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酸度酸雨处理对花生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H 3.5及以下酸雨处理对花生土壤真菌数量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在绝大多数生长时期,pH4.0及以下酸雨处理对花生土壤放线菌数量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pH4.5及以下酸雨处理在花生生长前期对土壤细菌数量具有促进作用,在花生生长中后期却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酸雨对土壤三大微生物类群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模拟酸雨对花生种子萌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以人工模拟酸雨试验研究不同酸度酸雨对花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H值4.5以下的酸雨可显著地降低花生种子的发芽率,使胚根长度变短,活力指数下降,高酸度的模拟酸雨胁迫使花生幼苗叶总数显著减少,叶片出现明显的受害症状,pH值2.5的模拟酸雨胁迫使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强,酸雨还对土壤具有酸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花生连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动态与土壤养分关系研究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对不同连作年限花生田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和养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花生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及花生根际土壤中的真菌数量明显增加,细菌数量明显减少;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R/S值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降低;连作1年后碱解氮含量变化达显著水平,土壤中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与细茵数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施肥方式对剑麻施肥区域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不同的施肥方式对剑麻施肥区域土壤微生物类群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总量各有差异,在总体数量上以细菌为主,真菌次之,再其次是放线茵,特殊生理类群是解磷茵居多,纤维素分解茵次之,固氮茵最少;但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来看,则表现为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类群多样性指数是施肥点的土壤高于附近的土壤,而土壤中特殊生理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则无此变化趋势,即微生物总数高的土壤,其多样性指数不一定高。因此评价土壤生物多样性应将二者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红树林土壤因子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海南清澜港红树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和8个土壤因子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树林5~20cm 土层细菌数量达1.0×10°~12.9×10cfu/g(cfu∶colonyforming units),放线菌数量达0.7×10'~19.0x 103cfu/g,真菌数量达0.5× 102~5.2×102cfu/g。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土壤pH、含水量、全磷量、全钾量明显影响土壤细菌的数量;土壤pH、有机质含量、有效钾含量明显影响放线菌的数量;土壤pH、全钾量明显影响真菌的数量。通过标准化回归系数分析(通径分析),仅有土壤pH是影响细菌、放线菌数量的主要因子,其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88和1.15,并且两者都达显著水平∶全氮、速效钾通过土壤pH对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间接作用也比较大,两者对细菌数量的作用系数都为0.4,对放线菌数量的作用系数都为0.58.土壤pH对细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作用可能与红树林土壤普遍偏酸的现象有关,而多数细菌、放线菌类群生长的最适pH为6~8.真菌的线性回归模型未达显著水平,未能运用通径分析法来估计土壤因子的影响作用。这可能因为多数真菌类群嗜酸(pH5~6),而被调查的16个土样,有9个样品pH<5,有2个样品pH>6,土样pH的这种分布使其对真菌 数量的影响作用不能用线性模型来拟合。  相似文献   

6.
通过室内模拟土壤盆栽试验,研究铝、镉对砖红壤土壤微生物及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铝和镉对土壤生化过程有不同的效应。铝浓度≤100 mg/kg和≤50 mg/kg分别对细菌和放线菌有一定促进作用,高浓度则产生抑制作用,土壤真菌数量随土壤铝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而镉对土壤微生物及土壤呼吸作用的影响比铝小。镉对细菌生长影响波动幅度大,镉浓度在5~100 mg/kg时,对真菌生长有促进作用,而抑制放线菌的生长。铝对土壤呼吸作用抑制效果随铝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而不同镉处理浓度对土壤呼吸作用影响较铝的作用小。铝镉复合污染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的影响表现出协同效应,对土壤放线菌的影响表现出拮抗效应。  相似文献   

7.
