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对18个紫芽新品系春梢芽叶特性进行调查,并对其花青素、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等生化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8个种质均为灌木型,树姿半开张,叶形椭圆形,芽叶紫红色;花青素含量变幅为3.35~19.65 mg·g-1,高花青素(≥10 mg·g-1)种质有1份;水浸出物含量变幅为42.4%~48.0%,水浸出物较高(≥45.0%)的种质有12份;茶多酚含量变幅为17.5%~21.4%,其中YY-3、YY-4、YY-6、YY-8、YY-10、YY-11、YY-12、YY-18等种质含量较高(≥20.0%);游离氨基酸变幅为3.4%~5.2%,高氨基酸≥5.0%)的种质有3份;咖啡碱变幅为3.17%~4.04%;酚氨比变幅为3.52~5.94,YY-5、YY-7、YY-14、YY-15四个种质酚氨比低于对照.紫芽新品系芽叶中的花青素含量与芽叶紫色色泽深浅程度有密切的关系,与各生化成分之间没有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四川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生化成分及制茶品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四川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的资源现状,根据植物学特征,从中选取具代表性的茶树初分为6种不同类型(依次编号为A类、B类、C类、D类、E类、F类),测试了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评审了所制红、绿茶样的制茶品质。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枇杷茶树游离氨基酸总量为(2.46±0.07)%~(5.69±0.10)%,茶多酚含量为(21.67±0.40)%~(37.16±0.99)%,咖啡碱含量为(4.01±0.18)%~(4.88±0.03)%,水浸出物含量为(33.31±2.49)%~(47.28±1.35)%,儿茶素总量为(77.08±1.18)~(236.47±29.59)mg/g,因此,部分材料可以作为选育高儿茶素、高咖啡碱等特异成分的育种材料。以咖啡碱、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作为影响红碎茶品质的第一、二、三主成分或综合因子,结合主要生化成分含量、酚/氨值及感官审评结果可推论,E类适制红茶,F类制绿茶品质最优。从茶氨酸及苯丙氨酸的含量比例、儿茶素组分及总量等可推论,6类供试枇杷茶树中,E类茶树进化程度最高,接近栽培型。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适应贵州地区种植的朝天椒品种,以资源圃收集的48份朝天椒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粗脂肪、蛋白质、维生素C、辣椒素、粗纤维、干物质等6项品质指标和产量进行测定,并利用隶属函数值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48份朝天椒种质资源的品质和产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粗脂肪含量范围在0.12~0.71 g/100 g之间,平均含量为0.47 g/100 g,品种‘黔辣10号’含量最高;蛋白质含量范围在2.36~3.67 g/100 g之间,平均含量为2.90 g/100 g,品种‘DZ-33’含量最高;维生素C含量范围在48.51~74.64 mg/100 g之间,平均含量为59.07 mg/100 g,品种‘子弹头’含量最高;辣椒素含量范围在6.63~72.54 mg/100 g之间,平均含量为31.49 mg/100 g,品种‘香脆白米椒’含量最高;粗纤维含量范围在2.32%~10.45%之间,平均含量为7.59%,品种‘黔辣18号’含量最高;干物质含量范围在11.12%~20.98%之间,平均含量为15.66%,品种‘单生理想’含量最高;干椒产量范围在189.66~442.81 kg/667 m2之间,平均产量为304.62 kg/667 m2,品种‘2018-70’平均干椒产量最高。6项品质指标的平均隶属度值在0.29~0.75之间,相差0.46,种质资源间差异较大。聚类分析可将48份朝天椒种质资源分为3大类群,第Ⅰ类群包括26份种质资源,占总资源数的54.17%,6项品质指标的平均含量和平均干椒产量都处于居中水平;第Ⅱ类群包括16份种质资源,占总资源数的33.33%,6项品质指标的平均含量都处于最低水平,但平均干椒产量处于最高水平;第Ⅲ类群包括6份种质资源,占总资源数的12.50%,6项品质指标的平均含量都处于最高水平,综合品质表现最好,但平均干椒产量最低。开展朝天椒种质资源品质和产量的综合评价分析,可为朝天椒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以及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科学合理选育出优质大厂茶无性系新品种(系),本研究以7个大厂茶优势株系为研究材料,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其芽叶性状、主要生化成分、儿茶素组分及氨基酸组分进行综合分析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7个大厂茶优势株系芽叶性状呈中叶或大叶种,芽叶黄绿,无茸毛或少毛,叶椭圆或长椭圆形,叶质硬脆,叶齿浅且钝,叶面微隆,叶缘微波,叶厚有光泽等特征。