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安溪铁观音为供试茶样、研究了茶汤中茶叶10种矿质元素(K、Ca、P、Al、Fe、Mn、Sr、Ba、Zn)的浸出量与茶叶冲泡次数以及冲泡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茶叶中10种元素的浸出量与茶叶冲泡次数之间具有显著的指数函数相关,相关方程为Y一ae~bx,10种元素的浸出量与茶叶冲泡时间之间具有显著的对数函数相关,相关方程为Y=a+blgx,各元素在两方程中的相关显著性均为a<0.01;(2)性质相近的元素,如Ba与Sr在上述函数中的变化行为更为相近;(3)元素K、Zn、AI、Mg浸出地在30%以上,可认为是易浸出元素,而元素Mn、Fe、Sr、Ba…  相似文献   

2.
茶叶中氟的浸出量与人体氟摄入量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茶树是一种富集氟的植物,其叶片含氟量可高达n×10~2μg/,因此,通过饮茶摄入适量的氟是饮茶卫生的重要的一个方面。为此,我们研究了茶汤中茶叶氟的浸出量与茶叶冲泡时间以及与茶叶冲泡次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茶叶氟的浸出量与茶叶冲泡时间之间呈显著的对数函数曲线相关,相关方程y=27.0+25.1logx;与茶叶冲泡次数之间呈显著的指数函数曲线相关,相关方程y=5.02e~(1.969)x~(-1)。  相似文献   

3.
砖茶中氟的浸出规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研究结果表明,砖茶中全氟含量与水浸出氟含量呈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砖茶的氟浸出量与煮熬(或冲泡)时间之间呈极显著的对数函数曲线相关;砖茶的氟浸出量与煮熬(或冲泡)次数呈极显著的指数函数曲线相关;茶水比越小,砖茶氟浸出率越高,茶水比越大,砖茶氟浸出率越小;无论是煮熬法还是冲泡法,第一泡茶汤的氟浸出量占氟总浸出量的50%以上;而在相同的茶水比、相同的时间条件下,煮熬法的氟浸出量高于冲泡法15个百分点以上;建议在饮用砖茶时,适当增大茶水比,缩短煮熬或冲泡时间,甚至第一泡茶汤只作冲洗茶叶不饮,改传统的煮熬法为冲泡法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东方真叶螨的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东方真叶螨在20℃、25℃、30℃、35℃,RH75%-95%条件下,以橡胶叶片为食料的发育与繁殖情况,分析了温度对东方真叶螨发育与繁殖的影响,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全世代的发育历期及成螨寿命与温度的关系分别为:y卵=1/0.0111t-0.1283 y幼=1/0.0239t-0.1881 y前若=18.1255-1.1837t+0.0209t^2(R=0.9987) y后若=19.428  相似文献   

5.
大豆根潜蝇蛹羽化率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申宽  闫任沛 《大豆科学》1999,18(3):274-277
本文采用三因子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在实验室内人工条件下对温度,土壤湿度和埋土深度与根潜蝇蛹羽化关系,进行了关系的研究,建成了根潜蝇蛹羽化量和羽化率预测模型,分别为Y=11.28112-0.2928633x1+0.3461645x2+0.0765837x3+1.75x1x2+x1x3+0.75x2x3-4.688528x1^2-2.214028x2^2-0.976778x3^2和y=0.56  相似文献   

6.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汤风味是评价其感官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和生物碱类物质等主要内含物以不同浓度复合形成了茶汤的独特风味。不同的冲泡方式对茶叶内含物质浸出的量和比例均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从水温、冲泡时间、冲泡次数等方面综述了冲泡方式对茶叶内含物浸出率的影响,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研究冲泡次数、冲泡水温、冲泡时间及茶水比等不同条件对茶叶冲泡过程中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汤中的氟含量随冲泡次数的增加明显减少;茶汤氟浸出率随冲泡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冲泡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随茶水比的增大而不断增高。  相似文献   