甘蔗间作花生是我国华南地区特有的高效种植模式。本文研究了甘蔗/花生间作不同耕层土壤养分、酶、微生物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相比单作而言,0~20 cm间作花生土壤有效氮、有机质、微生物量氮含量、真菌、放线菌数量、蛋白酶活性及间作甘蔗土壤细菌、放线菌、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氮含量及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增加;20~40 cm间作甘蔗土壤全磷、全钾、蛋白酶活性及间作花生土壤放线菌、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加;40~ 60 cm间作花生土壤真菌、蔗糖酶、微生物量碳含量显著增加;相反,间作甘蔗土壤蔗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单作甘蔗处理;间作土壤有效氮磷钾、有机质含量、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表现出降低的趋势;间作土壤有效养分与脲酶、酸性磷酸酶、微生物量氮及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甘蔗花生间作条件下土壤养分、酶、微生物相互作用,共同维持良好的土壤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采用盆栽,对花生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及根际主要微生物类群进行了培养计数,对土壤养分进行了化验分析,结果发现,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及根际的真菌数量显著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显著减少;土壤中的P、K、Cu、Fe、Mn、Zn 等速效养分显著减少。经对主要土壤及根际微生物类群与土壤速效养分及花生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的真菌数量与P、K 速效养分呈显著负相关,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与P、K等速效养分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花针期与成熟期根际微生物主要类群对土壤养分影响较大,花针期根际的真菌数量与土壤中的速效K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细菌数量与土壤中K、S、Mn 等速效养分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放线菌数量与土壤中的Mo、Fe、Cu 等速效养分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成熟期的细菌数量与土壤的P、K、Fe、Cu 等速效养分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与总干物重呈显著正相关。花针期根际的真菌数量与花生总干物重和荚果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细菌数量与总干物重呈显著正相关。结荚期的真菌数量与荚果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细菌数量与总干物和荚果产量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成熟期的细菌数量与总干物重和荚果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2010年4~7月,在竹荪不同生育期测定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3种微生物的数量,研究竹荪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微生物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竹荪生育初期,新地块土壤细菌总量小于连作地,真菌、放线菌总量大于连作地,但数量差异不大;之后,细菌、真菌数量有小幅变化,放线菌数量变化较大,连作地块放线菌总量和变化幅度皆大于新地块;竹荪生长逐渐进入出菇高峰期,新地块土壤真菌总量出现与竹荪菌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连作地块土壤真菌总量未出现大幅增长现象.土壤细菌、放线菌在竹荪菌生长达到出菇高峰期时,出现总量降低并达到低点的现象.竹荪出菇高峰期回落、生长减缓后,土壤细菌总量逐渐增大、达到峰值并随之出现延后降低的现象.连作地竹荪及土壤微生物代谢物累积量增加引起的土壤物质组成变化,是造成竹荪连作障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酸雨胁迫下稀土元素镧对冬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pH值分别为2.0、2.5、3.0、3.5、4.0、4.5、5.0的模拟酸雨条件和稀土元素镧(10mg/L)处理培养皿中的冬小麦(Triticum aestlvum L.)种子,置于常温状态下萌发,测定不同酸雨胁迫强度下镧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强度酸雨(PH2.0)胁迫下,经镧处理及未经处理的冬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都为0,POD活性较对照显著降低,MDA含量达到最高。随着酸雨胁迫强度逐渐减弱(pH≥2.5),POD活性逐渐升高,MDA含量逐渐降低,说明经镧处理后,酸雨胁迫强度过高时(pH2.0),冬小麦种子萌发完全受到抑制,镧对种子的防护作用没有明显表现出来;在pH为2.5~5.0的酸雨强度下,镧对种子的萌发具有一定的防护效应,减轻了酸雨对萌发期间种子的伤害程度,增强了种子抗酸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研究模拟酸雨对南方红豆杉叶片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胁迫下南方红豆杉叶尖出现伤害症状,叶片发生脱落,随着酸雨胁迫程度的加剧,叶片损伤程度加重;酸雨胁迫下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明显;酸雨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不明显;中度胁迫(pH4.0)和轻度胁迫(pH5.6)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而重度胁迫(pH2.5)的CA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轻度胁迫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而中度胁迫和重度胁迫的P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这说明南方红豆杉对pH4.0~5.6的酸雨胁迫有一定的适应性和抵抗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栽培大豆资源的耐酸雨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我国出现的酸雨成分 ,设置不同的 pH值梯度 ,对大豆耐酸雨性敏感值进行了确定。为了快速、大量、准确的鉴定、筛选出强耐酸雨性的大豆品种资源 ,发现 2 .0 0为较为适宜的 pH值。并用这一方法对我国来源不同的 10 33份大豆品种资源进行了耐酸雨性鉴定 ,筛选出 1级耐酸雨性大豆品种 68份 ,其中 6份为强耐酸雨性品种  相似文献   

13.