生化成分分析表明,7个大厂茶优势株系水浸出物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和ECG含量较高,属优良茶树种质资源。其水浸出物含量、咖啡碱含量、茶多酚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粗纤维含量、维生素C含量、蛋白质含量、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47.02%~48.70%、2.91%~3.42%、19.03%~21.07%、4.07%~4.84%、7.43%~8.38%、208.00~332.00 mg/100 g、33.82~35.07 mg/100 g、3.23%~3.85%,酚氨比变化范围为3.98~5.04。主要儿茶素组分含量大小顺序为C>ECG>EC>EGCG>EGC,C和ECG含量较高,均显著高于CK,其变化范围分别为5.25%~9.02%和6.11%~7.64%,而EGCG和EGC含量较低,显著低于CK,其变化范围分别为0.08%~1.44%和0.05%~0.31%。7个大厂茶优势株系共有19种氨基酸被检出,氨基酸各组分之间的种类和含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含量较高的5个氨基酸组分依次是茶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占氨基酸总量的82.14%以上。各芽叶性状与生化成分之间有一定相关性。基于16个生化成分的主成分分析显示,16个生化成分被简化为5个因子,累计贡献率达95.68%,包含16个生化成分的大部分信息。综合评价显示,7个大厂茶优势株系中排名前三的依次是L17、L22和L06,为大厂茶新品种(系)的选育奠定基础。本研究还鉴定出L06、L17和L20 3个具有适制绿茶潜在特性的大厂茶优势株系,L12、L13、L21和L22 4个具有红绿茶兼制潜在特性的大厂茶优势株系。  相似文献   

5.
以紫色茶树品种‘紫嫣’和‘紫娟’为材料,以绿色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探究不同季节紫色茶树新梢花青素及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春、夏、秋季‘紫嫣’和‘紫娟’花青素总量变化均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且夏季含量最高,分别为129.83 mg/100 g和109.73 mg/100 g,花青素各组分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与花青素总量基本一致。‘紫嫣’和‘紫娟’水浸出物、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在春季最高,茶多酚含量在夏季最高,且不同季节间差异显著。与‘福鼎大白茶’相比,‘紫嫣’和‘紫娟’中茶多酚、儿茶素和花青素含量较高。‘紫嫣’和‘紫娟’氨基酸组分中,茶氨酸占总量比例最高,分别为52.13%和59.13%;儿茶素组分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最高,且酯型儿茶素含量显著高于简单儿茶素。综合结果显示,‘紫嫣’和‘紫娟’春梢具有适制绿茶、夏梢适制红茶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红紫芽茶树资源因其富含花青素,具有较好的保健功能而备受关注。本研究对5份广东红紫芽茶树资源的叶片植物学特征和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份红紫芽茶树资源的花青素含量均高于正常绿叶茶树,花青素含量最高的是资源1,为0.23%,其中资源1、5的综合品质较突出,可作为今后红紫芽茶树资源开发利用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西藏不同青稞品种的品质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西藏地区不同青稞品种的品质差异,采集了西藏青稞主产区的不同青稞品种,并对青稞中的水分、淀粉、粗蛋白、粗纤维、矿质元素以及有效成分总黄酮、花青素、β-葡聚糖等14项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有色青稞中淀粉和微量元素Mn、Cu、Zn的含量在年度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且有色青稞微量元素含量普遍偏低;青稞总黄酮含量范围在0.14%~0.42%,均值为0.23%;β-葡聚糖含量范围为2.65%~6.52%,均值为4.59%;有色青稞花青素含量变化较大,范围在0.022 7~0.649 7 mg/g,均值为0.133 2 mg/g。总黄酮含量、β-葡聚糖含量年际间差异不大,花青素含量年际间差异巨大。总黄酮含量有色青稞显著高于普通青稞,而β-葡聚糖含量二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将34份果蔗资源依蔗茎颜色分类研究氨基酸等具保健功能在内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3种类型果蔗纤维份含量为7.52%~9.88%,蔗糖分为12.95%~14.55%,出汁率为70.05%~72.23%;其中紫色果蔗纤维分较低,单茎重较重,蔗糖分适中,品质性状良好。三类果蔗的氨基酸总量为349.963~455.965 mg/hg,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量的16.153%~18.536%,紫色果蔗氨基酸总量最高,且其药效氨基酸分别比黄绿果蔗、绿色果蔗高12.8%、20.8%,γ-氨基丁酸亦分别比黄绿果蔗、绿色果蔗高9.94%、5.49%,精氨酸含量比黄绿果蔗、绿色果蔗高4.01%、6.05%。