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咖啡碱是由嘌呤核苷酸衍生的次生代谢产物,通常占茶叶干重的2%~4%,是茶叶苦味品质的主要贡献成分。茶树中的咖啡碱主要分布在幼嫩的芽叶中,并随芽叶的老化而逐渐减少。咖啡碱在茶树中的主要合成途径为:黄苷→7-甲基黄苷→7-甲基黄嘌呤→可可碱→咖啡碱,N-甲基转移酶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茶树中咖啡碱的含量分布、生物合成与分解代谢途径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可可茶CamelliaPtilopyhllaChang是中山大学张宏达教授在进行茶树分类时发现的一个新菜种,其主要特征是内含物中咖啡碱含量较少,而可可碱含量比其他茶种高出许多。可可碱在某些药理、保健功能上都优于咖啡碱。茶叶植物含嘌呤类生物碱主要有咖啡碱、可可碱和茶叶碱三种。这些嘌呤碱的含量是决定茶叶品质因素之一。传统的饮用茶都以咖啡碱为主,并含有微量的可可碱和茶叶碱,而可可茶是以可可碱含量为主的茶叶植物。这种茶叶在其原始分布地区为当地农民所世代饮用。本文就其经济性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其开发利用的可能性。可可茶的野生树…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弄岛野茶(MHLC)和云抗10号(YK10)茶树品种为实验材料,通过HPLC测定不同样品不同季节以及MHLC不同发育阶段叶和茎的生物碱含量;利用RT-PCR法克隆不同样品中的咖啡碱合成酶基因1(TCS1)的编码区,并对其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MHLC是一份天然低咖啡碱、高可可碱茶树种质资源,不同季节其可可碱含量均大于23.00 mg/g,而咖啡碱的含量不足4.00 mg/g;另外,MHLC芽中积累的咖啡碱和可可碱最高,在同一发育阶段下,叶片比茎具有更高的咖啡碱和可可碱,并且随着成熟度的提高,叶片和茎中的咖啡碱和可可碱均逐渐减少。通过基因克隆和定量分析发现:MHLC具有2种TCS1等位变异:TCS1b(仅具有可可碱合成酶活性)和TCS1d(同时具有可可碱和咖啡碱合成酶活性),其中TCS1b的高表达、TCS1d的极低表达很可能是导致MHLC高可可碱、低咖啡碱的关键原因。本研究为低咖啡碱茶树育种提供材料,也为MHLC的有效利用提供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4.
NAOKO Fujimori 《茶叶》1992,18(1):58-59
常绿茶树的嘌呤代谢与其他多数有机体不同,因为它具有一从嘌呤核苷酸到咖啡碱的特殊代谢途径。尽管在花等器官中观察到咖啡碱,其生物合成主要在叶片中。茶叶咖啡碱含量的季节变化已有报道,茶叶的嘌呤代谢在年周期中似乎有相当大的波动。本研究检测了茶叶嘌呤代谢的季节性变化,并测定了咖啡碱生物合成中几个关键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咖啡碱在早期发育阶段(4~6月)的茶丛叶片中,由腺嘌呤核苷酸合成,合成速率看来主要取决于N-甲基转  相似文献   

5.
以龙井43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氮素水平对4个茶树品系重要农艺性状和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供应充足时,各茶树品系叶绿素含量提高,茶芽萌发和新梢生长加快,发芽密度与着叶数增加,可以有效提高茶叶产量;氮素影响氨基酸、咖啡碱和多酚类物质在茶树体内的代谢,施用氮肥可以增加茶叶中茶氨酸、咖啡碱等的含量,提高茶叶品质。本研究还发现中茗22号和LY002对氮素响应比较明显,可为今后氮素高效型茶树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锰是茶树体内某些蛋白酶和氧化酶的成分,直接参与叶绿素和咖啡碱的形成,因此它是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必要的微量元素。茶树体内锰含量多少无疑要影响其生理代谢和发育,影响茶叶品质。为了能比较迅速而准确地测定茶叶中的锰含量,我们研究应用了目前发展较快、用得较广的仪器分析方法之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这种方法对一些组成复杂、干扰严重的样品也易消除干扰,得到比较满意的精度。一、仪器与试剂 1.设备:WYX-401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锰空心阴极灯(上海电光器件厂生产)。  相似文献   