8.
孙达  张星海  夏兵 《茶叶通讯》2021,48(1):124-130
以传统白茶中的白牡丹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不同冲泡要素对茶汤主要滋味成分浸出率的影响,优化并建立了白茶茶汤感官评价与冲泡温度、冲泡时间和茶叶用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白茶茶汤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的浸出率随着茶叶用量、冲泡温度、冲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各冲泡要素对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而对咖啡碱浸出率的影响不显著,茶叶用量对游离氨基酸浸出率影响最大,温度对茶多酚浸出率影响最大。以茶汤感官品质为评价,优化冲泡白牡丹的最优条件为茶叶用量3.05 g(茶水比约1∶50)、冲泡温度100℃、冲泡时间5.03 min,该条件下冲泡的白茶感官评分为92.40分,其茶汤香气清纯、滋味醇爽、汤色橙黄,回归方程模型验证值与预测值接近,拟合度好。  相似文献   

9.
对诱导起始到胚分化整个过程中的愈伤组织的代谢物质进行生理生化分析,得到如下结果: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随着培养天数增加逐渐下降,下降趋势分别符合方程y=1.0527-0.0059x,y=2.342-0.0114x;蛋白质和核酸含量随着培养天数增加逐渐上升,上升趋势分别符合方程:y=0.261+0.0054x,y=0.329+0.0023x。  相似文献   

10.
在收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分析茶叶内含物质、农药残留与金属元素在茶汤中的浸出规律。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茶叶冲泡方法是影响浸出率的内因和外因,其中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茶汤中化合物浸出率与水溶解度呈正相关,与辛醇-水分配系数(辛醇/水)呈负相关。冲泡水温升高能显著提高茶叶内含物质与外源污染物的浸出率及其在茶汤中的浓度,冲泡时间与化合物浸出速率呈负相关,但随着时间增加,茶汤中化合物的浓度显著提高。新烟碱类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浸出率较高,大部分农药浸出率高于60%。金属元素在茶汤中的浸出率研究结果相差较大,氟、镍、钴在茶汤中浸出率较高,达到50%以上,铅的浸出率在20%~50%。基于质谱分析代谢组学技术将在茶叶冲泡过程的化学物质浸出规律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热力学理论基础和传质动力学模型将有利于更深层面认识外源有害物质在茶汤中的浸出行为。  相似文献   

11.
鄂棉18产量构成因子分析及高产栽培方向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90~1991年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及本所棉花高产栽培试验资料,应用偏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了鄂棉18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并用通径分析法计算了影响产量的三个主导因子(密度、单株铃数及铃重)对产量的各自作用。结果表明,鄂棉18产量构成四因子与产量间,有着极显著的正负相关关系,可用多元回归方程表示为:y=-4781.6427+29.0381x1+57.6133x2+443.2734x3+37.1457x4(R=0.8569**),最优回归方程为:y=-3421.4094+30.7025x1+57.42x2+469.8071x3(R=0.8340**);影响棉花产量三个主导因子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为:棉铃数(0.7226)>密度(0.5903)>铃重(0.5154)。因此,鄂棉18的高产栽培应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以力争单株铃数兼顾铃重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2.
冲泡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的化学品质是茶叶中的化学成分通过冲泡而在茶叶的色、香、味上体现出来的,已有不少研究探讨了冲泡条件对茶叶化学成分如氨基酸、茶多酚等的浸出效应,上述成分大多反映茶叶的滋味,而有关冲泡对茶叶香气的影响目前还很少见报道。本试验模拟日常饮茶方式,用气相色谱法着重探讨冲泡次数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日本龟蜡蚧产卵量和卵期的测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寄生在茶树、栀子花上的日本龟蜡蚧雌蚧体重、长短径积、厚度与产卵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体重(x)与产卵量(y)的相关关系最为显著,且在测报中最简便实用。其方程式分别为。其卵期发育起点温度(C)和有效积温(K)分别为C_茶树=15.5℃±1.0℃、K_茶树=199.2(DD),C_栀子=15.0℃±0.8℃、K_栀子=216.44(DD)。  相似文献   

14.
倪治华 《中国稻米》1997,(4):21-22,36
在红壤性低肥力水稻土上,威优35秧苗平均带蘖数与产量之间存在r=0.452的显著正相关,其回归关系为y=2500x/4x+2.5,F=10.1。适宜和可能实现的秧苗平均带蘖数以2.5-3个为佳。合理的田间管理和施用锌肥可明显提高秧苗素质。  相似文献   

