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时期省级农科院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工作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基于对我国省级农科院研究生培养与管理模式的认识,分析了新时期省级农科院研究生培养与管理的现状与特点。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省级农科院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几点针对性对策和建议,即加强院级宏观调控、增强研究所级管理和服务功能、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抓好研究生自身管理、加强研究生信息化建设,以促进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2.
从校企联合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教育模式、高校教师适应形势的培训与提升、校企联合培养学术型研究生多样化及健全机制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考核机制等方面,指出了校企联合培养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优化途径,旨在为高校可培养出企业需求的全面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联合培养模式在于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破解涉农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以河南科技学院植物保护专业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近十年来对涉农专业研究生与校内不同重点学科、校外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和企业等进行联合培养的实践,探索了一种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显著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社会需求为培养导向,开展校政企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是未来研究培养的一大趋势。那么,校政企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效果如何?南京市某高校金融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调研结果表明,校政企研联合培养研究生起到了一定的示范效应,对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升,但目前校政企研联合培养研究生也存在高校和企业不能有效协调、相互割裂的现象。基于以上调查,校政企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应当从建立良好的校政企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作管理机制、建立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效果反馈机制、加强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成果转化等方面予以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对大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生产模式Ⅱ理论不仅为校所研究生联合培养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提供了改革方向。校所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应用性、跨学科性、组织多样化与异质性以及质量控制的多样性都回应着知识生产模式Ⅱ的诸多特征。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进一步转变,校所研究生联合培养在导师配置与课程设置方面应更具有跨学科性;质量保障与评估机制方面应更多体现质量控制形式的新扩展,创新联合培养质量评价标准,采取综合性的、多维度的质量控制办法;校所联合研究生培养机制应伴随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而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改变,力图不断优化研究生培养质量,长效推进校所合作的研究生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农科院校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结合社会实际和我国农科院校需求,依托“农业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平台,从培养过程、评价体系、质量控制和经费保障四个方面,探索出宽口径、重实践的以“农业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平台的创新性培养模式。经实践检验,该培养模式具有投资少、效果好、培养的研究生质量高、模式可复制的特点,表现出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同时学生就业前景非常乐观。  相似文献   

7.
在简述我国非农高校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非农高校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具体思路,并通过具体实践验证了该培养模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南京农业大学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典型案例分析,从合作双方人才培养、科研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的提升、合作模式的创新、国际化进程的推进等方面,对高校与科研院所合作教育所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全面剖析,并从突出创新、优势、立德树人等三方面阐述了取得合作成效的基本经验及启示。研究结果可为构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科院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科院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要抓住机遇,准确定位,规模与结构协调发展;重点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构建和谐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体系,加强教学改革与建设,科学制定研究生培养模式,注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0.
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硕士实践能力联合培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需求,结合实际发展需要,论述了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硕士产学研联合培养的必要性;通过校企、校所合作进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联合培养导师队伍遴选、实践与农业推广技术培养及联合培养基础条件建设等模式进行探索,为实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密切合作,产学研联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1.
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分为研究型、通识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能型等类型。分析了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指出高等农业院校采用应用和研究型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并对此模式体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是北京农学院在近年的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介绍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都市型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以期寻找更加有效的途径来培养优秀的农业信息化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发兰  汪华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376-3380
在介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人才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路径及存在的困境,提出了破解困境的对策,即政府应该鼓励高校以县城为单位培养在职研究生,强化农林高校培养农业推广人才的主体责任,强化政府在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中的政策与投入保障作用,确保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的公益性,丰富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的学位类型.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地方院校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分析了目前地方院校海洋生物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重点围绕地方院校学科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导师队伍建设、产学研结合等方面,探讨了培养海洋生物学专业创新型人才的措施,以全面培养和提高地方院校海洋生物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师资培训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目前,地方农业院校师资培训中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缺乏系统规划及完善的制度和机制、培训形式不灵活、培训内容与需求脱节以及受训教师对培训的认识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地方农业院校应采取制定科学的培训规划、确定多样化的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建立有效的培训评价体系和制度以及多渠道筹集培训经费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地方农业院校的师资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6.
农业院校青年教师基本技能是指其完成教学活动任务必须包含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是其教育和教学综合能力的体现。重视青年教师的基本技能是高校发展的保障,在实践中提高青年教师基本技能是高校培养教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郑娜  张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429-9430,9432
阐述了高等农业院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与目标,提出了充分利用高等农业院校优势,培养大学生信息化人才和农民人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高校英语专业数量的不断增加,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毕业于农业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这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因此,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应准确定位本校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英语人才.本文详细阐述了我国制定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了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农业院校办学宗旨的关系,指出了基于农业院校特点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基于信息技术(ICT)的人才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提升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针对国内外目前已有信息技术ICT运用于传统的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之处,将ICT的前沿技术和综合运用形式——分布式协同虚拟学习环境VLEs的知识建构机制引入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中,在分布式协同VLEs的运用过程中参考HLA标准融入CSCW、DVR等技术,建立基于分布式协同VLEs的知识建构机制,在该知识建构机制基础上建立两种创新型高校人才培养应用模式:虚拟共享协作模式、自主学习模式,以期为ICT应用于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研究提出一些新的思路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