7.
茶树咖啡碱代谢及低咖啡碱茶树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咖啡碱是茶树中最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之一,一般为茶叶干物质重的2%~5%。咖啡碱具有兴奋神经、祛除疲劳及增加心血管系统活动等保健功能,但摄入过高含量咖啡碱也会引起副作用,因此,研究茶树咖啡碱代谢途径及其分子机理,培育低咖啡碱茶树品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茶树咖啡碱的合成与分解代谢及其关键酶、以及近年来低咖啡碱茶树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这些研究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茶叶中可可碱的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谌英武 《中国茶叶》1989,(6):33-33,32
可可碱是茶叶中主要化学成分之一,其分析方法通常有银量法、电位滴定法、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灵敏度大多不高。作者用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以阳极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可可碱,研究了可可碱在各种介质、不同pH值等实验条件下的微分脉冲伏安行为。找到了消除咖啡碱干扰测定可可碱的最佳条件。应用于不同茶叶样品可可碱的含量测定,结果良好。试样处理好后,几分钟内即可测出结果,方法简便,仪器设备价廉,可作为茶叶中可可碱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咖啡碱是茶树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之一,对部分人有引起失眠的副作用,因此,降低茶叶咖啡碱,甚至培育无咖啡碱茶树品种符合市场需求,对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天然无咖啡碱茶的起源、化学成分、特点与区域分布进行了概述,并总结了其影响因素、检测与加工方法,以期为天然无咖啡碱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发低咖啡碱茶叶新产品,以滇红集团种植资源圃经单株选育的‘可可茶’为研究对象,采摘3个品种(系)茶树鲜叶分别制成红茶和绿茶。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茶样中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可可碱、茶色素等生化成分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儿茶素含量,结合感官审评对6个茶样进行品质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茶样感官品质符合普通的红茶、绿茶国家标准;内含成分含量方面,所有茶样的咖啡碱和可可碱含量均低于0.5%,可作为低咖啡碱茶树资源;3个绿茶样的茶多酚含量为15.8%~17.8%,3个红茶样的茶多酚含量为10.2%~13.2%。茶色素含量方面,3个红茶样以茶褐素(5.4%~7.9%)和茶红素(6.2%~6.4%)为主;儿茶素含量方面,6个茶样的儿茶素均以EGCG、EGC为主。1号茶树最适合加工红茶,2号茶树最适合加工绿茶,3号茶树加工红茶和绿茶均可。  相似文献   

11.
茶叶生物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茶叶生物化学是研究茶树生命化学的科学,主要在生物化学与分子水平上探讨茶树特别是新梢中特征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途径、结构与功能,以及在茶叶加工及贮藏过程中的转化规律,与茶叶品质形成的关系。近年来,茶叶生物化学主要侧重在与茶叶品质和健康功效密切相关的儿茶素、咖啡碱、茶氨酸、萜烯类香气物质等合成途径的研究,并在茶树基因组、特异性茶树种质资源代谢组、茶叶加工过程代谢谱、茶叶品质化学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茶叶生物化学作为茶叶科学的基础,其研究成果为茶树栽培和育种、茶叶加工和深加工、茶叶贸易和茶文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手段。随着行业和科技的发展,茶叶生物化学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在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甲基转移酶普遍存在于茶树中,它与茶叶类黄酮物质及咖啡碱的形成、茶树冷驯化过程中DNA甲基化模式的变化和硒代半胱氨酸的形成有关。本文综述了茶树甲基转移酶的基因研究、原核表达和催化特性研究,为以后茶树体内的甲基化修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茶、咖啡、可可)之一,也是我国人民的主要饮料。锰与铜是茶树体内氧化酶的组成成分,它们直接参与叶绿素和咖啡碱的形成,茶树生长发育与锰、铜含量关系密切,并直接影响到茶叶的品质。因此,用简便的分析方法来测定茶叶中的锰和铜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提出用非水溶性卟啉—meso—四—13—甲氧基—4—羟基苯基卟啉(简称TMHPP)与锰、铜形成有色络合物,研究了最佳络合条件,制订了测定  相似文献   

14.
茶树中生物碱以咖啡为主,其含量占干物重的2%~5%。咖啡碱味苦,与茶叶品质特别是与茶汤滋味相关。在一般情况下,咖啡碱含量高茶叶品质也好,其与红茶品质相关系数达0.645。咖啡碱在茶树中的分布已有较多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咖啡碱主要分布在叶片中(在茶树实生苗中99%以上的咖啡碱存在于叶片中),咖啡碱的含量以幼嫩叶片中的最高,随叶片的老化而减少;茶花、茶果与  相似文献   