15.
在棉花枯黄萎重病圃上连续种植抗病品种,其枯萎病指对皮棉产量的影响,当病指x平均为13.34,皮棉产量y平均为903.75kkg/hm2时,回归方程y=1329.6-31.95X,回归系数为-31.95,t测验极显著。相关系数r=-0.89,极显著。决定系数r2=0.79,相关密切。黄萎病指与皮棉产量,当病指x平均为34.41,皮棉产量y为903.75kg/hm2时,回归方程y=1042.95-4.061x,回归系数-4.061,t测验不显著,相关系数r=-0.12,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冲泡水温和时间对高级绿茶滋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高级绿茶的形状类型、冲泡水温和时间三因素进行重复正交试验和数理统计结果表明:采用3g茶样150ml水杯泡法,高级绿茶的冲泡条件与滋味评分呈二元二次曲线关系,其最佳冲泡条件组合为93℃、3.0min。其中:烘炒类型(扁条或卷曲形)的最佳冲泡组合为85℃,3.5min;全烘类型(条形或朵形)为100℃、2.8min。冲泡水温间和时间间存在显著差异,二因子互作效应达极显著水平,说明不同水温下对时间的要求不尽一致,即:若水温为85℃,冲泡时间则以4min最佳;若水温为100℃,时间则以2min为宜;若水温为70℃,冲泡时间则需要4—6min。  相似文献   

17.
传统工艺加工的茶叶一般只能用热水冲泡,如用冷水冲泡,很难浸出茶叶的有效成分,香气和滋味都很差。但欧美等国的消费者却偏爱冷饮,几乎90%的茶叶都是用来制成冰茶饮用的。因此,通常为制作冰茶,必须将水煮沸冲泡茶叶,然后再等候茶汤冷却,往往要超过1h。为此,英国联合利华公司开发出一种新的冷水冲泡型茶叶(cold water soluble tea)的加工技术,并于2001年9月获得欧洲专利和世界专利。该茶通过特殊的加工处理,在15℃水中5min内就可浸出,大大缩短制作“冰茶”的时间,而且由于是用冷水冲泡,茶汤中只含有很少的咖啡碱,有益于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汤永海 《中国麻作》1996,18(1):20-26
红麻株高(h,cm)和基部离地面10.0-12.5cm部位的茎粗(d,cm)是预测单株产量(y,g)可靠的性状。发现了y=0.1(d/2)^2h可估计单株干皮产量,y=0.056(d/2)^2h可估计单株纤维产量。该式简单易行,快速而较准确,可对不同类型品种各生长时期的单株和群体产量进行预测。在田间只要测量株高和茎粗,查看根据本公式编制的一本“红麻产量预测查对表”,便知其单株的干皮和纤维产量。  相似文献   

19.
碧螺春茶的主要呈味物质浸出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月玲  龚淑英  邵晓林 《茶叶》2006,32(2):88-92
通过冲泡水温与冲泡时间、冲泡水温与冲泡次数双因子的正交实验,对碧螺春茶汤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茶多酚、咖啡碱和水浸出物的浓度及其浸出比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冲泡时间与各有效成分的浸出量均呈对数相关,同等条件下,游离氨基酸与咖啡碱的浸出比率大于茶多酚。比较不同冲泡次数,各成分在第1泡或第2泡时达最高值,而后迅速下降。经5次冲泡后,氨基酸的浸出比率之和与冲泡5分钟接近,茶多酚与咖啡碱则明显高于冲泡5分钟的处理。酚氨比的变化受冲泡时间影响不显著;受冲泡次数的影响很大,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1988-1992年,在黑龙江省北部研究了与大豆菌核病发病率显著相关的因子。在菌核史较重的田块中,大豆菌核病的发病率和大豆开花期间的气象因子,表现了显著的相关。经电子计算机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大豆菌核病年发病程度拟合方程:Y=-128.328+0.11551x1+4.06064x2-0.12569x3,复相关系数R=0.999993,经检验,理论值和实际调查值拟合很好。通过大豆盛花期间田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