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给油茶的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详细介绍了油茶籽中脂肪酸、蛋白质、维生素等品质要素.综述了无性系选择,栽培区域、栽培措施、茶籽外部形态与品质的相关性的相关研究成果,对目前改善油茶籽品质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油茶籽油属于高品质的烹饪食用油,还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植物油。其营养价值丰富,且有益于人体健康,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关注。然而,油茶籽油的品质受其品种特性、栽培方式、土壤性质、管理措施、加工工艺、海拔高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油茶籽油的理化指标和成分含量等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研究影响其品质的因素。本文对影响油茶籽油品质的因素,如产地、预处理方式、加工工艺、贮藏方式等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3.
为我市产业发展,以引进山东7个大樱桃品种为研究对象,初步筛选适宜陇东地区大樱桃产业发展适生品种。对各品种的物候特性、树体发育、丰产性、果品品质等指标进行定株观测,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果实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与排序。结果表明:各品种的物候表现与树体发育情况均能够适应庆阳气候和立地条件,综合分析各品种的树体生长状况、单株产量以及果实品质认为,"早大果""红灯""拉宾斯"最具优势,可以作为陇东地区大力推广的樱桃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的原理、基本工艺过程及特点,对该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提取的油茶籽油品质作了重点阐述,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开展了油光栗物候光特性,形态特征,油光栗产量与气候生态因子关系,油光栗品质与气候生态学相关性等研究,探讨了植物与环境的变化规律;得出海拔300-400m,100-200m区域的油光栗产量与气候生态相关性显著以及东北山地区油光栗品质最优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云南高原山地油茶籽油品质及其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以云南高原山地主产区初选的37株油茶优树为研究对象,检测分析37株油茶优树的油茶籽油。结果表明:云南高原山地油茶籽油平均含油率为46.87%,油脂主要由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麻酸等脂肪酸组成,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90%左右,油酸含量72.52%~84.78%、亚油酸含量4.85%~13.74%、亚麻酸含量0.45%~1.30%;饱和脂肪酸含量占10%左右,棕榈酸含量6.44%~10.99%、硬脂酸含量1.09%~2.98%。同时,与其他省区的油茶籽油、市场上销售的主要植物食用油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云南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及其比例优于其他油脂,是一款优质的木本食用油。最后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初选37株优树的油脂品质进行综合评比,富宁17号综合品质最佳,其余依次为富宁11号、富宁2号、富宁3号、广南9号等。  相似文献   

7.
对自行提取的16个湖南油茶籽样品和20家油茶籽油生产企业生产的油茶籽油进行了气相色谱法脂肪酸组成测定,并对掺入了不同比例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菜籽油、米糠油、棕榈油和油茶籽油组成的二元体系样品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分析,通过分析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建立了快速、精准地检测油茶籽油中掺杂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油、菜籽油、米糠油、棕榈油含量的气相色谱油茶籽油掺假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分层抽样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及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对华中农业大学校园环境质量主观评价因子进行了具体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成长环境的学生对"校内的交通体系"和"文娱场所适用性"等因子的评价结果有显著差异,而对其它因子的评价结果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的学生对"总体环境品质"、"宿舍适用性评价"和"到教室时间满意度"等因子的评价结果有显著差异,而对其它因子的评价结果没有显著差异;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大多数因子的评价结果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因子分析结果为:对23个因子进行旋转因子分析从而得到主成分、并依次命名为交通可达性因子、总体环境意象因子、建筑适用性因子、校园生活环境因子及物理环境因子.模糊评价结果表明:该校的环境质量主观评定等级为"一般"至"好".  相似文献   

9.
