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槠叶齐12号等5个茶树品种在河南茶区的适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立哲  魏慧 《茶叶通讯》1995,(1):8-10,15
槠叶齐12号等5个茶树品种在河南茶区的适应性吕立哲,魏慧(河南省信阳地区茶叶试验场464100)1试验概况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选育的槠叶齐12号、槠叶齐9号、尖波黄13号、白毫早和福大61号5个茶树品种于1988~1993年参加了第一批国家茶树品种区域试...  相似文献   

2.
对龙井长叶、龙井43、迎霜、嘉茗1号(乌牛早)、白毫早、早逢春和浙农113引种无锡后的茶树栽培特性、产量、品质等内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龙井长叶、龙井43、迎霜、嘉茗1号和浙农113这5个品种适宜在江苏省苏南茶区引种。  相似文献   

3.
不同茶树品种间小绿叶蝉类群数量动态与抗虫性比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在不同无性系茶树品种中,小绿叶蝉类群数量的动态和抗虫性的强弱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矮丰、云抗10号和云瑰具有较强的抗虫性,其次是长叶白毫、波上金台、云梅、雪芽100号和短节白毫,抗虫性弱的为景谷大白茶和云桃。两处茶地的比较表明,矮丰是抗虫性强的理想品种,景谷大白茶和云桃则是抗虫性差的茶树品种。这对无性系良种的筛选与推广,特别是对我国和云南省无性系良种茶园的建设与推广,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凌云白毫是广西的名茶,产于桂西高原凌云、乐业的云雾山中。凌云白毫芽叶肥壮、白毫遍体,冲泡后滋味浓厚,汤色清沏、香气清香。凌云白毫茶原属野生,一九六二年建立凌云白毫场起,野生的茶树开始变为人工栽培。十多年来,凌云白毫茶场的工人经过精心的选  相似文献   

5.
以湘波绿、槠叶齐和白毫早3个品种茶树花为研究对象,对露白期、破绽期、初开期和全开期4个花期的水浸出物、可溶性糖、茶多酚、氨基酸、黄酮和维生素B_2等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树花各内含成分含量有差异。初开期的氨基酸含量和破绽期的维生素B_2含量,3个品种间差异显著;破绽期和初开期的黄酮含量,3个品种间差异极显著。不同品种茶树花发育过程中各内含成分动态变化情况有差异。水浸出物含量,湘波绿持续上升,槠叶齐和白毫早先降后升;可溶性糖含量,槠叶齐先降后升,湘波绿和白毫早持续上升;茶多酚含量,槠叶齐先升后降,湘波绿和白毫早持续下降;维生素B_2含量,槠叶齐先降后升,湘波绿和白毫早先升后降。  相似文献   

6.
茶饼便于保存和携带,茶叶在压制及湿热工艺中对其品质的影响也是茶叶加工中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探究了压饼和湿热工艺对政和白茶特征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选取政和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茶样,以及寿眉在压饼三个阶段的茶样为研究对象,测定茶样中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可溶性糖、黄酮类、茶多糖和没食子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经过压饼尤其是湿热压制工艺后,寿眉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可溶性蛋白质、黄酮类和没食子酸含量均显著增加,而可溶性糖、茶多糖和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湿热处理后,四款白茶茶汤内含物质丰富且抗氧化能力均显著增加,有利于贡眉和寿眉的品质提升,如儿茶素含量及酯型儿茶素比例、汤色明亮度和滋味均有明显改善,而对于相对较嫩的白毫银针和白牡丹则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不同季节福云6号工夫红茶加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红茶市场的兴起,福云6号鲜叶原料越来越多地被用来加工生产工夫红茶。福云6号品种为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特早生种。具有发芽早、芽叶翠绿、白毫显露、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好、适制性广等优点。适制绿茶和红茶,春季适制高档绿茶(扁茶、毛尖茶等)。制出的毛尖茶翠绿、条索紧细、白毫显露、香气清高、汤色翠绿明亮、滋味醇和爽口。福云6号生产的红茶,外形乌黑油润、金芽显露;茶汤红艳、明亮、清澈;香气甜香清爽;滋味醇厚。  相似文献   

8.
宁乡一中茶树良种场是由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专家指导建成的省级茶树良种区试点。经过不断地引进与充实 ,现已拥有无性系茶树良种 30多个 ,其中绿茶 (含红绿茶兼制种 )良种有福鼎大白茶、白毫早、槠叶齐、尖波黄 1 3号、碧香早、 8— 6 5、福云 6号、春波绿、翠峰、浙农 1 39、乌牛早、中茶 1 0 2等 2 3个。高香乌龙茶良种有 :铁观音、金观音、黄观音、悦茗香、丹桂、黄奇、金萱、翠玉等 1 0个。自育特早生绿茶良种 2个、大叶苦丁茶良种 1个 ,建有一批高标准生态母本茶园及苗圃。今年出圃的茶树无性系良种苗有 :白毫早、福云 6号、碧香早及少量…  相似文献   

