性SNP位点最多,A基因组次之,D基因组最少。在21条染色体中,4D染色体上的多态性SNP位点最少。A基因组和D基因组染色体低多态性区段高于B基因组。在优质小麦选育过程中,A基因组和D基因组受到的选择压力高于B基因组。  相似文献   

10.
33个育成花生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75对SSR标记引物对33个育成花生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其中有10对标记引物扩增出多态性,共检测到33个多态等位点,每对引物分别检测出4~8个等位点变异,平均为6.0个,33个花生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242~1.000之间,平均为0.62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3个参试花生品种在遗传相似系数0.600处分为2个类群,亲本来源相近的品种优先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亚麻籽除了富含植物来源n-3多不饱和脂肪酸ɑ-亚麻酸外,也是木酚素、酚酸等功能性植物化合物的重要来源。本文重点综述了品种和种植区域、成熟过程、不同预处理(萌动、烘烤/焙炒、微波)及制油工艺(压榨法、溶剂法)对亚麻籽典型酚类化合物丰度、存在形态、抗氧化及油相迁移特性的影响,以期为亚麻籽油的提质制取及高值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河南省主要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特性,探究不同小麦品种之间氮素积累和转运的差异,通过大田试验,分别在开花期和成熟期对河南省18个具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的茎、叶、鞘、穗(开花期)、颖壳和籽粒进行干物质重和氮含量测定,并根据小麦的产量、氮素积累量以及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划分不同小麦品种的氮效率类型,计算氮素利用特性的相关参数,分析氮素利用特性相关参数与产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的小麦品种可划分为氮素高效型(Ⅰ)、氮素中效型(Ⅱ)、氮素低效型(Ⅲ)、氮素超低效型(Ⅳ)4种类型,其品种数量分别占总品种数的5%、50%、40%和5%。在小麦成熟期,Ⅳ型品种的颖壳和籽粒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类型品种,叶、颖壳和籽粒的氮素积累量显著低于其他3类型品种,4种类型品种间茎和叶氮含量及氮素在茎、叶、鞘、颖壳和籽粒中的分配比例无显著差异;Ⅰ类型和Ⅱ类型品种的花前贮存氮素在花后向籽粒的转运量均显著高于Ⅳ类型品种,Ⅰ类型品种的氮素农艺效率均显著高于Ⅲ和Ⅳ类型品种,氮素偏生产力表现为Ⅰ类型品种>Ⅱ类型品种>Ⅲ类型品种>Ⅳ类型品种,且差异显著。小麦产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其他氮素利用相关参数呈现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HOU Shao-pei(Zhengzhou Botanical Garden,Zhengzhou,Henan 450042)  相似文献   

14.
环境对玉米杂交种品质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河南省生产上主要推广的15个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了在8个不同生态环境下粗蛋白、粗淀粉、粗脂肪和赖氨酸4个玉米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各性状在品种间、地点间和品种与地点互作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15个品种中,HE-1、HE-2、豫单2001和豫单2002粗蛋白含量高于11%以上,赖氨酸含量高于0.35%,可作为高蛋白、高赖氨酸优质饲用专用玉米品种;郑单958、浚单20、洛玉1号和郑单18粗淀粉含量在72%以上,可将作为高淀粉工业加工专用玉米品种;HE-1、HE-2的粗脂肪含量在7.5%以上,可将它们作为高油工业加工和优质饲用专用玉米品种。驻马店、郑州和洛阳适宜高蛋白、高赖氨酸优质饲用专用玉米品种的种植;商丘、安阳和周口适宜高淀粉工业加工专用玉米品种的种植;商丘、新乡和郑州适宜高油专用玉米品种的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为给河南省不同生态区域小麦氮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于2012-2013年在南阳和信阳2个地点,2013-2014年南阳、信阳和郑州3个地点,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10个小麦品种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均显著受品种、地点和施氮水平的影响,同时显著存在品种×地点和地点×施氮量的互作效应;其中,品种效应相对较小,地点对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的影响较大,施氮水平对氮肥偏生产力的调控效应最大。10个品种中,周麦28在各地点均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3个地点中,郑州和南阳的小麦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信阳,而信阳具有较高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说明适量的氮肥供给对于信阳改善小麦生产非常重要。增施氮肥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但降低了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且不同地点和品种对施氮水平的响应存在差异。综合各品种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对施氮水平的响应,在3个地点小麦在较低施氮水平(120kg·hm-2)下均可达到高产高效的生产目标,但各地点也存在需要高氮肥投入的小麦品种,如郑州的郑麦3596、南阳的洛麦24及信阳的西农509和宛麦16。  相似文献   