3种类型果蔗铁含量相当,而紫色果蔗钙含量最高,黄绿果蔗锌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连续3年对筛选的21个优良单株进行主要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间生化成分含量茶多酚、咖啡碱、酚氨比存在显著差异,氨基酸、水浸出物差异不显著;酚氨比与氨基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3年水浸出物含量与茶多酚相关系数分别为0.564、0.664和0.761,均呈中度正相关,氨基酸、咖啡碱与水浸出物、茶多酚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对21个优良单株5个生化成分进行聚类,可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为适制红茶资源,第Ⅱ类群适制绿茶资源,第Ⅲ类群为红绿茶兼制资源。并从中筛选出高氨基酸特异资源3份(≥5%),高水浸出物特异资源8份(≥40%),高茶多酚特异资源8份(≥25%)。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产地金萱乌龙茶生化成分差异与品质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福建省不同产地金萱鸟龙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结果表明,金萱鸟龙茶荼样水浸出物含量为(38.18%±1.43%),荼多酚含量为(18.71%±1.76%),氨基酸含量为(4.11%±0.80%),酚氨比为(4.70±0.95)' 咖啡碱含量为(2.65% 0.37%),水溶性总糖含量为(7.94% 0.97%),儿荼素总量为(97.88±10.6)mg/g,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8.34±1.52)mg/g.金萱乌龙荼的生化特点是荼多酚含量中等,氨基酸、水溶性总糖含量较高,酚氨比较低.福建产金萱乌龙荼既保持了该品种的特有品质特征,又具有福建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1.
以广东的红叶1号、红叶2号、丹妃和云南紫娟4种红紫芽品种(系)为供试材料,以英红九号绿芽品种为对照,通过分析酶活性研究了红紫芽茶花青素合成关键酶活性变化规律,并揭示了其与花青素、茶多酚、儿茶素组分等重要酚类物质含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红紫芽茶花青素合成过程中,同一季节不同品种(系)类黄酮-3-O-糖基转移酶(UFGT)活性与茶多酚总量和花青素含量均显著正相关,为花青素合成的关键酶;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合成酶(CHS)、类黄酮-3-羟化酶(F3H)、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黄酮醇合成酶(FLS)、花青素合成酶(ANS)和花青素还原酶(ANR)等活性能力与花青素含量变化趋势不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春季各样品儿茶素(C)含量与PAL酶活性显著正相关,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与DFR酶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同一季节不同品种(系)CHS、F3H、ANS以及ANR酶活性与酚类物质含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杀青和干燥是碾茶加工的两个关键工序,为提高碾茶(抹茶)品质,通过研究300K-SS型碾茶蒸机(杀青机)的转速、蒸汽流量和AYHF-450K型碾茶烘房(干燥机)燃烧温度等关键工艺参数,分别探讨对碾茶感官品质、理化成分等的影响;并运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研究杀青和干燥工艺参数的关键差异性成分。结果表明:当杀青机转速为400 rpm/40 rpm时加工的碾茶外形色泽绿,茶汤嫩绿明亮,咖啡碱和酯型儿茶素的含量低,滋味鲜醇,综合品质较优;蒸汽流量为110 k/h加工的碾茶氨基酸含量(4.75%)显著高于其他流量,酚氨比最小,茶汤滋味鲜爽、苦涩味平衡较好,茶叶的色相(b*/a*)绝对值最小,表明其颜色绿度高;采用250℃燃烧机温度干燥的碾茶感官评价得分最高,酚氨比和酯型/非酯型儿茶素的值最小,茶汤滋味相对协调纯正,且较好保留了鲜叶中的叶绿素,使茶叶及茶汤呈现较绿色泽。PLS-DA将3种工艺条件改变所加工的碾茶明显区分,酚氨比、酯型/非酯型儿茶素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等品质指标在不同工艺条件加工的碾茶中差异较大;此外,由载荷图分析得出干燥温度可能是碾茶加工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工艺。  相似文献   

13.
贾森  史振声  朱敏 《玉米科学》2013,21(4):15-19,23
以10个玉米自交系组配成的6个紫玉米组合为试材进行生理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紫色植株的紫玉米组合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及叶绿素a/b值均低于绿色植株的紫玉米组合,类胡萝卜素含量表现为相反的趋势;叶片花青素含量越高,净光合速率越低;紫色植株的紫玉米组合叶片衰老速度较绿色植株的紫玉米组合快。试验还表明,通过紫粒与非紫粒玉米杂交,仍可获得较高的花青素产量。  相似文献   

14.