15.
氮素水平对茶树新梢叶片代谢谱及其昼夜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树叶片中含有丰富的代谢产物,氨基酸、茶多酚和咖啡碱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成分。本文结合基于1H-核磁共振(1H-NMR)的代谢组学非靶标分析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的定量靶标分析两种方法,比较白天和夜晚所取不同施氮水平的茶树新梢第2叶的代谢产物差异,探讨了基于1H-NMR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应用于茶叶品质成分形成机理研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白天和夜晚所取茶树新梢第2叶代谢组差异较大,可以显著分离,区分两个样本的主要组分为茶氨酸、葡萄糖和蔗糖,而不同施氮水平下茶树新梢第2叶代谢组没有显著差异。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施氮水平对主要游离氨基酸组分和儿茶素组分均有影响,且存在昼夜差别。  相似文献   

16.
茶树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喜温、喜湿、喜阴的生态特性。然而,高温胁迫会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显著降低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文章综述了高温胁迫对茶树生理及重要次生代谢产物(儿茶素、茶氨酸、咖啡碱)影响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茶树响应高温的分子机制,以期为提高茶树栽培措施和选育耐热茶树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普洱茶渥堆发酵中可降解咖啡碱真菌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普洱茶渥堆发酵中筛选出可降解咖啡碱的菌株,采用咖啡碱液体筛选培养基从不同阶段普洱茶发酵样中筛选目标菌株,结合菌落特征、分生孢子结构以及18 S r DNA序列对目标菌株进行鉴定。并将目标菌株接种至茶叶内进行单菌种发酵,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咖啡碱、茶碱、可可碱、3-甲基黄嘌呤等嘌呤碱含量。结果表明,在普洱茶发酵样中筛选出一株有效降解咖啡碱的菌株,此菌株在48 h内对咖啡碱的降解率为87.7%。经鉴定为聚多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序列相似性为99.8%。在聚多曲霉茶叶单菌种发酵中,咖啡碱含量急剧下降,在发酵结束时仅占干物质重的(0.414±0.077)%;茶碱质量分数大幅度上升,由最初的不足0.1%上升至(2.129±0.246)%,成为主要的嘌呤碱;可可碱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3-甲基黄嘌呤有大幅度增加,增幅达130%。本文首次从发酵茶叶中筛选出可降解咖啡碱的菌株,探究了微生物发酵中咖啡碱的转化产物,为低咖啡碱普洱茶的开发提供了菌种。  相似文献   

18.
咖啡碱是茶叶、咖啡等饮料的主要品质成分及功能成分之一。在植物体内咖啡碱生物合成的核心途径为:黄嘌呤核苷→7-甲基黄嘌呤核苷→7-甲基黄嘌呤→可可碱→咖啡碱,其中包括3步由N-甲基转移酶催化的转甲基化反应和1步由核糖核苷水解酶催化的脱核苷反应。N-甲基转移酶是参与咖啡碱生物合成的关键酶类。介绍了植物中咖啡碱的基本情况及其生物合成途径,重点综述了咖啡碱合成N-甲基转移酶的酶学特性、NMTs的克隆、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研究等方面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重点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饮茶可以提神兴奋,利尿解渴,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但是茶叶对人体的生理效应远远不止这些。现将各国有关这方面的报导摘译如下,以供参考。 1.提精醒神——茶叶中含有咖啡碱,茶碱,可可碱等多种生物碱,尤其是咖啡碱含量甚高,而咖啡碱等生物碱具有兴奋中枢神  相似文献   

20.
茶叶中嘌呤碱的薄层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中含有多种嘌呤碱,以咖啡碱含量最高,约占茶叶干重的1—5%;其次是可可碱和茶碱,分别约占茶叶干重的0.05%和0.002%。由于这几种嘌呤碱在化学结构上极为相似,而其含量却差异悬殊,就使得它们的同时分离测定难度较大。近年来,随着色层分离技术的发展,相继出现了茶叶中嘌呤碱分离测定的柱层析法、液相色谱法等。作者采用薄层扫描法分离测定绿茶中的嘌呤碱,也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