茶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云南省和河南省油茶籽的含油量和脂肪酸组成,以探讨不同气候和地区茶油品质,为茶油的开发利用和分析检测提供参考数据。在茶油脂肪酸组成分析过程中发现两地的茶油中均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烯酸(顺11-二十碳一烯酸),而目前的文献中很少有关于茶油中含有花生烯酸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自行提取的16个湖南油茶籽样品、湖南本地的20家油茶籽油生产企业生产的油茶籽油进行脂肪酸组成测定,并对不同比例的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油、菜籽油、米糠油、棕榈油和油茶籽油组成的二元体系的样品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分析。通过分析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建立了应用气相色谱法快速、精准地检测油茶籽油中掺杂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油、菜籽油、米糠油、棕榈油含量的油茶籽油掺假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开发越南抱茎茶(Camellia amplexicaulis)资源,运用GC-MS对其油脂主要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并与普通油茶(C.oleifera)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越南抱茎茶油脂中,饱和酸的含量较高,与不饱和酸的比例接近1∶1,棕榈酸达到43.81%~45.23%,与普通油茶油脂差异较大。在油茶籽油生产中,不能将两者混在一起,以免影响油茶籽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一、大力推广良种,实行育苗造林。广西地形复杂,南北气候差异大,油茶种类多。经我们大量调查研究和分析对比,普通油茶(群众叫中果茶)具有适应性广,产量较高,含油率高,油质较好,寿命较长,采收较易等优点,一百斤普通油茶籽比同重量的小果油茶籽多出油5—6斤,比大果油茶籽多出油6—8斤。发展油茶应优先采用普通油茶。普通油茶当中又有一些优良品种类型,如近几年来已在全区和全国大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油茶籽主要理化性质和营养成分的分析,研究了油茶籽成熟过程中油脂转化及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油茶籽成熟过程中,鲜籽含水率持续下降,鲜出籽率变化不大,鲜籽出仁率小幅上升,干出籽率和含油率不断上升。油茶籽油中的酸值和过氧化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在油茶籽成熟过程中,油酸相对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亚油酸和亚麻酸相对含量都呈下降趋势,与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8和-0.957。油茶籽成熟过程中,油脂积累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呈负相关(r=-0.289),与可溶性淀粉(r=0.836)和可溶性蛋白(r=0.703)含量变化均呈显著正相关。α-生育酚含量变化基本上是先增加,在9月28日达到最大值0.153 mg·g-1后基本维持稳定,角鲨烯和β-谷甾醇含量随着油茶籽的成熟先增加后下降。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洞庭湖流域农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传统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数值计算和GIS图形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洞庭湖流域为例选取了土壤侵蚀、环境、洪水威胁、气候4个因子作为参评因子,利用成对比较排序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然后通过GIS工具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洞庭湖流域的农用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同时考虑研究区的特殊地理区位,对该流域农用地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因子权重加大后重新进行评价并与一般的评价进行比较,获得了较逼真的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升级换代适应新疆发展的制干枣品种,以引进新疆的30个枣品种为研究对象,初步筛选出适宜新疆枣产业发展的制干枣品种。对各品种的主要物候特性、树体发育进行定株观测,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与排序。结果表明:完熟期最早的品种为新乐大枣,最晚的是万荣楼疙瘩枣;树体发育良好、树势较强的品种为陕西面枣、鲁枣5号和新乐大枣;果实品质综合评价较优的品种为新郑大枣、轱辘枣、金丝1号、驴粪蛋、鲁枣12号。各品种的物候表现与树体发育情况均说明所引品种能够适应新疆气候和立地条件。