9.
凌云白毫茶既是茶树品种名,又是茶叶产品名,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最负盛名的特产,因其芽叶全部密披白色茸毛而得名,历史悠久,驰名中外。1985年凌云白毫品种被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良种;1985年7月,由广西桂林茶科所使用凌云白毫品种鲜叶原料研制加工成的“凌云白毫茉莉花茶”被农业部评为优质产品;1990年凌云白毫品种被载入《中国土特产品辞典》;1991年9月凌云白毫茶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茶树1005品系不同叶位的儿茶素含量。结果表明:该品系EGCG干重占比高达13.09%,其含量基本随叶位次序增加而减少,高低顺序为一叶芽二叶三叶四叶五叶六叶老叶;总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含量在不同叶位的分布规律与EGCG一致;简单儿茶素含量在不同叶位的分布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1.
茶树叶水势,萎蔫系数与耐旱力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根生  骆耀平 《茶叶》1999,25(3):147-149
本文研讨了“七五”以来新育成的浙农121等6个茶树良种叶水势和萎蔫系数与耐旱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供水水平,不同茶树品种叶水势与萎蔫系数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高湿,中湿条件下,叶水势变化小,低湿条件下,叶水势明显,下降幅度大;叶水势高,萎蔫系数低的茶树品种,耐旱力较强。  相似文献   

12.
云南红茶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云南红茶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的考察。采用SWOT分析法对云南红茶的竞争优势及存在问题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云南红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论适制乌龙茶品种的特殊性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8—1991年对17个茶树品种鲜叶进行了乌龙茶适制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制乌龙茶的品种鲜叶形态结构特征是叶片宽、梗粗、节间短、叶长/叶宽比值小、梗粗/节长比值大、叶片厚、上表皮厚和栅栏组织厚等8项性状。这些性状与乌龙茶加工工艺和成茶品质,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利用这8项指标,建立了乌龙茶适制性分类判别函数,经对17个品种的各类性状进行回代判别,其准确率达88.2%,因而这8项性状可作为选育和推广乌龙茶良种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γ射线与化学诱变剂复合处理对茶树 M_1代的生理损伤效应。结果表明,复合处理对茶树的生理损伤具有增效作用,其作用效果高于辐照或化学诱变剂单独处理的效果。诱变剂种类、浓度和处理时间与复合处理的效果密切相关,硫酸二乙酯(DES)的作用效果大于甲基磺酸乙酯(EMS),且茶树的生理损伤随处理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乔木型大叶品种茶籽的适宜剂量组合为:辐照剂量低于19戈瑞,诱变剂浓度0.2%,处理时间24小时左右;灌木型中、小叶种茶籽的适宜剂量组合为:辐照剂量20—37戈瑞,诱变剂浓度0.2%—1.0%,处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云南茶区调查发现,茶树上的桑寄生科植物有5属,5种和2变种,即:鞘花、离瓣寄生、小红花寄生、红花寄生、卵叶梨果寄生、亮叶木兰寄生和栗寄生。本文记叙了它们的形态、分布与为害情况,除红花寄生已有明确记载外,其余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茶树炭疽病是茶树主要叶部病害之一,特别是南方湿度大、高山云雾多的茶园发生尤为严重。本文介绍了茶树炭疽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发生分布情况与病原种类、病原菌鉴定技术、发病及危害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为炭疽病的抗性茶树品种选育及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广西红碎茶与肯尼亚红碎茶品质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月荣  余继明 《茶叶》1998,24(3):131-133
用HPLC分析比较了广西红碎茶与肯尼亚红碎茶的化学成分,研究了红碎茶化学成分与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茶黄素类含量与红碎茶品质呈正相关。分子量较小的茶黄素类成分与品质关系更密切,表现为TF〉TF3G〉TF3,3'DG。EGC和EC含量与TF和TF3G呈显著正相关。建议在优质红碎茶品种选育中,应选择EGC和EC含量较高的单株。  相似文献   

18.
辐照茶树 M_1代成株率、苗高、叶面积以及根长与辐照剂量的关系符合多靶单击数学模型 y=1-(1-e~(-MD))~N,而它们与辐照剂量率的关系呈二次曲线型 y=a+bx+cx~2;茶树各器官敏感性大小表现为根长>叶面积>苗高。辐照剂量率在0.57—0.86戈/分的范围内效果比较明显。插穗的适宜辐照剂量为5.7—9.5戈,半致死剂量在9.5戈左右。乔木型大叶品种茶籽的适宜辐照剂量为9.3—21戈,半致死剂量在21戈左右;灌木型中、小叶种茶籽的适宜辐照剂量为27.9—37.2戈,半致死剂量在37.2—50戈  相似文献   

19.
依据GB/T 16861—1997《感官分析 通过多元分析方法鉴定和选择用于建立感官剖面的描述词》和定量描述分析研究黄大茶的感官风味特征。由评价小组自由产生描述词,初步得到110个描述词,通过删除快感术语、定量术语、近义术语等,并结合M值法和相关性分析对描述词进行删减、合并,最终整理得到27个描述词汇,以嗅觉和味觉为一级术语,香气、风味、基本味道、口感为二级术语,27个具体描述词为三级术语,绘制出黄大茶的风味轮,并对18个典型风味属性描述词设置了定量参比样,最终建立含有不同强度参比样的黄大茶感官描述词汇表,从而实现了黄大茶定性和定量的感官评审。  相似文献   

20.
杨兴荣  包云秀  黄玫 《茶叶》2009,35(1):17-18
稀有茶树品种“紫娟”新梢芽叶呈紫芽、紫叶、紫茎,加工制品,茶汤水色亦为紫色,香气郁香独特,叶底呈靛青色。适宜云南主产茶区种植。黄酮类、锌、花青素和EGC含量比云南大叶种茶高。花青素含量约为一般红芽茶的3倍。经动物试验表明其降压效果优于云南大叶种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