覆盖遮荫对乌龙茶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夏暑季乌龙茶园覆盖遮荫的生态生理生化效应及其对茶树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后,1)树冠层的白昼平均温度、日极端最高温度、温度日较差和相对湿度日较差显著下降,白昼平均相对湿度和日极端最低相对湿度显著增加。2)夏、暑梢1芽3叶含水率分别增加了4.57%~6.47%和2.24%~2.78%。3)夏、暑梢叶绿素总量及其a、b含量分别提高了41.70%~48.92%和52.38%~91.06%、38.96%~47.25%和 50.94%~72.52%、43.83%~54.58%和67.98%~155.81%;叶绿素a、b比值下降了0.1042~0.1868和1.10~3.54。4)叶片及其表皮层、角质层、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变薄,叶面积增大,栅/海比值变小。5)茶多酚、粗纤维和咖啡碱的含量明显降低,氨基酸含量明显提高,儿茶素品质组份得以优化。6)适度遮荫,可以提高夏暑茶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以3个紫化茶树品种(系)(紫福星1号、紫娟、红叶1号)、2个绿叶品种(肉桂、福鼎大白茶)以及1个白化品系(白鸡冠)为供试材料,对主要呈色物质(花青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以及三类植物激素[脱落酸(ABA)、茉莉酸(JA)、水杨酸(SA)]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紫化茶树品种的花青素和ABA含量普遍较高,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ABA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则呈显著负相关。通过分析紫化茶树不同叶位的ABA与花青素含量,结合两者相关基因在不同叶色茶树叶片中的表达情况显示,ABA对茶树花青素合成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紫芽茶树不同季节主要生化成分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芽茶树武夷奇种C18-1的一芽二叶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优化茶树花青素总量的提取方法,并分析其不同季节主要生化成分差异。结果表明:溶剂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等因素对茶树花青素总量提取均有影响,本研究获得花青素最佳提取方法为:采用3%的盐酸乙醇溶液,在80℃条件下回流浸提1 h。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花青素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随季节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且季节性差异显著;水浸出物、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均在春季中含量最高,茶多酚和花青素均在夏季中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There is renewed interest in breeding for high anthocyanin content in wheat due to its antioxidant potential. A series of adapted spring wheat lines were developed with blue aleurone or purple pericarp. The development of anthocyanin concentration and color of these selected lines was measured during grain filling for two field seasons at Saskatoon, Canada. In addition, the inheritance of the blue aleurone and purple pericarp was studied. Anthocyanin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rapidly during grain development and then decreased before maturity. Anthocyanin concentration was highest in PIG03008, a purple pericarp wheat. For mature grain, genotypic variation for anthocyanin concentration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while the year and genotype by year interaction were not, facilitating the breeding progress. Blue aleurone was shown to be controlled by a single dominant gene in BC populations whereas purple pericarp appeared to be controlled by two loci with a segregation ratio of 11 purple: 5 white in F2 popula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reeding high anthocyanin blue or purple wheat is feasible.  相似文献   

18.
花青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色素,作为一种强自由基清除剂,它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压,降血糖等多种保健功能。紫芽茶树作为一种高花青素含量的特异性茶树资源,其研究与利用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为了解茶树紫芽中花青素形成的分子机理,本研究通过对湖南农业大学自选紫芽品种9803与绿芽品种9806进行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得到42条与花青素代谢相关的unigene,其中比对到参考基因组中的有34条,未在参考基因组中登录的有8条。KEGG富集分析表明这42个基因被富集到5个代谢通路中,包括类黄酮合成途径,木质素合成途径,黄酮和黄酮醇合成途径,油菜素甾醇合成途径,以及参与转录因子的编码。通过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基因荧光定量PCR变化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转录组测序数据可靠。本次试验在转录组水平上筛选出了茶叶紫芽花青素代谢相关的差异基因,为进一步揭示茶叶紫芽产生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新梢白化茶树是一类珍稀的叶色突变体,其白化新梢中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物质含量与一般绿色叶茶树品种存在显著差异,这些特征性的生化成分对茶树生长发育、制茶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析白化茶树资源的形成机制,研究人员已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大量基础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理化数据。近十几年来,随着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研究白化茶树突变体的光合作用机制、叶色变异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综述了目前白化茶树资源在白化类型、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茶树白化机制的解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