16.
107份小麦历史品种抗穗发芽基因型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历史小麦品种中鉴定出抗穗发芽的种质材料,利用与小麦抗穗发芽相关的分子标记Vp1A3和Vp1B3对107份我国小麦历史品种的穗发芽抗性进行综合筛选。结果表明,属于抗穗发芽单倍型Vp-1Agm的材料有3份,分别是郑州742、陕农17、内乡5号;属于抗穗发芽单倍型Vp-1Bb的材料有10份,分别是跃进5号、泰山1号、济南12、泾阳60、复壮30、丰抗15、济农2号、北京8号、济南矮6号、京130;属于抗穗发芽单倍型Vp-1Bc的材料有48份。在具有发芽指数的77份材料中,平均发芽指数小于10%的抗穗发芽基因型材料有5份,分别为安选2号、烟农15、郑州683、郑州742、克群。该研究结果为小麦抗穗发芽育种中抗性亲本的选择提供了基因水平的依据,拓宽了小麦抗穗发芽育种亲本的选择范围。  相似文献   

17.
优质香稻新品种豫农粳11号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农粳11号是河南农业大学利用常规育种与香味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手段选育的香型粳稻新品种。该品种综合性状和稳产性好、米质优良、具香味,201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豫农粳11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为获得农艺性状较好且抗赤霉病的种质资源、加快小麦抗赤霉病育种进程,以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菌株F15为致病菌,分别以苏麦3号与09X15作为抗病与感病对照,于2015-2017年对收集自南京农业大学等7个研究单位的45个小麦材料进行了大田赤霉病抗性鉴定与农艺性状调查,利用分子标记检测小麦种质所携带的 Fhb1基因。结果表明,在用微量移液器进行单花滴注接种鉴定的三年试验中,NMAS001、苏麦3号、P48等13个小麦材料至少有两年表现抗病。利用抗赤霉病主效QTL的SSR标记Xgwm493、 Xgwm533和Xbarc147对45个小麦材料进行 Fhb1基因的分子检测表明,苏麦3号、NMAS020、苏夫等20个小麦材料含有 Fhb1基因。抗赤霉病小麦材料一般主要农艺性状如株高、穗粒数、千粒重等表现不良;15HN018、15HN200和宁麦9号的抗赤霉性和农艺性状均较好。  相似文献   

19.
转GNA基因小麦新株系的分子检测和抗蚜虫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行抗蚜虫转基因小麦的研究,将人工合成的雪花莲凝结素(Galanthus nivlis agglutinin.GNA)基因通过基因枪转入优质小麦品种郑州9405的幼胚愈伤组织,经过在选择培养基上多次筛选,从360块被轰击的愈伤组织中再生到1株Bialaphos(除草剂)抗性植株,命名为G郑州9405。通过连续2代对转化株系进行PCR、Southern检测和蚜虫抗性鉴定,证明GNA基因已经整合到了郑州9405基因组中。目前已经获得了纯合稳定的转基因株系,并在河南农业科学院小麦所进行了环境释放试验。  相似文献   

20.
合理的株型对提高小麦产量、品质、抗性以及光能利用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实现小麦株型相关QTLs的精细定位和定向改良,本研究以普通小麦品系Shanghai 3/Catbird和Naxos为亲本创制的F10代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s)为材料,于2016年和2017年分别在郑州和原阳两地进行表型鉴定,对株高、旗叶长和旗叶宽等株型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结合覆盖全基因组的基因型检测结果,利用基于完备区间作图法的QTL IciMapping软件进行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QTL分析,共鉴定到3个在多个环境下稳定存在的株型相关性状的新QTLs,分别位于6A和2B染色体上,命名为Qph-6A、Qfll-6A和Qflw-2B,单个QTL在不同环境中可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8.33%~13.93%、8.10%~8.18%和9.14%~9.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