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强度人为干扰对毛竹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不同程度人为干扰下毛竹林下植被的群落组成结构,研究了人工干扰对毛竹林下植被群落的影响。本研究以杭州市临安区为例,选择了人工干扰程度不同的9个样地,并在每个样地中设置样方,测量植被的多样性,调查植被的种类、株数等,同时计算其重要值、丰富度指数(S)、Simpson优势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w)、Alatalo均匀度指数(E)。结果表明:不同强度人为干扰下的毛竹林群落科属种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为中度干扰下毛竹林植被的科属种数目最多,轻度干扰次之,重度干扰最小;而乔木层物种数在轻度干扰下最多,灌木层物种数在中度干扰下最多,草本层物种数在重度干扰下最多;毛竹林乔木层和灌木层中S、D、H、JswE值总体上均呈现出中度干扰最大、轻度干扰次之、重度干扰最小的变化趋势,但草本层中各项指标值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保持适度的人为干扰、维持植被多样性对竹林经营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福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的5个不同生境进行了昆虫多样性调查,并分别用物种丰富度S、个体数N、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R和优势度指数D对不同的群落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生境中物种丰富度、个体教、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皆不相同.其中常绿阔叶林内昆虫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为最高,针阔混交林次之,毛竹林为最低,但是毛竹林物种的优势度却是最高的。表明昆虫的多样性与其生境的植物种类、丰富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竹杉混交林、粗放经营毛竹林和集约经营毛竹林中主要节肢动物种群的调查,分析和比较了上述三种不同经营竹林类型中主要节肢动物种群的多样性与稳定性,结果表明:在主要节肢动物种群的丰富度上,竹杉混交林显著高于其他二种毛竹纯林,集约经营毛竹林高于粗放经营毛竹林,但各类竹林中的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集中性无显著差异.混交林的竹冠层和林下层中捕食性功能群的共有种明显多于其它二种类型.不同竹林类型中节肢动物种群的稳定性具有显著差异,粗放经营毛竹竹冠层主要节肢动物种群的稳定性最低,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小,毛竹害螨、蝽类、毒蛾、竹蝗、竹螟等主要害虫危害较重  相似文献   

4.
以套网振落法在"蜀南竹海"毛竹竹冠采到昆虫113种(类),隶属于13目,54科.整个节肢动物群落组成中优势度最明显的为同翅目类群,在4个调查样地林区内,其相对多度为30%~51%,其次是蜘蛛类,相对多度为19%~43%.昆虫亚群落的优势物种为同翅目的一种小绿叶蝉(Empoasca sp.),且该亚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在4个调查样地林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其趋势为Ⅲ号样地林区》Ⅱ号样地林区》Ⅰ号样地林区》Ⅳ号样地林区;而优势集中性指数则为Ⅱ号样地林区》Ⅲ号样地林区》Ⅳ号样地林区》Ⅰ号样地林区,表明Ⅱ号样地林区由于环境条件和林相特点致使害虫大发生的可能性较其他林区大.群落多样性指数(H')的季节动态表现为低→高→低→高→低的变化趋势,两个高峰分别出现在5-6月和8-9月.以竹冠节肢动物群落内主要类群的物种数和多度为变量,对不同样地林区4~10月的7次调查样本进行群落季节格局的最优分割分析,结果表明最适分割数为5,该分割将群落的季节动态区分为5个时期,该划分基本反映出竹冠主要害虫的发生、消长与气候的年变化和竹林季相的关系,对于指导毛竹害虫综合治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低效人工改造林的节肢动物取样调查,采得节肢动物2纲9目60科177种3985头。并初步统计分析该低效人工林的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对人工林中5种不同处理样地进行分别取样,分析比较各样地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相似性指数。结果表明:人工改造林中节肢动物多样性整体水平比未经处理的对照林略高,其中,人工促进更新的针针混交乔灌草复层结构林(样地1)的节肢动物多样性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6.
林下植被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维持、立地生产力维护及养分循环等具有重要影响。针对集约经营毛竹林生物多样性锐减、立地生产力衰退、生态环境恶化、竹林产品产量和质量下降等问题,为促进毛竹林下植被科学管理,提高毛竹林可持续经营能力,总结了毛竹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稳定性维持机制、人工干扰对毛竹林下植被的影响、毛竹林下植被生态功能、基于经济价值的毛竹林下植被开发利用等研究现状,提出了林下植被群落结构与功能、林下植被演替与多样性维护、林下植物型复合经营模式构建与应用等毛竹林下植被管理策略及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2018年4-11月,采用马氏网诱集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的老港固废物综合利用基地防护林节肢动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并运用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对不同功能团亚群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共采集到昆虫15 599头,分属于3纲17目133科,其中姬蜂科Ichneumqnidae数量最多,为2 515头,占所有昆虫种群的16.12%;不同功能团节肢动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排序为:总群落>害虫亚群落>中性昆虫亚群落>寄生性昆虫亚群落>捕食性天敌亚群落;害虫亚群落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天敌亚群落。以上研究结果说明该区域的天敌群落结构可能不如害虫亚群落稳定,因此,在日常养护中应注意对该区域天敌昆虫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8.