模拟酸雨伤害龙眼的酸度阈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盆栽2龄实生龙眼乌龙岭(DimorcarppuslonganaLour.cv.wulongling)幼苗为材料,按闽南天然酸雨中硫酸根与硝酸根离子的量比为5:1,pHSH-4型酸度计将蒸馏水配成pH为4.5,3.5,3.0,2.5,1.5等5种不同酸度的模式酸雨,以pH5.6的蒸馏水为对照,研究模拟酸雨伤害龙眼的酸度阈值。结果表明:pH1.5的模拟酸雨胁迫1次就使龙眼发生急性伤害;pH3.5的胁迫8d才可见叶片退绿现象;而pH4.5的胁迫8d不会出现可见症状。在相同pH的酸雨胁迫下,红色叶片、转绿叶片、成熟叶片,花蕾、初开的花、全开的花的细胞内含物渗漏量存在差异。渗漏量以成熟叶片<转绿叶片<红色嫩叶;花蕾<初开的花<全开的花。伤害程度以红色嫩叶>转绿叶片>成熟叶片;全开的花>初开的花>花蕾。红色嫩叶和全开的花对酸雨的反应最敏感。酸雨对龙眼各器官伤害的阈值:红色嫩叶、转绿叶、功能叶、全开的花、初开的花、花蕾的pH分别为4.5,3.5,3.0,4.5,3.5和3.0。当酸雨pH<3.5时,细胞内含物渗漏量急剧增加且各指标变化趋势一致;当酸雨的pH>3.5时,各指标值对酸雨的敏感性不一样,K+最敏感,pH4.5的酸雨胁迫6h就可检测到K+的大量渗漏,其渗漏量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因此,K+的渗漏量可作为酸雨危害龙眼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连作对百香果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影响,本研究以种植0(未种植)、1、2、3 a的百香果根际土壤为材料,分析连作百香果对土壤理化指标、自毒潜力、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并对连作百香果根际土壤病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百香果根际土壤pH呈显著下降趋势,土壤总氮、磷、钾含量变化较小,而有效性氮、磷、钾含量及有机质含量呈上升趋势。自毒潜力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0 a,未种植)相比,种植1、2、3 a的百香果根际土壤对受体莴苣的抑制率分别为39.84%、54.36%、61.83%。微生物数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百香果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与放线菌数量呈显著下降趋势,而真菌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百香果种植土壤的年限与土壤pH、细菌、放线菌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及真菌数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微生物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到9种不同类型的真菌,其中真菌BXG 3、BXG 7、BXG 9可显著影响百香果的正常生长;鉴定结果表明,真菌BXG 3、BXG 7、BXG 9分别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棕黑腐质霉菌(Humicola fuscoatra)和毛栓菌(Trametes hirsute)。  相似文献   

15.
La(Ⅲ)与酸雨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复合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索稀土元素镧和酸雨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复合影响,采用模拟酸雨和镧处理大豆(Glycine max),研究了La(Ⅲ)与酸雨(AR)复合处理对大豆幼苗地上、地下器官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镧(RE1/20 mg·L-1、RE2/60mg·L-1、RE3/100 mg·L-1和RE4/500 mg·L-1)单独作用时,RE1对大豆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RE2、RE3和RE4表现为抑制作用,且RE4>RE3>RE2.在酸雨(AR1/pH2.5、AR2/pH3.5和AR3/pH4.5)单独作用和RE+AR复合作用影响下,大豆幼苗生长均受到抑制;而且AR的pH越低,RE的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RE1和AR复合对大豆幼苗的抑制程度低于AR单独作用,其它浓度RE和AR复合抑制程度高于各自单独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连作对植棉区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对湖南常德植棉区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花连作导致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减少,不同连作年限棉田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差异显著,连作5、10和15年的棉田与种植1年的棉田相比,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明显减少,而真菌数量在连作10年后大量增加;在棉花的整个生育期,不同连作年限的棉田土壤微生物菌群数量因生育期的不同而有较明显的差异,其中细菌和真菌数量在4个生育期(苗期、现蕾期、花铃期、吐絮期)的差异显著,放线菌在苗期的数量与其他3个生育期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2007 年海南省酸雨状况及其受天气系统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 2007 年海南省气象局 4 个酸雨观测站的 282 个观测数据, 对酸雨 pH 值、 酸雨出现频率、 K 值和酸雨观测降水量进行分析, 并与往年的资料进行比较, 分析海南省天气系统对酸雨的影响。 结果表明: 2007 年全省酸雨出现频率为 19.8%~28.9%, 平均为 24.5%; 海口、 三亚、 东方和西沙的酸雨年平均 pH 值 分 别 为 4.96、5.62、 5.22 和 5.30。 对酸雨影响最大的是冷空气, 其次是低压槽, 其中以西路锋消和南海低压槽影响较为明显,副热带高压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