综合分析各品种的树体生长状况、单株产量以及果实品质,认为新郑大枣、轱辘枣、驴粪蛋、鲁枣5号和鲁枣4号能够较好地适应新疆气候和立地条件,并且具有较优的丰产性和果实品质,可以进一步作为中试制干品种进行栽培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物种及品种油茶籽营养物质变化,建立基于理化及营养特性的综合评价技术。[方法]测定11个油茶物种和20个普通油茶品种油茶籽含油率、脂肪酸、酸值、过氧化值、α-生育酚、角鲨烯、β-谷甾醇和酚类物质等理化和营养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物种及品种油茶籽酸值和过氧化值均较低,α-生育酚、角鲨烯、β-谷甾醇和总酚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所含脂肪酸主要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酚类物质主要为没食子酸、表儿茶素、邻香草醛、邻香豆酸和反式肉桂酸。[结论]不同物种及品种油茶籽含油率、微量营养物质(α-生育酚、角鲨烯、β-谷甾醇和总酚)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油茶物种和品种综合评价排名与其含油率不一致,在油茶选育过程中,除了考虑油茶籽含油率,应结合其微量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气候是影响人类活动和人居环境的重要因子,旅游气候适宜度评价日益受到重视,已成为旅游资源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广西梧州市是一座具有人文历史深厚的岭南古城,通过利用广西梧州国家基本站1956~2015年近60a的逐日的地面观测资料,参考国家标准(GB/T27963-2011)使用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来综合分析评价梧州当地旅游气候适宜度,可为旅游气候资源的规划建设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游客出行、旅游企业的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前处理对油茶籽的抗氧化性影响。[方法]采用红外加热对油茶籽进行不同时间与温度的处理,并测定处理前后油茶籽和油茶籽仁中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及其抗氧化性。[结果]研究发现随加热时间的延长,美拉德反应产物5-羟甲基糠醛、丙酮醛、乙二醛、3-脱氧奥苏糖的生成量逐渐增多;在150℃下反应120 min后,油茶籽中5-羟甲基糠醛、丙酮醛、乙二醛、3-脱氧奥苏糖的含量分别为10.929、34.620、11.054和36.627μg·g~(-1),油茶籽仁中其含量分别为16.950、55.217、20.216和72.390μg·g~(-1),后者分别是前者的1.55、1.59、1.8和1.97倍,说明美拉德反应主要在油茶籽仁中发生。对美拉德反应产物氧化活性的测试数据表明,油茶籽中的美拉德反应产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在150℃下反应120 min时,油茶籽仁和油茶籽清除DPPH自由基与抗氧化活性均达到最高,前者分别为99.18%和81.47%,后者分别为97.44%和74.97%。[结论]比较发生美拉德反应的油茶籽仁与油茶籽的DPPH清除率与抗氧化活性发现,油茶籽仁抗氧化活性强于油茶籽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前处理对油茶籽油的抗氧化性影响,采用红外辐射对油茶籽进行不同时间与温度的处理,并测定处理前后油茶籽油和油茶籽仁油中美拉德产物抗氧化性及其含量。美拉德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的测试数据表明:1)在150℃下反应120 min时油茶籽仁油和油茶籽油清除DPPH自由基分别为82.02%和79.59%;氧化稳定时间分别为11.92 h和7.51 h,说明油茶籽油中的美拉德反应产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2)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美拉德产物丙酮醛的生成量逐渐增多,乙二醛和3-脱氧奥苏糖在150℃下才产生,乙二醛含量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含量略微增加;在150℃下反应120 min后,油茶籽油中丙酮醛和3-脱氧奥苏糖的含量分别为7.94μg/g和29.7μg/g;油茶籽仁油中的含量分别为14.15μg/g和51.94μg/g,后者分别是前者的1.78和1.94倍,说明美拉德反应主要在油茶籽仁中发生。3)比较发生美拉德反应的油茶籽仁油与油茶籽油的DPPH清除率与氧化稳定性发现,油茶籽仁油的抗氧化活性强于油茶籽油抗氧化活性。因此,油茶籽油中起到抗氧化作用的美拉德产物为丙酮醛和3-脱氧奥苏糖。  相似文献   

20.
以油茶Camellia olelfera籽油为研究对象,活性炭为脱色原料,采用水浴恒温混合振荡法对油茶籽油色泽进行脱除,并探讨了脱色温度、时间及活性炭和油茶籽油配比对油茶籽油脱色程度和酸价、过氧化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色时间是影响油茶籽油脱色程度、酸价和过氧化值的主要因素,最佳脱色时间为20 min;脱色温度是影响油茶籽油脱色、降低酸价和过氧化值效率的主要因素,最佳脱色温度为60℃;活性炭与植物油的配比是影响脱色极限、降低酸价和过氧化值极限的关键因素,最佳配比是20g·kg-1。活性炭脱色工艺对油茶籽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有显著影响,随着油茶籽油色泽的降低,其酸价和过氧化值总体亦呈下降趋势,油茶籽油加工可通过调整脱色参数最大化地降低其酸价和过氧化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