在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系统,调查不同生境区域的昆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系统昆虫群落由11目66科组成,优势类群是蚁科Formicidae、蝇科Muscidae、螟蛾科Pyralididae、沫蝉科Cercopidae和叶蝉科Cicadellidae;双翅目Diptera昆虫类群最丰富,膜翅目Hymenoptera昆虫的个体数量最多。不同生境区域昆虫群落的主要类群和个体数量存在较大差异,基围鱼塘区域昆虫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高于陆域林地和红树林区,陆域林地昆虫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红树林区昆虫群落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定点定树拍照法调查山西省万柏林生态园访问桃花昆虫群落丰富度与多度组成和优势物种,使用多度、单因素方差、成对样本T检验比较访问桃花昆虫群落时间动态,结果表明:2015与2016年,240组数据,访问桃花昆虫19种245头,4目,17属,4个生境都具优势物种和优势属,但不都具有特有物种和特有属。优势物种意大利蜜蜂与毛跗黑条蜂日活动呈单峰型,而中华蜜蜂、角额壁蜂、凹唇壁蜂、黄猄蚁日活动呈双峰型。低海拔样地访问桃花昆虫群落参数变化与高海拔样地不同,但相同样地群落参数变化相似。采用单峰型与双峰型物种会促进桃树结实,在高海拔样地与高龄桃园放养多种优势物种会促进桃树健康生长和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标准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Patrick指数、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和Gini指数,分析了6毛竹4杉木、8毛竹2杉木、7毛竹3木油桐、10毛竹、9毛竹1樟树5种毛竹林下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及其差异。结果表明:5种毛竹林灌木层植物物种数依次为34、38、47、46和14种,共有102种;草本层依次为53、34、47、39和24种,共有121种;林分相似性结果显示,5种毛竹林分间差异较大;灌草层物种多样性指数表明,5种毛竹林下植物多样性有差异,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最高为7毛竹3木油桐,最低为9毛竹1樟树;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最高为7毛竹3木油桐,最低为8毛竹2杉木。综合分析表明,在闽西北丘陵地毛竹林中,7毛竹3木油桐的林下植物多样性最高,该类型能够促进毛竹林灌草植物多样性恢复和改善。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云南、福建、浙江、重庆、四川、广东等地竹种进行了调查,选择当地主产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竹子开展组培快繁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16个竹种在主产地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2)组培外植体以播种苗枝条为最佳,其次依次为种子、无性繁殖苗枝条、成年竹枝条;3)16个竹种的组培效果表现为:马来龙竹 > 麻竹 > 绿竹 > 龙竹 > 香糯竹 > 巨龙竹 > 高氏甜龙竹 > 勃氏甜龙竹 > 版纳甜龙竹 > 筇竹 > 金佛山方竹 > 云南方竹 > 苦竹 > 毛竹 > 雷竹 > 中华大节竹;4)16个竹种组培苗的造林效果表现为:马来龙竹 > 龙竹 > 麻竹 > 高氏甜龙竹 > 勃氏甜龙竹 > 巨龙竹 > 绿竹 > 版纳甜龙竹 > 香糯竹 > 毛竹 > 雷竹 > 中华大节竹 > 金佛山方竹 > 云南方竹 > 苦竹 > 筇竹。组培技术的应用极大促进了重要经济竹种的繁殖推广。  相似文献   

12.
由于对毛竹林经营重视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造成许多毛竹林地力衰退,毛竹生长不良。文章研究了不同改造措施对毛竹林生长及林地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毛竹低产林进行适当疏伐、调整林分结构,再加上林地除草、垦复、施肥等抚育措施,可以大大改善毛竹林的生长条件,促进毛竹林生长,提高林分的生产力,同时也明显改善林地的土壤条件,土壤肥力明显提高。相对于将毛竹低产林转变为毛竹纯林而言,转变为保留一定数量杉木的混交林,林分生长效果更好。研究结果可为低产毛竹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集江西省林科院竹种园刚竹属3个竹种——毛竹、雷竹及黄秆乌哺鸡竹根际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3个竹种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其种类及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竹种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一定差异性。3个竹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在各级分类水平上组分相似,构成比例差异不大。真菌群落在各级分类水平上组分相似,构成比例差异显著。在3个竹种中毛竹和雷竹根际土壤固氮菌群落构成组分及比例都更接近。由此可见,不同竹种的根际微生物群落都有其特异性,因此在培育中应对不同的竹种选择施用适当的微生物菌肥,以促进竹种根际土壤优势菌群的形成,进而促进竹种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滇东北4种典型筇竹林凋落物的持水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滇东北4种典型筇竹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筇竹林凋落物储量及持水性能,从而为滇东北筇竹林生态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储量为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7.61 t/hm2) > 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混交林(6.61 t/hm2) > 天然筇竹-人工厚朴混交林(5.73 t/hm2) > 天然筇竹纯林(5.23 t/hm2)。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为天然筇竹-人工厚朴混交林(3.45 t/hm2) > 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3.22 t/hm2) > 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混交林(2.89 t/hm2) > 天然筇竹纯林(2.69 t/hm2)。4种类型筇竹林凋落物吸水速率均随着浸泡时间延长而逐渐趋于一致,筇竹混交林凋落物吸水速率高于筇竹纯林。凋落物的总有效拦蓄量为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9.74 t/hm2) > 天然筇竹-人工厚朴混交林(8.95 t/hm2) > 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混交林(7.73 t/hm2) > 天然筇竹纯林(6.23 t/hm2)。  相似文献   

15.
福建沙县毛竹主要害虫发生成因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近年来,沙县毛竹虫害发生面积急剧上升,危害程度日趋严重,对毛竹资源构成很大威胁,严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给林权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文章结合沙县毛竹害虫发生和防治的历史资料,系统分析了毛竹主要害虫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探讨了毛竹主要害虫今后的发生趋势,指出在防控毛竹主要害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沙县毛竹主要害虫综合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利用半致死温度(LT50)探讨不同竹种间抗寒性及冷驯化能力,筛选抗寒能力强、冷驯化能力佳的竹种,为我国“南竹北移”竹种选择、抗寒竹种引种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从江苏扬州引种至山东的11个竹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推算各竹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11个竹种在来源地江苏的抗寒性强弱排序依次是:金镶玉竹>早园竹>毛金竹>黄纹竹>四季竹>阔叶箬竹>茶秆竹>乌哺鸡竹>大明竹>斑苦竹>紫竹;在引种地山东的抗寒性排序是:金镶玉竹>茶秆竹>大明竹>早园竹>黄纹竹>四季竹>乌哺鸡竹>毛金竹>斑苦竹>阔叶箬竹>紫竹。11个供试竹种中抗寒能力最强的是金镶玉竹,经引种地的低温驯化后,冷驯化能力最强的是大明竹,其次是茶秆竹和斑苦竹;最弱的是毛金竹和阔叶箬竹,未表现出冷驯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设置4种施肥方式:竹腔施毛竹增产剂BNP、竹蔸施尿素、竹腔施BNP+竹蔸施尿素、竹腔施植物生长调节剂GGR,不施肥为对照,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雪灾后毛竹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竹腔(蔸)施肥,可以明显提高毛竹林立竹数和平均胸径,促进雪灾后毛竹林尽快恢复;连续施肥3年后,毛竹林立竹数和平均胸径分别较对照提高16.8%和5.6%。不同施肥方式比较,以竹腔施BNP+竹蔸施尿素效果最好,其次为竹腔施BNP和竹蔸施尿素,而竹腔施GGR则对毛竹胸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几种施肥方式均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毛竹笋用林采用覆盖技术后,竹笋产量和产值均可得到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覆盖的主要技术为选择立地条件好、经营水平较高的毛竹笋用林,通过肥水管理,达到竹笋高产。在覆盖过程中,应注意覆盖厚度和覆盖时间,特别是覆盖时间,应在平均气温10℃以下时进行,并使地温保持在16℃以上,即可达到提早出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坡位、不同海拔等地形因子对黄甜竹(Acidosasa edulis)引种栽培的影响。结果表明:1)坡位对黄甜竹的造林成活率、发笋数及平均胸径均有显著影响,造林第2年发笋数和竹高生长显著增加;2)生长在下坡位的黄甜竹,竹林平均胸径和平均高最高,而生长在中坡位和上坡位的竹林各项生长指标相对较低;3)坡位对黄甜竹生物量分布的影响较大,黄甜竹各构件生物量分配大小排序为秆 > 枝 > 叶;4)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造林成活率、当年新发笋数、第2年新发笋数呈减小的趋势,平均胸径、平均竹高、单株生物量呈增加趋势。试验结果可为西南地区黄甜竹营林和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浙江省典型的散生型高节竹(Phyllostachys prominens)、混生型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和丛生型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为研究对象,对其植株氮含量及其在不同器官间(叶、枝、秆)的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竹子不同器官的氮含量均表现为叶 > 枝 > 秆,各器官氮含量均随着竹龄的增大而下降;3年生叶片氮含量绿竹显著大于高节竹、苦竹(P<0.05);秆中氮含量表现为绿竹 > 苦竹 > 高节竹,其中2年生和3年生秆氮含量在竹种间的差异达显著性水平(P<0.05),绿竹和苦竹的1年生秆氮含量也显著大于高节竹(P<0.05)。不同竹种间枝条氮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竹种间氮素积累量表现为绿竹 > 苦竹 > 高节竹,其积累量分别为370.28、254.72和113.03 kg/hm2,而氮素利用效率高低则表现为高节竹 > 苦竹 > 绿竹,3种竹子每生产1 t干物质所需氮素为分别为6.37、6.53和7.96 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